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并讨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在1993年3月至2008年6月间16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平均年龄7.25岁(2~15岁),男女比例2.2:1,主要症状包括头痛(87.5%)、发热(81.25%)、恶心呕吐(75%)等,10例颅内压升高。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和(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5一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16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MAPK转导通路在白念珠菌菌体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APK通路在念珠菌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刺激白念珠菌,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念珠菌的凋亡率,并计算其增殖指数;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K通路中8种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过氧化氢的刺激浓度增高,白念珠菌的凋亡率逐渐升高,而其增殖指数下降。在不同的过氧化氢浓度刺激下,MAPK通路中各基因表达水平基本一致,即在较低的过氧化氢浓度刺激下,各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的上升,而随着浓度增高,在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刺激下,各基因表达水平趋于稳定。结论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刺激下,白念珠菌的凋亡率虽有所上升,但其相应的增殖指数也有所上升,即生长加快。这可能与其MAPK通路中各基因表达增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100A10基因在新生隐球菌感染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将新生隐球菌H99株与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不同时间终止共孵育,提取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S100A10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与新生隐球菌共孵育2h后,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S100A10基因表达水平随着共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S100A10基因在新生隐球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易感性存在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肺部真菌病为深部真菌病,无论从“深部”还是“病”来理解,都需要从组织学上证明真菌侵犯及其形成的炎症损害,而不能仅仅以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真菌,特别是可以在呼吸道定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就简单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治疗后隐球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后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电镜检查在隐球菌活力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8例经过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8周后,脑脊液中仍然可以查见隐球菌的患者,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隐球菌菌体结构都显示了明显的变异:菌体大小差异显著,菌体形态变化明显;荚膜结构紊乱,菌体内可见空洞状或多个巨大脂滴,部分菌体胞膜破损,胞浆溢出。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后虽然脑脊液中还存在菌体,但是菌体的超微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提示菌体活力降低或死亡。电镜检查可以作为隐球菌活力判定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高隐球菌脑膜炎疗效判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医学真菌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涵盖了目前多个基础和临床医学学科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而医学真菌学的专业网站则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医学真菌学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的有益课堂。本文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着重介绍部分学习医学真菌学的专业网站,对其内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喹与氟康唑体外联合应用对隐球菌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参考M27-A方案,检测10μmol/L,100μmol/L与1 000μmol/L 3种浓度氯喹与氟康唑联合后对20株菌株的氟康唑对隐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的变化。结果与10μmol/L氯喹组相比,100μmol/L以上浓度的氯喹组可以显著降低氟康唑对隐球菌的M IC与MFC。结论氯喹在体外可以提高氟康唑抗隐球菌的作用,与氟康唑具有协同抗隐球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在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中发病情况及主要病因。方法依据IFI和乙肝诊断标准,筛选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慢性重症乙肝患者,60例IFI者为病例组,66例未发生IFI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FI患病率47.62%,病死率40%。乙肝病毒DNA水平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当DNA高于3.16×103copies/mL,IFI发病可能性增大。结论慢重肝患者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超出临床预期,降低DNA拷贝可延缓乙肝进展,在预防及治疗IFI中亦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筛选新生隐球菌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蛋白质谱。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获得新生隐球菌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并对部分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分析。结果Peroxiredoxin1及Calpactin I light chain等13个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两组细胞间发生明显改变。结论Peroxiredoxin1及Calpactin I lightchain等蛋白可能参与了新生隐球菌对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侵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