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于飞雪  杨银河  赵沛基  陈瑶 《广西植物》2016,36(9):1112-1118
从蛇足石杉内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蛇足石杉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新途径,但至今其内生菌代谢产物的系统性研究较为少见。种类丰富的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中,但蕨类植物中内生真菌的研究较少。为了寻找蛇足石杉内生菌中的细胞毒活性成分,该研究从蛇足石杉根部分离得到一株球毛壳属(Chaetomium sp.)真菌M336,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对蛇足石杉内生真菌M336采用PDA固体培养基扩大发酵,发酵物经提取及乙酸乙酯萃取后,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薄层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手段对其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质谱、核磁等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内生真菌M336发酵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并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chaetoviridines F、chaetoviridines E、5′-epichaetoviridin A、5′-epichaetoviridin A、xanthoquinodins Al、xanthoquinodins A2、xanthoquinodins B1和毛壳菌素。从M336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化合物3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余化合物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该研究结果丰富了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球毛壳属中的天然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从人参内生球毛壳菌株RSQMK-9的发酵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4个代谢产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1)、4,6,8,22-四烯-3-酮-麦角甾烷(2)、啤酒甾醇(3)、9(11)-去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alternariol(5)、大黄素甲醚(6)、3-吲哚甲酸(7)、2,3,4-三甲基-5,7-二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8)、2-氨基苯甲酰胺(9)、2-氨基苯甲酸(10)、3-甲基苔色酸(11)、甘露醇(12)、chaetoglobosin A(13)及5'-epichaetovirdin A(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人参内生球毛壳菌中发现,而且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海虾致死试验结果显示:10μg/mL浓度下,化合物13和14对丰年虾的致死率分别为83.4%和54.3%。  相似文献   

3.
从人参内生球毛壳菌株RSQMK-9的发酵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4个代谢产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1)、4,6,8,22-四烯-3-酮-麦角甾烷(2)、啤酒甾醇(3)、9(11)-去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alternariol(5)、大黄素甲醚(6)、3-吲哚甲酸(7)、2,3,4-三甲基-5,7-二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8)、2-氨基苯甲酰胺(9)、2-氨基苯甲酸(10)、3-甲基苔色酸(11)、甘露醇(12)、chaetoglobosin A(13)及5'-epichaetovirdin A(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人参内生球毛壳菌中发现,而且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海虾致死试验结果显示:10μg/mL浓度下,化合物13和14对丰年虾的致死率分别为83.4%和54.3%。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一株球毛壳菌H6的发酵液和菌丝体两种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510.76±23.46)μg/mL。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依次鉴定为chaetoviridins A-B(1-2),chaetoglobosins A-D(3-6),chaetoglobosin J(7),chaetoglobosin Q(8),prochaetogobosinsⅠ-Ⅲ(9-11),vibratilicin(12),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毛壳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12显示弱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1 182.75±19.14)μg/mL。  相似文献   

5.
对从银杏叶片中分离的1株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SG0016,并对SG0016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SG0016菌株的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培养时间和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SG0016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3℃、装液量100 mL(250mL的三角瓶)、培养时间7d,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96.17%,比优化前提高了23.6%。银杏内生真菌球毛壳菌SG0016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川乌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川乌(Radix aconiti)植物的根和茎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61株,经显微形态观察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有29株内生真菌显示抗菌活性,占菌株数的47.54%;毛壳菌属是抗菌活性菌株的优势种属;活性高且抗菌谱广的菌株有3株,主要分布在毛壳菌属和束丝菌属。结果表明:川乌植物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有抗菌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中国毛壳菌科研究Ⅰ. ——毛壳菌属的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了毛壳菌属的十一个种,旋丝毛壳 Chaetomium bostrychodes,反卷毛壳 C. convolutum,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高大毛壳 C. elatum,粪生毛壳 C. funicola,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球毛壳 C. globosum,细丽毛壳 C. gracile,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印度毛壳 C. indicum和近缘毛壳C. subaffine。其中包括四个中国新记录种: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和近缘毛壳 C. subaffine。根据我国的标本和菌种对新记录种作了描述,并附了显微照片。标本与菌种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 (HMUABO)。  相似文献   

8.
