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变态反应原的研究I.蛋白变应原的提取和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粗糙型布鲁氏菌B115菌种制成浓菌液,丙酮脱水,高浓盐溶液处理,离心去渣,上清用酒精沉淀,制成粗提液;再过Sephadex G100柱,用致敏豚鼠证明第2峰液(P2)为特异性变应原。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为单一成份;用致敏豚鼠作皮肤试验,45小时P2组平均值为:14.7—23.2mm;布鲁氏菌素组为:7.5一12.2mm.用致敏家兔作皮肤试验,P,组为19.2—22.4mm,菌素组为0--16.8mm.初步证明P2具有较好的变态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完善的系统性光变态反应检测的动物模型。方法以对氨基苯磺酰胺(SN)作为光敏剂,经腹腔注射与灌胃两种途径对小鼠和豚鼠进行给药,通过UVA加UVB光照诱导以及只用UVA光照激发后,于4h、24h、48h和72h分别测量小鼠耳厚度及观察豚鼠皮肤红斑反应。结果24h、48h和72h时,小鼠出现耳肿胀反应,豚鼠出现皮肤红斑反应。结论口服、腹腔注射SN,均可产生光变态反应,成功建立系统性光变态反应检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模型中研究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的量效关系。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成6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菌致敏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CMCC 94757、94754、94766致敏组、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致敏组和灭活结核分枝杆菌H37Rv致敏组。各组豚鼠分别于左侧大腿腹股沟皮下注射相应致敏原,5~6周后,所有豚鼠于脊柱两侧皮内注射20 IU/m L TB-PPD和50 IU/m L TB-PPD各0.1 m L;于注射后24 h、48 h观察和记录局部硬结的纵径与横径,计算平均值。结果所有组别豚鼠接受两种规格TB-PPD皮试后,无论是24 h还是48 h,局部硬结反应直径均大于10 mm,全部阳性,阳转率均为100%。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4 h结果显示:2 IU TB-PPD和5 IU TB-PPD在H37Rv活菌致敏组、94766致敏组、灭活H37Rv致敏组皮试反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91、P=0.071;t=2.722、P=0.053;t=1.76、P=0.153),其余3组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8、P=0.015;t=4.811、P=0.009;t=3.068、P=0.037)。48 h硬结反应和24 h、48 h平均硬结反应结果均显示:在各致敏组豚鼠模型中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均高于2 IU TB-PPD,皮试反应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t=3.471、P=0.018;t=3.371、P=0.020;t=6.216、P=0.003;t=5.244、P=0.006;t=3.959、P=0.017;t=4.674、P=0.010;t=4.824、P=0.008;t=3.794、P=0.019;t=3.857、P=0.018;t=2.86、P=0.046;t=3.539、P=0.024;t=3.365、P=0.028)。结论各组豚鼠致敏模型中5 IU TB-PPD的效价均明显高于2 IU TB-PPD,存在较为明显的量效关系。各种感染状态下,虽然高剂量制品可诱导更强的迟发型超敏(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反应,但低剂量制品也不影响其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真菌的孢子和(或)菌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和皮肤是真菌致敏的主要反应器官。该文就常见的致敏真菌、真菌的致敏机制、真菌所致呼吸道和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想根据自已的经验,对最近发表的“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副反应”这篇短文作一些评注。 狂犬病在印度呈地方性流行,每年约有40余万人进行免疫预防。中央研究所(Kasauli)生产用酶精制和纯化(以硫酸铵沉淀及透析)的具有3~5%的恒定蛋白含量及>300IUml~(-1)的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ERIG)。ERIG用于严重暴露于疯或可疑疯动物时的被动一自动免疫。用1:10稀释的0.1ml纯化球蛋白作皮试(形成2~3 mm的疱疹)和给不发生风疹块或潮红<4 mm的皮试者注射球蛋白。剂量为40IUkg~(-1)。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旋菌在双相培养基中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了幽门螺旋菌在固体及液体—固体双相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37℃72小时培养后,定量实验表明,固体培养基上菌数为1.02×10~2cfu/ml,而双相培养基上则为1.14×10~4cfu/ml;用血液双相培养基,对CP进行了生长曲线的测定,从0小时加入1.02×10~2cfu/ml开始,按每天平皿活菌计数,共5天(24、48、72、96、120、144h)分别为2.5×10~2cfu/ml,4.97×10~2cfu/ml,1.14×10~4cfu/ml,1.24×10~5cfu/ml,2.87×10~5cfu/ml,9.75×10~4cfu/ml以后逐日下降;液相培养液24—144小时pH测定,pH由7.2下降至6.4—6.9。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日本血吸虫重感染兔肝加生理盐水置冰箱浸泡24小时后分离的虫卵活性。1材料和方法感染15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26只家兔肝,用常规方法分离虫卵,按兔肝湿重等分为两份。一份即时分离虫卵称即时组,另一份加少量生理盐水(淹没肝组织为度)置冰箱24小时分离虫卵称24小时组。两组所获虫卵均分别制备加热超声虫卵〔1〕和冰冻干燥虫卵。加热超声的两组虫卵用玻片法作环卵沉淀试验以观察环沉率和反应强度。冻干卵两组则制备成1%虫卵抗原用对流免疫电泳(抗原稀释法)检测活性,并用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含氮量,依据含氮量稀释为10—15μg/ml致敏血球,…  相似文献   

8.
