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西洋参悬浮细胞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西洋参悬浮细胞分步培养与稀土、D-半乳糖和甘露醇等诱导子对悬浮细胞生长及皂甙产量的影响。发现继代4d后换液一次再继续培养获得的培养物,在皂甙产率和糖利用率等方面优于连续培养;D-半乳糖作为诱导子,对悬浮培养的西洋参细胞生长、皂甙产率及皂甙的分泌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鞭红景天悬浮培养细胞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长鞭红景天悬浮培养细胞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预处理、脱水处理及冻后处理对长鞭红景天悬浮培养细胞存活率均有重要影响,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差异显著.长鞭红景天悬浮培养细胞过程中最佳培养条件是:在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MS培养基上预培养1 h,室温下80%PVS2预处理40 min,然后用100%PVS2于0℃处理50 min,投入液氮(LN)保存1 h后在40℃水浴中迅速化冻,再用1.2 mol/L蔗糖培养液洗涤3次,每次10 min,洗涤后的悬浮培养细胞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检测,其存活率可达72.70%.  相似文献   

3.
在红花细胞悬浮培养基中加入α-生育酚的前体植醇能显著增加α-生育酚的积累,较高浓度的植醇(50~100 ppm)能同时促进细胞的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剂角鲨烯也能提高α-生育酚的积累。诱导因子寡糖对细胞的生长和α-生育酚含量均有提高作用,其中以寡糖F_(11)效果较佳。悬浮细胞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5ppm的寡糖F_(11),75ppm的植醇和100 ppm的角鲨烯,细胞生长速率可提高23.81%,α-生育酚含量及产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8倍和3.6倍。  相似文献   

4.
三七.人参和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用薄层层析对三七、人参和西洋参愈伤组织进行的初步鉴定表明,三种愈伤组织都含有皂甙和主要皂甙成分Rb_1、Rg_1,三七愈伤组织还含有一种抗癌皂甙Rh_1。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三七低于人参高于西洋参;对愈伤组织中总皂甙含量,三七均高于人参和西洋参。三种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结果类似于他们的愈伤组织培养,但生长又进一步提高。三七细胞悬浮培养中皂甙产生的时间进程几乎与生长平行,合适的收获期为培养30天。寡糖素不仅增强三七培养细胞的皂甙形成而且促进细胞生长,较合适的浓度为1.25 ppm。通过以上研究,使三七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干重增加178毫克)为最初培养愈伤组织的4倍以上,总皂甙产率高达20.6毫克,为最初培养愈伤组织的8.5倍。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几种常见血细胞培养基(L-15、2×L-15、3×L-15、M199和RMPI-1640)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原代培养中细胞形态以及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在筛选获得的最佳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胎牛血清(FBS)(0%、5%、10%和15%),进一步观察了血清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培养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3×L-15培养基培养效果较好,所培养的细胞形态相对完整,数量较多,培养至96 h时血细胞存活率仍大于60%;而其他4种培养基效果较差,培养12 h存活率均低于50%,且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明显。以3×L-15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比例胎牛血清后发现,对细胞存活有显著影响,存活率明显降低。因此,不添加血清的3×L-15培养基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生长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蝘蜓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特异性抗血清对蝘蜓(Sphenomorphus iudieus)消化道5-HT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5-HT阳性细胞在堰蜓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以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食道与直肠部位其次,空肠部位分布密度最低。消化道各段5-HT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梭形、楔形、不规则形,其中梭形细胞多具有胞突。文中对堰蜓消化道5-HT细胞的分布、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通过诺丽叶片的细胞悬浮系来获得其次生代谢物。实验基于诱导的诺丽无菌苗叶片愈伤组织,改变液体培养基的激素组成、接种量以及在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进行相关参数的测定以确定继代周期。液体培养基为MS+2.0 mg/L NAA+0.2 mg/L KT,最佳初始接种量为60 g/L;在14-22 d进入直线生长期,后缓慢增长,在第26天细胞数量达到峰值11.8×10~5个/mL后细胞数量下降;细胞活力最好出现在第21天,OD_(485)=1.8;初代细胞形态为不规则杆状细胞,在第6代呈规则小细胞团和圆球体;最佳继代周期22-26 d,诺丽叶片细胞悬浮培养液的细胞存活率为77.9%。实验建立了稳定的诺丽叶片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西洋参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当西洋参细胞培养在Ms培养液中,KN03含量提高一倍而去掉NH4NO3。时细胞生长速率和皂甙产量分别比在正常培养液中提高65.1%和166.2%。黑节草寡糖素和人参寡糖素均有利于西洋参细胞的生长和皂甙含量的提高,尤其能增加Rg组皂甙的含量。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以生产皂甙收获的最佳时期为培养25天以上,其合成皂甙的高峰在细胞生长的对数期稍后出现。细胞悬浮培养和发酵培养过程中均未见pH值回升的现象。pH值稳定的发酵培养和pH值任其变化的培养相比,其皂甙含量,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均要高。最后对细胞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辣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食品和药物开发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辣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由辣木的根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合适细胞悬浮培养条件分别为MS培养基(MS)+1.0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1.0mg/L激动素(KT)和MS+0.5mg/L 2,4-D+0.5mg/L KT,摇床转速均为50~100r/min,将愈伤组织添加到液体悬浮培养基中20d左右可得到大量悬浮细胞。本研究为辣木细胞水平的培养和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为辣木潜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参细胞悬浮培养中的激素调节及细胞分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巍  吴绛云 《生物技术》1992,2(1):32-36
在人参细胞悬浮培养中,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以Zmg/L 2,4—D和2mg/LNAA的效果较好.在不同激素组合的试验中,以2mg/L 2,4—D+2mg/L NAA+0.5mg/L KT的效果最好.悬浮条件下人参细胞的再生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出芽繁殖,其中直径为50μm以下的小型园形细胞的分裂为有丝分裂,而葫芦形、肾形、长园形及不定形的巨型细胞常表现为无丝分裂和出芽繁殖.植物激素对不同类型细胞的分裂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和愈伤组织固体培养相比,细胞悬浮培养可使细胞干重增加近5倍.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适宜的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影响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细胞相对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花烛悬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与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渗透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及预培养时间、装载液种类和预处理时间、PVS2脱水时间以及超低温保存后的化冻温度均有一定的关系.继代培养3和5 d,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高(约20%);分别以0.3、0.5、0.7 mol·L-1山梨醇和60、80、100、120 g·L-1蔗糖为渗透调节剂预培养0~4 d,以0.5 mol·L-1山梨醇预培养2 d的效果最好,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26.2%;用体积分数25%PVS2预处理15 min,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最高(29.0%);分别用体积分数100%PVS2脱水0、5、10、15、20、25和30 min,其中脱水10 min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分别在10 ℃、20 ℃、30 ℃、40 ℃、50 ℃和60 ℃水浴条件下进行化冻处理,其中用40 ℃水浴化冻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花烛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化冻的适宜流程为:将继代培养3~5 d的胚性悬浮细胞团(直径2 mm)在含0.5 mol·L-1山梨醇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2 d后,于4 ℃条件下处理24 h,然后先用体积分数25%PVS2室温预处理15 min,再用体积分数100%PVS2 在0 ℃条件下脱水10 min,最后迅速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将经过冷冻保存的细胞置于40 ℃水浴中化冻3 min,用含1.2 mol·L-1蔗糖的1/2MS液体培养基洗涤3次(每次10 min),之后即可进行恢复培养.  相似文献   

