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的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2015年4月,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特征和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开展对鸟类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根据保护区地形和水系分布特点,选择了27个水鸟集中分布的地点,每月调查1次,共调查12次。共记录到水鸟7目14科58种。保护区4月水鸟数量达到全年的最高值,5—8月水鸟数量和种类随之降低;10月水鸟数量明显增加;12月至翌年3月,保护区除了大鸨Otis tarda,几乎看不到其他水鸟。大鸨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晚冬2月和春季迁徙季节(3—5月)。保护区春、秋季的主要物种是雁鸭类,水鸟数量和多样性的变化与雁鸭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密切相关,这些水鸟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三道泡子和东泡子等地,当地拥有大面积的沼泽如芦苇沼泽和苔草沼泽,是雁鸭类取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环志回收的结果表明: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Grus vipio和丹顶鹤G.japonensis分别在日本鹿儿岛和我国江苏盐城越冬;繁殖的部分苍鹭Ardea cinerea个体在浙江舟山地区越冬;部分在黑龙江省兴凯湖繁殖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在越冬地找到配偶,一起迁徙到保护区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18日~12月28日和2006年3月8日~5月8日对洪泽湖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境内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处(33°06′~33°07′N,118°29′~118°30′E)雁鸭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及生境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河道和鱼塘生境分别设置了2个和4个样带(方),共统计到雁鸭类6属18种。与历史记录相比,雁鸭类种类明显减少。11~12月记录到雁鸭类5属12种,优势种为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翅鸭(A.crecca)、花脸鸭(A.formosa)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2006年3~5月记录到雁鸭类3属8种,优势种为绿翅鸭、白眉鸭(A.querquedula)和斑嘴鸭。研究区域内,11~12月河道与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和数量差异均显著,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多、数量大,而3~5月河道与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差异不明显,数量差异显著,河道生境分布的雁鸭类数量较大。人类活动引起的隐蔽场所和食物资源的变化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南汇东滩围垦后海岸带湿地冬春季水鸟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2月-2010年5月,对上海市南汇东滩围垦后城市湖泊湿地、实验修复湿地、抛荒湿地等三类人工湿地冬季雁鸭类群落和春季鸻鹬类群落展开调查,并对雁鸭类和鸻鹬类群落特征与相应生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类湿地雁鸭类的种类无显著差异,但密度有显著差异:实验修复湿地是抛荒湿地的3.77倍,是城市湖泊湿地的6.03倍.鸻鹬类种类和密度:实验修复湿地分别是抛荒湿地的2.88和5.70倍.两者种类和密度差异均极显著.雁鸭类种类、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明水面面积显著正相关;种类、H'与植被面积显著负相关;种类、密度、H'均匀度与植被盖度显著负相关;H'与平均水位显著正相关.鸻鹬类种类、密度均与裸露浅滩面积显著正相关.建议对已围垦土地的利用以大中型鱼蟹塘、水田为主,以提供足够的明水面给越冬的雁鸭类栖息.通过割除植被等方法在春季提供一定的裸露浅滩面积供迁徙的鸻鹬类栖息.  相似文献   

4.
2020年5月—2021年4月,对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水鸟调查,共记录水鸟82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鹬科、鹭科和鸭科鸟类共同组成了该区域水鸟群落的优势类群,涉禽种类多、种群规模小,游禽种类少、种群规模大。豆雁、苍鹭、灰翅浮鸥等为自然保护区内水鸟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月份水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4、1和5月。总体上,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物种丰富度维持较高水平,迁徙期水鸟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更高,越冬期水鸟种群数量更大,7月水鸟物种丰富度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迁徙期的水鸟群落相似度普遍较高,春季迁徙期鸻鹬类种数占比高,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雁鸭类种数占比高、种群数量大。此外,本次调查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水鸟18种,集中出现在越冬期及早春和晚秋。  相似文献   

5.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易受湿地退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目前我国渤海湾地区石油开采强度较大,占据了一定面积的水鸟栖息地,会对当地水鸟产生影响。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在该保护区设置4块5 km×5 km样区,在2021年3月、5月、6月、7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调查样区内水鸟群落组成,结合深度学习和目视解译处理遥感影像量化区域内的油井密度和距离,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水鸟多度与油井密度和距离的关系,使用Mantel分析检验水鸟群落组成的差异,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油井密度和距离对水鸟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调查期间共记录到水鸟约38994只,隶属于7目14科77种,其中优势类群为鸻鹬类、雁鸭类、鹭类和鸥类。结果表明:(1)随着油井密度增加,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升高,而多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鸻鹬类在中低密度和中高密度区的多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其他类群差异不显著。油井密度的差异与水鸟群落β多样性的差异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密度差异越大,水鸟群落组成越不同。(2)随着油井距离增加,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出现下降趋势。雁鸭类距油井越远,多度越高,其他水鸟类群未表现出明显趋势。(3)油井距离和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水鸟多样性指数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表明,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油井密度影响了水鸟群落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这与石油开采的特征和不同类群水鸟对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有关;油井距离也影响着水鸟群落的空间分布,这与不同物种对干扰的适应能力及栖息地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6.
