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侵染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品种“广吉”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MV)的 Sg和Sh株系后,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Hill反应活性、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明显下降,而在感染Sh株系的病株中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却明显增加。感染Sh株系的病株光合速率下降程度大于感染Sg株系的病株。感染Sg株系的病株在症状开始出现的早期阶段,光合速率出现短时间的增高。  相似文献   

2.
大豆不同花叶病毒抗性品种胼胝质荧光标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大豆品种与4个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分别组成抗病级别不同的组合,通过对接种叶片与上位叶症状观察、苯胺蓝染色辅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药物学试验,探讨了不同抗病级别组合中胼胝质(即β-l,3-葡聚糖)积累的特点及其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接种病毒后,在抗病级别分别为0~3的各个组合的叶肉细胞中,在侵染早期(接种后6、72 h)不同的组合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到了胼胝质荧光,且胼胝质荧光出现的时间与抗病级别密切相关,即抗病性越强的组合在侵染点处观察到胼胝质的时间越早;而在抗病级别为5的组合中一直未能观察到胼胝质荧光。另外,在抗病级别为0级和1级的各组合中给叶片预注射2-DDG(2-deoxy-D-glucose,一种胼胝质合成抑制剂)再接种病毒,在上位叶能观察到坏死斑的出现并且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以上结果表明,大豆被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后,抗病性越强的品种就会在侵染点处越早地积累胼胝质,胼胝质的沉积与大豆抗病毒侵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无菌大豆植株的叶和子叶在不进行抽气厌氧的情况下也能释放N2O。不同氮源和不同照光时间培养的大豆植株N2O的释放率不同;硝态氮培养的高于铵态氮培养的15%;照光4h的是照光8h的倍,在培养中不加入乙炔的没有N2O释放,如果外源加入N2O而不加乙炔,N2O释放出来的很少,推测大部分在叶子内已被转化成其它产物。  相似文献   

4.
选用6个大豆品种与4个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分别组成抗病级别不同的组合,通过对接种叶片与上位叶症状观察、苯胺蓝染色辅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药物学试验,探讨了不同抗病级别组合中胼胝质(即β-l,3-葡聚糖)积累的特点及其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接种病毒后,在抗病级别分别为0-3的各个组合的叶肉细胞中,在侵染早期(接种后6-72 h)不同的组合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到了胼胝质荧光,且胼胝质荧光出现的时间与抗病级别密切相关,即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在侵染点处观察到胼胝质的时间越早;而在抗病级别为5的组合中一直未能观察到胼胝质荧光。另外,在抗病级别为0级和1级的各组合中给叶片预注射2-DDG(2-deoxy-D-glucose,一种胼胝质合成抑制剂)再接种病毒,在上位叶能观察到坏死斑的出现并且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以上结果表明,大豆被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后,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就会在侵染点处越早的积累胼胝质,胼胝质的沉积与大豆抗病毒侵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2011年,从春到秋,我行进在中国的大地上,自南而北穿越数个省份。沿途,我不时地和大豆相遇:相遇在餐桌上、相遇在田野里……大豆,已深刻切入中国人现实的生活与生产。大豆,这个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是中国历史的陪伴者。往事缤纷孙中山说:"以大豆代肉类是中国人的发明。"民国时期,美国驻南京领事馆商务参赞朱利安认为:"(在中国)蛋白  相似文献   