12.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褶皱臀尾轮虫(Brachionus pllcatilts)系生活于半咸水和海洋中的多细胞微小动物。雌体被甲一般长150—300微米,雄体80—130微米,肉眼可见,比针孔还小。具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容易培养的特点,在对虾、鱼类的人工育苗中,用它来喂养对虾幼体都获得了较高的成活率。因此,大量培养这种轮虫,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分离水样取自近岸河口、港湾及受大潮水侵袭的坑塘。采集时,一般用小网捞取(国际标准筛绢14—16号或国产筛绢XX14—XX16制作)。捞取后,用大网目筛绢过滤(GG40—GG50),除去桡足类及杂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合适的微载体浓度、细胞接种密度以提高微载体利用率,优化微载体培养体系猪睾丸细胞(Swine testicle cells)的贴附生长与维持。使用DMEM补加10%血清、LSM(Low serum medium)两种培养基考察微载体浓度、细胞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维持的影响,进而比较ST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对Cytodex1微载体的利用率。结果显示,使用LSM在T150方瓶中连续传代培养30d,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626d~(0-1),是DMEM补加10%FBS培养基的1.15倍。选择10×10~5cells/mL细胞接种3g/LCytodex1搅拌瓶体系,最大细胞密度为38.3×10~5cells/mL,微载体利用率上升到58.8%。在灌注培养体系中培养ST细胞15d,最终细胞密度达到36.6×10~5cells/mL,扩增了13.6倍。微载体悬浮培养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ST细胞的贴附与生长,实现高密度生长,另一方面增加了微载体的使用成本,选择合适的微载体浓度、细胞接种密度,能够最大化利用微载体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实现细胞的最优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剂量LPS诱导大鼠肝Kupffer细胞释放TNF的作用。加入LPS后1小时,三种剂量LPS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中均可测到TNF活性,3小时达到峰值。100和150ng/ml LPS组TNF活性高于50ng/ml组(P<0.01),而100和150ng/ml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再次加入LPS(终浓度100ng/ml),只有50ng/ml LPS组培养上清液中有TNF活性检出,但幅度明显下降(P<0.01)。上述结果提示LPS在体外诱导肝Kupffer细胞释放TNF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且呈一定的时间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东北星球藻两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策箴 《植物研究》1985,5(2):99-104
原植体球形、亚球形或长圆形;细胞单生、或2、4或8个细胞组成小群体,再由多个小群体组成大群体,直径为30-60微米。群体及个体胶被无色,或为淡黄色、层理不明显;群体胶被宽厚,个体胶被动时薄,外部有一层褐色色素层,随着细胞的生长和裂,胶被渐增厚,色素层消失;小群体及个体细胞胶被有钝刺状突起,其刺长0.77-1.25微米,基宽0.55-0.77微米,胞球形或亚球形,不包括胶被直径6-7.5微米,偶有9微米,长7-8微米,偶有10微米,包括胶被9-10微米,长12-14微米,细胞呈蓝宝石色,有颗粒体,繁殖抱亚球形,半球形,近肾形或不规则形,不包括胶被直径7.3-10微米,高5.7-6.6微米,包括胶被17-21微米,高15微米。  相似文献   

