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 18(IL 18),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型免疫细胞调节因子,能显著刺激Th1细胞产生IFN γ,所以最初命名为IGIF(IFN γinducingfactor)。它与IL 12有协同作用,却不互相依赖。此外,它还能增强NK细胞和Fas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能促进内毒素引发的肝损伤。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炎症治疗中可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Th1 反应如白介素2 (IL-2) 产生在尖锐湿疣(CA) 发病及消退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技术检测了CA患者皮损组织IL-2 的基因表达, 实验分为三组: 正常对照组(n= 10), 单纯病例组(n= 18) 及γ- 干扰素(IFN-γ) 诱导组(n= 6)。结果发现正常皮肤组织未检测到IL-2 m RNA, 在18 例单纯病例的CA患者有2 例皮损IL-2 m RNA阳性, 6 例CA患者注射IFN-γ前局部皮损未检测到IL-2 m RNA, 而在皮损内注射IFN-γ72 小时后有4 例阳性。研究结果提示了IFN-γ可诱导Th1 应答, Th1 应答在抵抗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及清除HPV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临床应用IL-2 及IFN-γ治疗C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IkB激酶及相关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F-kB(nuclear factor-kB)是一广泛存在的核转录因子,它参与多种基因的转录调控,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关系密切。许多细胞外刺可诱导NF-kB的活性,位点特异的NF-kB抑制蛋白(IkB)的磷酸化对于激活NF-kB有重要意义。IkK(IkB kinase)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NF-kB的功能和调控提供了线索,本文综述了IkK的结构、功能及相关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γ—干扰素诱导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γ┐干扰素诱导因子孙文长陈诗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上海200025)关键词IFN-γ诱导因子研究表明,小鼠腹腔注射热灭活的痤疮丙酸杆菌一周后,再静脉注射T细胞有丝分裂原,小鼠循环血中可检测到高含量的γ干扰素(IFN-γ),单独注射...  相似文献   

5.
不同功能位点介导α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和中枢镇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YX  Jiang CL  Song LX  Lu CL  Shao XY  You ZD  Huang AJ  Chui RY  Liu XY 《生理学报》2000,52(3):203-206
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具有中枢镇痛作用。抗内源性阿片肽血清与IFNα能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提示IFNα与内源性阿片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获得系列IFNα突变体,并分别测定其免疫学活性和镇痛能力。结果显示,IFNα突变体Y129S-IFNα免疫学活性显著下降,但仍然保留了很强的镇痛能力,阿片受体拮抗纳洛酮能够阻断Y129S-IFNα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IFN  相似文献   

6.
Rel/NF-κB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 1 986年真核细胞核转录因子Rel/NF κB被发现以来 ,对它的研究就一直方兴未艾。Rel/NF κB参与一系列病理和生理过程反应 ,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 ,在细胞的生长、分化、粘附、凋亡等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Rel/NF κB信号转导通路在静息状态时 ,Rel/NF κB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 ,抑制其核转位信号 ,使之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 ;胞外刺激信号如活性氧介质 (ROI)、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病毒、UV、内质网超载等通过转导激活IKK上游激酶MEKK 1或NIK而使IKK复合物活化 ,在酪蛋白激…  相似文献   

7.
TNF—α在PMA和IFN—γ诱导U937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佛波酯(PMA)和γ-干扰素(IFN-γ)对U937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PMA和IFN-γ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U937细胞向成熟单核/巨噬细胞样细胞分化,同时抑制其细胞的生长。实验发现PMA和IFN-γ可诱导U937细胞表达TNF-α特异性mRNA和蛋白质。U937细胞培养中加入特异性抗TNF-α抗体可以抑制PMA和IFN-γ诱导U937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这说明内源性的T  相似文献   

8.
犬干扰素-γ-cDNA的克隆及其在鼠骨髓瘤细胞(SP2/0)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 (IFN)是由脊椎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型糖蛋白 ,它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1 ] 。干扰素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Ⅱ型干扰素又称为干扰素 γ (IFN γ)或免疫干扰素 ,主要由抗原刺激CD4+和CD8+T细胞所产生[2 ] 。IFN γ可使M功能亢进 ,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3 ] 。80年代初 ,人的干扰素基因克隆成功后[4] ,各国学者相继开展了动物干扰素的研究。 1987年以来 ,猪、鸡、鸭等动物的干扰素基因先后被克隆报道。Hiummler等于 1987年首先开始了犬IFN α基因的研究[5] 。 1992年 ,…  相似文献   

