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青年和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特点和术后生存率.方法:我院1997-2002年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根据初诊时的年龄随机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青年组(≤40岁)和50例作为老年组(≥7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伴随疾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5年生存率.结果:青年组的伴随疾病发生率(22.5%)明显低于老年组(50.0%)(P=0.034);青年组的腺癌发生率(52.5%)明显高于老年组(12.0%)(P=0.008),而青年组的鳞癌发生率(32.5%)明显低于老年组(78.0%)(P=0.016);青年组术后并发症发发生率(12.5%)明显低于老年组(32.0%)(P=0.026);青年组5年总生存率(32.2%)明显高于老年组(20.5%)(P=0.041).结论:青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腺癌多见,5年总生存率高于老年组,这可能与老年人伴随疾病和术后并发症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5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分别比较结直肠息肉组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不同部位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不同性别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以及不同大小息肉组间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男性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息肉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右半结肠组,体重超重者(BMI≥24 kg/m2)结肠息肉发生率较BMI正常者高,息肉大于1 cm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息肉小于1 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肥胖及男性是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高危因素,而息肉大小、部位均与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息肉的患者136例(248枚),随机分成APC组(68例132枚)和高频电凝切除组(68例116枚).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PC组一次性清除率为90.9%,显著高于高频电凝切除组8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频电凝切除组比较,APC组黏膜下气肿的发生率较高,腹痛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与高频电凝切除术相比,APC治疗胃肠道息肉一次性清除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粘附因子-1(VCAM-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MS患者分为老年组(n=25)和中青年组(n=25),又根据IMT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两个亚组。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分光光度计间接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VCAM-1水平,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IMT。结果:老年MS组和中青年MS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S患者IMT增厚组的NO水平均低于IMT正常组,而ET-1和VCAM-1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T增厚组间比较,老年MS组的NO水平低于中青年MS组,VCAM-1水平高于中青年M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MS组和中青年MS组的IMT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415,-0.411;P=0.043,0.049),与ET-1和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585,0.576;P=0.030,0.036;r=0.547,0.552;P=0.033,0.03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因素促进了MS患者IMT增厚中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5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观察组)、25例散发性肿瘤性息肉(对照一组),25例大肠息肉癌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患者息肉标本及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结肠镜下形态学特点、组织学分型与对照一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二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与对照一组的临床危险因素比较,其中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理分型、息肉直径大小、P53阳性和其他因素(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直肠癌家族史)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对照二组危险因素仅有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患者在病理组织类型特点与危险因素与息肉癌变者更为相近,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周会  王东  杨红俊  赵延新  陈宜 《生物磁学》2012,(28):5476-5479,5503
目的:比较老年二尖瓣腱索断裂(RMCT)患者与中青年RMCT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超声心动图特点,为老年RMC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RMCT患者53例定义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中青年RMCT患者57例定义为中青年组,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各组的心腔尺寸,观察二尖瓣活动形态以及腱索断裂的部位和程度,记录瓣膜的返流情况。结果:老年组中风心病仅占5.66%,而中青年组风心病患者占5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21,P=0.000)。老年组多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占83.02%,合并冠心病者占60.38%,合并2型糖尿病者占37.74%,均高于中青年组,其中合并高血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59,P=0.000)。老年组中心功能Ⅳ级的比例远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89,P=0.001)。老年组全心扩大、肺动脉高压的例数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心扩大:XZ=11.376,P=0.001;肺动脉高压:X2=-20.362,P=0.000)。老年组中二尖瓣细小腱索断裂的例数多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99,P=0.002),粗大腱索断裂的例数少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8,P=0.001)。结论: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RMCT患者,应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同时给予合理的治疗,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石家庄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石家庄地区人群2630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检查期间发放大肠息肉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大肠息肉检出情况、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人群的大肠息肉检测结果分为息肉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261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9.28%,其中大肠息肉患者共有300例,大肠息肉发生率为11.49%。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年龄以>60岁为主,息肉高发部位主要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瘤型,息肉大小以≤5 cm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息肉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高脂饮食方面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BMI≥25 kg/m2、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高脂饮食均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大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流行病学与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部位、病理类型及息肉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化疗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42例纳入非老年组,年龄≥60岁的患者36例纳入老年组,均给予多西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化疗。