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使用不同浓度乙醇和异丙醇分别对皂荚半乳甘露聚糖胶水溶液进行分级沉降,沉淀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异丙醇可在较小浓度下更快沉降皂荚多糖胶,当异丙醇溶液浓度为28.6% (V/V)时,沉淀物中半乳甘露聚糖浓度达到12.50%(w/w);随着醇浓度上升,沉降组分半乳甘露聚糖得率呈增加趋势,且在后期增加幅度最大,多糖最高得率可达80%,纯化后皂荚多糖胶(GSG)表现出较高的甘露糖/半乳糖(M/G)之比值,在异丙醇沉降中表现更加明显(低浓度的异丙醇达到最高的M/G =4.1);低浓度醇沉主要得到大分子组分,随乙醇浓度增加组分分子量明显降低,多糖胶更加均匀,而在异丙醇沉降后期均一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基于筛选获得能够生产分子量较高且无色素的普鲁兰多糖酵母菌株,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产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产物鉴定,旨在为工业上普鲁兰多糖发酵提供新的菌株来源。以YPD固体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氯霉素为筛选压力,曲利苯蓝为筛选指示剂;通过形态学,ITS间隔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A5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优化A5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利用普鲁兰酶酶解并结合薄层层析法、红外光谱以及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结构鉴定和分子量的测定。A5菌株鉴定为出芽短梗霉属,并被命名为出芽短梗霉A5。最优的发酵条件8%(w/v)麦芽糖,1%(w/v)酵母粉,2%(w/v)蛋白胨,0.5%(w/v)K_2HPO_4,0.06%(w/v)(NH_4)_2SO_4,0.03%(w/v)CaCl_2,pH6,7%(v/v)接种量;经过结构鉴定得知:该菌株的胞外产物是普鲁兰多糖,分子量为63.84 kDa。由此获得了一株生产普鲁兰多糖的出芽短梗霉菌株A5,产物无色素且分子量较高。经过初步的发酵条件优化,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后,获得普鲁兰多糖的产量为22.9 g/L。综合上述结果可知,菌株A5能够作为工业上生产普鲁兰多糖的重要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3.
野皂荚多糖胶是一种从豆科皂荚属的灌木或小乔木野皂荚豆分离得到的半乳甘露聚糖胶,按照不同配比、浓度、温度、电解质种类配制野皂荚多糖胶与黄原胶的复配胶液,通过凝胶强度测定仪比较其复配胶液凝胶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野皂荚多糖胶和黄原胶通过分子间缠绕或者分子间次级键的相互作用使其形成凝胶,协同增效凝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野皂荚多糖胶与黄原胶复配质量比为6∶4,总胶浓度2%,60℃水浴中加热30min,凝胶强度达到100.5 g/cm~2。加入氯化钾、氯化钠、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钾能显著提高复配胶液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流变学性质及成胶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聚合物的流变学 性质与黄原胶类似,具有高粘性、假塑性及耐盐性.0.6%以上的Ss溶液加热(≥75℃)并冷却至室温可形成凝胶,加入金属离子可以改变其成胶所需的最低聚合物浓度及所成凝胶的性质.利用质构分析(TPA)方法,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和钙离子浓度下凝胶的质构性质.钙离子的加入能促进凝胶的形成,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随聚合物浓度及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大于最适钙离子浓度时,硬度、弹性及内聚性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黄玉玲  隆小华  刘兆普  王琳  王博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87-3192
为获得菌株发酵菊芋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方案,首先选取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菌株R32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其最高产菊粉酶活性为298.8 U· mL-1,此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YPG培养基为酵母粉1% (w/v),蛋白胨2% (w/v),甘油0.5% (v/v);YPM培养基为酵母粉1% (w/v),蛋白胨2% (w/v),甲醇1%(v/v);培养基pH为自然初始pH.然后选取酿酒酵母S.c和克鲁维酵母Klu,比较是否在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条件下,两株酵母菌分别进行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时的产乙醇能力,以获得最佳的发酵组合.结果表明,酿酒酵母S.c和克鲁维酵母Klu在未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时,混合一步发酵获得的乙醇含量较高,发酵84 h时乙醇含量为11.37%.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进行两步发酵时,2株酵母菌混合发酵72 h时,乙醇含量为11.43%.2种发酵组合的最高乙醇含量以及各个发酵参数基本相同,虽然一步法发酵时间延长,但节省成本,操作简单,更适宜工业生产应用.最后对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为菊粉浓度225 g· L-1,脲素浓度40 g·L-1,接种量15%,pH为5时,酿酒酵母菌S.c和克鲁维酵母Klu混合一步发酵法的最高乙醇体积比达11.82%.