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淋巴管很细、管壁又很薄,里面的淋巴液是无色透明的,所以一般是不容易观察到的,现介绍下列两种可行的方法。 1.硝酸银溶液(加墨汁)局部动脉注射显现淋巴管法事先配制冲洗用的3.3%等渗硫酸钠溶液和注射用的0.5%硝酸银溶液(加0.2—0.3%墨汁)。  相似文献   

2.
植物染色体的银染技术、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本世纪初,硝酸银(AgNO_3)溶液就已用作为动物神经细胞的染色剂。其后,又广泛地用于核仁的染色。但真正应用于染色体研究,则是始于1975年Howell等人的工作,他们以硝酸银和氢氧化铵的混合液(简称铵银)处理人的染色体制片,再用福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建立小肠消化模型,说明胰液在小肠中所起的消化作用,并通过测定自肠衣袋透析至水中的物质,模似小肠对已消化物质的吸收。材料肠衣(或透析袋)、研钵、烧杯、涂药板、石蕊试纸、线、Benedict’s溶液、Lugol’s溶液、1%碳酸钠溶液、0.5—1.0%硫酸铜溶液、0.5%硝酸银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 Benedict’s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告了利用简单的叶片氧化实验可区别油菜正常株系及具有高油酸(低亚油酸)性状的fad2基因(Δ12-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突变体。突变体叶片内的有色或具还原性的物质能被次氯酸钠及硝酸银溶液在5-10min漂白或氧化,正常株系及突变体的fad2基因功能补偿转化体的叶片被漂白的时间需要24-48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突变体与正常株系之间叶片表面蜡颗粒沉积均匀性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fad2基因的突变改变了叶片表面蜡的沉积结构并增大了叶片表层的溶液渗透性,其原因可能与木质(cutan)的合成受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5.
教学用鞭毛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鞭毛染色是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微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由于细菌鞭毛结构纤细,易于脱落且不易着色,因而细菌的鞭毛染色历来被认为是难点多,不易掌握的一种方法.现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银染法[1,2]虽染色清晰、鞭毛染出率高,但仍存在着硝酸银溶液配制过程复杂,加入氨水的量以及硝酸银回滴的程度不易把握,而且试剂不稳定(只能保存3 d左右)[2],以及试剂价格较高、易造成重金属环境污染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证实硝酸银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血凝试验和鸡胚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副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腺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菌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硝酸银对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有极强的杀菌作用。结论硝酸银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1) 神经组织以95%乙醇或10%甲醛(普通甲醛,甲醛盐液,中性甲酫)固定;石蜡切片。 2) 取氨基银液150—200毫升于染色皿内。 配法:0.035M的甘氨酸(glycine)或dl-蛋氨酸(dl-methionine)或dl-α-氨基-正-酪酸(dl-α-amino-n-butyricacid)或dl-组氨酸(dl-histidine)(硷性基游离)或dl-α-丙氨酸(dl-α-alaniae)的溶液与0.02M硝酸银溶液等量混合,  相似文献   

8.
几点小建议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本)中新增加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其中,实验原理中某些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如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除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外还可用银氨溶液等。即在1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硝酸银溶液2ml,同时逐滴加入2%稀氨水,直到析出氧化银恰好溶解为止,所得澄清溶液就是银氨溶液试剂。在盛着银氨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可溶性还原糖。把试管放在水浴里加热3~5min,即出现银镜,这就是有名的银镜反应。还有,在试管里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2ml,滴加…  相似文献   

9.
银浸染色是在采用特殊染色方法仍无法显示人体或动物实验中某些细微组织结构时常使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由于所用主要试剂硝酸银在化学结构式中没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因 ,不具备染料的最基本的化学性质 ,但银浸染色方法多 ,应用范围广 ,在对所要显示的组织成分时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相对特异性。虽然各种银浸染色的原理是相同的 ,但各种银浸染色中硝酸银溶液的配制 ,银含量的多少 ,以及在染色时选择的温度、时间、显影剂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附表 ) ,各种银浸染色方法的不同且操作繁琐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往往造成银浸染色质量不稳定 ,正…  相似文献   

10.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银离体培养烟草叶片的结果表明,1~5mg·L-1硝酸银可提高烟草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5 mg·L-1硝酸银对芽再生的促进作用最佳,而高于10mg·L-1的硝酸银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芽再生.在愈伤组织和再生芽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随硝酸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1 目的要求 观察根与周围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的现象 ,验证根细胞吸附矿质元素离子的实际情况。2 材料用具 洋葱 ,广口瓶 ,小烧杯 ,剪刀 ,镊子 ,蒸馏水 ,亚甲基蓝的质量浓度为 0 .1mg/ ml的溶液 ,氯化钙溶液 ,硝酸银溶液。3 方法步骤1)促使洋葱生根 在上实验课之前的五六天 ,将洋葱放在盛满清水的广口瓶口 ,让洋葱的底部接触水面 ,将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并注意经常换水 ,以促使它生根 ,待根长到 5cm左右时 ,即可供实验使用。2 )将洋葱的根染色 剪取数条洋葱的根 ,将它浸泡到亚甲基蓝的溶液中 ,1~ 2 min以后 ,根就染成蓝色。因…  相似文献   