围填海对湿地水鸟种群、行为和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鸟对湿地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所以被认为是监测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围填海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对水鸟的种群、行为和栖息地利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种群生态方面分析围填海对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从水鸟行为方面归纳围填海对鸟类取食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的影响;从水鸟栖息地利用方面探讨围填海对水鸟栖息地利用和适宜生境选择的影响。围填海通常会降低生境专性鸟类种群数量,但对生境泛性鸟类的种群数量影响较小。围垦强度决定着鸟类多样性大小。适度的围垦使得生境多样化,有利于鸟类多样性的增加;过度的围垦则使得水鸟生境破碎化,从而导致多样性下降。围填海后的生境状况影响着水鸟的取食、繁殖、迁徙、社群行为及栖息地的选择。滩涂面积的减少以及植被群落的改变不利于涉禽的觅食栖息,而养殖塘等人工湿地则为游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以及良好的栖息环境。扩大研究的时空尺度可全面分析围填海对鸟类的影响机制;将多种水鸟结合在一起并分析其对围填海的响应机制应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崇明东滩冬季水鸟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依据2003年冬季对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生境类型分布的最新调查数据,以及上海农林局10年来积累的越冬水鸟食性与形态的数据,采取聚类分析方法对崇明东滩冬季鸟类的群落生态进行研究,从鸟类的取食空间生态位、食性生态位以及形态生态位三个维度确认其生态资源分配状况,并由此确认了占据优势种群地位的鸟类在不同生态位维度上的分离是群落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受三峡水库夏落冬涨的水位调控方式影响,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开州区汉丰湖形成22.5m水位落差。为了解汉丰湖鸟类群落结构与动态水位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汉丰湖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97种,隶属12目32科,其中湿地鸟类49种,主要包括雁鸭类(18种)、鸻鹬类(13种)、鹭类(7种)及秧鸡类(5种)。研究表明:受水位变化影响,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8月)低水位期(水位高程152.50m),鸟种数最高,为34种,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肉食性鸟与食虫鸟是主要取食功能群;与夏季低水位期生境类型多样、消落带植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期、食物资源丰富有关,是雀形目鸟类、鹭类、秧鸡类等适宜的栖息地。冬季(12月)高水位期(水位高程174.50m),鸟种数为30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低,植食性鸟类是主要的取食功能群,鸟类数量最高;与冬季高水位期水面开阔、生境类型单一有关,高水位期的大水面有利于鸭类集群越冬。冬季在退水期(水位高程170.01m),水位下降导致汉丰湖生境结构变化,越冬鸟类数量和物种丰度降低,空间分布格局也随之变化。鸟类是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和提升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恢复和营造鸟类栖息地,应针对繁殖鸟和越冬水鸟的功能需求进行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9.