6.
大豆对4个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抗性及其连锁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叶病毒(SMV) 在大豆( Glycine max L.) 上引起严重病害。利用RT_PCR 扩增并克隆了SMV_ZK( 一个中国SMV 分离株) 基因组中全部蛋白质编码区的cDNA。通过对HC_PRO、NIb 和CP编码区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发现SMV_ZK 与SMV_G2 高度同源,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在我国大豆作物中存在SMV_G2 类似株系。将SMV_ZKcDNA克隆于细菌表达载体,获得并提纯了6 种cDNA 的表达产物。这项工作将为进一步研究SMV 基因组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豆根瘤菌1132-2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液体培养的大豆根瘤菌1132—2的电镜观察中发现,由于细胞质的分布和内含颗粒的不同,有四种基本类型的结构。并且处于不同时期的培养物中,这四种类型的细胞比例不同。此外,还阐明了液体培养的大豆根瘤菌1132—2的细胞个体发育中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种粒斑驳基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国华  高凤兰 《遗传学报》1995,22(2):133-141
3个在成株与种粒抗生不同的品种(系)东农79-9、东农81-43、铁6915(东农)与3个都感的品种合丰25、丰收12、天北白目配制品个杂交组合。1991与1992年在网室与田间同时种植杂交组合物6个世代,人工接种SWV,鉴定实验结果认为,抗种粒斑驳的行为是由基因控制的。抗生基因因为显性。抗生基因的数目与抗生亲本的抗生强度有关。抗性基因的遗传方式在抗生强的亲本中表现为单基因的简单遗传,而在抗生弱的  相似文献   

10.
S3307对秋大豆株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秋大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50 ̄100mg·L^-1S3307后,植株矮化,茎秆增粗,复叶小而厚、叶柄粗短、叶绿素含量增加,上部复叶功能期延长,主茎结荚部降低,荚数,粒数和百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菜用大豆种子活力与激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大豆(Glycine max)品种“六月拔”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分别成为高活力种子(4℃,硅胶干燥贮藏)、中活力种子(自然干燥种子,聚乙烯袋密封贮藏)、低活力种子(自然条件下布袋贮藏)及无活力种子(30℃,90%RH),发芽率分别为90%、50%、30%以上及0。发芽试验方法:取30粒种子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15cm培养皿中,在25℃暗中进行发芽,重复3次,2 d计算发芽势,3 d计算发芽率。外  相似文献   

13.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在菏泽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菏泽市农科所以Williams、Clark63、SRF等国外大豆种质作亲本,杂交育成菏7308、菏84—1、菏84—5等8个大豆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05万hm^2,国外亲本遗传贡献率为13/32。  相似文献   

14.
盐生野大豆的异黄酮积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自然生长在盐碱地上的野大豆(Glycine soja)和不耐盐的栽培大豆(G. max)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叶片、根部和种子的异黄酮含量,并测定了它们叶片的L-苯丙氨酸含量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还测定了它们根部的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通过两者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大豆异黄酮代谢和盐渍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盐渍处理不抑制盐生野大豆PAL酶的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大量积累;相反,盐渍处理明显抑制栽培大豆PAL酶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减少,而大豆异黄酮合成前体L-苯丙氨酸积累。结果还显示:在盐渍条件下,盐生野大豆根部异黄酮积累的同时,其根瘤结瘤量较多,且固氮酶活性也较高;而栽培大豆随着其根部异黄酮的减少,其根瘤结瘤量大大减少,且固氮活性大大下降。野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这些差别说明:盐生野大豆积累大豆异黄酮有其生态学意义,这很可能是野大豆通过异黄酮次生代谢途径适应盐渍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豆蛋白磷酸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学斌  宋丹凤 《植物研究》2001,21(1):106-109
对大豆蛋白磷酸化的方法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以寻求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改性方式, 为充分利用大豆资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触角电位筛选及田间诱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模拟大气中CO_2浓度对大豆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大豆进行了长时期不同CO2浓度处理的接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CO2浓度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叶片光合作用率等影响显著,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超结瘤大豆根瘤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观察表明,超结瘤大豆未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中有一明显增大的细胞核。幼年类菌体为椭圆形,里面有个拟核区,正常类菌体有完善的周膜和PHB颗粒,受侵染的寄主细胞中出现类似无效根瘤的异常现象;少数类菌体退化或溶解,还有空周膜及裸露的类菌体,这可能是超结瘤大豆固氮活性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