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几个芒果品种的胚性及多胚苗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目测,筛选出芒果多胚种子,观察其多胚形态;将多胚种子培育成多胚苗,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取多胚苗和母树叶片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及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多胚类群的品种中有单胚现象出现,土芒、吕宋、象牙单胚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4%、3.85%和5.44%;土芒和象牙胚数出现的范围分别为2-6和2-8.多胚种子子叶形态和胚轴的着生位置各异.种子多胚的萌发率、成活率及多胚苗的生长状况均与多胚种子的胚数、子叶发育大小等因素相关.多胚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n=40,未发现染色体的数目变异.POD同工酶分析表明,同一种子的多胚苗间酶谱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东北刺人参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种皮和胚乳的水提取物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比种皮更明显.种子自然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需要先温暖层积以完成胚的分化与生长,然后转入低温层积完成生理后熟.同批种子胚的发育不完全同步,变温层积处理7个月有极少数种子萌发,连续变温层积处理17个月大部分种子萌发.不同年份受气候条件影响,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耐贮性较强,贮藏2年的种子生活力变化不大,仍具有较高的萌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ha Krasch.)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种胚提取物中几种可能降解果皮外层粘液物质的多糖内切酶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干燥胚中已存在并具较高的活性,但其活性随着种子吸涨及萌发而降低.此酶并不释放到种胚外.β-甘露聚糖内切酶随着种子的吸涨而增加并被萌发的种胚释放到种子外.纤维素酶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不表现出活性.提取物中的所有多糖内切酶都无法降解果皮外层的粘液物质.  相似文献   

4.
几种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植物多胚和多苗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6种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植物种子的胚数和萌发实生苗数的观察结果。金桔(Fortunellamargarita (Lour.)Swingle)、蜜桔(Citrus unshiu Marcoritch)和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具珠心胚,含多胚种子频率分别为97.50%、100%和45.00%;多胚种子的胚数范围分别为2~49,3~54和2~6。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滨草(Elymus rectisetus)和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on.)Rehd.)具非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特性,含多胚种子频率依次为34.25%、8.11%和37.50%;前两种的多胚种子中胚数范围为2~3,后者为2~15。蜜桔、草地早熟禾和湖北海棠种子萌发多苗的频率分别为22.00%、6.14%和2.22%。描述了多胚种子中胚的形态、位置和分布。对6种植物含单胚种子的胚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初步结论:1.具无融合生殖现象的植物种子含多胚和萌发多苗的特性可作为寻找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植物的形态学指标;2.对其筛选的材料进行大孢子发生、胚囊形成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以期阐明多胚来源和生殖类型。  相似文献   

5.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是中国西北沙区分布的多年生植物.瘦果遇湿后其粘液层开始膨胀.对其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种胚提取物中几种可能降解果皮外层粘液物质的外切糖苷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干种子中的活性很高,但是随着种子的吸涨而逐渐降低,在已萌发的种子中无法探测到.α和β-吡喃阿拉伯糖苷酶、β-吡喃葡萄糖苷酶以及β-吡喃甘露糖苷酶在种子萌发过程的胚提取物中也显示出了一些活性,但是这些活性在种胚外却无法探测到.所有胚提取物中的外切糖苷酶都无法降解果皮粘液物质.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果皮外层的粘液物质无法在种子萌发的早期被水解.因此果皮粘液物质在干旱沙质条件下的生态功能被限制在吸收水分以及延长胚吸水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下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50mmol.L-lNaCl胁迫下,'鲁麦15'小麦种子萌发率下降,而添加0.08mmol·L-1 SNP的种子萌发率显著增加.NaCl理与否的情况下添加0.08mmol·L-1 SNP对种子最终萌发率、种子含水量、胚中Na*和K 含量影响不显著,而胚的含水量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粤油 116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材料,对不同处理种子的除子叶“种胚”(以下简称“种胚”)的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花生种子活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其“种胚”内出现一种新蛋白质( pI6.2、MW 10 KD),随种子老化程度加深,含量逐渐增多.我们认为该蛋白质与花生种子老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该种子老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四种石斛兰种胚发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玫瑰石斛、尖刀唇石斛、短棒石斛、兜唇石斛种子为材料,进行种胚非共生萌发研究,并对其种子形态和胚的发育进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处于球形胚阶段的石斛兰种子,种胚吸胀后突破种皮,发育至吸收毛和芽生长点出现后,种胚形成原球体;种子萌芽后胚尚未成熟,只进入心形胚阶段。呈纺锤形种子的种皮两端形状不同,一端存在结点,呈弯曲状的尖形,另一端种皮呈收拢的圆口形。4种石斛兰种子,玫瑰石斛种子最长,为两端狭长的纺锤形;兜唇石斛种子最短,呈两端稍细的纺锤形。玫瑰石斛、短棒石斛、尖刀唇石斛种子胚培养需要5~10 d萌发;兜唇石斛种子和胚皆偏小,萌发需要30 d。石斛兰种胚和种皮吸水膨胀后,种胚向种皮的一端移动、脱出或种胚撕裂种皮中央后突破而出,形成裸胚。玫瑰石斛种子撕裂种皮后主要从种皮中央突破;短棒石斛、尖刀唇石斛、兜唇石斛部分种胚从种皮一端脱出,部分种胚则从中央撑破种皮脱出。充分膨胀、变绿后萌芽的裸胚,存在极性,顶部芽生长点萌动,下部出现成群散射状吸收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粤油 116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材料,对不同处理种子的除子叶“种胚”(以下简称“种胚”)的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花生种子活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其“种胚”内出现一种新蛋白质( pI6.2、MW 10 KD),随种子老化程度加深,含量逐渐增多.我们认为该蛋白质与花生种子老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该种子老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刺五加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 .et Maxim.)Maxim的胚胎发生类型为茄型。其卵细胞受精后,合子经历15天左右的休眠期才进行第一次分裂。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胚乳细胞化之后,经棒形胚、球形胚、至果实成熟时发育到心形胚。棒形胚后期至心形胚初期,胚柄最为发达。刺五加的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其初生胚乳核的休眠期为1天左右。当胚乳游离核数目增加到200至300时,胚乳以自由生长细胞壁的方式细胞化,胚乳细胞以典型的有丝分裂方式进一步增殖,增加细胞数目。球形胚时期,胚乳细胞内开始贮藏营养物质。少数种子的胚乳里存在巨大细胞核的异型胚乳细胞。在胚乳游离核为32至64个时,分化出珠被绒毡层;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解体。珠被绒毡层解体后,胚乳表层细胞分化为分泌层。球形胚至心形胚阶段,约有5%的种子里,胚与胚乳组织发生弥散样降解。成熟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瘪粒种子和虫咬种子;饱满种子率为40%左右。饱满种子中,胚乳组织占据种子体积的绝大部分,胚所占比率很小。讨论了不同发育时期胚和胚乳的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11.
12.
《Ibis》1930,72(S1):458-461
A part from considerations as to where it is best wedged into the linear sequence, the brachyptera group is defined in general terms as a compact group of four small or very small species which resemble one another in many important specific characters and the other thirty-six species classified here as Cisticola in so many ways of form,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s to make them best understood by classifying them also under that generic name.  相似文献   

13.
《Ibis》1930,72(S1):411-413
T he two giants of the genus-that is so far as the cock birds are concerned, but, as with chiniana and a few others, their hens are so much smaller that even when in the field the two sexes are seen in company one may often doubt their being a pair of the same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Guy E. Joron 《CMAJ》1968,99(18):916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