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从厌氧污泥中分离筛选获得的对α-氯丙酸有高效脱卤能力的微生物菌株W20为出发菌株,对其发酵生产脱卤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其产脱卤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0 g/L,尿素1.0 g/L,酵母膏0.5 g/L,Na2HPO4.12H2O 3.2 g/L,KH2PO41.5 g/L,无水MgSO40.098 g/L,微量元素液10 mL/L,维生素溶液5.0 mL/L。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基初始pH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80 mL/250 mL摇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以上获得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培养48 h后测酶活,脱卤酶活力达到8.76 U/g干菌体,比在原始条件下提高约10倍。  相似文献   

2.
从废弃食用菌培养基周围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壳聚糖酶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与26SrDNA序列进行了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的同源性较高,达99%,初步鉴定为被孢霉属的一种,命名为KB-1001。并对该菌株的产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液体发酵培养产酶高峰出现在第84h,最适碳源为1%的水溶性壳聚糖,最适氮源为1.87%的(NH4)2SO4,摇瓶培养的最适初始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8℃~30℃,接种量为4%,最佳装瓶量为70 mL/250 mL,150 r/min摇瓶培养,经优化培养后,该菌株发酵液中壳聚糖酶活力最高达到8.130 U/mL。比原始的未经发酵条件优化的产酶活性提高了12.78%。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几丁质酶放线菌株L12,用250mL摇瓶发酵初筛和复筛,酶活力为0.63U/mL。通过产酶条件实验,初步确定了该菌株较适产酶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条件优化后,30℃、250mL摇瓶发酵48h,几丁质酶活力达到1.06U/mL。  相似文献   

4.
对产中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S1.398进行离子注入诱变,从正突变率较高的注入剂量30~50 × 1014 ions/cm2范围内,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ZC-7.该菌株在优化了的摇瓶培养基中,培养42h,产酶可达16900U/mL.在7L发酵罐上控制pH6.0~7.0,溶氧10%~20%.以32℃3~40℃~30℃变温发酵42h,酶活力最高可迭19680U/mL,为初始菌株的2.1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鸡腿菇为实验菌株,对其生产溶栓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确定的菌株产酶培养基组分及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豆饼粉,蔗糖/豆饼比值为2:5,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自然(6~7),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40mL,接菌量为直径1cm的菌片1片,发酵温度21℃~25℃,CuSO4添加量为0.001%.液态发酵所得溶栓酶活力可稳定达到溶圈面积180mm2以上, 相当于尿激酶活力150IU/mL,较优化前提高5倍.  相似文献   

6.
黑曲霉GD-6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GD 6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通气量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GD 6的最适发酵温度为 2 8~ 3 0℃ ,产酶pH为 5 .5~ 6.0 ,摇床最适转速为 1 5 0r/min ,最佳接种量为 1 0 %。在以 6.0 %稻草粉为碳源、1 %豆饼粉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发酵周期为 1 2 0h,发酵液中CMC酶活为 1 88.6U/mL ,FP酶活为 2 7.0U/mL。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白地霉脂肪酶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和分批补料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方法:将诱导型表达载体pPIC9K-gcl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通过橄榄油-罗丹明B平板和摇瓶发酵筛选高脂肪酶活力的重组菌株,运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确定其拷贝数,并对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重组菌在3L 发酵罐中的高密度发酵工艺。结果:筛选得到一株具有3 个白地霉脂肪酶基因拷贝的菌株GS115/pPIC9K-gcl 78#,初始酶活力为220 U/ml。当摇瓶发酵条件为甲醇诱导96 h,每24 h甲醇添加量1 %,接种量2 %,培养基初始pH 7.0,500 ml摇瓶装液量50 ml,甲醇诱导温度25℃ 时酶活力达735 U/ml。3L 发酵罐高密度发酵176.5 h,酶活力达到3360 U/ml,总蛋白含量达到4.30 g/L,且发酵过程中细胞活性一直保持在96 % 以上。结论:基因拷贝数与重组菌株的产酶水平呈正相关,摇瓶优化可显著提高重组菌株的产酶能力,为白地霉脂肪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海洋来源的具有产纤溶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C6-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高产且稳定的突变株PW6-3,对该突变株发酵产酶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突变株PW6-3的酶活力为(6 960.21 ± 85.51)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30.48%。以PW6-3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组分与培养条件优化,最终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分是:玉米淀粉30 g/L,玉米浆干粉40 g/L,CaCl2 3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是:32℃,转速200 r/min,接种量3%,pH 6.5,种龄18 h,发酵培养时间66 h,最终菌株的酶活力稳定在(9 203.63 ± 67.85)U/mL。结论:发酵工艺优化后,菌株PW6-3纤溶酶产量较诱变之前的菌株LC6-1提高72.53%,且发酵工艺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从2株芽胞杆菌中通过筛选获得了一株产α-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U2,以嗜热芽孢杆菌U2为菌种,优化发酵培养基后,在温度45℃、初始pH6.8、转速200r/min和10%接种量条件下,发酵20h,菌株U2产酶水平可达到2.62U/mL,比出发菌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10.
一株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食草动物的粪便中经筛选分离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经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spp.。对其在以秸秆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摇瓶发酵产酶条件为以硫酸铵为氮源,采用种龄72 h的菌液接种,在接种量10%、培养基装量1/10、培养温度30℃时,发酵60 h CMCase活力可达4.5 u/mL。  相似文献   

11.
ARTP诱变选育葡萄糖氧化酶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对产葡萄糖氧化酶的黑曲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平板筛选以及摇瓶复筛选出8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其中产酶活力最高的突变株为PCTC-8,酶活达到14.36 U/m L,较初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117.25%。然后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之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诱变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装液量30 m L,种龄24 h,发酵时间48 h,转速225 r/min,在此条件下最高酶活可达到93.26 U/m L。  相似文献   

