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以来,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 Tissue Characterization)已成为超声生物物理学研究中一项前沿课题.其明显的应用背景是寻求新的超声诊断参量,以开拓定量超声诊断的新途径.所谓超声组织定征,系指研究组织的各种声学参数(如声速、频散、声阻抗、声衰减、散射及非减性参量B/A等)的量值与组织状态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测试方法.近年来我们在这一领域已做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福建省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Tsoongiodendron odorum mixed forest)和杉木纯林(Pure C. lanceolata forest)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试验研究表明,凋落物各组分分解过程中干物质损失速率随时间而减小,分解1年时以观光木叶的干重损失最大。各组分分解过程中N、P元素浓度增加而K和C元素浓度下降。混交林中各组分的养分释放速率大小为观光木叶>混合样品(等重量的观光木叶和杉木叶混合)>杉木叶>杉木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侧链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Desmet的死端排除定则制作了一种蛋白质侧链观测的快速软件系统,用一批实例结构数据和不同的侧链转子来检验上定则的可行性;并讨论预测的RMS与溶剂可及性和结构元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声景生态学以景观中的声音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在不同时空维度上的分布和变化模式, 从而揭示自然环境、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声景生态学研究的相关文献, 回顾了该学科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声学指标, 重点归纳了声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包括声景组成和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声景的时空格局, 以及声景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目前, 声景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监测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物种类群有限、声学指标效力有待提高等。建议未来着重推进建立系统性的声景监测网络和数据管理平台, 开发和完善音频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评估指标, 并重视声景数据的采集, 将声景视作一种资源进行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建立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并观察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对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以100μ mol/L的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损伤后的PC12细胞与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孵育24h,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检测、LDH测定,研究各组分对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C12细胞与皮质酮孵育48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LDH水平显著升高.而加入木豆叶醇提物及各组分时上述效果明显减轻,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从以上结果可知,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且醇提物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腰间盘置换对手术及相邻运动节段几何参量的影响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间盘假体置换对置换及其相邻节段的几何参量的影响,为评价人工椎间盘置换的疗效及功能意义和间盘置换对脊柱多个运动节段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计算机图形及辅助设计技术从置换前后X线片采集部分及整体的几何参量;按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椎间隙面积、运动节段中间隙的总面积作术前-术后对比。将单个与两个节段置换后相邻节段的指标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置换及相邻节段的参量及其关系。结果:①椎间盘置换后运动节段中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椎间隙面积、节段中间隙的总面积较术前增加,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②相邻节段术前与术后比较,各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双节段置换与单节段置换后其相邻节段2D几何参量对比,各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指标在数值变化上具有一定的协同趋势。结论:①假体置换后相应节段前、后部的空间结构及解剖关系得到一定恢复,可能改善负载及运动功能。②单个及两个假体置换后其相邻运动节段仍能维持原有结构特征,置换不改变相邻节段的几何参量。初步论证了椎间盘假体置换的功能意义;③所测指标间有协同及互补性。2D参量如椎间隙面积、间隙的总面积,能为多运动节段的评测提供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自然光线下得到了干燥、水合及缓冲液内紫膜菌紫质的(?)(?)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其二级导数谱提高了谱线的表与分辨,将原谱的重叠组分有效地分离开.讨论了原谱与二级导数的关系.对经分辨的各组分谱线作了识别.结果表明,紫膜菌紫质内除α—螺旋结构外,还存在相当量的β-折叠和转折结构,在各种水合条件下,各特征谱线无明显的频率位移.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自然光线下得到了干燥、水合及缓冲液内紫膜菌紫质的(?)(?)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其二级导数谱提高了谱线的表与分辨,将原谱的重叠组分有效地分离开.讨论了原谱与二级导数的关系.对经分辨的各组分谱线作了识别.结果表明,紫膜菌紫质内除α—螺旋结构外,还存在相当量的β-折叠和转折结构,在各种水合条件下,各特征谱线无明显的频率位移.  相似文献   

9.
以黄土高原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分别为5~10、11~15、21~30年生)刺槐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刺槐根、茎、叶、枯落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林龄刺槐林各组分的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76.74~486.67、8.66~29.70和0.79~1.95g·kg-1,刺槐各组分碳含量变异较小,磷含量变异较大.中龄林碳含量较高,成熟林氮、磷含量较高.不同组分间叶碳、氮、磷含量较高,茎的氮含量较低.不同林龄刺槐林各组分的C/N、C/P和N/P分别为15.74~53.40、242.47~606.39和8.10~20.57;中龄林和幼龄林中茎C/N、C/P和N/P显著高于成熟林,不同组分间茎C/N、C/P较高,叶C/N、C/P较低.刺槐叶片和根的碳氮磷含量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枯落物与茎的氮含量和磷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反映出枯落物和茎的建成过程中对氮磷按比例投入的依赖.与全球尺度相比,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具有较高的储碳能力,氮含量丰富,而磷相对缺乏,成为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CN101982530A 一种生物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柴油替代燃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各组分及其体积百分数如下:95%的含水乙醇占10%~20%;柴油占40%~45%;生物柴油占35%~  相似文献   

