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卯斌  吴国理 《蛇志》2003,15(2):77-78
急性肺炎是蛇类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其主要症状特点是肺部感染所致呼吸困难 ,3天内可引发大批蛇类死亡 [1]。本所自 2 0 0 1年 4月 2 0日至2 0 0 3年 4月 2 0日对该病的治疗进行研究 ,用三联浸泡法治疗王锦蛇急性肺炎 60例 ,疗效满意。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资料1 .1 一般资料 诊断根据呼吸痰鸣音 ,张口不闭 ,活动异常为标准。 60条王锦蛇有雄性 2 4条 ,雌性36条 ,体重 5 0 0~ 1 5 0 0 g,均达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条 ,对照组 1 0条。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三联浸泡法 :每公斤体重给予青霉素钠 32 0万单位 ,…  相似文献   

2.
黎宗强  文国艺 《蛇志》2002,14(4):75-76
蟒蛇属于爬行纲 ,有鳞亚纲 ,蛇目 ,蟒蛇科(王蛇科 ,蚺蛇科 ) ,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人工饲养蟒蛇时间较短 ,对蛇类疾病防治缺乏经验 ,广西某动物园发生一起蟒蛇由口腔炎而致肺炎 ,最后死亡的病报。现将发病和治疗等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2 0 0 1年 1 0月 3日 ,广西某动物园从外地引进野生蟒蛇 1 3条 ,最大的 3 5 kg,最小的 7.5 kg。2 0 0 1年 1 1月初发现个别有口腔炎症状 ,以后病蛇增加 ,并发展为肺炎。到 2 0 0 2年 3月中旬 ,1 3条蟒蛇全部死亡。发病时期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 1期是冬季 ,第 2期是春季。2 病蛇生前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不同时间和剂量建立BALB/c小鼠的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模型,探索小鼠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在0、1、2 d滴鼻接种肺炎支原体菌液3次,Ⅱ组在0 d滴鼻接种小剂量肺炎支原体菌液1次后于8、9 d再接种和Ⅰ组相同的肺炎支原体菌液2次,均设立不同剂量、批次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全部实验动物在3~18 d内分批处死.所有小鼠均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以组织病理学评分来确定小鼠的肺部炎症反应程度.取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做病原学检测.结果 接种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无死亡.实验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样病理改变,组织病理学评分为1.5~14.3分,分别于第5、6天和第11天达到最高,平均分为4.9分;Ⅰ组实验组动物多呈轻、中度改变,Ⅱ组实验组动物多呈中、重度改变.所有实验组动物肺组织匀浆及BALF的肺炎支原体培养在接种后1月内先后出现阳性结果.对照组动物未出现明显肺部炎症改变,组织病理学评分为0~1分,肺炎支原体培养为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BALB/c小鼠的肺部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可用以评价肺部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不同接种时间和剂量所致的病变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SARS病毒感染后能否再次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中长期保护效果,被动免疫是否真正安全有效等,为防治SAR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4组,分别为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4只恒河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3只食蟹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病毒接种两天后输入抗体阳性血清(恒河猴血清,感染获得,效价为:1:128),用量10ml/只,分别经肌肉和静脉输入,各5ml。四组(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SARSCo-V经鼻腔接种,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7天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中和抗体测定。[结果]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接种SARS-CoV后未见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无ALT、LDH、CK、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异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中,RT-PCR分别未检出、第1天检出、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2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接种3只未见任何不良临床表现,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未检出SARS病毒、在第1-2天检出、在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在病毒接种的第2-5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在第1-3、第1-4天和第1-2天检出SARS病毒。2只猴第7天咽拭子中病毒分离阳性。另外1只在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四组(SARS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猴病毒接种后,第2-4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2只进行接种病毒后1-7天安乐死时,RT-PCR在恒河猴的咽拭子标本中连续检出SARS病毒。在第2、5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肺组织中病毒分离阳性。2只猴肺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组织表面局部有轻度发灰实变现象,可见到间质性肺炎病变,内皮细胞受损,出血和水肿。大多数肺泡没有完整的内衬细胞残留,肺泡间隔变宽并被以吞噬细胞为主的单核炎症细胞浸润,同SARS肺炎改变。实验表明,前期感染产生中和抗体的恒河猴、食蟹猴再次感染病毒,和模型对照猴比较,动物肺组织等只出现轻微或无病理变化,RT-PCR检出时间大大缩短,病毒培养未能分离出病毒,所有这些指标,均证实中和抗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有效的。被动免疫从结果来看,有一定的作用,但保护作用弱。  相似文献   

5.