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 Kze.)系 Kunze 于1817年报道见于丹麦石竹(Dianthus carthusianorum L.)茎上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的第一个种(模式种)。Cooke and Ellis 在1878年描述了见于飞蓬属(Erigeron L.)腐茎上的橄榄色毛壳(C.oliaceum C.et E.)。在 Chivers(1915)、Skolko and Groves(1953)、Udagawa(1960)、Ames(1963)和 Seth(1972)关于毛壳菌属的专著都曾指出很难划分这两个种的界限。Skolk and Groves(1953)区分此两个种时以橄榄色毛壳具有较大的子囊壳、较宽的顶附属丝和较大的子囊孢子,而 Chivers(1915)则认为橄榄色毛壳是球毛壳的异名,Udagawa(1960)区分此两个种仅根据子囊孢子的长度和宽度,他认为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孢子大于球毛壳的子囊孢子。Seth(1972)在他的专著中虽保留此两个种作为独立种,但他指出限于他镜检过的标本材料及根据 Chivers 专著中的球毛壳的特征辑要概括了橄榄色毛壳的特征,对这两个种的区分界限确实是很难划分的。最近我们在北京采集和分离了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和动物材料上的毛壳菌种类,以期进行北京地区毛壳菌种类调查研究。我们分离获得许多球毛壳——橄榄色毛壳类的毛壳菌菌株。参考了不同作者对这两个种的子囊壳、顶附属丝、侧附属丝、子囊及子囊孢子的特征记载,对北京的这一类型菌株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球毛壳与橄榄色毛壳确有形态学特征区别,表现在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壳、顶附属丝和子囊孢子较球毛壳的更为粗壮,兼之球毛壳的顶附属丝较橄榄色毛壳的为窄且有分隔和微粗糙,球毛壳的子囊孢子呈浅橄榄褐色至暗橄榄褐色,含两个折光性油滴而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孢子呈暗橄榄褐色,量度亦较大,凭依经验即可鉴别此两个不同种。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毛壳菌属的十一个种,旋丝毛壳 Chaetomium bostrychodes,反卷毛壳 C. convolutum,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高大毛壳 C. elatum,粪生毛壳 C. funicola,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球毛壳 C. globosum,细丽毛壳 C. gracile,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印度毛壳 C. indicum和近缘毛壳C. subaffine。其中包括四个中国新记录种: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和近缘毛壳 C. subaffine。根据我国的标本和菌种对新记录种作了描述,并附了显微照片。标本与菌种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 (HMUABO)。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不同植物中分离到的4株内生球毛壳菌NK102、NK103、NK104和NK105为对象,研究不同生态来源球毛壳菌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方法:首先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和纤维素刚果红平板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并利用Bavendamm平板反应检测各菌株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将4株菌分别培养在以微晶纤维素、杨树叶和木屑为惟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纤维素酶和漆酶的酶活力,比较各菌株分解利用天然木质纤维素材料的能力,连续培养12d后检测培养液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利用已测序的球毛壳菌CBS148.51的基因组信息,寻找编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的基因,为球毛壳菌分解利用木质纤维素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NK102、NK103、NK104和NK105在羧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都能够生长并形成水解圈;Bavendamm平板反应显示4株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NK103、NK102、NK105和NK104。4株菌都能分解利用微晶纤维素、杨树叶和木屑,分泌纤维素酶和漆酶,其中NK102在以木屑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纤维素酶活力最强,达到0.76U/mL发酵液,NK103在以杨树叶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漆酶活力最强。与此同时,4株菌在发酵培养过程中都能够稳定地合成球毛壳甲素(ChA),ChA产量受到碳源影响,在以杨树叶为碳源的培养基上,NK104的ChA产量最高,可达到14.88mg/L发酵液。利用已测序的球毛壳菌CBS148.51的基因组信息,寻找到119个编码纤维素半纤维素酶的基因、8个编码漆酶的基因和2个编码锰过氧化物酶的基因,球毛壳菌具有完整的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酶体系,在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论:本研究为球毛壳菌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的研究及该菌种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丛国强  尹成林  何邦令  李玲  高克祥 《生态学报》2015,35(18):6120-6128
