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籽粒满为近几年来国内研制和开发的植物生长物质,主要成分为细胞分裂素。如众所周知,细胞分裂素能有效地阻滞叶片的衰老。为此,我们在冬小麦扬花期喷施籽粒满,观察对小麦的影响。结果如下: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1994年5月9日在小麦扬花期,我们用10×10~(-6)籽粒满水溶液对小麦植株进行喷施,在喷施处理后的第3天、7天、21天和28天时,分别对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  相似文献   

2.
了解植物应对病原物入侵的反应对挖掘抗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白粉菌侵染小麦中作9504幼苗,观察侵染后0 h、6 h、1 d、4 d和7 d小麦叶片生长、生理代谢相关指标和基因表达变化,揭示白粉菌侵染对小麦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及活性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小麦叶片死细胞数目、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数量呈上升趋势,白粉菌在7 d后生长出成熟的分生孢子。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在4 d和1 d后发挥作用,可溶性蛋白含量随侵染时间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在7 d时显著下降,进而影响植物生长,过氧化氢含量在整个侵染时期变化不大。转录组分析发现侵染初期(0 h到6 h)PTI信号传导部分受抑制下调,侵染前中期(6 h到1 d和1 d到4 d)PTI信号传导积极响应,ETI出现在侵染前期,侵染后期(4 d到7 d)由于白粉菌已经完全定殖于叶片表面,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PTI和ETI信号传导通路均有下调的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小麦响应白粉菌侵染的防御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麦(Triticumsp.)超大穗种子用5×10-4mol·L-1HgCl2溶液(对照用蒸馏水)浸种24h后再以水冲洗,置培养皿中于23℃暗处培养。重复3次。每24h取幼苗测定1次下列物质含量或生理指标:细胞膜透性,按电导法(见薛应龙.植物生理实验.北京:高教出版社,1985.151);MDA含量,按林植芳方法「植物学报,1984,26(6):605」;**D活性按Gianmoplitis方法(PlantPhysiol,1977,59:315);POD活性,按愈创木酚氧化比色法(见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高教出版社,1987.154);CAT活性,按过氧化氢分解量法(见山东农…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大豆‘垦农4号’于开花始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物质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氯化胆碱(CC)和SOD模拟物(SODM),并比较不同植物生长物质影响大豆叶片、叶柄和茎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物质后30d,叶中栅栏组织厚度及栅海比均增加;喷施SODM、DTA的叶中主脉维管束横截面积和木质部导管数目增加,CC对主脉维管柬横截面积和木质部导管数目的影响不明显;喷施3种植物生长物质的叶柄表皮细胞厚度、叶柄维管束横截面积和导管数量增加,茎部薄壁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厚度增加,茎的直径也增加。  相似文献   

5.
西藏绵头雪莲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绵头雪莲(Saussurealaniceps)。2材料类别种子子叶。3培养条件培养基:(1)N6+BA2mg·L-1(单位下同)+NAA0.02;(2)N6+BA1.5+NAA0.2 水解乳蛋白500;(3)N6+NAA0.5+IAA0.5+KCI60。培养温度:25~28℃,光照度2400lx,光照12-14h·d-1。4生长与分化情况4.1愈伤组织诱导及芽的分化经表面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子培养基(1)上,7-10d后种子前发长出了叶,10-15d后,子叶边线突起。膨大,产生紫绿色的愈伤组织。20-25d后,愈伤组织上突起产生绿色芽点,经10-20d,不定芽伸长至0.5-1.5cm。1块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6.
金斑竹芋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植物名称金斑竹芋(Calatheamusaica)。2材料类别项芽、服芽。3培养条件诱芽培养基:(1)MS+6-BA4mg·L-1(单位下同)+KT4;(2)MS+6-BA5+KT5;(3)MS+6-BA10。诱根培养基:(4)MS+NAA2。以上培养基均加入3%蔗糖、0.8%琼脂,pH58~60。培养温度25±1℃,光照度2000~3000lx,每天光照12h。4生长与分化情况取项芽和腋芽为外植体,培养在(1)~(3)号培养基上,外植体继续生长,约15d萌发新芽。将诱导产生的新芽继代培养可进一步萌发新芽,此种芽体可以不断扩增。切取展开的诱导芽转移到培养基(4)上,7~14d…  相似文献   

7.
