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郝丽霞  程智慧  孟焕文  孙金利  韩玲 《生态学报》2010,30(19):5316-5326
为探讨利用大蒜的生物和生态效应克服设施番茄连作障碍并同时生产促成大蒜,试验选用4个大蒜品种,设置3个套播期,重点分析不同套播时期不同大蒜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表明:S1(8月25日)套播比S2(9月9日)和S3(9月24日)套播大蒜出苗时间长,但出苗日期早;S1的大蒜最大叶长、叶宽、假茎高、假茎粗、株高、根数和叶片数均比后两个套播时期有优势,品种间最大叶长、叶宽、假茎粗、株高、根数都以G64大于其他3个品种;早播促进大蒜鳞茎膨大,鳞茎最大直径、最小直径、纵径和周长以G64最大,其次是G87;G64的单头重极显著大于其他3个品种,产量最高。以S1套播时,G64比露地大蒜提早上市30—35d,价格提高60%,产值为32614元/hm2。所以,G64和8月25日是试验推荐的设施番茄套作大蒜适宜品种和套播时期。  相似文献   

2.
水分和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度和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树庆  王琪  吕厚荃  徐丽萍  于海  张铁林 《生态学报》2012,32(11):3378-3385
在东北地区中部开展春玉米春季水分胁迫和分期播种试验。试验在人工防雨棚内进行,设4个水分处理和3个播种期处理。结果表明,春玉米(Zea mays )播种出苗期间土壤含水量与出苗期和出苗率的关系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田间持水量以下,耕层土壤湿度越大,玉米出苗越快,出苗率越高;干旱推迟出苗期,降低出苗率。气温低出苗慢,但温度对出苗率无明显影响。播种出苗期间0~20cm深平均土壤湿度(S)、土壤有效水量(H)和平均气温(T)对出苗速度的组合影响指标是:25 %>S>21%(或70mm >H>45mm)、T>18℃玉米出苗快;21% >S>18%(或45mm >H>35mm)、18℃>T>16.5℃ 玉米出苗比较快;18%>S>16%(或35mm >H>25mm)、16.5℃>T>15.5℃玉米出苗较慢;S<16%(或H< 25)、T<15.5℃出苗很慢,出苗期明显推迟。玉米出苗率主要取决于水分,0~20cm深土壤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H>50mm)出苗率最高(95%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或50>H>40mm)出苗率较高(90% 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下(或H<40mm)出苗率明显降低, 60%以下(或H<30mm)为严重干旱,出苗率低至65%以下。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对绿豆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绿豆高产栽培技术,我们进行了多效唑对绿豆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绿豆(Phaseolus radiatus)品种中绿1号(V_(?)1973)和当地品种,试验分药效组、喷用浓度组和喷用时期组。于1988年8月3日秋播,30×20cm密度,定苗3株/穴。9月7日进行浓度试验,9月1,7,13日喷药,然后观察不同发育期喷  相似文献   

4.
鄂荆92棉(Gossypium hirsutum),小区栽培,3个处理,4次重复,密度5株·m~(-2),4月11日播种,21日出苗,7月6日开花,7月7日初花期在不同的小区分别喷施50ppm和100ppm DPC,以喷清水作对照。喷药前后不同时间分别摘取功能叶若干克,立即浸入液  相似文献   

5.
