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筒壳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筒壳科Tubeufiaceae真菌具有产新结构、新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目前对该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较少。为了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有必要对毛筒壳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已分离得到的19株该科真菌活体菌株抑菌活性、发酵物抑菌活性以及发酵物粗提物对不同人体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平板对峙法,试验共筛选获得13株活性菌株,其中,红棕毛筒腔菌菌株Tubeufia rubra PF02-2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制率均高于60%且抑菌谱广。采用生长速率法,发现红棕毛筒腔菌菌株PF02-2经液体发酵后,发酵液对其中4种植物病原真菌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菌丝体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马铃薯早疫病病菌Alternaria solani(ZYB)的抑制效果最好。通过MTT法,发现发酵物粗提物对3种肿瘤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在300μg/mL时,剑叶莎毛筒腔菌菌株Tubeufia machaerinae ML03-2发酵液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8.92±0.15和97.86±0.18,在400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率(%)达到了98.88±0.04;在500μg/mL时,明孢新旋卷孢菌菌株Neohelicosporium hyalosporum ML05-1菌丝体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抑制率(%)为98.32±0.02,在600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率(%)达到了97.62±0.20,在300μg/mL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达到了98.91±0.02。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毛筒壳科真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4个不同省份的5条蚯蚓的肠道及体表细菌进行分离,共获得122株细菌。通过脱脂奶粉平板法初筛,纤维蛋白平板法复筛,以透明圈为筛选标记,共筛选出产纤溶酶菌株12株,其中菌株SC-3-W-3的纤溶酶活力较高,达到了538.64 U/mL(相当于尿激酶的活力单位)。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的特征很相符。进一步对SC-3-W-3的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蜡状芽孢杆菌的同源性高达100%。综合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将SC-3-W-3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在静置培养条件下,对粉被虫草cp菌株产N6‐(2‐羟乙基)腺苷(简称HEA)的培养基及其组分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以HPLC法对cp菌丝体中HEA进行检测,以HEA的产量为指标,结果表明查氏培养基有利于cp菌株产HEA,其产量是沙氏和PD培养基的3.7倍和4.48倍。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进行碳、氮源的筛选中,最有利于cp菌株产HEA的是蔗糖和硝酸钠;在无机盐的筛选中,K2HPO4是促进cp菌株累积HEA最主要的无机盐,其HEA产量较CK增长了5 822.37%(提高了58.2倍);在查氏培养基上添加不同前体物和氨基酸,发现其结构类似物腺苷、次黄嘌呤和腺嘌呤都有促进cp菌株累积HEA的能力,其中腺苷和次黄嘌呤能提高其产量60%以上;而组氨酸是最有利于cp菌株累积HEA的氨基酸,产量达到(45.56±2.8)mg/L,较CK提高HEA产量251.68%,其次是L‐谷氨酸增产184.19%。  相似文献   
4.
贵州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省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通过采集贵阳修文、遵义播州、铜仁万山3个县区的不同季节的健康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样本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分析分离菌ITS r DNA序列,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3个地区的不同季节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归类,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从1 444个马比木组织块中分离出1 037株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30个属,其中间壳座属Diaporthe为优势属,分离率与分离频率分别为40.24%与57.58%;夏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4个季节的相似度在0.40–0.71之间,贵阳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三地的相似性指数在0.42–0.55之间,果实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各个组织部位的相似性指数在0.00–0.54之间。表面植株生长环境及部位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虫霉目真菌及其寄主昆虫名录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真菌共计79种,隶属2科11属,并对其所涉及的寄主昆虫名称进行了规范与更新,且给出了各寄主的分类地位和中英文名称对照。  相似文献   
6.
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大类未被充分研究过的真菌,其物种及代谢产物均具有生物多样性,现今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得到的活性物质种类远比从土壤微生物中得到的多。对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前景广泛。作者主要综述了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半夏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无病害的半夏(Pinellia ternate)根、茎、叶和花组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61株,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后,针对不产孢的菌株,测定了ITSrDNA序列以进行分子鉴定。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分别来自11个属,以半知菌为主要群落,其中Hyphomycetes,Zygomycetes和Coelomycetes的比例分别为62.2%,18.1%和8.2%;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是半夏植物中分离率最高(6%)的属,其余主要优势属为Alternaria,Mucor,Epicoccum,Mortierella和Plectosphaerella。研究表明:从半夏球茎组织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多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8.
蜗孢属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筒壳科Tubeufiaceae,它们形态特征独特,能够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中国海南省采集的腐木标本上分离到3种卷旋型丝孢真菌,通过ITS、LSU、RPB2和T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证据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其中2个物种为蜗孢属新种,1个物种为中国新记录。为纪念李玉院士在中国菌物学界做出的贡献,本文特将其中一个新物种命名为李玉蜗孢菌。  相似文献   
9.
塑料饲养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昆虫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是昆虫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们能够促进维生素的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利用,同时还可以保护宿主抵御天敌,忍受高温以及促进毒素或异生素的代谢,间接促进资源开发。【目的】研究PE塑料饲喂的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及相关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大蜡螟幼虫肠道分离纯化的4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16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别属于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4个科。其中芽孢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的优势细菌种类。结合菌落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肠道可培养细菌为芽孢杆菌属9株、肠球菌属4株、葡萄球菌属2株以及不动杆菌属1株。【结论】通过研究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开展大蜡螟肠道的微生态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药用植物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的花瓣中分离获得了1株真菌,经形态学与ITS分子共同鉴定为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使用该菌处理马铃薯后发现,显著增强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耐受性,处理组植株感染率为37.5%,相较对照组87.5%的感染率显著降低;植株生长测定发现,处理组的马铃薯生物量、株高、根系生物量和主根数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1.19、2.3、1.47倍,表明该真菌对马铃薯还具有促生作用。为探究砖红镰刀菌促生抗病的分子机理,检测了植物生长素合成和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处理组植株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StYUC5)显著上调,而免疫相关激素茉莉酸和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StPI-IStPALStPR1A)也不同程度上调。由此推测,砖红镰刀菌通过调控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介导马铃薯的促生和抗病。为了进一步探究砖红镰刀菌对马铃薯促生抗病的分子基础,构建了其遗传转化体系,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GFP标记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