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化疗实施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组织学分型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别(P0.05)。老年组患者采用低剂量完成化疗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周期及中断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及消化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化疗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治疗效果与非老年患者类似,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类型及血清学特点与癌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肠镜证实的640名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息肉特征(部位、大小、数量、分型、病理等)分析,并将息肉者癌胚抗原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检出息肉1144枚;年龄在41岁~60岁的占52.9%;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占47.3%;多发及多部位息肉比例为56.9%和46.9%;腺瘤样息肉占87%;随年龄、息肉体积增加,癌变率增加;无蒂息肉癌变率高于有蒂息肉;两组血清癌胚抗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息肉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以腺瘤息肉为主;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癌胚抗原可能在腺瘤样息肉的筛查及监测癌变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辅助治疗模式,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新辅助内分泌疗法治疗本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4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灶5cm比例以及ER和P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Ki67阳性率以及HER-2阳性率均低于中青年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总有疗效为82.0%,ER、PR均为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ER和PR非双阳性患者(76.9%,57.1%),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I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TNM II期(76.9%)或TNM III期患者(20.0%),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病灶大、淋巴转移率低以及ER和PR阳性率高;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尤其对ER、PR均为阳性以及TNM分期低的患者临床效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隐匿性冠心病(或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围术期的心血管功能异常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探讨围术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和转归。方法:180例择期手术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年龄≥51岁者13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51~60岁组、61~70岁组和71~80岁组,其余50例年龄≤50岁者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患术前24h、术后24h、术后48h心电图信息,专业医师分析统计s11段下移及弓背样抬高的幅度、时间,各型心律失常、各时间段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同时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随年龄增加,ST段改变幅度及持续时间增大(P〈0.05,P〈0.01);71~80岁组ST段弓背样抬高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61~70岁组ST段下移时间、71~80岁组ST段下移时间及弓背样抬高幅度大于51~60岁组(P〈0.05)。61~70岁组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A巩)发生率和71。80岁组的窦性的心动过缓(SB)、室性早搏(VPB)、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P〈0.01);61~70岁组的房颤(AF)发生率和71~80岁组的VP、VT及AF发生率大于51-60岁组(P〈0.05,P〈0.01)。各组术后24h心律失常发生率大于术后48h及术前24h(P〈0.01);随年龄增加,排除诱因后可逆转的心律失常明显减少,需药物逆转和电学逆转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龄SMI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高发,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术后24h是心功能异常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12.
夏翠锋  李云峰  杨之斌  沈焘  程先硕 《生物磁学》2014,(9):1693-1695,1712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在大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5例大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1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上述三组血清和组织中的sIL-2R和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血清和组织中sIL-2R水平分别为(210.3±128.5)pmol/L、(235.8±172.4)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CAM-1平均水平为(392.4±133.3)p/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ICAM-2R和sICAM-1水平分别为(85.1±41.7)pmol/L、287.3±106.1(p/ug/L),均显著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机体中sIL-2R及sICAM-1的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和存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临床中,测定两指标的含量对大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将其作为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姜晓芬  宋云霞  王娟  曾艳美  薛清 《生物磁学》2013,(36):7094-709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DHS和PFN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组的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DHS组的70.59%(P=0.031〈0.05);PFN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P均〈0.05)。PF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DHS组的17.65%(P=0.046〈0.05)。结论:PFN较DHS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α(DGK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蛋白激酶C(PK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GKα、PKC和TNFα在48例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9例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有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阳性表达率(79.2%)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和癌旁正常组织(33.3%,P0.05);PKC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结直肠癌组织中PKC阳性表达率(35.4%)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与癌旁正常组织(20.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在三种组织中均表达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率(95.8%)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55.6%,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87.