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流变学性质及成胶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聚合物的流变学性质与黄原胶类似, 具有高粘性、假塑性及耐盐性。0.6%以上的Ss溶液加热(≥75℃)并冷却至室温可形成凝胶, 加入金属离子可以改变其成胶所需的最低聚合物浓度及所成凝胶的性质。利用质构分析(TPA)方法, 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和钙离子浓度下凝胶的质构性质。钙离子的加入能促进凝胶的形成, 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随聚合物浓度及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大于最适钙离子浓度时, 硬度、弹性及内聚性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建立了一条以新鲜蛋黄为原料,以乙醇为唯一提取溶剂,制备高纯度注射用蛋黄卵磷脂的新工艺。首先,用4倍重量的96%(v/v)乙醇作为沉淀剂将新鲜蛋黄中的蛋白质沉淀为滤饼,得到初级提取液;然后,再用4倍重量的96%(v/v)乙醇对滤饼抽提3次,提取残余卵磷脂,得到次级提取液。合并提取液,置9℃下静置分层,除去大部分蛋黄油。所得上清液上硅胶柱,用86%(v/v)的乙醇作为洗脱剂,纯化蛋黄卵磷脂,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达98%。并对提取过程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35℃的96%乙醇溶液,添加量为1∶4(w/w)提取蛋黄液,180 rpm转速下搅拌10 min。抽滤后,用60℃的96%乙醇提取滤饼3次,料液比为1∶4,静置15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蛋黄卵磷脂的提取率可达93.38%。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个单因素实验对该菌株发酵产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起始pH、培养时间以及培养温度等因素,得出了一个适合该嗜热真菌产酶发酵的条件:麸皮浓度为4%(w/v)、牛肉膏浓度为0.5%(w/v)、NaCl浓度为0.25%(w/v)、K_2HPO_4浓度为0.2%(w/v)、CaCl_2浓度为0.02%(w/v)。培养基初始pH为7.0,装液量为60 mL,发酵温度为55℃,发酵时间为60 h,摇瓶转速为125 r/min。优化之后酶活可达到68.5 U/mL,比未优化之前提高了71.2%。嗜热真菌可以利用麸皮、玉米芯粉等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产木聚糖酶,既可以很好地处理此类农业副产品,又可以获得对人类有利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温敏型三嵌段共聚物,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用其制备的可注射更昔洛韦温敏型原位凝胶剂的制剂特性。方法:以聚乙二醇(PEG)作为亲水嵌段,丙交酯(LA)和β- 丁内酯(β-BL)的无规共聚物PBLA 作为疏水嵌段,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温敏型三嵌段共聚物PBLA-PEG-PBLA,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其溶液的胶凝温度/ 临界凝胶浓度、流变学性质、通针性和溶蚀行为以及以更昔洛韦作为模型药物、用其制得的可注射载药温敏型原位凝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合成的PBLA-PEG-PBLA 嵌段共聚物重均分子质量在6 000 左右,多分散系数为1.5 左右;其溶液临界凝胶浓度(g?mL-1)为5%~10%,质量浓度(g?mL-1)在10%~25% 时胶凝温度为31~35 ℃,接近并略低于体温;其凝胶在低温下储能模量与黏度较小,当温度接近相转变温度后两者迅速增大;其载药凝胶剂累计释放量经拟合显示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并呈扩散释药机制。结论:较低质量浓度[10%~15%(g?mL-1)] 的PBLA-PEG-PBLA 更符合玻璃体注射要求,更适用于制备可注射载药温敏型原位凝胶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进行了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芦荟多糖的溶剂系统研究,得出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芦荟多糖的溶剂系统为w(PEG600)∶w(KH2PO4)∶w(K2HPO4)∶w(H2O)=5∶15∶15∶65,加入NaCl的质量分数为2%。在水浴温度30℃,转速600 r/min,下相流速为2 mL/min的条件下,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分离出芦荟多糖粗品,得到APS-1和APS-2两个组分,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技术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初步分析:APS-1和APS-2均为单一组分。  相似文献   

11.
瓜尔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增稠剂、稳定剂被广泛使用。瓜尔胶可以与多种多糖胶复配,得到凝胶或高粘度溶液。结冷胶是一种优良的微生物多糖胶,具有极佳的稳定及悬浮效果,在含乳饮料及液态产品中应用广泛。由于其价格较高,溶胶受pH及阳离子浓度影响较大,结冷胶的应用常常受到限制。本文研究了结冷胶-瓜尔胶的配比、pH、离子种类和浓度对瓜尔胶-结冷胶复配体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配胶具有协同增粘效果;复配胶粘度在pH值7~11范围内随pH值升高而下降,在pH值为3~7范围内随pH值升高而上升;在盐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单独的结冷胶无法形成均一体系,而瓜尔胶-结冷胶复配体系能够形成稳定溶胶。  相似文献   

12.
