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常规超薄切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及图像处理等技术,对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核内的核仁结构、RNA合成和DNA合成等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后4h,核仁体积开始增大,培养3—5天时,其体积增长了4—5倍。同时,颗粒区(G)与纤维区(DFC)的比值明显上升,培养5天时,G/DFC比值增长近8倍。此时,核仁的纤维中心也增多。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后4h,~3H-尿苷开始掺入,培养24h,其掺入值达最高峰,是刚游离原生质体的近10倍。~3H-胸苷的掺入是在培养48h后才开始的,培养96h达到最高峰。另外,在培养24h内的切片样品中看到,部分原生质体细胞核内存在着由一些纤维组分构成的束状结构,即核内包含物(IN)。猜测它们可能与核骨架中纤维组分有关。最后,本文着重对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内发生的各种结构与组分变化及时间进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叶肉原生质体早期发育过程分为三个有序阶段,并对叶肉原生质体脱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壁再生和脱分化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植物低温保护剂对番茄幼苗抗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由我们研制的植物低温保护剂对番茄幼苗抗寒力的影响。用植物低温保护剂处理番茄幼苗,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比氢酶(CAT)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降低。脯氨酸、可溶性总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根和叶的TTC还原率同步增大,电导率同步降低;抗寒力鉴定结果表明:番茄幼苗可抵抗-2℃─-5℃[-2℃(5h)─-3℃(3h)-─4℃(3h)─-5℃(1h)]长达12小时的低温,田间结果表明,番茄幼苗可抵抗-2℃─4℃低温长达一周。  相似文献   

3.
通过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及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应用^3H-TdR参入、Northern blot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放射免疫分析(RIA)、和紫外比色法等技术观察了人主动脉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对hASMC和hUVEC DNA合成的作用及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GDF)、PGDF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内皮素-1(ET-1)或  相似文献   

4.
通过谷氨酸(Glutamate,Gl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到马桑内酯(CoriariaLactone,CL)(2.5×10-5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6h呈色增强,此后呈色反应明显减弱,阳性细胞数减少,胞体变小,突起短而稀少。MK-801(4×10-5mol/L)可降低CL引起的海马神经元Glu免疫反应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CL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24h后培养基中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增加(P<0.001),MK-801并不能阻断此种效应。结果提示CL致痫后,早期神经元内Glu合成增加,后期向胞外释放。  相似文献   

5.
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两个hGM-CSF的E.coli表达菌株,一个为在不改变氨基酸顺序的前提下,对mRNA翻译起始区核苷酸顺序进行优化突变(hGM-CSF(M)),另一个为未突变的对照(hGM-CSF(N)).经酶切电泳、DNA测序、SDS-PAGE和Westernblot等分析鉴定,证明两者均能表达特异性的14.6kDhGM-CSF,但hGM-CSF(M)的表达水平较hGM-CSF(N)提高了1.26倍,占菌体总蛋白的16.9%.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预测分析表明,优化突变后生成自由能ΔG从原来的-10.2提高至-9.4Kcal,AUG从部分配对状态变为非配对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观察皮质酮(B)对PC12细胞上乙酰胆碱诱发电流(IACh)的快速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PC12细胞上IACh是通过烟碱受体(nAChR)引起的。箝制电压为-80mV时,ACh(30μmol/L)诱发一内向电流;细胞外灌流同时给予ACh和B(10-5mol/L)时,B对IACh的抑制作用较弱;用B(10-5mol/L)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可提高B对IACh峰值的抑制率,作用呈可逆性、浓度依赖性和非电压依赖性;细胞外用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4×10-5~4×10-3mol/L)或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10-4~10-3mol/L)孵育细胞1~2h阻断基因机制,但均不影响B对IACh的快速抑制作用。结论:B对PC12细胞上IACh有快速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由非基因组机制介导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机对bcl-2RNA二级结构的分析,设计针对bcl-2片段5'CGCGACCCGGUCGCCAGGACCUCG3'的“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Ribozyme,RD)基因,平端连接于pGEM-3Zf(-)HincⅡ位点,克隆后经测序表明序列正确,bcl-2和Ribozyme基因经体外转录,50℃作用2h,从1656-1657(C-G)位之间切断bcl-2RNA片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CSF)cDNA3′端非翻译区(3′-UTR)中存在的DraⅠ酶切位点,通过部分酶切与完全酶切,删除3′-UTR不同长度,构建了四种hG-CSFcDNA瞬时重组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后,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提示,hG-CSFcDNA3′-UTR对其表达起负调控作用,其关键性序列位于紧接终止密码子TGA下游的65bp范围内,3′-UTR对hG-CSFcDNA表达的影响与转录水平的差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及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应用3H-TdR参入、Northernblot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放射免疫分析(RIA)、和紫外比色法等技术观察了人主动脉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对hASMC和hUVECDNA合成的作用及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PDGF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内皮素-1(ET-1)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和肾素-血管紧张系统(RAS)的影响,结果显示,HSPG明显抑制培养的hASMC基础的DNA合成(cpm值为:10385±3263vs,25541±6421,P<0.01)及外源性PDGF诱导的DNA合成(cpm值为:9878±1947vs.13481±44l0,P<0.05);抑制PDGFA链、TGF-Bp和ET-1mRNA表达,提高PDGFa和β受体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hASMC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推测HSPG抑制PDGFA链、TGF-β及ET-1mRNA表达,降低ACE活性及AngⅡ浓度是其抑制hASMC增殖的重要机  相似文献   