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与PKC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7,P0.05),与TNFα的表达没有相关性(r=0.185,P0.05)。结论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瘤性息肉,DGKα可能抑制了PKC的活性,但对TNFα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分析1993~2012年19年间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北京地区老年高血压防治中靶器官的保护和并发症的减少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年19年间住院死亡的2866例1〉6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病历采集,收集性别、年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等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及高血压分期和危险程度将病人分组。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各组病人的死亡原因。结果:①按疾病:与死亡相关性最高的疾病为心脏病1294例(45.15%),脑卒中985例(34.37%),肾功能衰竭340例(11.88%),感染性疾病131例(4.58%),恶性肿瘤116例(4.06%),心脏病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②按性别:男性占老年高血压死亡的53.31%,女性占46.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脏病(男性46.73%比女性43.35%]和脑卒中(男性37.04%比女性31.32%)均占据高血压死亡原因构成比的前两位;③按年龄:9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因心脏病(43.02%)、肾功能衰竭(20.54%)和感染(6.59%)死亡的比例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因脑卒中死亡的比率低于60—69岁组(38.71%)和70~79岁组(33.37%)。因恶性肿瘤死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70~79岁组最高(4.80%);④按高血压分期和危险程度:I.Ⅱ期高血压患者因心脏病(49.70%)和恶性肿瘤(7.55%)死亡的比例高于Ⅲ期高血压患者(分别为43.78%和2.99%),而Ⅲ期高血压患者因脑卒中(35.84%)和肾功能衰竭(12.79%)死亡的比例高于I.Ⅱ期高血压患者(分别为29.45%和8.76%)。高危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心脏病(38.15%)死亡的比例低于其他三组(低危组51.05%、中危组47.64%和极高危组47.38%),而其因肾功能衰竭(19.54%)死亡的比例则高于其他三组(低危组1.63%、中危组3.07%和极高危组11.69%),但中危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脑卒中死亡的比例最高(42.69%)。结论:男性患者、60~79岁患者在老年高血压的根本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率较高。不同的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对根本死亡原因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孕妇的异常心电图变化和妊娠结局。方法:妊娠晚期孕妇按年龄分为35岁以上组和35岁以下组,行心电图检查,统计各型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记录妊娠、分娩结局及是否出生低体重儿。结果:妊娠晚期35岁以上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其中,卵段改变、心律失常发生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各型心律失常中,前者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心电图异常者35岁以上组妊娠丢失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心电图正常和异常组(P〈0.05);35岁以上孕妇心电图异常组早产发生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心电图异常35岁以上组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电图正常35岁以下组(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易发生妊娠丢失、早产及分娩低体重婴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活高危因素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验量表(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和生活高危因素量表对219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生活高危因素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结果:女性患MCI风险高于男性(P=0.03);文盲组患MCI风险高于小学组,小学组高于初中及以上组(P=0.00);农民组患MCI风险高于工人组,工人组高于管理人员组(P=O.01);农村居民患MCI风险高于城市居民(P=O.01);运动影响MCI发病,不运动组患McI风险高于运动组(P=0.00),运动频率〈4次/周高于运动频率≥4次/周(P=0.00),运动年数≤10年组高于运动〉10年组(P=O.01);业余爱好影响MCI发病,无业余爱好组患MCI风险高于有业余爱好组(P=O.00),业余爱好史≤10年组高于业余爱好史〉10组(P=O.00)。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其MCI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O.05);吸烟、饮酒、喝茶等不同年数及频率的老年人其MCI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午休及不同午休频率和不同每晚睡眠时间的老年人其MCI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俨(〉O.05)。结论: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运动时间及频率、业余爱好时问等因素与老年MCI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病理资料,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113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胃印戒细胞癌组和非印戒细胞癌扣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根治术后中位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女性(P〈0.05);年龄≤55岁的患者发病率高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56岁的患者发病率低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肿块生长部位以胃中下部为主(P〈0.05),侵犯胃上部者明显少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胃印戒细胞癌多数在胃壁组织内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垂直浸润能力较弱,突破浆膜层者明显少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根治术后中位进展时间胃印戒细胞癌(10个月)较非印戒细胞癌(12个月)提前2个月,进展风险增加(P〈0.05);胃印戒细胞癌在家族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根治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方面与非印戒细胞癌比较无差异。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好发年龄小于56岁;发病部位以胃中下部为主;多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且较少突破浆膜层;中位进展时间短,进展风险高。  相似文献   

19.
盛文芳  洪斌  张政  罗勇  王韦 《生物磁学》2014,(3):461-463,47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fPP)与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328例,168例单纯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组,160例合并有冠心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根据厚度(IMT)是否增大将高血压组分为IMT增厚组94例和IMT正常组74例。对动态血压及颈动脉IMT进行测定。结果:与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24hAPP、dPP、IlPP等指标以及24hASBP、nSBP等指标均显著提高;而24hADBP、dDBP、nDBP等指标则明显下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24hAPP≥60mmHg的发生率为57.50%,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39.29%;IMT增厚组患者的24hAPP、dPP及nPP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60mmHg组共89例,IMT为1.14±0.23mm,明显高于〈60mmHg组79例的平均厚度0.93±0.12mm(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在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