熊韫琦  赵彩云  赵相健 《生态学报》2021,41(24):9621-9629
豚草是一种全球性的恶性入侵杂草,给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为研究豚草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采用盆栽实验分析了种子大小(L、M、S)与埋深(2、4 cm和6 cm)或播种密度(2、4粒/盆和8粒/盆)对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种子的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埋深对豚草种子出苗的影响高于播种密度及种子大小的影响,较浅的埋深有利于豚草种子出苗;出苗率在不同播种密度下均具有较高水平,达到67.9%-100%,这种高出苗率是豚草在不同生境成功定植的原因之一。豚草的幼苗生长受埋深或播种密度的影响大于种子大小的影响,且小种子更易受埋深或播种密度的影响。种子大小显著影响豚草幼苗的株高和基径(P<0.05),总体上较大种子的株高和基径高于小种子,此外更小的种子会将生物量更多的分配给根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幼苗的株高和基径在较浅的埋深下更高,而豚草幼苗的单株生物量、单株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播种密度的增加会加剧豚草幼苗之间对水分、营养、光照等资源的竞争,导致其单株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发现豚草在浅埋深、低密度生境中更容易入侵成功,因此可以通过对土壤进行深翻,采取替代控制,种植竞争能力强的本地植物等手段有效管理和防治豚草。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区菊苣品种“沃姆”引种栽培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南京地区引种菊苣(Cichorium lntybus L.)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从比利时引进菊苣品种"沃姆(Zoom)",分别于2015年4月10日、5月13日、6月10日和8月14日播种,100天后采挖根株进行考察,取肉质根用土培法软化培养20d,对所得芽球进行考察;于2016年8月24日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培育肉质根,12月9日采挖根株用水培法软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2015年8月14日播种形成的菊苣根株可用于软化培养,2016年8月24日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水培法软化培养,所得芽球长度为(13.0±1.5)cm,直径(3.3±0.4)cm,质量(43.4±6.4)g,包心叶片数(19.1±2.9)片。菊苣品种"沃姆"在南京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10~25日,宜采用营养钵育苗、水培法软化的方法生产菊苣芽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品质和产量同步改良的可能性,1994年我们在本校实验农场对推广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种河农215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mol/L)为:6-BA10-5,IAA2×10-5,ABA10-5,GA35×10-4,乙烯利3.5×10-3。以喷水作对照。分(1)前期(开花后第5d和第6d连喷两次)、(2)后期(开化后第25d和第26d连喷两次)、(3)前期 后期(共喷4次)三种喷施处理。每次每小区(2m2)喷400ml。田间排列为裂区设计,喷施时期占主区,生长调节物质占副区,各期每种生长调节物…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源麻栎苗期生长性状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31个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种源及20个麻栎单株(广西融水)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状况及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播种苗的株高为53.40~121.16cm,从5月份至9月份呈匀速增长;地径为7.62—14.65mm,生长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叶面积指数为9.6~29.4,平均达16.1。20个单株播种苗的株高为78.49—101.23cm,地径为8.87—10.48mm,叶面积指数为7.6—17.9。不同种源麻栎和同一种源不同单株间的株高、地径和叶面积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播种苗的生长状况与种源地的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源地的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1个麻栎种源分为3类,江西上饶、浙江龙泉、浙江富阳、浙江开化、贵州三穗和贵州黄平等6个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试验共进行3年(1964-1966),供试品种为山东红麻鲁1。1964年3月10日至6月26日分14期播:1965上2月28日至9月30日分9期播种;1966年2月28日至4月30日8期播种。试验结果看出,罗布麻在陕西关中平原,春,夏,秋三季播种皆可同苗。但播种过早,不但出苗率低,而且幼苗阶段(4对真叶前)经历日数长达50-70d风险较大,幼苗易于死亡;若播种迟,土温较高,播后出苗快,幼苗生长也快,但生长期较短,生长势不如适时播种者;播期延至8-9月份,虽能出苗,但生长明显较差,且保苗不易,9月播种甚至不能越冬。根据出苗率,出苗速度,保苗率与植株生长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以平均气温12℃-16℃左右,时间经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即清明节前后是罗布麻最适宜的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0.
表油菜素内酯对黄瓜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瓜(Cucumissativus)品种“春一号”,无土栽培方式,使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监制的龙山牌无土栽培专用肥料(含N2-P2O5-K2O-Mgo总量>63.5%,Ca>16%及S、Fe和微量元素;配成的营养液EC值为2.4~26,PH值65左右)。大棚温度控制在18~32℃范围内。将苗龄为2.5~3.0叶的小苗移栽定植到营养槽中,每个营养槽面积56m’,每槽定植75株。5~6片真叶时,选用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每一处理工0株,采用对比法排列,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PIBr,浓度为0.02mg/L),对照喷清水,设3个重复。定点定株调查测定各项指标。获得如下结…  相似文献   

11.