使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嗜热链球菌AR333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产量.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脱脂乳粉15%(w/v)、半乳糖1% (w/v)、大豆蛋白胨0.5% (w/v)、磷酸氢二钾0.1% (w/v).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40℃,初始pH6.5,发酵时间16 h.优化后嗜热链球菌AR333的EPS产量可达256.97mg/L,比优化前的产量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热水浸提法从草本植物白术根茎提取的水溶性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得到组分WAM-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WAM-1的纯度,气相色谱(GC)对其单糖组分进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分子外貌进行观测.结果显示:WAM-1为均一多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以3.01:1摩尔比构成;在不同浓度溶液条件下,WAM-1分子以不同形态存在,多糖溶液的浓度对WAM-1的分子链构象及链间相互作用形式产生影响,推测可能与WAM-1分子内、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有关.多糖浓度为10μg/mL时,可清晰的观察到WAM-1是以刚性链状形态存在,且具有多分支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试验就变色疣柄牛肝菌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浅探索,结果表明变色疣柄牛肝菌干燥子实体萃取粗多糖较佳的条件为:粒度以粉碎60目筛、提取剂为蒸馏水、选择菌盖、选择料水比为1∶35(W/V)、沉淀剂达到85%的乙醇浓度、萃取温度选择在80℃、萃取时间为3 h、提取2次可得到粗多糖3%~5%。正交试验表明影响变色疣柄牛肝菌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水比,各因素的最佳配合、最优工艺为A3B2C1D3,即乙醇浓度为85%、温度80℃、时间3 h、料水比为1∶15,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5.008%,提取粗多糖含量在47.995%。  相似文献   

15.
在一套由搅拌罐和管式反应器串联而成的组合式反应系统中,利用酿酒酵母进行连续发酵生产高浓度乙醇。后续管式反应器内通过装填聚氨酯颗粒和木块对酵母细胞进行吸附固定化,在乙醇抑制造成细胞活性大幅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大幅提高细胞浓度保证发酵效率,在稀释速率0.02h-1和280g/L葡萄糖的条件下,系统的终点乙醇浓度为15.4 % (v/v)。研究表明在一定稀释速率之下,应该通过增加反应器的级数来降低稀释速率,以达到提高终点乙醇浓度,如简单地降低进料速率则可能增加整个系统所受的乙醇抑制,对提高终点乙醇浓度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协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协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槐豆胶和黄原胶有较高的协效性,其最佳配比(重量比)为2:8;当混合液浓度达到0.5%-0.6%时形成凝胶,因此槐豆胶可作为黄原胶的增稠剂和凝胶剂。  相似文献   

17.
以新型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研制出质量稳定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乳液制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经超速离心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经急性毒性实验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安全性。得到确定处方工艺为:水相∶有机相为2∶1(v/v),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5%(w/v),藤黄酸(G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1%(w/v),GA∶PLA为1∶4(w/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51.36 nm;平均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98.87%和13.3%;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分为两相:突释期和缓释期;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藤黄酸纳米粒的ID50为26.3mg/kg。制备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质量稳定、分散性良好。聚乳酸可能成为藤黄酸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经过不同程度超声改性(200/400 W、10/20min)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与肌原纤维蛋白(MP)的复合体系(W/W=1∶4),对复合体系的乳化性、凝胶性(流变性、持水性、质构性)及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然后确定凝胶形成过程中主要交互作用(疏水交互作用、氢键、二硫键)与凝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PI经过10/20min、200/400 W超声处理后会影响MP-SPI复合体系的乳化性、凝胶性。其中MP-USPI(400 W、20min)复合体系乳化性及凝胶性最好,EAI和ESI分别为18.25m2/g和78.88%,持水性提高了28.05%,硬度提高了21.5%,弹性为0.88mm。凝胶结构变得致密、均匀,不规则孔洞变小。随着SPI变性程度的升高,氢键都有下降趋势,疏水交互作用增加,二硫键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木立芦荟多糖提取的温度、时间和乙醇浓度3个因素进行L9(33)正交试验,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提取多糖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显著影响多糖得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1 h。用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AP/TEMED)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O2-.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多糖进行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研究,发现其具有较高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20.
塔拉单宁水解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通过发酵产酶可以将植物单宁降解成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但培养条件对其产酶影响很大。论文采用固态培养法,对黑曲霉产生塔拉单宁水解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塔拉单宁浓度为75 g/L、葡萄糖浓度为3 g/L、(NH4)2SO4浓度为0.2 g/L2、50 mL锥形瓶装液量为25 mL、惰性载体用量为5.6%(w/v)、起始pH为5.5、接种量为12%(v/v)、30℃培养72 h时,该黑曲霉产生的塔拉单宁水解酶活力可达到44.29 U/mL,是其自然条件下酶活力(24.09 U/mL)的1.84倍;没食子酸产率达到79.3%。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塔拉单宁生物降解的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