为明确不同水分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冬小麦苗期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以抗旱型小麦品种山农16和水分敏感型小麦品种山农22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麦干旱诱导基因脱水素wzy2的表达量来了解冬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通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与酶活性来判断小麦发育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状况。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ND35组相比,接种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D35的干旱处理组小麦的根冠比、总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显著提高,小麦叶片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在干旱处理组中,球毛壳菌ND35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山农16的根长和山农22的株高,接种球毛壳ND35的山农16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组均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降低9.0%,但差异不显著;山农22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对定量检测数据显示,接种球毛壳ND35后,两种小麦脱水素wzy2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能够显著提高。综合分析说明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可以促进冬小麦苗期根系和植株发育,小麦提前进入三叶期,增强小麦避旱性,同时提高小麦根系活力,增强小麦耐旱性;提高个体细胞内水分、糖分、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的氧化性损伤,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提高两种冬小麦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球毛壳ND35促进小麦干旱诱导相关基因wzy2的表达量,进而提高抗旱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两种冬小麦耐脱水性和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林下参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该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FS-01菌株菌丝、发酵液和孢子悬浮液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5种人参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对5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30.80%,其次是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人参根腐病菌和人参灰霉病菌; 发酵液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发酵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2.09%,其次是人参菌核病菌、人参黑斑病菌、人参立枯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 孢子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孢子悬浮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3.72%,其次是人参灰霉病菌、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综上结果认为,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均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可作为人参病原菌的生防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3.
金荞麦和苦荞麦抗菌活性内生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金荞麦和苦荞麦的根、茎、叶、花中分离到62株内生真菌,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和绵腐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6种微生物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分离的内生真菌菌株KQH-01、KQH-02和JQY-1的发酵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KQH-01为炭角菌属(Xylaria sp.)真菌,菌株KQH-02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菌株JQY-1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分辨率质谱(HRMS)和~H和~(13)C核磁共振(NMR)证明1株球毛壳菌Chaetomiumglobosum NKl02产生的杀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成分为球毛壳甲素(Chaetoglobosin A)。C.globosum NK102能够利用微晶纤维素、杨树叶和木屑合成ChA。在12 d发酵液中,3种培养基获得的ChA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PDA、杨树叶、微晶纤维素和木屑,产量分别为26.49、9.38、4.47和0.47 mg/L。通过在微晶纤维素培养基中添加表观遗传沉默抑制药物表明:100μmol/L 5′-AZA的添加使得ChA的产量提高至原来的3.6倍,100μmol/L SAHA将ChA的产量提高到原来的2.4倍,DMSO使得ChA的产量提高到原来的1.7倍。这个结果预示ChA的合成的某些基因受到表观遗传调控。  相似文献   

15.