百合品种‘精粹’的鳞茎周径和鲜重随着叶面喷施水杨酸(S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品种‘普瑞头’鳞茎周径和鲜重也随着叶面喷施SA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以0.5mmol·L^-1SA的效应最明显。叶面喷施SA的百合鳞茎中ABA和GA3含量下降,IAA和ZR含量上升,鳞茎中(IAA+GA3)/ABA、IAA/GA3比值均比未喷施SA的高,而IAA/ZR、GA3/ZR比值则比未喷施SA的低。显示鳞茎膨大与内源激素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麦PGPR(植物根际促生菌)菌株的个体生态学及其在小麦根圈的定植动态。方法采用三亲本杂交法将发光酶基因luxAB转人具有固氮能力的小麦根际促生菌Azotobacter N2106菌株中,获得标记菌株N2106-L,将标记菌株接种到灭菌和非灭菌的黄褐土、红壤和黄潮土中研究其存活状况,采用根盒试验追踪标记菌株在小麦根圈的定植动态。结果标记菌株N2106-L具有发光活性和对km、str、tet三种抗生素的抗性,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N2106-L在灭菌土壤中的数量稍高于非灭菌土壤;在3种土壤中的数量依次为:黄褐土〉黄潮土〉红壤。N2106-L在小麦根表定植密度大于根际定植密度;在小麦根际,小麦播种10d时标记菌株在0-2cm深度根际土壤定植达到最大值(2.17±0.25)×10^6CFU/g土,20d时在2-4cm深度的根际土壤中达到最高定植水平(3.92±0.47)×10^5CFU/g土;在小麦根表,标记菌株在小麦播种10d时在所有深度的根段均达到最高定植水平,0-2cm根段定植密度为(3.60±0.60)×10^6CFU/g鲜根,12cm以下根段达到(2.78±0.56)×10^4CFU/g鲜根。结论标记菌株随着根的伸长不断向根尖方向扩散,且较为稳定地在小麦根圈定植,研究结果为小麦PGPR菌株的应用提供了可靠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白鹤秋季迁徙停歇期觅食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秋季(10月8日—20日)及2009年秋季(9月20日—10月16日),通过样方法对觅食生境11个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利用卡方检验、资源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在莫莫格保护区对秋季迁徙停歇期白鹤觅食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鹤对距人为干扰源距离、植被密度、盖度、高度、植物性食物密度以及水深均具有选择性,但对宏观尺度干扰因子的选择性较低。其偏好觅食生境的特点为:距一级路>5000m,>二级路1500m以上,>三级路1000m以上,>居民点1000m以上,农田>1000m;植被密度20~50株/m2,盖度<10%,高度<20cm,扁杆藨草密度1~50株/m2,藨草密度1~10株/m2,水深40~60cm。白鹤秋季觅食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ic(P)=0.663+0.565×与一级道路距离+0.042×与二级道路距离+0.519×与三级道路距离+0.353×与居民点距离+0.169×与农田距离–0.455×植被密度–0.618×植被盖度–0.548×植被高度–0.158×扁杆藨草密度–0.404×藨草密度+0.920×水深,T(x)=eLogistic(p)/[1+eLogistic(p)],模型正确预测率为82.9%。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春大豆播种至幼苗期干旱对大豆出苗速度、出苗率和幼苗长势的影响及春旱指标,以指导春旱评估和抗旱灌溉,于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中部开展田间土壤水分控制试验。通过防雨棚和人工喷水控制土壤水分,设置7个土壤水分处理和1个自然雨养处理,观测土壤湿度、出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龄和生物量等。采用回归方法分析土壤湿度对出苗期、出苗率及幼苗长势的影响,据此建立大豆春旱评估指标。结果表明:大豆出苗期、出苗率、苗期株高、叶龄和生物量与播耕层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在试验处理范围内(土壤湿度24%以下),土壤湿度每下降1%,出苗期延迟1~2 d,出苗率下降1.6%,相对叶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下降6.1%、5.4%、10.2%;土壤湿度20%~23%适宜大豆出苗,21%~24%适宜幼苗生长;大豆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的土壤湿度指标依次为0~10 cm土壤湿度16%~17%、14%~15%、12%~13%和12%以下,0~20 cm土壤湿度依次在17%~18%、15%~16%、13%~14%和13%以下。  相似文献   

15.