10.
6—DMAP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启动及孤雌发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鼠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2mmol/L6-DMAP可抑制卵母细胞自发的染色持浓缩和生发泡破裂(GVBD)。源自超排的MⅡ期卵母细胞则能为6-DMAP所激活。hCG注射后18-19h的卵母细胞置于2mmol/L6-DMAP的CZB溶液中培养0.5h、1h、2h、3h,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分别为26.1%、75.2%、75.8%、77.3%、卵裂率分别为88.2%、73.2%、67.0%、58.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硫酸葡聚糖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小鼠静脉注射低分子量(<10 ̄4u)硫酸葡聚糖(DS)15mg/kg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k,MNC)、CFU-GM、BFU-E和CFU-Mix产率等指标出现时相性变化。给药后1h开始升高,2h达到高峰、分别为药前值的2.2、2.6、3.8、4.4和3.0倍,7h时趋向正常。给药后2h上述各类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含量随着DS的剂量增加而增加。白细胞、MNC计数在DS180mg/kg时达到峰值,均为对照组的4倍。240mg/k8时未见明显增加。不同剂量DS对各系祖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动员作用,DS剂量15-30mg/kg效果最好,每升血中CFU-GM、BFU-E、CFU-Mix的数量分别相当于对照组的5.0、11.9和8.8倍。其峰值出现时间与白细胞、MNC不同,表明DS对不同类型细胞的作用机制也不尽一致。经口给小鼠投以DS240和48omg/kg后,未见外周血中白细胞、MNC计数有显著性升高,提示对造血干细胞没有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CSF()cDNA3'端非翻译区(3'UTR)中存在的DraI酶切位点,通过部分酶切与完全酶切,删除3'-UTR不同长度构建了四种hG-CSF cDNA瞬时重组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手,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提示,hG-CSFcDNA3'-UTR对其表达起负调控作用,其关键性序列位于紧接终止密码子TGA下游的65bp范围内,3'-UTR对hG-CSF cDNA表达的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的研制及比较实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盛国  冯文和 《兽类学报》1997,17(3):165-171
利用ABI-394型DNA合成仪合成的寡核苷酸5-「A(X)n-xTCCAC」n-3,经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后,制备成了命名为为F2ZGP96060801的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F2ZGP96060801,LZF-I、朋5、33.6和(CAC)6/GTG)5等5种基因指纹探针,比较检测了大熊猫随机个体的被毛、大熊猫3雄配I雌所产1个双胞胎计6只个体的福尔马林固定的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胃肠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将1%CB-HRP注入大鼠左侧腰4节段脊神经节(DRG)两天后,观察到同侧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第Ⅷ层和Ⅸ层内有HRP标记胞体。电镜观察显示,在切断大鼠左侧L4和L5前根后5~7天,在相应节段的DRG内见到变性纤维或终末。上述结果提示,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发出纤维经前根到DRG,及可能参与调节一级感觉信息的传入。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标记的受体底物(Gnβ1-2Mα1-6(Gnβ1-2Mα1-3)Mβ1-4Gnβ1-4(Fucα1-6)Gn-PA),结合高效液相层析(HPLC)建立了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的活性检测方法.研究了HL60细胞在体外低血清培养后不同的时间其酶活性的变化,发现12至24h酶活性达到一个高峰,为50.14pmol/min(106cel),此时细胞处在分裂间期,其它各测定时间变化不大.