经犬肝动脉灌注入 60℃生理盐水 1 80ml,持续 3 0min。观察、比较热灌注前后肝脏穿刺活检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是 ,①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于灌注后 2 4h开始升高 ,72h达到高峰 (P <0 0 1 ) ,1 68h后逐渐下降 ,2 1 6h后恢复正常 ,总胆红素 (T BIL)、白蛋白 (ALB)、γ GT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②肝组织可见一过性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混浊肿胀 ,1 68h后恢复正常 ;③肾功能尿素氮 (BUN)、肌苷 (Cr)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尿酸 (UA)呈一过性增高 (P <0 0 5 )。结果说明 ,经肝动脉60℃灌注液介入性热疗对犬肝组织有一过性损伤 ,对肝、肾功能呈一过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银凤 《蛇志》2003,15(1):61-61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60岁 ,于 2 0 0 3年 2月 1 0日 8:30时在劳动中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向左肩背部放射 ,伴冷汗 ,恶心 ,呕吐 3次 ,持续 1 h后入院。体检 :体温 36.2℃ ,脉搏 68次 /min,呼吸 1 8次 /min,血压 1 3.3/8.0 k Pa,急性病容 ,面色苍白 ,皮肤湿冷 ,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界不大 ,心率 68次/分 ,律齐 ,心音低钝 ,无瓣膜杂音 ,肝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 V2 - V5ST段抬高 0 .5~ 1 .5 MV。诊断 :(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2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3)心功能 级( killip)。该患者入院约 2 0 min突…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危害的认识,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发现3例患者均有肝外播散性病灶,符合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这3例患者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均有肝脓肿,其中2例合并眼内炎并造成失明,1例合并腰椎感染、腹主动脉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有糖尿病病史,1例免疫正常。结合文献复习,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肝脓肿及肝外播散性病灶,临床上称为肝脓肿侵袭综合征,大多由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好发于糖尿病及免疫缺陷人群,也可发生于免疫正常人群,治疗困难,临床危害严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患者 ,男 ,9月 ,3 d前受凉发热不退 ,每天呕吐数次 ,呈喷射状 ,因抽搐一次 ,持续 2 min,于 2 0 0 0年1 1月 1日到本院就诊。患者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皮肤未见皮疹 ,前囟 2 .5 cm膨隆 ,张力高 ,瞳孔等大等圆 ,反射灵敏 ,咽红 ,双肺呼吸道稍粗。查 :体温40 .4℃ ,P 1 5 0次 /min,R 40次 /min。 WBC 1 3 .9×1 0 9/L、L2 1 .2 %、N78.8%、Hb1 0 5 g/L。CSF常规及生化呈炎性改变 ,CSF细菌培养 ,检出流感嗜血杆菌 ,据药敏结果 ,采用氯霉素及氨苄西林治疗 ,患儿 3d后体温 3 6 .7℃ ,病情控制 ,1 0 d后病愈出院。2 细菌培养2 .1 …  相似文献   

9.
郑忠志  祖静 《蛇志》2002,14(1):24-24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73岁 ,因胸闷、气短 3个月 ,加重1周于 1 999年 1 2月 1 4日入院。既往无癫痫、癔病、糖尿病、青光眼病史。查体 :体温 3 6 .5℃ ,脉搏 70次 /分 ,呼吸 1 8次 /分 ,血压 2 0 /1 2 k Pa,平卧位 ,口唇无紫绀 ,双肺未见异常 ,心界不大 ,心率70次 /分 ,律齐 ,无杂音 ,双下肢略浮肿。血、尿、粪、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均正常。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入院后予硝酸甘油注射液 2 .5 mg加入 5 %葡萄糖液2 5 0 ml缓慢静滴。约 1 0 min后 ,病人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加剧并伴心慌、恶心、呕…  相似文献   

10.