12.
著者建议一种简单的染周围神经系及末梢的浸渍改良方法,操作如下:标本在5%硫酸镁(Mag·sulphate)液中约洗5—40分钟,并以15%中性甲醛固定,固定时间不少于7天(可保存甲醛中数月),水洗,冰冻切片。切片浸于10%硝酸银5—30分钟,移入20%酸性甲醛,在此液中勿超过5秒,迅速通过蒸馏水。切片放在2张滤纸间吸干(此步重要!),入10%硝酸银  相似文献   

13.
蛋白组学研究中双向电泳(2-DE)后的SDS-PAGE凝胶染色存在灵敏度和质谱兼容性问题。线粒体中存在大量微量蛋白,对于这类亚细胞器蛋白质2-DE后的凝胶染色,这两种特性显得尤为重要。经典的硝酸银染色虽灵敏度高,但之后的质谱鉴定兼容性欠佳。因此,该研究通过优化硝酸银染色方法观察大鼠心肌线粒体蛋白质2-DE后的凝胶染色效果,挖取部分蛋白质斑点酶解后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验证优化硝酸银染色与质谱鉴定的兼容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硝酸银染色方法灵敏度高,与MALDI-TOF-MS兼容性好,是一种线粒体蛋白质2-DE后染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病理诊断的阳性率 ,提高网状纤维染色质量及速度 ,减少误诊现象。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多次摸索 ,网状纤维加温染色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方法从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到三十五分钟至四十分钟之间 ,即稳定又可靠 ,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 试剂购自上海虹桥试剂研究所 ,氨银液由技术人员自己配制。二氨银液的配制 (10 %硝酸银、3%氢氧化钠、氨水均购自上海虹桥医用试剂研究所 )一滴一滴加氨水至硝酸银液中直到沉淀不能完全溶解为止 ,再加入氢氧化钠。为使沉淀再溶解在溶液内 ,再一滴一滴地加氨水到仅有微量乳白色为止。加玻…  相似文献   

15.
香蕉组培苗POD、PPO及SOD活性对银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炳庆  何丽烂 《广西植物》2003,23(1):93-95,89
用0.1mg/mL硝酸银溶液处理香蕉组培苗,分别测定了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在银胁迫下,香蕉组培苗的PPO、POD、SOD的活性明显增加(P<0 05或P<0 01),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趋于稳定,这说明PPO、POD和SOD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植物耐受银胁迫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79年Switzer、Merril等人相继发表了硝酸银染色蛋白质比较马斯蓝染色或放射自显影的效果更佳之后,入江伸吉、上林。Oakley等人又进一步证实并加以改良或简化。硝酸银染色蛋白质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未搞  相似文献   

17.
硝酸银对桑树遗传转化的作用(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了硝酸银对农杆菌介导的桑(Morus alba L.)品种“新一之濑”遗传转化的作用。在抗性筛选培养基中添加2mg L^-1硝酸银,桑叶盘褐化死亡率减少7.2%,抗性芽分化率增加3.9%,外源基因转化频率增加9.6%,“假阳性”转化体减少42.5%。感染农杆菌的桑叶盘经MS培养基培养、农杆菌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等实验证实,硝酸银对工程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提高桑树转化频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硝酸银硅胶填料有效分离出血浆混合脂肪酸中的亚油酸。方法:通过改进的FOLCH法提取血浆总脂后,再采用皂化、酸化水解的方法将总脂转化为混合脂肪酸。用ghosh法将硅胶改性为硝酸银硅胶后,以亚油酸为对象,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了解硝酸银硅胶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附特性,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分离血浆混合脂肪酸中的亚油酸。结果:血浆与有机溶剂在1∶5时既能有效萃取血浆总脂,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醚=89∶10∶1作为洗脱剂,将洗脱液甲酯化后进行GC和GC-MS检测,硝酸银硅胶柱的洗脱液中亚油酸的纯度60.74%,硅胶柱的为23.65%,不饱和脂肪酸得到了较好的纯化。  相似文献   

19.
硝酸银对马铃薯叶片组织培养中芽再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硝酸银在马铃薯品种K4和Desiree叶片组织培养的愈伤诱导阶段和芽再生阶段中能显著地提高芽再生频率。尤其在愈伤诱导阶段中它可刺激芽的直接形成而不经过愈伤中愈伤诱导和芽再生作用没有硝酸银显著,亦不能促进愈伤诱导阶段的芽直接形成。2,4-D对愈伤组织形成无明显效果,但可促进愈伤的生长;另外,2,4-D对芽分化联合会的芽再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被硝酸银所抵消。结果显示在马铃薯叶片组织培养过  相似文献   

20.
以‘凤丹’牡丹的组培苗为材料,在含有0-5.0 mg/L硝酸银的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通过测量总酚含量、单体酚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确定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能够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愈伤组织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而减轻植物组织褐变程度,其中2.0 mg/L的综合效果最好;硝酸银对组培苗褐变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单体酚有绿原酸、芦丁、香豆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二氢槲皮素;硝酸银处理后的的愈伤组织中,转录因子MYB2、WD40-1、WD40-2与结构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黄烷酮醇还原酶(DFR)、查耳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3-二氢黄酮羟化酶(F3H)、黄酮醇3'-羟化酶(F3'H)的表达量与褐变等级和总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