黑莓杂交后代单株主要生长及结果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莓(Rubus spp.)6个品种9个杂交组合(‘Chester’בKiowa’、‘Kiowa’בNavaho’、‘Triple Crown’בKiowa’、‘Kiowa’בHull’、‘Triple Crown’בChester’、‘Arapaho’בHull’、‘Navaho’בKiowa’、‘Hull’בKiowa’和‘Kiowa’בKiowa’)的131株后代实生苗的主要生长性状(包括刺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分枝数量、主枝和侧枝的直径以及自然株高)和结实性状(包括结果株数、单株果穗数量、每穗果实数量和单株果实数量)进行了观测,并对这些性状的变异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31株杂交后代单株中,有92株具刺植株和121株结果植株,具刺和结果植株的数量分别占后代总株数的70.23%和92.37%.131株杂交后代刺密度、分枝数量、主枝直径、侧枝直径和自然株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51 cm-1、15.43、1.31 cm、0.74 cm和61.07 cm,变异系数分别为78.81%、52.69%、25.19%、20.27%和38.91%;121株杂交后代结果单株的果穗数量、每穗果实数量和单株果实数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7.05、4.92和145.98,变异系数分别为67.63%、50.83%和91.20%;在不同杂交组合间后代单株的这些指标变异均较大,且与亲本相比,杂交后代的枝蔓生长量和结果数量退化明显且分离严重.杂交后代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的平均值为45.36,变异系数仅为1.46%,变异幅度较小且与亲本的差异不明显,说明黑莓叶片叶绿素含量性状的遗传力较高且分离小.在无刺品种‘Triple Crown’与具刺品种‘Kiowa’杂交组合的40株杂交后代单株中具刺单株比例达到90%,且其他具刺亲本杂交组合的后代也多数具刺,表明黑莓的刺性状为显性遗传且具有数量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6.
1996年经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的纯系高粱品种晋粮5号(CK)的种子经次年播种后,获得少量矮秆早熟突变体(SP3)。此后连续二年播种,该突变体矮秆早熟性状稳定。该突变体与未经搭载的对照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1)成熟期缩短15 d左右,株高降低40 cm。(2)穗长增加3.9 cm ,每穗籽粒数比对照多400粒。(3)SP3平均千粒重为34 g,对照为27 g。(4)SP3叶片变窄,变短,增厚,叶面积减少了43%~22%。(5)SP3穗轴长度比对照增加30%,各节间长度比对照缩短了67%~15%。(6)SP3种子中亮氨酸含量比对照增加15%,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增加25%,单宁含量降低了30%。  相似文献   

17.