9.
真核细胞枋转导因子Rel/NF-κB家族广泛调控着自昆虫至人类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静息状态下,NF-κB二聚体与抑制性蛋白IκB结合而存在于胞质中,当细胞受外源性刺激哩,NF-κB活化进入核内发挥其功能。目前,外源性信号活化NF-κB的机制已初步阐明,Rel/NF-κB/IκB/IKK信号转导途径在蛋白质水平的相互调控,以及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的研究也已获得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其独特的少TATA型启动子、特殊的mRNA结构及其前体蛋白需IL-1β转化酶(ICE)加工成熟的特点,便得IL-18基因可广泛表达于多种类型的细胞,IL-18IL-18受体结合组成受体复合物,受体复合物信号通过IRAK-TRAF6途径激活NF-кB,及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LCK-MAPK信号途径诱导TH1细胞产生IFN-γ、IL-2等细胞  相似文献   

11.
N42—A神经生长因子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缺乏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营养支持是Alzheimer′s等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NGF和/或NGF受体的过度表达则与一些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因果关系。采用^125I-NGF受体特异结合实验作为NGF受体活性物质筛选实验模型从中药牛膝中筛选出了能强烈地抑制^125I-NGF受体结合的活性成分N42-A(IC50=6.18±3.43,n=4);细胞培养实验  相似文献   

12.
IL-18是新近发现的种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样细胞。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IL-2、GM-CSF等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促进T细胞的增殖,在诱导Th1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和Th1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中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并与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诚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4):145-147,155
本文介绍了干扰素(IFN)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IFN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IFN受体(IFNR)的结构和功能,以及IFN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的信号传导新模式和快速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4.
胶原转录反式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型胶原是晚期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外间质成分之一,以I型胶原为主的胶原转录激活主要与PS-1,NF-I,AP-1等核转录因子有关,新的尚未发现的核蛋白因子尚在不断认识中,该研究对于揭示肝纤维化乃至器官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丰富的A431细胞进一步研究了人IFN-γ-EGF3融合蛋白 ̄〔1〕的抗细胞分裂活性,以及它和靶细胞EGF受体的关系。结果表明,IFN-γ-EGF3融合蛋白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明显高于其母体分子。 ̄125I-EGF受体竞争抑制试验表明,IFN-γ可与EGF竞争A431细胞的EGF受体,而INF-γ-EGF3融合蛋白的EGF受体竞争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说明人IFN-γ和IFN-γ-EGF3融合蛋白的抗肿瘤细胞分裂活性,与靶细胞EGF受体被竟争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将pREP8IFNγ真核表达质粒或/和ρREP8IL2 真核表达质粒直接注射至经大剂量化疗后的小鼠腹腔内, 成功地转染腹腔巨噬细胞(Mφ)。IL2 基因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Mφ较IL2 或IFNγ基因转染Mφ, 其基因表达产物水平更高, 显著地刺激脾脏增生, 增强淋巴细胞的增殖, 增强腹腔Mφ的细胞毒活性, 促使腹腔Mφ分泌白细胞介素1 (IL1)、肿瘤坏死因子(TNF) 和NO。结果表明, 双基因转染效果优于单基因转染, IL2 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Mφ更有助于由放疗、化疗所致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外滑刃线虫属在中国首次发现(真滑刃目:滑刃超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滑刃线虫属在中国首次发现(真滑刃目:滑刃超科)方羽生,尹淦H(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510642)ONTHEDISCOVERYOFTHEGENUSEKTAPHELENCHOIDESFROMCHINA(APHELENCHIDA:APHELENCHOIDI...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IFN-a在骨肉瘤浸润转移中的诱导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Cel-ELISA方法半定量检测了IFN-a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细胞间粘附分子-1、癌胚抗原和波形蛋白表达的诱导变化。结果显示,IFN-a对3种抗原的表达均有显著的诱导增强作用(P<0.01),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即IFN-a浓度<103U/ml时,ICAM-1、CEA和Vim的表达量随IFN-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IFN-a的浓度>103U/ml时,其表达量随之逐渐下降。提示:IFN-a对骨肉瘤细胞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骨肉瘤的浸润转移并且在治疗骨肉瘤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b和α2a亚型抗病毒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鸡胚接种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了不同亚型α干扰素(α2aIFN和α2bIFN)抗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麻疹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亚型α干扰素均显示明显的抗病毒效应,其中(1)α2bIFN抗流感病毒作用略强于α2aIFN,(2)两亚型α干扰素抗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病毒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20.
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核-巨噬细胞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之一。本文概述了HIV感染后,体内外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各种细胞因子如IL-2、IL-10、IFN-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TNF-α等对HIV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的调控及影响HIV表达的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