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初英国植物生理学家 Cocking首先用酶解方法降解细胞壁,获得了蕃茄根尖细胞的原生质体。由于酶解方法能获得遗传性状和生理性状较一致的原生质体群体,为从植物细胞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为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广泛采用。现用酶解法  相似文献   

2.
植物细胞一般都包被一层坚硬的细胞壁,除某些例外,细胞壁能阻止细胞质膜间的相互接触,因而细胞间不能融合。随着适用于溶解细胞壁的酶类的开发和无壁细胞(原生质体)的产生,现已能克服这一限制植物细胞融合的困难。将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融为一体以创造新的体细胞杂种,这不仅为体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机会,还为植物的遗传操纵提供了新方法,这在目前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现在已可以从一系列典型植物种和农作物种分离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可培养在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原生质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细胞,仅有一层质模包裹着。通过两个原生质体的结合(joining)、或者一种原生质体与另一种细胞的任何成分的结合而获得遗传转化的一种工具,在植物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秦明波  云月 《生物学通报》1993,28(11):26-27
植物原生质体是指通过质壁分离,能够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换言之原生质体就是除去全部细胞壁的“细胞”,或是一个为原生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植物原生质体由于失去细胞壁,更由于单个原生质体即包含一个物种的  相似文献   

5.
棉纤维细胞发育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细胞壁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人们研究的主要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子细胞间中胶层的新壁形成过程。直到60年代初,Cocking用酶法除去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后,开辟了细胞壁再生研究的新领域。棉纤维细胞、根毛细胞和花粉管等是供研究植物细胞壁用的特殊单细胞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棉纤  相似文献   

6.
植物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分离液环境中形成原生质体的过程,文中提出,分离液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入分离液,继而又进一步发生质膜的酸性降解,使细胞核和细胞器进入分离液中,最终分离液中的细胞器以细胞核为中心进行细胞器重组,最后产生外貌形态一致的新的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和质膜是植物细胞的包被系统。植物细胞包被系统的酸性降解使植物细胞器重组并产生新的原生质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细胞壁作为植物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决定细胞形状、维持机械支撑、吸收养分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因此,揭示植物细胞壁合成的调控机制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基于植物组织水平研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具有难以控制时间尺度、观察空间狭小等局限性。原生质体作为去除细胞壁的单个细胞是研究细胞壁再生的理想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报道了大量关于植物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的研究,但是关于细胞壁再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该综述介绍了目前应用于植物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研究的主要技术和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且对该领域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阐明植物细胞壁生物合成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仪 《生物学通报》2002,37(5):15-16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 ,必须从认识植物细胞开始。在显微镜下拍摄植物细胞的彩色照片 ,以显示各类细胞的细微结构对于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1 细胞壁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之外 ,幼小细胞的细胞壁较薄、比较透明、所以在制片中只能看到细胞的侧壁 ,随着细胞的生长 ,胞壁可延伸扩大 ,有的细胞壁停留在薄壁状态 ,有的胞壁则逐渐增厚 ,但无论细胞壁的厚与薄 ,胞壁都有分层现象。根据其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的…  相似文献   

9.
植物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组培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文中提出,培养基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一步发生细胞器重组或细胞重建,人工培养基的酸性环境使细胞壁强制性地降解后,植物原生质体失去细胞壁的包被后直接处于较酸性的环境中,可能会促使原生体出现酸性快速分裂.因此,植物细胞壁是控制植物细胞完成正常细胞周期的信号载体.  相似文献   

10.
细胞融合是新崛起的一项细胞工程技术。这项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已经在不断地向着实际应用方面迈进。植物细胞融合是指人工的方法用纤维酶、果胶酶等酶作用于植物组织,并将获得的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等诱导融合剂使相邻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然后,经过原生质体培养、细胞壁再生、愈伤组织形成,最后培育成再生植物。1972年获得了  相似文献   

