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新的滚动式细胞培养装置(rolling culture system)和双口滚动瓶(double-mouthed roller).利用分泌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克隆抗体的小鼠杂交瘤细胞作为检验材料,对培养在双口滚动培养装置及常规T形瓶中的细胞生长和单抗分泌进行了比较.在滚动培养装置中(转速2~10 r/min)培养的细胞生长和抗体分泌皆增加30%以上.不同浓度的血清对细胞生长和抗体产量有一定影响,含5%血清的培养液中生长的杂交瘤细胞单抗产量最高;添加少量明胶可增加细胞生长和抗体产量.  相似文献   
2.
细胞生物物理学研究的概况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介绍了近几年来细胞生物物理学在细胞的精细结构研究、外界物理因素对细胞作用的研究、细胞运动的研究、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细胞的信号传递以及在研究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部分进展,并就如何实现细胞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目标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细胞电穿孔动态过程的荧光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Th/DPA荧光方法及探针EB对人血影及大鼠骨髓细胞电穿孔的动态过程及其与电脉冲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测量结果表明,在临界点以上电场作用下,血影电穿孔在电击后0.2—0.3s时达最大,在约0.8s时愈合;而大鼠骨髓细胞电穿孔在电击后0.4—0.9s达到最大,3-5s左右愈合;电穿孔大小及扩大、愈合速率与电脉冲参数有关。10-40mmol/L乙醇和5-20mmol/L成二醛抑制血影对Tb3+离子的电通透,相同浓度的成二醛作用强于乙醇。这些结果将为电穿孔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鸡胚完整脑的光子发射和光激发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的单光子记录系统,对离体的浸于DMEM培养液中的鸡胚的完整脑所进行的光子发射测量显示出整脑与培养液相比有光子发射.完整脑的光子发射强度与胚龄,鸡胚的健康状况和离体后脑组织的新鲜程度有关.在对完整脑的光激发光测量中观察到一种短寿命的延迟发光,它的衰减过程不服从指数衰减规律而表现出双曲线衰减行为.从生物光子发射归因于生物体内的非定位的相干性电磁场及Frohlish的生命系统中存在着长距离的相干性的理论,讨论了利用生物光子发射研究细胞间通讯、生物的调节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意义,以及所检测的光子发射与生物系统自身的相干性电磁场的关系,并提出应从环境对生物系统自身场的影响来理解所测的生物光子发射.  相似文献   
5.
用闪光动力学光谱仪测量了酰化紫膜LB膜中M衰减速率的变化。酰化紫膜LB膜的衰减无论是悬浮液状态,还是LB膜中,均比未修饰的要慢。在温度为20℃时,酰化紫膜LB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M衰减加快。在相对湿度较低时(RH34—75%),变化较平缓,即M的衰减加快不明显;在相对湿度较高时(RH84—95%),M衰减明显加快。温度的变化则随相对湿度不同而不同。相对湿度较低时,随着温度的升高,M衰减加快;相对湿度较高时,M衰减反而减慢。酰化紫膜悬浮液的M衰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加快.这说明酰化紫膜LB膜中BR水合程度可能是直接影响M衰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回转器旋转对鸡胚脑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fura-2双波长荧光法,测定了孵化第6至16天鸡胚脑细胞内游离Ca2+的浓度。并且利用回转器模拟微重力的生物效应,研究了不同胚龄鸡胚旋转不同时间后,脑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孵化第8至16天鸡胚旋转不同时间后,其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第10天鸡胚旋转4或7小时及第13天鸡胚旋转24小时后,脑细胞内Ca2+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第10天和13天鸡胚分别旋转4和24小时后再静置恢复相同时间,细胞内Ca2+浓度均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结果显示,回转器旋转引起的鸡胚脑细胞内游离Ca2+水平降低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7.
对外加脉冲电场处理的人红血球冷冻断裂和蚀刻的复型观察中发现在强电场(3KV/cm)作用下,细胞周围有颗粒状和纤维状结构。结合SDS电泳分析证明了它们是由于在电场作用下,红血球膜的带3蛋白和膜骨架蛋白(血影蛋白)脱出的结果。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膜蛋白和膜骨架蛋白的脱出造成了对细胞膜的损伤,使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易变形和形成伪足。由于膜蛋白的脱出,多余的自由脂质进入细胞质内而形成泡状结构。外电场改变了蛋白-蛋白以及蛋白-脂分子间的作用可能是电穿孔的主要机理。本文还对当前公认的冷冻断裂中所观察到的膜中间颗粒的来源提出了疑问,并提出了它们还可能与冰晶有关。而冰晶的形成又与膜的亲水与疏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回转器旋转模拟微重力生物效应是一常见的在地面研究失重对生物体影响的方法。本文应用流式细胞光度计测量8~16天的鸡胚经回转器旋转,不同时间后鸡胚脑细胞内的DNA含量,研究旋转对不同发育阶段鸡胚脑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说明旋转后的鸡胚脑细胞被阻留在G1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DNA-蛋白质体外吸附的方法研究伴刀豆球蛋白激活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c-myc与核骨架蛋白的结合.实验结果显示,c-myc与核骨架蛋白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在淋巴细胞激活过程中c-myc与P34/P36核骨架蛋白及核纤层蛋白结合,并发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与大鼠肝细胞分离的核孔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以分析波形纤维与核孔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在体外能组装成10 nm纤维,在体外反应体系中加入核孔蛋白后,室温反应30 min,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180 kD核孔蛋白(Nup 180)与波形纤维蛋白有亲和反应。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与电镜负染色方法显示,核孔蛋白结合于体外装配的10 nm波形纤维上。本文结果提示在细胞内波形纤维可能通过与Nup 180的结合锚定于核孔复合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