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藻蓝蛋白α亚基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构建相容的3种重组质粒pETDuet-cpcA、pCOLADuet-cpcE-cpcF和pACYCDuet-ho1-pcyA,将裂合酶基因cpcE和cpcF、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1、藻蓝胆素合成酶基因pcyA和脱辅基藻蓝蛋白α亚基基因cpcA共同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色素蛋白锌电泳和光谱检测表明产生了生物活性的CpcA-PCB。成功实现了大肠杆菌内藻蓝蛋白α亚基84位半胱氨酸残基与PCB的连接。而在裂合酶基因cpcE和cpcF不转入大肠杆菌的情况下,大肠杆菌内只有0.2%的CpcA-PCB产生。以上研究为进一步在大肠杆菌内合成天然的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鱼腥藻PCC7120核-膜连接蛋白ApcE(1-240)脱辅基蛋白与藻蓝胆素的连接机制,通过体内重组方式得到色素蛋白PCB-ApeE(1-240)。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核-膜连接蛋白ApcE(1-240)与藻蓝胆素进行了正确的体内重组。ApeE(1-240)脱辅基蛋白可与藻蓝胆素体内自催化共价连接,获得的色素蛋白溶于含有4mol/L尿素的磷酸钾缓冲体系中,并具有最大吸收峰(λmax=660nm)和荧光发射峰(λmax=668nm)。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藻蓝蛋白α亚基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构建相容的3种重组质粒pETDuet-cpcA、pCOLADuet-cpcE-cpcF和pACYCDuet-ho1-pcyA,将裂合酶基因cpcEcpcF、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1、藻蓝胆素合成酶基因pcyA和脱辅基藻蓝蛋白α亚基基因cpcA共同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色素蛋白锌电泳和光谱检测表明产生了生物活性的CpcA-PCB。成功实现了大肠杆菌内藻蓝蛋白α亚基84位半胱氨酸残基与PCB的连接。而在裂合酶基因cpcEcpcF不转入大肠杆菌的情况下,大肠杆菌内只有0.2%的CpcA-PCB产生。以上研究为进一步在大肠杆菌内合成天然的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从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中扩增获得红色荧光蛋白基因all1280 gaf2,并利用Bam HⅠ和SalⅠ酶切位点,将该基因插入到pET-30a(+)中,构建表达载体pET-all1280 gaf2。将该表达载体与藻胆色素生物合成质粒pACYC-ho1-pcyA同时转化到大肠杆菌E. coli BL21 (DE3),表达后获得大肠杆菌色素细胞。结果显示,该色素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具有红色荧光,且在15E/15Z态之间具有可逆光效应。进一步以pET-all1280 gaf2为模板,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在all1280 gaf2基因中引入C53A突变,获得了突变体All1280 GAF2 (C53A)。将All1280 GAF2 (C53A)与藻胆色素在E. coli BL21 (DE3)中共表达,获得了比野生型红色荧光更强的大肠杆菌色素细胞。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All1280 GAF2 (C53A)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产率,红色荧光更强。  相似文献   
5.
蓝细菌光敏色素(CBCRs)是蓝细菌中感受光的重要光受体,能够响应从紫外光到红外光范围内的光信号,进而影响蓝细菌的光化学行为。蓝细菌光敏色素通过N-末端GAF(cGMP phosphodiesterase,adenylyl cyclase and FhlA domain)结构域中保守性半胱氨酸共价结合藻胆色素,形成具有感光生理功能的色素蛋白质。本文重点在分子水平上综述了蓝细菌光敏色素的分子结构、生物合成和可逆光致变色效应机理,并基于最新的研究进展,就蓝细菌光敏色素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东北地区1个新分布种臭茶藨子(Ribes graveolens Bge.)和黑龙江省1个新分布种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凭证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NEFU)。  相似文献   
7.
层理鞭枝藻藻红蓝蛋白操纵子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8.
总说 地下害虫包括各种在为害期间生活在土中的害虫,种类很多,如直翅目蝼蛄科中的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nssure)和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de Beauvois),蟋蟀科中的黄褐油葫芦(Gryllustestaceus Walker)和大蟋蟀(Brachytrupesportentosus Lichten.),鞘翅目叩头(虫甲)科中的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icollis  相似文献   
9.
哺乳类化石与更新世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現代哺乳类地理区划的研究,表示哺乳类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地球土气候带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在第四紀地貭研究中,化石哺乳类常被用来作为了解更新世气候变化的依据。在欧洲的第四紀研究中,常根据某些种或属的出現或存在,或哺乳动物羣的总体性质的变化,区別出所謂“喜暖”或“喜冷”的动物羣,来了解更新世气候变化的过程。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化石哺乳类作为古气候的指示化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必須根据  相似文献   
10.
貴州省地貭局区域地貭大队,于1959年6月底在該省施秉下翁哨褐炭层中发現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几个牙齿碎块,通过地貭部地貭研究所送交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鑑定,可以看出为一种新第三紀的偶蹄类哺乳动物的牙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