12.
桔青霉生产核酸酶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过紫外线和60Co两次育种得到的桔青霉W48高产菌株培养基的单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又用正交实验对培养基的各组分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产酶量最高的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是:KH2PO40.05%,K2HPO40.03%,酵母膏+蛋白胨0.7%,CaCl20.02%,MgSO40.04%,ZnSO40.03%,葡萄糖5%,pH5.5。最佳发酵条件是:接种量10%,装液量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温度30℃,发酵时间66 h。用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发酵生产核酸酶的酶活力为758.10 U/mL,原始菌种产核酸酶的酶活力为272.26 U/mL,提高了2.78倍。  相似文献   

13.
一株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溴甲酚紫显色培养基初筛和酶活测定法复筛得到产脂肪酶的一株细菌HP2,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并对该菌株的摇床培养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对HP2菌株发酵产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7.7,培养温度为35℃,接种量(V/V)为1.5%,发酵周期为48 h,酶活力达到129.7 U/mL。  相似文献   

14.
以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udodoningii)TH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荻得一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突变株uV III,其液体发酵最适产酶培养基为(w/V)豆皮粉3%,硝酸铵0.6%,磷酸二氢钠0.65%,硫酸镁0.25%,氯化钙0.15%,pH5.0;最佳发酵条件为30℃,125r/min发酵7d CMCase活力可达103.55 IU/mL,滤纸酶活可达5.51 IU/mL,β一葡萄糖苷酶活可达0 96IU/mL,分别比出发菌株TH提高了1.40、2.34、0.60倍.  相似文献   

15.
刘晓艳  刘毅 《生物技术》2006,16(2):71-73
目的:目前临床使用的溶栓药物疗效肯定,但还存在许多缺陷,而且价格昂贵,因此研制新型溶栓药物的需求迫切。方法:研究了根霉Rhizopus chinensisYY-15液体摇瓶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进行了优化;采用正交试验对发酵时间、接种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范围内菌株液体发酵产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麸皮水浓度3%(w/v),豆粕浓度5%(w/v),初始培养基pH5.0。适宜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培养时间72h。优化条件下的摇瓶液体发酵纤溶酶产量平均达98.31 U/ml。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可产生褐藻胶裂解酶并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以透明圈法进行初筛,DNS法复筛,从海洋生物中筛选得到1株高酶活力褐藻胶降解菌株B12,经16S rD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试验、电镜观察,确定该菌为弧菌属(Vibrio sp.)。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影响菌株生长和产酶条件的5个因素(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NaCl质量浓度、接种量和装液量)进行优化。得到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pH 6.52,发酵温度28.2℃,NaCl质量浓度20.1 g/L,接种量2.1%,装液量59.5 m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B12菌株酶活力可达91.68 U/mL,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38.5%。菌株开始产酶时间提前6 h, 4℃冷藏酶活力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从 2 2 4个野外采集的真菌样品中筛选分离到一株产漆酶活性较高菌株AH28-2 ,经初步鉴定为白腐真菌。采用单因子相互比较法 ,研究了该菌株最适发酵产酶条件。应用添加有 1g/Lkraft木素的液体发酵培养基 ,接种量 5 %(V/V) ,初始pH8 5 ,装液量为 5 0 %,2 8℃、 1 5 0r/min摇瓶振荡培养 4~ 5d ,漆酶酶活水平达 2 0 1 84IU/L。  相似文献   

18.
从数株红酵母中选出 1株产类胡萝卜素能力较强的红酵母RY 98(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为19.9g/L ,334 .8μg/ g和 6 .7mg/L) ;研究了该菌株产类胡萝卜素的最适营养与环境条件 ,获得了最佳的发酵生理学条件 :葡萄糖 40 g/L ,(NH4 ) 2 SO4 10 g/L ,酵母膏 3g/L ,蕃茄汁 2mL/L ,花生油 0 .5mL/L ,接种量 30mL/L ,初始pH 6 .0和通气量 (培养基装量 ) 4 0mL/ 2 5 0mL。在此初步优化的培养条件下 ,红酵母RY 98经 72h摇瓶发酵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可达 2 6 .8g/L ,386 .9μg/ g和 10 .4mg/L ,依次比初筛中提高了 34 .7% ,15 .6 %和 5 5 .2 %。  相似文献   

19.
以Aspergillus nigerJ5为出发菌株,经Co60γ-射线诱变,筛选到一株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活力都较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A-25,其产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合适发酵条件为:大麦粉4%、玉米浆2.5%、NaNO30.4%、Na2HPO40.1%、MgSO4.7H2O0.03%、FeSO4.7H2O0.01%、CaCO30.5%、吐温-800.25%,初始pH6.7,3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50mL,在此条件下培养84h,β-葡聚糖酶活力达到1203.9I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35.9%,木聚糖酶活力达到395.2I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27.8%。突变株粗酶液降解工业面粉非淀粉多糖的能力明显高于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20.
从渤海湾盐碱地被油污染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6株产热稳定碱性脂肪酶菌株。其中菌株1-7产脂肪酶能力较强,其最高酶活为8.67U/mL。根据其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生理生化分析,初步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初步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所产脂肪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作用pH为9.0。摇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为(g/L):玉米粉10,黄豆饼粉20,K_2HPO_4 1,NaNO_3 5,橄榄油10。最适产酶条件为:初始pH 8.0,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9 h。接种量为2%,250 mL摇瓶装液量为3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