1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简史植物细胞原生质体 ,在植物学上指植物细胞通过质壁分离后 ,可以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后 ,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应用适当的培养方法 ,才能再生细胞壁 ,并启动细胞持续分裂 ,直至形成细胞团、长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分化和发育成苗 ,最终再生完整植株。其中 ,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始终是原生质体培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起源于植物单细胞培养方法。早在 190 2年 ,Haberlant通过实验就预言 :体外培养单个细胞可通过其分裂得到培养组织。直到 1954年 ,植物单细胞培…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培养在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细胞壁再生、细胞分裂及细胞的许多生理生化研究和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组织和细胞培养相比,松柏类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研究难度更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植物原生质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原生质体作为理想的实验体系已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在植物育种及作物改良方面,也正引起植物育种工作者的重视。植物原生质体是被脱掉了细胞壁、仅有质膜包围、裸露而生活的植物细胞。质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例如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4.
绝大多数植物细胞的质膜外都有细胞壁,这是区别予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使原生质体的膨胀受到限制,细胞成熟后,使其形态和大小变为固定。细胞壁有保护作用,厚而硬的细胞壁还有支持植物器官的机械作用,同时,细胞壁能影响植物组织的吸收、蒸腾、运输和分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极少伤害质膜和细胞质内含物的条件下,选择性地除去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以释放出裸露然而完整的细胞(可称为原生质体),这种程序的建立可能是近二十年来植物生理学范畴中最重要的新领域之一。植物原生质体结构上类似子动物细胞,因  相似文献   

16.
细胞壁     
细胞壁是植物形态结构的突出特征之一。一般认为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惰性外壳,实际上细胞壁像植物细胞的其它部分一样,也经历着生长、分化和衰亡的过程,而且植物细胞的分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细胞壁的分化。细胞壁在植物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能使植物体挺立,以利于获得更多的光能和营养物质。各细胞的壁相互连理,构成植物体的非共质体连续相。非共质体连续相是植物  相似文献   

17.
肖政  徐艳琴  罗念  周银 《广西植物》2020,40(4):576-582
植物原生质体是去除了细胞壁的裸露细胞,其具有细胞全能性,现广泛应用于植物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可以大大缩减实验周期,并有助于得到体内实验的实时检测数据。该文除了介绍植物原生质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外,还对国内外利用各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进行细胞瞬时转化、亚细胞定位、细胞融合和大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等试验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植物原生质体还可用于基因表达模式的实时检测,并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受体细胞进行代谢物的体外生产。此外,还对当前该技术所面临的瓶颈进行了分析,为植物原生质体在分子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帮助,为技术的优化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分之一,它不仅能维持一定的细胞形状,支撑植物体,而且起减少蒸腾防止机械伤害的作用。但是细胞壁对研究原生质膜和原生质体融合却带来了困难。酶法脱壁的成功为大规模地进行上述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所周知脱壁的程度影响原生质体的质量,此外细胞壁的再生往往是原生质体分裂的前题。因此检查脱壁是否完全和细胞壁的再生情况甚为必  相似文献   

19.
向植物细胞内引入微生物在应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植物细胞杂交育种的同时,近年来人们试图把遗传信息直接引入细咆内。如用转化方法把带有某种遗传信息(植物的固氮、产生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以及植物的抗性等功能)的DNA 引入植物细胞,但都未能获得肯定的结果。尽管到目前为止基因工程技术进步很快,但对高等植物来讲还远不能广泛应用基因工程像在微生物那样取得成果。高等植物强韧的细胞壁是进行生物工程的一大障碍。自从应用酶处理细胞壁,把植物细胞变成原生质体的方法开展以后,才  相似文献   

20.
引言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是在高等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838年Muller曾见到肿瘤多核细胞的融合现象,直到1962年才由Okada首次用仙台病毒诱导建立了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植物的体细胞杂交也得以开展,去除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再生成植株。1970年英国的Power等首次报道了高浓度NaNO_3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1972年Carlson等用Na_2CO_3诱导融合。目前在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中主要用的方法有两大类:keller等建立的高Ca~(2+)、高pH方法以及高国楠等发展起来的聚乙二醇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