16.
中型裸藻嗜酸变种(新变种)(图1)细胞变形,圆柱形或圆柱状长纺锤形,长53一63微米,宽约10微米,前部略窄,顶端略呈斜截形,后端形状多变:渐尖形、圆形或呈乳头状尾突;表质柔软,线纹难见到;色素体10个左右,圆盘形,直径约8微米,无蛋白核;副淀粉粒小,椭圆形或近球形,散布在原生质中;鞭毛的长度约为身长的2/3-1倍;眼点椭圆形;核椭圆形,中位.    相似文献   

17.
器官型脑片培养液对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观察BMSCs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并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探讨B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能性和条件。方法取大鼠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培养、传代,取第3代细胞(P3)进行CD34,CD7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BMSCs(P3)诱导前24h加1ug.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促分裂。再以脑片培养液作为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随后进行Niss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BMSCs中含有较小的长梭形细胞,较大的扁平细胞及中等大小的圆形细胞,经鉴定CD34阴性,CD71弱阳性;诱导后BMSCs中长梭形细胞形态呈神经元样外形,Nissl的表达上调,NSE阳性,GFAP阴性。较大的扁平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中含有多种细胞,细胞放置于脑片培养液微环境中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具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硬紫草细胞悬浮培养和紫草宁及其衍生物的形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硬紫草细胞悬浮培养形成紫草宁及其衍生物时.细胞生长曲线呈扁平的s形。细胞停止生长后,紫草宁及其衍生物大量形成,二者的动态变化呈负相关。测定丁此过程中培养液的无机元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溶氧、pH值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可作为硬紫草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含片和胶囊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西洋参含片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生存时间)和抗疲劳(持续游泳)的实验研究表明,西洋参含片和西洋参胶囊两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耐缺氧能力在总皂甙100 mg/kg时,差异皆非常显著(P<0.01),25 mg/kg时,P>0.05,50 mg/kg时西洋参含片组强于西洋参胶囊组(P<0.05);抗疲劳作用方面,西洋参含片在总皂甙50 mg/kg和100 mg/kg,西洋参胶囊在100 mg/kg时,差异皆非常显著(P<0.001),说明西洋参含片与西洋参胶囊都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和抗疲劳能力,在相同剂量下,西洋参含片的作用强于西洋参胶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用于临床治疗功能成熟的DC体外扩增的优化培养方案。方法:胎牛血清培养基联合细胞因子rhGM-CSF(100ng/mL)和rhIL-4(50 ng/mL)扩增人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细胞培养分别按5×106/mL、6×106/mL和7×106/mL的密度,加入6孔培养板。第6d加入rhTNF-a(100 ng/mL)联合培养,分别于第6 d,第9 d和12 d收获细胞。从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方面进行鉴定。结果:显微镜观察,经过9 d诱导后,培养细胞具有典型树突细胞外形。流式细胞仪分析,6×106/mL密度的细胞培养组培养到第9天最宜。结论:细胞具有典型的DC的形态特征,细胞表型及功能实验证实其DC的特性,说明建立的血清培养基联合细胞因子rhGM-CSF、rhIL-4和rhTNF-a体外诱导DC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