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关于物质跨膜转运方式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不少生理学教材(包括有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把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分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出胞与入胞四种,又将易化扩散分为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两类。虽然笔者早在2000年就指出,把物质通过通道扩散(转运)包括在易化扩散之中不妥,因为易化扩散(转运)需要载体(carder)或转运体(transporter)蛋白(不是通道蛋白)的帮助,因此又称为载体介导的扩散(carrier-mediated diffusion),或载体介导的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本文再较详细谈谈此问题。  相似文献   

2.
考虑了一个各向同性增长区域上扩散的Logistic型方程.首先给出了增长区域上的反应扩散模型;然后利用比较原理,通过构造合适的上下解得到了反应扩散问题解的渐近性态;最后给出了数值模拟,以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应用反应扩散方程的不变原理和构造适当的Liapunov泛函方法研究了一类反应扩散模型的唯一齐次正平衡态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进一步,根据Dunbar et al.(1986)和Hutson与Moran(1987)得出的动力学系统结果,我们得到了判别具有持续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含地塞米松漱口液在减轻鼻咽癌放疗反应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在放疗期间予含有地塞米松的漱口液含漱,对照组29例子不含地塞米松漱口液含漱.结果 治疗组轻度反应18例(58%),中度反应10例(32),重度反应3例(10%);对照组无轻度反应,中度反应12例(41%).重度反应17例(59%).结论 治疗组重度反应率占10%,对照组重度反应率占59%,治疗组重度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全部能按计划完成全程放疗.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密度制约的食饵-捕食者扩散规模型,运用线性化方法和Lyapunov函数法分别讨论该反应扩散模型唯一正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谷氨酸兴奋下兵脑腹内侧核(NVM)引起升压反应的机制。方法:大鼠脑内或静脉注射不同药物,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①L-谷氨酸(Glu)兴奋NVM、P物质(SP)注入背内侧核(NDM)室旁核(NPV)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均引起升压反应;②NVM升压反应可被双侧NDM、NPV或PVL内预先注射[D-Pro^2,D-Phe^7,D-Trp^9]-P物质(SP拮抗剂)衰减,但RVL内注射阿托品无此效应;③酚妥拉明(i.v.)也能使NVM升压反应减小,而心得安或甲基阿托品(i.v.)对该升压反应无影响。结论:兴奋NVM可通过NDM(SP受体),作用于NPV(SP受体)升压区和RVL(SP受体)-交感缩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升压反应。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不参与该反应。  相似文献   

7.
种子扩散是植物更新和扩大分布区的一种重要途径。鼠类采取不同的种子扩散和贮藏策略,以应对食物短缺,同时也促进了植物种子扩散。为应对鼠类对植物种子的过度取食,种子进化出了一系列物理、化学等防御特征。其中种壳厚度作为一种物理防御策略,是影响鼠类贮藏行为和种子命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拟通过去除天然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种子的外壳,再在种仁外包被1、2、4、6不同层数的聚乙烯薄膜,模拟种壳厚度,准确控制种壳厚度。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四川都江堰森林生境中释放人工种壳包被的种子,研究人工种壳厚度对鼠类介导的种子扩散和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鼠类优先扩散种壳较薄(1层薄膜包被)的人工种子;随着种壳厚度的增加,扩散速率逐渐降低,种壳最厚(6层薄膜包被)的种子扩散最慢(P < 0.001);(2)鼠类喜好分散贮藏1层、2层薄膜包被的种子;当种壳厚度增加至包被4层、6层薄膜时,分散贮藏比例显著降低(P < 0.05);(3)鼠类偏好集中贮藏4层薄膜包被的种子(P < 0.05);(4)不同种壳厚度的种子扩散距离无显著差异(P > 0.05);(5)种壳较薄(1层薄膜包被)的种子分散贮藏率在3 m范围内比例较高。采用聚乙烯薄膜包被是模拟种子外壳的可行方法,并可用于评估种壳厚度对鼠类种子贮藏行为和种子命运的影响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浙江天童山鼠类对栲树种子的捕食和扩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浙江天童山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鼠类在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灌丛几种生境内对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捕食和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针毛鼠(N.fulvescens)是栲树种子的主要捕食者.种子在刚布下后的几天内消失的最快,随后其日消失率便逐渐降低,在不同生境中,其日消失率也有所不同,在灌丛中日消失率最高(7.54%),其次是马尾松林(7.29%),而常绿阔叶林中3条样带的日消失率较低.在损失的种子中,各种种子命运所占比例在样带中存在着差异,灌丛中失踪的种子比例最高,占97.77%,而样带2的则最低,只占8.91%.这与不同样带中的植被组成密切相关.同时,鼠类对栲树种子扩散的距离比较近,观察到的最远扩散距离为12.7 m.  相似文献   

