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通过整合教学内容, 稳定教学队伍、开展教材建设、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等进一步完善了整合课程体系, 确立了整合+PBL教学模式, 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电镜金属盐法──三偏磷酸酶(TMPase)细胞化学方法探讨了豚鼠脊髓前角神经无线状溶酶体(NLY)的存在及其酶细胞化学特点。TMPase是港酶体的标志酶之一。本研究首次以偏磷酸钠代替三偏磷酸钠为TMPase的底物,很好地显示了NLY的结构。TMPase反应产物虽高电子密度的黑色铅盐沉淀,不仅分布于圆形溶酶体,也可见于NLY,同时,在高尔基复合体的部分板层也有酶活性分布,可能酶是经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后输送至溶酶体。NLY在神经元胞体,突起及突触中均有分布,并且从胞体到神经终末均有NLY和线粒体相贴现象,提示酶是由依赖于线粒体提供运动能量的NLY从胞体输送到神经终末,这可能和NLY参与神经递质的降解及神经元代谢物质的处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6-羟多巴胺破坏黑质纹状体通路,使大鼠多巴胺耗竭后,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测量D1多巴胺受体对即早基因c-fos和zif268诱导反应,分析强啡肽对突触前、后调节作用。先用D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SKF-38393反复处理动物,促进纹状体内强啡肽表达,在伏隔核强啡肽表达增加,同时伴随着即早基因c-fos和zif268的减少.在纹状体的背部和两侧,强啡肽表达虽大量增加,而D1多巴胺受体反应仍然维持原水平.在中央纹状体区,即早基因的表达处于中间水平。结果提示,纹状体内强啡肽起着调节多巴胺输入到纹状体黑质神经元的作用,包括突触前、后位置;并且调节作用在纹状体的腹、背侧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地对大鼠单根触须刺激后,通过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检测相应的躯体感觉皮质内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局部定位以及与刺激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触须的刺激导致了相应皮质内即早基因c-fos表达增加。脑皮质第4层基因表达最明显。且基因表达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从脑皮质细胞组成方面证实了c-fos表达主要在皮质第4层的星形细胞;在最强的刺激后,星形细胞邻近的神经元也被标记上了。结果提示:感觉输入可影响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即早基因的表达受神经元活动的调节,这种基因调节是神经元整体功能所必需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器官型脑片培养液对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观察BMSCs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并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探讨B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能性和条件。方法取大鼠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培养、传代,取第3代细胞(P3)进行CD34,CD7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BMSCs(P3)诱导前24h加1ug.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促分裂。再以脑片培养液作为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随后进行Niss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BMSCs中含有较小的长梭形细胞,较大的扁平细胞及中等大小的圆形细胞,经鉴定CD34阴性,CD71弱阳性;诱导后BMSCs中长梭形细胞形态呈神经元样外形,Nissl的表达上调,NSE阳性,GFAP阴性。较大的扁平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中含有多种细胞,细胞放置于脑片培养液微环境中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具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潜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