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PPI三联疗效治疗(奥关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组在常规PPI三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检测胃液pH值,对胃液细菌进行培养,检测Hp抑杀情况,评定消化性溃疡复发.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6.0%)、Hp抑杀率(8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0%、6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899、5.848,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液pH值、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6.0%,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1.584,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类型及血清学特点与癌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肠镜证实的640名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息肉特征(部位、大小、数量、分型、病理等)分析,并将息肉者癌胚抗原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检出息肉1144枚;年龄在41岁~60岁的占52.9%;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占47.3%;多发及多部位息肉比例为56.9%和46.9%;腺瘤样息肉占87%;随年龄、息肉体积增加,癌变率增加;无蒂息肉癌变率高于有蒂息肉;两组血清癌胚抗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息肉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以腺瘤息肉为主;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癌胚抗原可能在腺瘤样息肉的筛查及监测癌变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生长抑素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在平均止血时间、输血量、止血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效果明显,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在人群中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分布,并探讨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对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海军总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542例患者,将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并住院治疗的患者纳入息肉组,将内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等。结果:大肠息肉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上高发,超重及肥胖者达55.56%;经常饮酒、较少进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运动量少及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系疾病者易发大肠息肉。结论:高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脂水平、相关疾病、不良饮食习惯、运动量小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无营养条件下,利用白腐真菌绒毛栓孔菌(Trametes pubescens)菌丝体对染料进行脱色可减少试验成本,提高染料处理的实用性。【方法】将该菌株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在无营养条件下对染料进行脱色,并对其中脱色效果较好的偶氮染料刚果红的脱色过程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测定了该菌株分泌的胞外胞内酶活力,优化影响因子如初始pH值、温度、染料浓度和盐度,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无营养条件下偶氮染料刚果红的降解产物。植物毒性试验测定刚果红经绒毛栓孔菌菌丝体脱色前后的毒性变化。【结果】菌丝体对偶氮染料刚果红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在初始pH值为2.0,温度为30°C,染料浓度为80 mg/L,盐度为2.5%(质量体积比)时,150 r/min转速下培养7 d后脱色率可达80.52%。在此过程中,菌丝体可被连续使用2次,且其所分泌的酶系可降解染料。此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刚果红的降解产物为萘胺、联苯胺和叠氮萘。植物毒性试验显示在无营养条件下的绒毛栓孔菌菌丝体对染料有明显的脱毒作用。【结论】研究发现绒毛栓孔菌菌丝体在无营养条件下的偶氮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5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观察组)、25例散发性肿瘤性息肉(对照一组),25例大肠息肉癌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患者息肉标本及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结肠镜下形态学特点、组织学分型与对照一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二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与对照一组的临床危险因素比较,其中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理分型、息肉直径大小、P53阳性和其他因素(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直肠癌家族史)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对照二组危险因素仅有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患者在病理组织类型特点与危险因素与息肉癌变者更为相近,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及健康查体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2.76%、59.26%及40.90%,结肠镜检查阴性者中检出结肠息肉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检出小肠器质性疾病4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痛苦,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慢性腹痛患者的诊断优于传统检查方法,对于区分功能性胃肠病及器质性疾病以及小肠疾病的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在人群中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分布,并探讨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对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海军总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542例患者,将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并住院治疗的患者纳入息肉组,将内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等。结果:大肠息肉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上高发,超重及肥胖者达55.56%;经常饮酒、较少进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运动量少及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系疾病者易发大肠息肉。结论:高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脂水平、相关疾病、不良饮食习惯、运动量小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