花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1植物名称花烛(Anthuriumandraeanum),别名红掌、安祖花。2材料类别叶柄、叶片。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改良MS[NH4NO3改为412mg·L-1(单位下同),FeSO4·7H2O改为9.3],简称ZS。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1)ZS+6-BA4。芽分化培养基:(2)ZS+6-BA1+KT1;(3)ZS+6-BA2;(4)ZS+6-BA0.5+KT0.1;(5)ZS+6-BA0.5。诱导生根培养基:(6)1/3ZS+IBA0.5。以上培养基均加0.65%琼脂,3%蔗糖(根培养为2%),pH5.8~60。培养温度28~30℃,光照度1000~1500lx,光照10~12h·d-1。4生长与分化情况4.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麦PGPR(植物根际促生菌)菌株的个体生态学及其在小麦根圈的定植动态。方法采用三亲本杂交法将发光酶基因luxAB转人具有固氮能力的小麦根际促生菌Azotobacter N2106菌株中,获得标记菌株N2106-L,将标记菌株接种到灭菌和非灭菌的黄褐土、红壤和黄潮土中研究其存活状况,采用根盒试验追踪标记菌株在小麦根圈的定植动态。结果标记菌株N2106-L具有发光活性和对km、str、tet三种抗生素的抗性,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N2106-L在灭菌土壤中的数量稍高于非灭菌土壤;在3种土壤中的数量依次为:黄褐土〉黄潮土〉红壤。N2106-L在小麦根表定植密度大于根际定植密度;在小麦根际,小麦播种10d时标记菌株在0-2cm深度根际土壤定植达到最大值(2.17±0.25)×10^6CFU/g土,20d时在2-4cm深度的根际土壤中达到最高定植水平(3.92±0.47)×10^5CFU/g土;在小麦根表,标记菌株在小麦播种10d时在所有深度的根段均达到最高定植水平,0-2cm根段定植密度为(3.60±0.60)×10^6CFU/g鲜根,12cm以下根段达到(2.78±0.56)×10^4CFU/g鲜根。结论标记菌株随着根的伸长不断向根尖方向扩散,且较为稳定地在小麦根圈定植,研究结果为小麦PGPR菌株的应用提供了可靠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类型,引起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导致植物生长减弱、失绿、萎蔫甚至死亡。前期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亚精胺能够缓解盐胁迫条件下植物叶片受损伤程度,提升生物膜抵抗盐离子伤害的能力,促进植物生长。该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法,以100mmol·L-1、200mmol·L-1、300 mmol· L-1NaCl溶液模拟不同盐胁迫程度,以中度耐盐品种晋薯16号、轻度耐盐品种冀张薯12号为试材,当马铃薯脱毒幼苗长至 4~5 片真叶时,连续叶面喷施0.9mmol·L-1外援亚精胺 7 d,2次/d。分析叶面喷施外源亚精胺(Spd)对不同盐胁迫程度条件下马铃薯幼苗生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面喷施Spd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2)200 mmol· L-1NaCl胁迫条件下,Spd对“晋薯16号”缓解作用最显著。研究表明Spd通过提高马铃薯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提高马铃薯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促进马铃薯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促根剂-Ⅰ(脂肪酸类新型促根剂,化学名称为丁叉丁二酸,butylidenebutanedioicacid)在小麦、玉米、菜豆、蔬菜的大田应用及水稻的组织培养上使用,已表明对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有显著作用。本文研究了促根剂-Ⅰ对大豆发芽势和幼苗生根以及对杭白菊生根的影响。促根剂-Ⅰ由本院有机化学教研室提供。大豆(Glycinemax)品种上农香水毛豆,用促根剂-Ⅰ浸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每一处理大豆20粒,重复3次。浸种4h后于培养皿中发芽,处理后第4d统计发芽势。当幼根长至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移入以膨胀珍珠岩为床基的秧盘中育苗,每天喷1次水,5d后…  相似文献   

11.