罗布麻种子细小,幼芽顶土力较弱,在适宜的温度下播种深度3mm左右,保持土表湿润疏松,才能保证正常出苗。试验用陕西红麻,分两期播种:(1)4月14日;(2)5月6日。处理分:1.蓄水撒播法:播前灌足水,后整地,再将催分物种子与沙混合筛入畦内。2.蓄水点播法:灌水整地同上,种子点地畦内。3.垄播沟灌法;种子播垄上,然后灌水。4.干播覆沙洒水勤浇法,播前细致整地,播后浅覆沙,出苗前经常用喷壶酒水。5.落水播种法(对照);整地后灌水10-15cm深,在水未渗下时,将催分芽的种子放入盆内水中,用手将种子与水泼撒和畦内,等地面稍干后再覆盖细土或沙。试验结果:(1)期播种,出苗率以垄播沟灌最高(90.1%),保苗率以蓄水点播最高(87.0%)。(2)期播种,出苗率以落水播种最高(75%),保苗率以蓄水点播最高(91.8%)。根据苗期生长情况(包括茎高,根长,苗鲜重等)综合考虑,则以干播覆沙洒水勤浇法最优,其次为蓄水点播法,其它播种方法也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罗布麻的落水播种法是在新疆,甘肃等内陆干旱区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并且在实践中一贯采用,由于内陆干旱区大气与土壤均较干旱,水分供应是首要条件,又因当地土壤下层含盐量大,生长季节蒸发量大,勤浇势必造成盐分上升。落水播种法在播前一次将水灌中,出苗前不再浇水,所以有利出苗,保苗,但在陕西关中以及沿海等地区,雨水较多,土壤较湿润,若春季土壤湿度过大,土温上升缓慢,对出苗反为不利。在(1),(2)两次播种期比较时,亦看出这种趋势。因此,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采用干播洒浇法或蓄水点法播法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低湿易涝处,更有进行垄播的必要。总之,罗布麻的播种方法,可根据捉苗要领,在具体条件下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8.
萝卜蚜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二项式抽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小白菜上萝卜蚜(Lipaphiserysimi)种群的田间抽样调查数据,根据虫口密度(m),将数据归为两组,一组为整个虫口密度范围的数据;另一组为虫口密度≤5头/株范围的数据.每组数据选择不同的数阈值(T),利用每样方不超过T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_T)与种群密度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进行二项式抽样设计.对抽样方差(用MSE估计)、抽样精度(用d估计)进行分析发现,当用整个密度范围的数据进行拟合,且种群处于较高密度(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可用于小白菜上萝卜蚜种群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当用虫口密度m≤5的数据进行拟合时,T=4时可保证抽样精度,但从实际应用考虑,则不宜用于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应用本文方法所发展的0—1抽样方法,无论是在整个密度范围还是在密度≤5的范围,都由于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而不宜用于萝卜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B3501标准株的主要毒性基因表达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J774.16巨噬细胞分别与新生隐球菌野生株B3501共孵育4h,收集被J774.16吞噬的B3501作为实验组,提取实验组和在37℃条件下5%二氧化碳单独培养的对照组B3501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774.16细胞内和对照组B3501的CNLAC1、CAP60、URE1、NMT表达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新生隐球菌的CAP6,CNLAC1,NMT及URE1基因的mRNA在每百万看家基因(GAPDH基因)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8±0.084)×10^4,(1.806±0.322)×10^4,(2.267±0.074)×10^4和(4.041±0.271)×10^4;而对照组这4种毒性因子基因含量分别为:(1.139±0.183)×10^6,(9.324±5.028)×10^3,(1.326±0.028)×10^6和(1.307±0.001)×10^6,均远比实验组高,其中以NMT最为明显。结论新生隐球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主要的毒性因子基因表达下降,其中以NMT最为明显,而CNLAC1下降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杂交水稻花粉形成时期,温度胁迫常造成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开花结实,空机粒增多造成减产的生产实际,进行了本项研究,以期对温度胁迫水稻的机理有所认识。水稻(Oryzasativa)杂交稻汕优桂99的种子(来自湘潭市种子公司),经漂洗、浸种、消毒及催芽后,于5月15日播种在高25cm、直径30cm,盛满水稻上的陶瓷钵中。每钵留苗10株,施基肥NH4NO3和K2HPO4各1g,6月1日又追施(NH4)2SO4和K2HPO4各1g,置于网室中生长。花粉形成时期取幼穗和稳下1~3叶片,用湿滤纸包裹后放在工℃(低温)、39C(高温)和32C(室温,对照)下处理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