银杏内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 ZY-22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柱层析方法从银杏叶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ZY-22的培养菌丝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脑苷脂B(1)、脑苷脂C(2)、尿囊素(3)、9(11)-去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以及4,6,8,22-四烯-3-酮-麦角甾烷(5)和球毛壳甲素(6)共6个次生代谢物;经波谱分析确定了6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脑苷脂B、脑苷脂C和尿囊素是首次从内生真菌中得到;海虾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6在10 μg/mL浓度下对丰年虾的致死率分别为1.6%、4.2%、7.4%、16.9%、12.8%、83.6%、表明球毛壳甲素对海虾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柯萨奇病毒B3(CVB3)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原体,与多种疾病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球毛壳菌代谢产物毛壳素对CVB3在体外培养细胞系中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毛壳素显著抑制CVB3在体外培养细胞系中的复制。250 nmol/L毛壳素可使 CVB3感染的 HeLa细胞相对存活率从未加毛壳素时的(21.9±1.8)%提高至(70.1±4.3)%。同时,毛壳素处理的HeLa细胞中病毒产量仅为对照组的(5.3±0.8)%,而病毒RNA水平也仅为对照组的(13.0±8.3)%。毛壳素也可使CVB3感染的Vero细胞相对存活率从(64.6±1.7)%提高至(87.2±4.8)%。毛壳素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被抗氧化剂 N-乙酰半胱氨酸部分抑制。研究毛壳素抑制病毒复制的具体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生物质的利用是当前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小组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K102,本文拟探索研究此菌的纤维素酶表达系统并寻找影响酶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对NK102测序,本文界定了球毛壳菌NK102的主要纤维素酶编码基因,使用数字基因表达谱升级版(RNA-Seq)的方法得到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然后观察了营养、物理条件下纤维素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变化的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纤维素酶基因整体上表达量升高.在所选基因中,外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脱氢酶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bh1,cdh和egl1)的表达量最高.糖代谢的负调控因子ACE I和CreA的随时间表达量均降低,而Hap2/3/5复合体的表达量反而升高.之后检测了不同碳源培养基对纤维素酶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发现葡萄糖为强阻遏因子,纤维二糖为其诱导物,而山梨醇没有影响.特别是,我们发现光照也影响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黑暗条件明显抑制酶基因的表达.[结论]转录组学的方法可以初步探索纤维素酶表达的规律,酶基因的表达受到营养、物理条件的影响.本研究为揭示球毛壳菌降解纤维素分子机理和阐释生物质糖代谢途径提供了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实验站杨树连作土壤中施加不同剂量(0.17、0.33、0.67、1.00、1.33和1.67 g·kg-1)的球毛壳ND35菌肥,测定不同处理下一年生杨树叶片的光响应过程、叶绿素荧光以及叶黄素循环等光合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球毛壳ND35菌肥对杨树根系和光合生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连作土壤中菌肥含量的增加,杨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呈增加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TR)、净光合速率(Pn)、量子效率(Φ)、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光合热耗散呈降低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NPQ)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土壤施加菌肥剂量0.67和1.00 g·kg-1处理时,光合机构的过剩光能减少,向光化学反应方向分配的光能增多,光能利用效率提高.在连作土壤中施加适量(0.67~1.00 g·kg-1)的球毛壳ND35菌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杨树的根系生理活性,提高杨树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改善杨树叶片的光合机构运转状态,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从云南美登木茎皮组织分离得到内生菌Ly221,经16SrDNA部分核酸序列鉴定该菌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从其液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10-dihydroxy-10-methyl-dodee-2-en-1,4-olide(1)、两个非对映异构体4,11-dihydroxy-10-methyldodec-2-ell-1,4-olides(2/3)、4-hy-droxy-10-methyl-11-oxo-dodec-2-ell-1,4-olide(4)和N—aeetyltyramine(5)。  相似文献   

20.
毛筒壳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筒壳科Tubeufiaceae真菌具有产新结构、新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目前对该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较少。为了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有必要对毛筒壳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已分离得到的19株该科真菌活体菌株抑菌活性、发酵物抑菌活性以及发酵物粗提物对不同人体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平板对峙法,试验共筛选获得13株活性菌株,其中,红棕毛筒腔菌菌株Tubeufia rubra PF02-2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制率均高于60%且抑菌谱广。采用生长速率法,发现红棕毛筒腔菌菌株PF02-2经液体发酵后,发酵液对其中4种植物病原真菌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菌丝体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马铃薯早疫病病菌Alternaria solani(ZYB)的抑制效果最好。通过MTT法,发现发酵物粗提物对3种肿瘤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在300μg/mL时,剑叶莎毛筒腔菌菌株Tubeufia machaerinae ML03-2发酵液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8.92±0.15和97.86±0.18,在400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率(%)达到了98.88±0.04;在500μg/mL时,明孢新旋卷孢菌菌株Neohelicosporium hyalosporum ML05-1菌丝体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抑制率(%)为98.32±0.02,在600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率(%)达到了97.62±0.20,在300μg/mL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达到了98.91±0.02。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毛筒壳科真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