甘蓝与大白菜原生质体的电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融合法进行了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叶肉原生质体与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var.pekinensis)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使用宽间距(电极间距1.5mm)电融合小室,操作简易.两种原生质体的异源融合率最高可达46±6%,其中异源双体融合率可达11±1%.异核体在与双亲原生质体共培养(10~4/ml)时,24小时就有近10%发生第一次分裂,48小时后可达70%左右.培养24—48小时后用稀释法挑选出异核体,部份异核体可在低密度(10~2/ml)甚至单细胞条件下持续分裂.由此获得了异核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并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了根.  相似文献   

9.
用无外源蛋白的液体合成培养基制备布氏菌素,猪种和羊种布氏菌均能生长,但牛种菌不长。液体培养基中糖含量以1.0%—2.5%为好;间歇搅拌培养优于静_卜培养,其菌液浓度比静止培养高2一11倍;培养时间14天与25天的结果相近;猪种菌较羊种菌易于繁殖;对致敏豚鼠的皮肤试验,与现用的成品菌素相近或稍次,能引起明显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从污染的右旋糖酐溶液中分离出一株外切异麦芽三糖水解酶(Exo-isomaltotrio-hydrolase,1,6-α-D-Glucan isomaltotriohydrolase EC 3.2.1.95)产生菌,经鉴定为产碱菌(Alcaligenes sp.).研究了酶的产生条件和基本性质.产酶最适培养基组成(%):右旋糖酐1.5、鱼粉蛋白胨1、酵母抽提物0.1、牛肉膏0.3、甲醇2,pH8.0,250ml三角瓶中装20ml培养基,于26℃200r/min旋转摇床上振荡培养48小时.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p H6.5—7.5,在pH5.0—10.6范围内稳定.在40℃保温24小时酶活力基本不变,50℃保温8小时剩余酶活力为71.8%,保温24小时剩余酶活力为44.2%,在55℃酶活力的半寿期为10 小时.金属离子Hg^(2+)、Ag^+对酶强烈抑制.水解右旋糖酐的终产物为异麦芽三糖,酶的作用方式为外切型.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皮肤试验 皮肤对抗原阳性反应说明存在过敏,如果抗原材料不引起类似反应说明该个体对该抗原不存在过敏。过敏反应的强度不仅决定于淋巴细胞的致敏程度,而且决定于皮肤组织生理学、血管反应和其他因素。广泛存在着对PPD和某些细菌抗原的过敏性。所以过敏试验可以用于评价免疫活性,对全部被试抗原不呈阳性反应说明免疫反应性被抑制(不是对所有的人)。读取4-6小时和24-48小时出现的超敏反应直径。根据充血颜色、出血,浸润的mm~2等程度打0-4个加号。 用抗原作皮肤试验必须在采血为采血作体外试验之后进行,因为甚至给机体注射微量抗原都会改变淋巴细胞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豚鼠皮肤变态反应模型,并使用YNS益肤面霜对皮肤变态反应模型进行干预,探讨这种面霜对改善及修复受损皮肤的作用及其对豚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豚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阳性组、化妆品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致敏接触后进行激发反应。提取4组豚鼠粪便标本DNA,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构成。结果 治疗组豚鼠皮肤致敏率为16.7%。益肤面霜治疗对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影响不大,但有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F/B)及粪球菌属(Coprococcus)相对丰度的趋势,有利于皮肤变态反应豚鼠肠道菌群组成的恢复。结论YNS益肤面霜对皮肤具有改善及修复作用,并对豚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特征 迟发型超敏反应中包括结核菌素超敏反应,Jones-Mote型皮内过敏反应和接触性过敏症等。典型迟发型反应的特征,第一是反应出现缓慢,经24~48日小时达最高峰。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荨麻疹40例,湿疹50例,过敏性紫癜30例)血清中14种食物变应原IgG浓度,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按疾病分组观察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14种食物变应原血清不耐受抗体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结果表明,病例中以鸡蛋、虾、螃蟹的致敏性较高(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小麦、牛奶、西红柿和蘑菇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牛肉、鸡肉、鳕鱼、玉米、猪肉、大米、大豆致敏性较低(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体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高,提示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对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痛的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检测血清食物变应原不耐受抗体IgG可以尽早发现患者的致敏食物确定疾病病因,及时将致敏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降低患者食物过敏的患病率,缓解临床症状,从而降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中,作者们研究了豚鼠的年龄和异种蛋白致敛注射次数对该种动物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发现胨鼠年龄对其产生过敏性休克,有着明显的影响。