嗜肺巴氏杆菌蛋白及抗原图谱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不同来源的 1 1株嗜肺巴氏杆菌进行了全菌可溶性蛋白及抗原图谱分析。使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 ,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嗜肺巴氏杆菌蛋白主要分布于相对分子质量 ( 1 4 4~ 97 4)× 1 0 3,且带型基本一致。 6株菌与参考菌株有完全相同的蛋白带 ,另外 5株则缺乏 40× 1 0 3带。分别用嗜肺巴氏杆菌免疫血清和自然感染嗜肺巴氏杆菌小鼠血清对 1 1株菌进行了免疫印迹 (Westernblots)试验。与免疫小鼠血清的反应显示 ,1 1株受试菌主要有相对分子质量大约 ( 1 7、31 )× 1 0 3两条反应带 ;在与自然感染血清的反应中主要的反应带在 1 7× 1 0 3处 ,缺乏 40× 1 0 3蛋白的 5株菌有 31× 1 0 3反应带 ,其余 7株均有大约 ( 2 0、2 8)× 1 0 3的反应带 ,故可以认为该菌主要抗原大约为 ( 1 7、31 )× 1 0 3;1 0个流行株根据 40× 1 0 3蛋白和 ( 2 0、2 8)× 1 0 3抗原的有无可被分为两型。本研究为精制血清学方法的诊断抗原 ,以及将SDS -PAGE和Westernblot法用于嗜肺巴氏杆菌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阻塞性肺炎与肺腺癌发病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13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确诊的436例肺腺癌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晚期肺腺癌患者更易出现阻塞性肺炎(χ2=5.662,P=0.017);中心型肺腺癌较周围型更易出现阻塞性肺炎(χ2=4.432,P=0.035);在肺腺癌中,性别、年龄、吸烟史以及体重下降与否与阻塞性肺炎的发生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肺炎的发生与晚期肺腺癌以及中心型肺腺癌有关,重视筛查对肺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年轻与衰老2BS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筛选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人衰老机制 ,采用差异显示法分别从年轻和衰老 2BS细胞中筛选出特异的cDNA片段 .衰老相关细胞cDNA片段长 2 86bp ,命名为orc ,GenBank登录号为AI35 30 6 5 ;年轻相关的cDNA片段长 2 35bp ,命名为yrc ,GenBank登录号为AI35 30 6 4.Southernblot分析表明 ,yrc在衰老和年轻2BS细胞、BGC 82 3细胞中的BamHⅠ酶切图谱均出现约 3 0kb杂交带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 ,yrc在年轻和衰老 2BS细胞中均有 1 0kb和 0 5kb杂交带 ,其中 1 0kb带在两种细胞间差异不大 ,而0 5kb带则在年轻细胞中明显高于衰老细胞 .在胎儿心、肺、肝中也可见 0 5kb和 1 0kb两条杂交带 ;而在胎盘及胎儿肌肉、肾、脑、皮肤中 ,则只可见 0 5kb杂交带 ,无 1 0kb带 .orc基因转录本长约 2 0kb ,在衰老 2BS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年轻细胞 .结果表明 ,orc和yrc分别与细胞衰老和年轻相关 ,yrc 0 5kb转录本在维持细胞年轻状态及胎儿组织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体重对中国对虾碳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 1996年 5~ 9月 ,测定了 3种规格 ( 0 .2 71± 0 .0 41g、3 .5 0 9± 0 .3 0 1g、11.0 62± 1.0 2 7g)池塘养殖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在 2 0℃、2 5℃和 3 0℃下 ,摄食日本刺沙蚕 (Neanthesjaponica)的C收支 .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重对摄食C有显著影响 ,随温度升高和体重的下降 ,C的摄食量显著增大 ,在 2 0℃、2 5℃和 3 0℃下的平均C摄食量分别为 12 .41、19.12和 2 6.0 8mg·g-1·d-1,在 3个规格下的平均C摄食量分别为 3 6.0 6、12 .17和 9.3 8mg·g-1·d-1.不同规格中国对虾对摄食C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 ,温度是影响中国对虾摄食C分配的主要因素 .在 3个温度下摄食沙蚕的生长C、排粪C、蜕壳C和代谢C占摄食C的平均分配比例分别为 3 1.2 3 %、4.3 8%、7.94%、5 6.45 % ;2 6.83 %、2 .92 %、6.69%、65 .79% ;16.86%、2 .3 8%、5 .99%和 74.76%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野生型 p5 3、bcl2 基因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 p5 3mRNA、bcl2 mRNA在大鼠心脏及肺组织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缺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 (MT % ) 2 9 3 %± 4 5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5 2 %± 3 2 % (P <0 .0 1) ,肺小动脉壁 p5 3mRNA表达 0 6 8± 0 12明显弱于对照组 1 12± 0 38(P <0 .0 1) ,而bcl2 mRNA表达 2 38± 1 0 4强于对照组 1 0 9± 0 32 (P <0 .0 1)。结论 :①慢性缺氧能导致肺小动脉重建及肺动脉高压 ;②野生型 p5 3bcl2 基因均参与了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姜胜文 《蛇志》2000,12(3):55-56
近年来 ,我们采用氯丙嗪加阿托品治疗肺咯血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3年 4月至 1 999年 4月门诊及住院肺咯血病人 7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8例 ,男 2 7例 ,女 1 1例 ,年龄 2 4~65岁 ,平均 34.5岁 ;每日咯血量 1 0 0~ 30 0 ml2 1例 ,70 0 ml 1 2例 ,1 0 0 0 ml 5例 ;原发病为支气管扩张 9例 ,肺结核 2 0例 ,肺炎 6例 ,肺癌 3例 ;病程 5年以下 2 8例 ,5年以上 1 0例。对照组 36例 ,男 2 6例 ,女 1 0例 ,年龄 2 5~ 67岁 ,平均 35岁 ;每日咯血量 1 0 0~ 30 0 ml2 0例 ,70 0 ml 1 2例 ,1 0 …  相似文献   

16.