9.
周志琦  张晋萍 《蛇志》1998,10(2):12-13
目的了解1994~1997年10月梧州口岸入出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筛选,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证。结果11330份检出梅毒血清阳性16份,检出率141.21/10万。结论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今后应加强口岸特定人群的监测,防止该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PCR方法检测溶血葡萄球菌mecA基因为标准,评价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和VITEKGPS109卡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MRSH)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用PCR扩增临床分离的114株溶血葡萄球菌.检测特异性的mecA基因片段;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和VITEK GPS109卡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溶血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溶血葡萄球菌。结果114株溶血葡萄球菌经PCR法检测,MRSH有97株,占85.1%;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和VITEKGPS 109卡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MRSH分别有92、65、93株.与mecA基因法结果比较,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和VITEK GPS109卡微量肉汤稀释法敏感性分别为94.8%(92/97)、67.0%(65/97)、93.8%(91/97);特异性分别为i00%(17/17)、100%(17/17)、88.2%(15/17)。矿检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基因法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MRSH具有很高敏感度和特异性,是筛选和确认MRSH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因为人口模型经常遭遇环境噪音的影响,本文将如下Lotka-Volterra模型(t)=diag(x(t))[b+Ax(t)+Bx(t-δ(t))]随机扰动为It型随机微分方程dx(t)=diag(x(t))[(b+Ax(t)+Bx(t-δ(t)))dt+(Qx(t)+Rx(t-δ(t))dw(t)].在这个随机模型中对系数b,A,B不需任何限制,我们证明了环境噪音不仅会压制人口的爆炸还会使得方程的解随机一致有界.  相似文献   

12.
不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下布氏田鼠非颤抖性产热比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非颤抖性产热是小型哺乳动物的一种重要产热方式。关于其定量测定,一般采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诱导的最大耗氧量的方式获得。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利用常用的3 种经验公式计算剂量,即:(1)NE(mg / kg) = 2.53W- 0.4;(2)NE(mg / kg)= 3.3W-0.458;和(3)NE(mg / kg)= 6.6W- 0.458,W 是体重(g),以布氏田鼠为实验对象,测定了3 种剂量诱导的非颤抖性产热情况。结果表明,3 种剂量都能诱导出最大非颤抖性产热能力,在非颤抖性产热大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190±1.342(公式1)、6.166 ±0.852(公式2)和7.005 ±1.501(公式3),但公式(3)剂量下体温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前两个剂量,分别增加了1.9 ±0.9 ℃(公式3)、0.9 ±0.2 ℃(公式1)和0.7 ±0.2 ℃(公式2)。为了防止动物体温过高引起死亡,我们推荐公式(1)和(或)(2)。  相似文献   