幼午的骶鼠均鞍5—6月龄的成年脉鼠易于致敏。出生2小时内的仔脉鼠,经1次异种蛋白注射即可获得满意的致敏效果,休克剂注射时几乎所有的灾验动物均出现典型致死性的过 敏性休克。增加异种蛋白致敏注射次数,可以提高致被的强度。5—6月龄的成年豚鼠虽不够敏感,但进行2至3次致敏注射后,仍可显著地提高它对该异种蛋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用微载体悬浮培养大量生产高活性鼠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的MC-1型微载体进行悬浮培养,当其浓度为5mg/ml时,可较好地用以培养和增殖鼠L929细胞。当接种细胞量为30×10~4/ml左右时,一般在3天即可增殖至1×10~6细胞/ml。用25IU/ml鼠IFN起动12—24小时,用NDV作诱生剂,并采用环己亚胺(20μg/ml)和放线菌素D(2μg/ml)进行超诱导,IFN产量可高达1×10~6IU/ml左右,比活接近1.3×10~5IU/ml蛋白。尽量去除培养基,加胰酶—柠檬酸盐消化和高速搅拌,使细胞从载体上分离,再加新鲜培养基和微载体的方法进行扩大生产看来是可行的。这些实验表明采用微载体悬浮培养细胞的技术将更适于IFN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团头鲂九项血液学指标的正常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团头鲂九项血液学指标的正常值进行了研究。这九项指标是:RBC、ESR、Ht、Hb、PTP、PGC、MCV、MCH、MCHC。本文用三种方法,分布估计法溶许区间法和正态区间估计法,对正常值区间进行了估计,其中分布估计法因区间范围窄,因而结论较为可靠。根据这一方法所得出的九项血液学指标正常值区间是:185.30×10~4个/mm~3—274.95×10~个/mm~3(RBC),0.08mm/小时—1.25 mm/小时(ESR)、36.80%—68.84%(Ht)、4.46g/100ml—9.87g/100ml(Hb)、2.69g/100ml—5.98g/100ml(PTP)、91.47mg/100ml—301.85mg/100ml(PGC)、158.80μ~3—299.45μ~3(MCV)、20.67Pg—42.81Pg(MCH)、9.29%—21.24%(MCHC)。在具体条件下判定血液指标值是否属正常时,还应考虑生长和水温不同带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油酸致ARDS模型对疾病的长期模拟效果,并探讨内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经左侧耳缘静脉按油酸0.1 ml/kg的剂量缓慢注入,观察动物呼吸、心率变化,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于注射油酸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处死动物,收集静脉血及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H-E染色镜下观察肺部病理改变,计算肺组织含水量以判断肺损伤程度。结果:①所有模型动物在6小时内均出现ARDS表现。②6h组、24h组以及48h组氧合指数(PaO2/FiO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符合ARDS诊断标准。72h组氧合指数(PaO2/FiO2)虽然也明显降低,但未达到ARDS的诊断标准。③血浆中TNF-α与IL-6明显升高(P<0.05),于致伤后72小时后有所恢复,但仍高于正常。BALF中TNF-α也出现相同变化趋势,而IL-6则在试验期间持续高表达。④镜下可见两肺充血、出血,肺泡及肺间质水肿,透明膜形成,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终末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双肺含水...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实赊动物为正常健康大白鼠,分剧以白喉类毒素及H901伤寒菌苗加脂多糖后,一同注入动物;第二部分,健康家免经脂多糖处理,然后于24或48小时后受400仓电离辐射,并于照射后径24、48小时进行免疫,实验结果就明,细菌脂多糖与特异性抗原同时、或先24、48小时注入,可以增强血凝 抗体的效价,井增加琼脂弥散反应出现的阳性率厦抗原稀释倍数。电离辐射能抑制家觅抗体生成;在照射后7日左右,杭体生成的能力巳完垒恢复。脂多糖不但能使未经照射的正常免瘦动物的抗体出现较早,效价亦较高,且亦能消除电离辐射对机体杭体产生的抑制作用,并使其效价反高于正常免疫动物,出现亦较早。可兄栅菌 脂多糖可能是作用于抗体产生的诱导时相。可认为,脂多糖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免疫器官的非特异激发,因而增强杭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布氏菌噬菌体SA是从猪种布氏菌培养物中分离到的。其裂解活性当菌液浓度为10-4时,对光滑型猪种菌1、3型,牛种菌1、3、6型和沙林鼠种菌可产生混合性裂解,产生噬菌斑直径3—4mm。噬菌体SA原液或稀释浓度为10-1、10-2时,对羊种菌1、3型不裂解。对羊种菌2型、粗糙型牛种菌45/20、犬种菌和绵羊附睾菌产生混合性裂解或噬菌斑,噬菌斑为1—2mm或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