1植物名称千年健(Homalomenaocculta),别名翡翠宝石。2材料类别茎段。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诱导不定芽培养基:MS+6-BA2.0mg·L-1(单位下同)+NAA0.5;(2)芽增殖培养基:MS+6-BA1.5+NAA0.1;(3)生根培养基:1/2MS+IBA0.5+NAA0.5。附加3.0%蔗糖(生根培养基2.0%),0.65%琼脂,pH5.8~6.0。培养温度28~30℃,光照10~12h·d-1,光照度1500~2000lx。4生长与分化情况4.1不定芽的诱导取生长健壮的植株,剥去叶片、叶柄,留下茎段,冲洗干净后用75%酒精消毒20S,然后放在0.回%的Hg…  相似文献   

12.
风兰的离体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植物名称风兰(M办加伽火红如)。2材料类别成熟的未开裂菊果中的种子。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种子萌发培养基:1/ZMS+NAAO.Zrng·L’(单位下同)十6BAO.5;(2)小球体增殖培养基:MS+NAA0.5+6-BAI.0;(3)壮苗和生根培养基:MS+NAAO.5+IBAO.5+10%椰乳。培养基中含3%蔗糖、0.7%琼脂,PH为5.8。培养温度25士ZC,光照度1800IX,照光10h·d-l。4生长与分化情况将葫果用肥皂水洗净,在70%酒精中浸泡30S后放入0.l%升汞溶液中消毒10[n,无菌水冲洗3~4次。呈十字状纵切果实,将种子轻轻抖落…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中的糖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 全株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为erigeside I(1)、γ-吡喃酮-3-O-β-D-[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erigeside D,2)、erigeside A(3)、erigeside B(4)、erigeside Ⅱ(5)、7-O-β-D-吡喃葡萄糖-6-甲氧基香豆素(6)、icariside B2(7)、blumenol C葡萄糖苷(8)、(+)-丁香树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野黄芩苷甲酯(10)。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7的绝对构型。2是一个新化合物,7、8和9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6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扇贝兰的离体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扇贝兰(Epidendrumcochleatum)。2材料类别成熟葫果中的种子。3培养条件(1)播种培养基为N6;(2)增殖培养基为VW“‘+6-BA0.5mg/L;(3)壮苗和生根培养基为N。+10%香蕉汁。培养基中含3%蔗糖、0.7%琼脂,PH5.4。培养温度为25士ZC,每日光照8h,光照度为1800IX。毛生长与分化情况取已停止生长的绿色葫果,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S后再放入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20min,无菌水冲洗4~5次。切开果实,取果内白色粉末状种子接种于培养基(1)上。一个月左右,部分种子由黄变绿并逐渐形成原球体,再经20d左右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利用AABBDDDD八倍体培育小麦-簇毛麦二体附加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八倍体(2n=8x=56,AABBDDDD)与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六倍体(2n=6x=42,AABBVV)杂交后,将所得七倍体杂种(AABBDDV)进行连续自交,在F4代中利用C-分带鉴定出可能的簇毛麦6V二体附加系95-7和2V二体附加系26-7,其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配对构型分别为0.14I+20.42+1.5和0.10I+20.07+1.82;进一步将95-7和26-7的基因组DNA用EcoRI酶切,分别用小麦族第6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13和第2部分同源群长臂探针BCD240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具有簇毛麦的特异杂交带,进一步确证了95-7和26-7分别是普通小麦-簇毛麦6V和2V二体附加系。  相似文献   

16.