11.
以4个不同烤烟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运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各品种根际土、非根际土、根系及叶片中的单糖组分及含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探究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的分泌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样品中,共检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核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6种糖;不同品种根际土、非根际土、根系及叶片中检出的糖组分及含量均存在差异;同一品种中,叶片最高,根系次之,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和半乳糖总量在根际土、非根际土、叶片和根系间呈正相关关系,各单糖组分间均呈正相关关系,部分组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烤烟品种根系分泌这些单糖存在品种差异,且根系分泌单糖可能是一个沿浓度梯度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对北京地区非洲蝼蛄的鸣声结构作了详细分析;明确了在声通讯中起重要作用的参量并以其引诱力最强的召唤信号进行了声引诱实验。在成虫活动高峰期——晚间2小时38分钟内,平均一个声诱捕器捕获蝼蛄556只,最多的一个诱捕922只。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发酵阶段的菌丝三萜各组分的变化与抗肿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灵芝三萜在菌丝发酵后期才大量产生,菌丝中三萜的种类与子实体相比相对较少,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中的三萜在组分、相对含量及各组分间的比例都有所变化,其中两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反相关,另有几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正相关。本研究确定了生产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三萜组分最佳培养方式和最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4.
尾叶远志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自贵州兴义的尾叶远志(Polygala caudata Rehd.et Wils.)根,经乙醇提取,再用不同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得到了12个不同的组分.用比色法研究了各组分还原三价铁离子及清除脂性自由基DPPH能力,采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各组分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研究发现,尾叶远志各组分均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其活性成分可能主要集中在PC-BuOH组分.  相似文献   

15.
北青龙衣抗肿瘤谱效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北青龙衣抗肿瘤谱效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提取,大孔树脂进行初步分离,所得到的各组分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测定各组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抑制活性,并用薄层色谱进行初步谱效关系研究。结果:大孔树脂经30%乙醇洗脱的组分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薄层色谱显示该组分为极性大和极性小的成分的复杂组合。结论:大孔树脂经30%乙醇洗脱的组分在北青龙衣抗肿瘤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参量B/A是描述生物媒质非线性超声效应的重要参量.本文用有限振幅插入取代法研究了20种生物流体和软组织的非线性参量B/A值.研究表明所测样品的B/A值均在5至11之间,且B/A值随样品浓度有线性增长的依赖关系,还发现B/A值与样品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结果为超声诊断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食糜性高脂小鼠模型以及腹腔注射蛋黄乳所致的高脂小鼠模型来观察STDT各组分的降脂作用,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观察STDT各组分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在1000 mg/kg剂量水平下,STDT各组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食糜性高脂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作用强度与分子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对腹腔注射蛋黄乳所致的高脂小鼠模型也有一定的降TC作用趋势,但作用强度与分子量大小无明显相关;STDT各组分虽然未显示出明显的降糖作用,但是均能一定程度地改善小鼠生存状态;在糖耐量试验中,STDT各组分均明显改善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淀粉耐量,组分随分子量增大而作用增强的趋势比较明显。说明STDT各组分具有的降糖降脂作用与其分子量呈现正相关,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阻碍脂类糖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1951~2000年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资料、1982~2000年的NOAA/AVHRR遥感数据和1951~200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代表性指标——山桃(Prunus davidiana)始花的物候数据,分析了在年际和年内时间尺度上北京地区各气候参量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植物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密切;各气候参量和植被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因时间尺度而不同。1)月际水平上,具有显著生态学意义的气候指标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更明显。2)温度与NDVI指标的相互作用最大为零时滞:年际水平上,影响时效约为1年;月际水平上,约为1个月。3)植物物候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密切。年际尺度上,气候参量和植物物候期的相互作用是同时的,其中气温的影响时效为2年;月际尺度上,实际温度和植物物候期的相互作用时效约为1个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将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元宝枫(Acer pictum subsp. mono (Maxim.) H. Ohashi)、银杏(Ginkgo biloba L.)、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L. var. japonica f. pendula Hort.)、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和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等8种北方城市常见绿化树种的凋落物与延安市城区受到频繁扰动的表层土壤以2%(凋落物/干土)的比例混合,在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基础上进行120 d的室内培养实验,检测处理后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的含量以及相应碳库指数的变化,并分析凋落物化学特性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8种供试凋落物中,除五角枫和刺柏外的所有凋落物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除五角枫、银杏和刺柏外的凋落物处理显著提高了其稳定组分的含量,而所有凋落物处理普...  相似文献   

20.
多元混菌发酵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两种曲霉(UF2和UA8)二元混菌体系和两种曲霉与1种酵母菌组成的三元混菌体系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酶系三种酶组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按一定比例接种进行混合发酵时三种纤维素酶组分的活性较单菌发酵大幅度提高,滤纸酶(FPA)、微晶纤维素酶(AVI)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活性分别较UA8单菌发酵提高2.2%~51.1%、20.7%~332.6%和29.4%~299.6%;向由两种霉菌组成的二元混菌发酵体系中接入酵母菌可显著降低3种纤维素酶组分的活性;三菌混合发酵能使纤维素酶3组分的产酶高峰出现时间较双菌混合发酵滞后约24h,但三菌与双菌混合发酵3种纤维素酶组分的酶活峰值无明显差异;双菌混合发酵有利于缩短纤维素酶生产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