用PMA,RA等细胞诱导分化剂处理HL60细胞株时,发现其活性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PMA诱导的细胞其酶活性在24h变化最大,升高到对照的1.32倍;而RA处理的细胞其酶活性在72h变化最大,升高到对照的2.15倍.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体外培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3H-TdR参入实验,RNA印迹分析和斑点杂交观察bFGF对MCDNA合成及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FGF作用于MC18h,MC的3H-TdR参入率明显增加(P<0.05),24h达到高峰(P<0.01);bFGF显著诱导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其表达活性分别于30min和1h达到高峰.提示bFGF是MC的强效丝裂原,其对MCDNA合成的促进作用与诱导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24h,并利用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检定15-甲基-前列腺素F2α(15-Mt-PGF2α)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1)15-Mt-PGF2α可显著降低中毒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并降低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水平,稳定脂质膜。(2)显著促进中毒肝细胞RNA和DNA的合成。(3)超微结构证实15-Mt-PGF2α能减轻CCl4对肝细胞脂质膜,染色质,线粒体,内质网和核蛋白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肽段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有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五个肽段。它们的氨基酸顺序分别为:CGRP-1(24-37);CGRP-2(14-37);CGRP-3(9-23);CGRP-4(1-23)和CGRP-5(1-13)。用酶标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抗原性,发现CGRP-2和CGRP-1能够很好地与抗CGRP抗血清结合。将CGRP-1;CGRP-3和CGRP-5分别免疫兔子,获得的抗血清分别与CGRP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所致毒性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鼠海马脑片上电刺激Schaffer 侧支纤维, 胞外记录CA1 区锥体细胞层诱发群体锋电位(population spike,PS) , 观察灌流谷氨酸(Glu) 和褪黑素(MEL) 对PS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mol/L浓度的Glu 可使PS值下降至对照值的4-1 % ; MEL(0-4 、0-5 和0-6 μmol/L) 与5-0 mmol/LGlu 混合给药,PS值分别变化为对照值的14-7 % 、105-2% 、24-3 % ; MEL(0-5 μmol/L) 、Glu (5-0 mmol/L) , 与赛庚啶(CDP,0-5 μmol/L) 混合给药,PS值下降至0 。上述结果提示,5-0 mmol/L浓度的Glu 有神经毒性作用, 但可为MEL拮抗, 这可能由5HT受体所介导。  相似文献   

20.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细胞的缺糖缺氧性损伤及药物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实验用大鼠星形细胞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了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乳酸脱氨酶(LDH)的漏出。发现当去掉葡萄糖后,细胞缺氧5和7h后LDH漏出明显增加,5b为59.7±25.3U/mg蛋白(对照组24.7±16.3,P<0.05),7h为68.3±89U/mg蛋白(对照组39.9±212,P<0.01)。用3-氧-甲基-[1- ̄3H]-D-葡萄糖摄取法测量细胞体积,结果显示缺糖缺氧5h后细胞明显肿胀,从对照组的4.1±1.2增加到8.1±3.2μl/mg蛋白(P<0.01)。丹参有效成分764-3在0.5至50μmol/L时能减少缺糖缺氧细胞LDH漏出;在50μmol/L时能减小缺糖缺氧细胞的体积。谷氨酸受体拮抗剂DNQX(6,7-dinitroquinoxaline-2,3dione)50μmol/L能减轻星形细胞肿胀和LDH漏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