保鲜液对郁金香切花寿命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4℃)条件下,4种保鲜液(1mmol·L-1硫代硫酸银+200mg·L-1-羟基喹啉+2%蔗糖+300mg·L-1柠檬酸及不同浓度6-BA或GA3组合)均可延长郁金香切花的寿命,其中以含有6-BA的保鲜液作用最显著。对照和含有GA3的保鲜液处理的切花第8d出现乙烯高峰,IAA和ABA含量前期下降后期开高;而含有6-BA的保鲜液处理的切花乙烯、IAA和ABA均呈下降趋势。3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切花衰老在时间进程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绿巨人茎尖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植物名称绿巨人(SpathiphyllumKochii)。2材料类别带顶芽茎段经表面消毒后从顶端分离出的2mm茎尖。3培养条件培养基:(1)1/2MS+6-BA0.1mg·L-1(单位下同)+IAA0.3;(2)MS+6-BA0.5+NAA0.5;(3)1/2MS+6-BA0.1+IBA0.5。以上培养基均含3%蔗糖、0.8%琼脂,pH5.8。培养温度28~30℃,照光12h·d-1,光照度2000lx。4生长与分化情况4.1茎尖的制备与培养从盆栽的生长旺盛、粗壮无病虫害的绿巨人植株上切取4cm带顶芽的茎段,除去叶片和大部分叶柄后,置烧杯中,加入1滴中性洗涤液及少量自来水,用细软的…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甘草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54,自引:6,他引:148  
李明  王根轩 《生态学报》2002,22(4):503-507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幼苗用PEG6000(-2.5Mpa,-1.5Mpa)模拟干旱处理,测定了4d中叶的MDA含量,膜相对透性及几种保护酶(SOD,POD,ASP,CAT)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5Mpa胁迫下,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5Mpa胁迫下,前两天略有降低,至第4天时,上升到与处理前基本持平的水平。细胞膜透性在处理前期下降,后期升高,低渗透胁迫较高渗透胁迫变化平缓。几种保护酶活性在干旱处理期间都有变化,POD除第1天降低外,其余几天均呈上升趋势;在处理前期,SOD活性升高,CAT活性下降,而在后期其变化为SOD活性降低,CAT活性升高,ASP活性变化波动较大,-2.5Mpa胁迫下,第1,第3天有两次上升峰,第4天较处理前下降了104.3%。在-1.5Mpa胁迫下的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表明了高渗透胁迫能使膜过氧化而引起膜的损伤,低渗透胁迫程度对细胞膜脂过氧化及膜的透性影响较小,且可能对膜脂过氧化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它们之间相互且保持一个稳定的平衡态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S3307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Glycinemax)品种浙春2号,以53307(浙江省农科院生化实验厂生产的5%乳剂)作如下处理:(1)l00mg·L-1浓度浸种(种子与药液量比为1:1.5),Zh后播种;(2)土施(种子播后覆土以上述浓度均匀喷雾在土表);(3)喷苗(大豆长至2片复叶展开时以上述浓度喷雾)。后两种处理的药液用量均为对skg·hm-2,以喷清水作对照。播种后10d调查出苗率,45d时每个处理取15株考查豆苗素质。试验重复3次,每次重复3盆,每盆定苗6株。另外还作了不同浓度S3307的比较试验(10、50、100mg·L-3种浓度,以清水作对照),于大豆真叶展开时均匀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输注治疗儿童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 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UC-MSC治疗儿童s ITP 3例。发病年龄为3个月至4岁,初治时血小板计数为(1-7)×10^9/L,3例均为s ITP,均出现严重出血,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或依赖。后给予2-3次(1次/周)静脉输注非血缘UC-MSC,输注细胞量为(1-2)×10^6/kg。输注后密切监测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15-45个月,3例在输注细胞后渐显效:第1例在输注细胞后20 d血小板达到65×10^9/L,随访4个月,血小板均维持在1×10^11/L以上;第2例在输注细胞后41 d血小板达105×10^9/L,之后血小板一直维持正常;第3例在输注第2次细胞后血小板渐上升至2×10^11/L以上。输注过程中1例出现面色发红,1例出现血压升高,随访至今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UC-MSC对儿童重型ITP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UC-MSC治疗儿童ITP的疗效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