华南兔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华南兔(Lepus sinensis sinensis)11种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待征。分析结果:骨骼肌和肝组织5条同工酶带俱全;脑、肺、卵巢和盲肠等组织各含有4条谱带(LDH-1,-2,-3和-4);胃和肾组织含有3条谱带(LDH-1,-2,和-3);眼晶状体和睾丸组织也含有3条谱带,但前者是LDH-3,-4和-5,后者是LDH-1,-2和-5;谱带最少的是心肌组织,只有2条(LDH-1和-2)。此外,还对各组织中的亚基活性分布及电泳图谱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Cd、Pb对蟾蜍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董爱华  贾秀英 《四川动物》2005,24(2):152-156
以腹腔注射法分别对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给Cd和Pb (按镉计0 . 2、0 . 4、0 . 8、1 .6mg/kg体重;按铅计2、4、8、16mg/kg体重) ,连续染毒7d后,观察不同浓度Cd、Pb染毒条件下的蟾蜍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 . 2mg/kg、0 4mg/kgCd和4mg/kg、8mg/kg和16mg/kgPb染毒,下蟾蜍肝SOD活性被显著诱导(P <0 . 0 5 ) ;前者酶带2 (Rf=0 . 4 3)活性增强,且均比对照增加1条新酶带(Rf=0 . 38) ;后者只表现为酶带1(Rf=0 . 5 1)和酶带2 (Rf=0 . 4 3)活性的增强,无新酶带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间断性减压低氧大鼠出、入肺血血浆、肺组织匀浆和体循环动脉匀浆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变化,以及出、入肺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建立间断性减压低氧模型,采用插管法分别测定左侧颈总动脉压力(CAP)、右心室平均压分别代表体循环压力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ET-1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VEGF含量。结果:①低氧2周组(H2)、低氧3周组(H3)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肥厚指数(RV/LV+S)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各组平均颈动脉压力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②对照组大鼠出肺血中ET含量比入肺血中低(P〈0.05)。H2、H3组大鼠出、入肺血中ET-1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且H2、H3组大鼠出肺血中ET-1含量均高于入肺血中ET-1含量(P〈0.05),刚好与对照组相反。H2、H3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ET—1含量与对照组肺组织和低氧组体循环动脉组织匀浆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而各组体循环动脉组织匀浆中ET-1含量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大鼠出、入肺血中VE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H2、H3组大鼠出肺血血清中VE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慢性低氧可使肺组织产生ET-1和VEGF增多,这可能是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肺动脉局部缩血管物质ET-1增高,而体循环动脉局部ET-1不增高。可能是长期慢性低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却不发生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泉州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水热条件优越。地处福建省东南部 ,东经 1 1 7°2 5′~ 1 1 9°0 5′,北纬 2 4°30′~ 2 5°5 0′,面积约 1 0 86 5 .87km2 。年平均气温 2 0 .6℃ ,最冷 1~ 2月份平均气温 1 0 .5℃ ,最热 7月份平均气温 2 6 .6℃ ,≥ 1 0℃的年积温为 6 480~ 71 0 9℃ ;年降雨量为 1 30 0mm左右 ,降雨多集中在 3~ 5月 ,8~ 9月有台风降雨。无霜期 2 6 0~35 1天。地貌类型有中山、丘陵、台地、坡麓、平原、海滩等。土壤以红壤、砖壤土为主。泉州市主要植被类型可分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植被。沿海地区包括晋江、石…  相似文献   

20.
刺云实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 刺云实 (Caesalpiniaspinosa)。2 材料类别 种子苗的茎尖、叶、茎、子叶、下胚轴和根等各切段。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改良的MS培养基。分化丛芽培养基的附加成分为 :( 1 ) 6 BA 0 .5~ 1 .5mg·L- 1 (单位下同 ) ;( 2 ) 6 BA 0 .5 +NAA 0 .2 ;( 3)6 BA 0 .5 +IAA 0 .0 5。芽条先经 0 .1 3mol·L- 1 的NAA处理 8h ,然后接种在 1 /2MS +NAA 0 .2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室温度为 2 5℃左右。每天照光 1 0h ,光照度为 2 0 0 0lx。4 生长与分化情况  因刺云实外种皮坚硬 ,透水透气性能差 ,一般不易发芽。在种脐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