裴恩乐  袁晓  汤臣栋  蔡音亭  吴迪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99-2605
为了解上海地区水鸟的栖息状况和种群动态变化,2006—2010年在全市选取9个主要区域开展了全市水鸟同步调查。5年来共记录到水鸟9目17科133种796738只次,其中鸻形目53种,雁形目28种,鹳形目17种,鸥形目16种。按居留类型来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种类分别占总种类的3.0%、9.0%、43.6%和44.4%。以雁鸭类为主体的冬候鸟迁徙时间一般为9月—次年4月;以鸻鹬类为主体的旅鸟一般为3—5月完成北迁,南迁时间为8—10月。上海市全年水鸟数量较多的区域依次是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南汇东滩和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淀山湖、崇明北湖、宝钢水库和三甲港数量最少。对各调查区域内水鸟的聚类分析和主要类群的生境偏好分析说明,雁鸭类倾向于浅滩生境和开阔水面生境,鸻鹬类倾向于沿海面积较大的浅滩光滩,而滩涂的围垦和人为干扰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鸟栖息地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斌  袁晓  裴恩乐  牛俊英  衡楠楠  王天厚 《生态学报》2011,31(16):4599-4608
近年来长江口滩涂湿地高强度的促淤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育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于2006至2010年在南汇东滩进行了水鸟调查,研究围垦后堤内环境的快速演替过程对水鸟的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鸻鹬类、雁鸭类和鹭类三类主要水鸟类群,结果表明鸻鹬类的总数呈严重下降趋势(ANOVA, p=0.009),而雁鸭类和鹭类总数在上升(ANOVA,p=0.015;p=0.00);在种类数量方面,鸻鹬类和雁鸭类差异不显著(ANOVA,p=0.597;p=0.523),鹭类种类数变化极显著(ANOVA ,p=0.00)。同时,通过对水鸟的栖息地选择因子偏好的分析, 发现滩涂减少是鸻鹬类减少的主要因素,而大型鱼塘和芦苇增加是雁鸭类和鹭类增加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提出相应海岸带湿地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Chen JY  Zhou LZ  Zhou B  Xu RX  Zhu WZ  Xu WB 《动物学研究》2011,32(5):540-548
安徽沿江浅水型通江湖泊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近年来,高强度的渔业养殖使湿地严重退化,对越冬水鸟构成威胁。为了解湿地变化对越冬迁徙水鸟的影响,2007年11-2008年4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4月,对安徽菜子湖和升金湖11个样带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湖泊渔业模式对水鸟分布的影响。两个湖泊共统计到越冬水鸟7目12科43种。其中,菜子湖群38种,密度为8.2ind./hm2;升金湖42种,密度为3.5ind./hm2,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在12月底-次年1月上旬达到最大值,但不同类型越冬群最大数量出现的具体时期有所不同。根据水鸟组成的聚类分析,可将水鸟栖息地分为三组。水鸟的分布与渔业模式有关,在自然捕捞区,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密度较大,在围网养殖区密度较小,而鹭类的密度在各湖区变化都较小。本研究结果提示,发展可持续渔业对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越冬水鸟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崇明东滩越冬鸟类在养殖塘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鸟类对空间的利用直接反映对栖息地的选择。通过对崇明东滩养殖塘越冬鸟类群落调查,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插值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越冬鸟类在养殖塘人工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雁鸭类和鸻鹬类在养殖塘分布特征显著不同。雁鸭类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为聚集分布,且丰富度和多度分布较为一致;而鸻鹬类在养殖塘以随机分布为主,丰富度显示一定的聚集分布。养殖塘已经成为崇明东滩越冬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不同生态类群栖息地选择存在差异:芦苇植被发育好,水域面积较小且水深较深,不同斑块以聚集为特征的养殖塘是雁鸭类的适宜生境;鸻鹬类则偏好一定芦苇植被、水域面积大且水深较浅的养殖塘。因此在保护区土地利用和管理时应考虑不同生态类群对栖息地选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湿地水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研究水鸟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修复鸟类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2010和2011年冬季分别对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进行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环境因子与优势水鸟分布的关系,采用偏CCA评估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 到道路距离、到居民距离、斑块密度、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和苔草面积对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强度为苔草面积>斑块密度>到居民距离>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到道路距离,苔草面积和斑块密度对水鸟分布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的主要环境因子;景观多样性和芦苇面积对水鸟分布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不同水鸟丰富度的影响不同,白琵鹭、罗纹鸭和黑腹滨鹬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减小,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增大;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和绿翅鸭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增大,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减小.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是由以苔草面积、斑块密度为主的多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11月调查了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的鸟类,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日30科,其中水鸟44种.地理区系以占北界为主(占59%),居留类型以夏候鸟为主(占57.95%).群落数星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总的来说为夏季略高于春秋季,种类以春季最多(65种),秋季次之(45种),夏季最少(39种).水鸟的数最组成中,以鹭类和鸥类最大,水鸟种类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3.2和0.76.物种类型最丰富的生境类型是芦苇沼泽生境,密度最大的为鱼塘生境.不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季节差异.对鸟类群落造成影响的主要凶子包括不规范的旅游活动、围河造田等.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5个区域的47个样点中越冬雁鸭类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雁鸭类18种,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豆雁Anser fabalis的累计数量最多,其次为小天鹅、白额雁、鸿雁Anser cygnoides和罗纹鸭Anas falcata;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豆雁、小天鹅、鸿雁和白额雁;斑嘴鸭、豆雁和小天鹅出现湖泊数最多。浅水湖泊、草洲和泥滩是多数越冬雁鸭类偏好的生境。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了最多、最全的雁鸭类。  相似文献   

16.