13.
通过3次野外实地考察采得藓类植物标本2198份,经室内鉴定,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共计47科、130属、302种(含种下单位),其中福建省新纪录3科、11属、74种.经区系成分分析,戴云山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33.33%;其次是热带亚洲成分和北温带成分,分别占总种数的22.22%和16.67%,具亚热带性质.将戴云山与台湾玉山、江西阳际峰、浙江大盘山、广西猫儿山、广西九万山、福建鹫峰山东麓、云南大围山和四川峨眉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发现,戴云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更具岭南区特色.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戴云山与岭南区的猫儿山、九万山、大围山和毗邻区——云贵区的峨眉山聚在一起,因此,建议将岭南区与华东区在福建省内的界限略向北移.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MaxEnt比较中国砂藓属与紫萼藓属植物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紫萼藓属(Grimmia) 172个、砂藓属(Racomitrium) 181个国内分布记录,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 9.3软件,定量预测了紫萼藓属与砂藓属植物在“属”水平上在我国各省区的生境适应性特点.预测结果表明,紫萼藓属植物在浙江(0.7099,综合生境适宜性指数,下同)、江苏(0.6212)、北京(0.5987)、天津(0.5648)、云南(0.5532)、辽宁(0.5515)、台湾(0.5422)、安徽(0.5398)和吉林(0.4945)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而砂藓属植物在浙江(0.889)、上海(0.6564)、香港(0.5897)、台湾(0.5858)、贵州(0.5354)、湖北(0.5039)、云南(0.4885)、重庆(0.4871)、江苏(0.4793)和安徽(0.4552)具有较高的生境适宜性.对砂藓属与紫萼藓属的分布预测范围进行比较发现,砂藓属植物在香港、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湖北、海南和台湾的生境适应性比紫萼藓属的总体上要高,而在江西、福建和湖南,两属的分布概率比较接近,其余省区则紫萼藓属植物的生境适宜性比砂藓的要高.紫萼藓属植物属于典型的温带性种类,其分布主要在高海拨的寒冷地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CUEDC2(CUE domain containing 2)的生物学功能,对其N端含133个氨基酸残基的结构域的三维结构进行初步探索。方法:用亲和纯化方法纯化GST-CUEDC2(1-133 aa)和His-CUEDC2(1-133aa),采用圆二色谱和核磁共振方法初步研究其结构。结果:圆二色谱实验表明CUEDC2(1-133 aa)cut比CUEDC2(1-133 aa)uncut的螺旋结构更多,折叠更好;核磁共振实验表明CUEDC2(1-133 aa)cut的1H-15N HSQC谱交叉峰更多,峰强度更均匀。结论:CUEDC2(1-133 aa)cut为最适合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结构计算的片段。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显示,胎龄小于14 d的小鼠胎儿皮肤能够实现无疤痕创伤愈合。深入研究胎儿无疤痕愈合的分子机理,对于伤口护理方法优化与创伤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利用已有数据库进行不同胎龄的小鼠皮肤组织转录组深入挖掘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在线数据库中寻找适合无疤痕愈合研究的基因表达谱芯片(GSE71619),其中包含胎龄14 d(E14)、胎龄18 d(E18)和6周龄成年鼠(W6)的皮肤组织样本。分别将无疤痕愈合(E14)与疤痕愈合皮肤组(E18+W6)对比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genes,DEGs),获得了4 654个DEGs(|log2 FC|≥1,P<0.05)。通过维恩图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确定了228个候选基因,并分为4个不同的Cluster。进一步重点分析了Cluster 3中涉及的基因:对于E14组,上调基因主要与促进伤口愈合的组织重塑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形成功能相关。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确定了17个属于胶原家族和成纤维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揭示了ECM的重塑和成纤维细胞活化在早期妊娠胎儿无疤痕愈合模式中的重要性,并筛选出可能的关键基因,为无疤痕伤口护理和创伤、医美领域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anisodamine,654—2)对油酸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耳缘静脉注射油酸(OA),复制家兔ARDS模型。观察山莨菪碱对血浆丙二醛(MDA)、纤维连接蛋白(FN)、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肺组织匀浆MDA、SOD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含量的影响;同时观察肺脏的病理改变。结果:注射OA前、后各30min分别给予一定量的山莨菪碱可使OA致ARDS组动物血浆和肺匀浆MDA、血浆LDH及ACP含量降低,且可防止红细胞和肺匀浆SOD、血浆FN和肺匀浆PS减少,各项指标与ARD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山莨菪碱通过其稳膜作用能阻止ARDS时体内脂质过氧化加强这一过程,对ARDS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重组腺病毒导入,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无序PARs基因shRNA片段、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干预3天后以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各组分别于线栓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并断头取脑,应用4%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1.缺血后24h、72h同一时间点:①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②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组内缺血后24h、72h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一尼氟灭酸(NFA)在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血管收缩(HHPV)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HHPV模型,二、三级动脉环分别随机分4组(n=8):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组)、DMSO组(HD组)、尼氟灭酸组(NFA组)。在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介质中,采用NFA分别孵育肺二、三级肺动脉环,按照低氧高二氧化碳反应性测定的方法测定其二、三级肺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变化,并观察NFA对HHPV的影响。结果:①H组二、三级肺动脉均呈现双向性收缩变化(I期快速收缩、快速舒张;II期持续性收缩)与N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NFA组二、三级肺动脉环的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血管收缩作用明显减弱,尤其是Ⅱ期的持续收缩,与H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氯离子通道阻断剂一尼氟灭酸可减轻大鼠二、三级肺动脉环的张力变化率(尤其是Ⅱ期的持续性收缩),从而发挥拮抗HHPV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验证五味牵牛胶囊对治疗前列腺增生、镇痛和抗炎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前列腺增生、致痛、致炎动物模型(小鼠、大鼠)等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①五味牵牛胶囊对小鼠、大鼠的前列腺增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P〈0.01),可显著减低增生的前列腺重量,使前列腺腺体缩小,腺腔扩张降低;②五味牵牛胶囊对醋酸诱发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③五味牵牛胶囊对角叉菜胶诱发的炎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④结果表明五味牵牛胶囊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①拟推荐临床用药采用口服法;②根据文献相关剂量换算的方法,五味牵牛胶囊临床成人拟日用量为1519 mg/日;③拟推荐临床用药疗程为6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