2015—2016年4个季节,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调查鸟类并基于遥感信息分析生境结构,研究了大山包自然保护区9个1 km~2样点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山包共有鸟类16目41科127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4种;雀形目、雁形目、鸻形目鸟类为主,共27科80种,数量最多的是斑头雁(Anser indicus)、小云雀(Alauda gulgula)、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共占总数量的50.09%;种类以留鸟(占49.61%)和鸣禽(51.97%)为主,数量以冬候鸟(58.13%)和水鸟(60.28%)为主;40.94%的种类和60.28%的数量均偏好水域湿地生境类型;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水域面积占比与冬季和春季鸟类数量显著相关(P0.05),森林-灌丛面积占比与夏季和秋季鸟类种类显著相关(P0.05);大山包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越冬地,其生境结构对鸟类种类和数量有巨大影响;营建水域、森林-灌丛、沼泽湿地等多种生境类型及其空间组合,是保护大山包鸟类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云南蒙自坝区湖泊越冬水鸟组成和变化趋势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丞  李飏 《动物学杂志》2014,49(6):820-829
第264号国际重点鸟区位于云南蒙自坝区,但缺乏系统的鸟类数据。2006-2014 年,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在蒙自坝区的三个湖泊长桥海、大屯海和三角海(简称“三湖”)进行水鸟调查,累计记录到水鸟12科33属63种。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黑鹳Ciconia nigra),国家II级保护动物2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极危(CR)鸟类1种(青头潜鸭Aythya baeri),近危(NT)鸟类4种。在长桥海记录的水鸟种类和数量最多,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在三角海记录到的鸟类种类较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在大屯海记录到的鸟种和数量都很少。分别对三湖越冬水鸟种数、数量和雁形目、骨顶鸡和鹳形目水鸟数量变化趋势进行了Man-Kendall检验,发现调查期间,三湖越冬水鸟种数和数量无显著变化,骨顶鸡数量无显著变化趋势,雁形目水鸟略有下降趋势,而鹳形目水鸟有显著下降趋势。鉴于三角海记录到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鹳形目水鸟数量,建议扩大第264号国际重点鸟区范围,将其纳入。  相似文献   

18.
李凌晨  周立志  程磊  姚简  宋昀微 《生态学报》2023,43(18):7731-7745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水鸟及湿地生态学问题。选择了具有典型消落带生境的升金湖作为研究区域,对2019年(正常水位)和2020年(异常水位)两个越冬季水鸟的数量、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消落带的生境变化情况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2019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50984.20±9595.71)只(n=5),隶属7目13科51种;2020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27923.00±13808.47)只(n=5),隶属7目12科53种。整个越冬季消落带的水鸟种类略增但数量减少,2019年游禽中的优势种为豆雁,2020年游禽中的优势种增加为豆雁和斑嘴鸭,但涉禽中的优势种由白琵鹭、反嘴鹬、凤头麦鸡转变为苍鹭、大白鹭和反嘴鹬。洪水导致的草滩-水域混合区生境面积减小使湿生植物退化,可能是导致以豆雁为主的食苔草水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湖水延迟...  相似文献   

19.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湿地水鸟资源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 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 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数量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