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冬春季鸟类生物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4月-5月,利用样带法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5种主要生境类型中冬春季鸟类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mith相关性系数分析了这5种生境类型中冬春季鸟类的生物多样性、区系、鸟类的群落组成、群落间的相似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古北界鸟类是组成达赉湖鸟类群落的主体(约占冬春季鸟类的86%);芦苇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接近于芦苇甸的2倍: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为1.3001),而芦苇甸中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为0.6629);芦苇湿地和芦苇甸两鸟类群落组成的相关性指数仅为0.038;从具有共同物种的多少考虑,典型草原和芨芨草原鸟类群落之间的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冬夏季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芜湖市4种典型生境(农田居民区、城市园林、河漫滩湿地和河流湿地)的冬夏季鸟类进行调查,并探讨4种生境冬夏两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共记录鸟类117种,隶属于15目31科.农田居民区、城市园林和河漫滩湿地夏季鸟的种类数、G-F指数高于冬季,河流湿地冬季鸟的种类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明显高于夏季.城市园林鸟的种类数、G-F指数最高,河漫滩湿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最高.夏季的农田居民区和冬季的城市园林鸟类密度最大,分别为31.1140和42.9160 ind·hm-2,而河流湿地鸟的种类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G-F指数均最低.增加栖息地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可以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兴化湾滨海养殖塘冬季水鸟的栖息地利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D7年12月至2008年3月对福建省兴化湾东北部江镜华侨农场(25°29′~25°33′N,119°23′~119°26′E)滨海养殖塘水鸟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选取了6个养殖塘作为样地,总面积360 hm2,共记录到水鸟6目8科25种.潮汐变化是影响养殖塘内越冬水鸟栖息的重要因素.高、中、低3种不同潮位下养殖塘水鸟群落特征差异较大.水鸟的种数和数量随潮水的涨高而显著增加,优势种则减少;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潮水的涨高而降低,优势度则增大.养殖塘的水深是影响水鸟栖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个不同水深区域水鸟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密度差异显著,鸻鹬类、鸥类、鹭类等鸟类在中等水位区和浅水区栖息,鸭类主要栖息在深水区,而无水区仅有少数鹭类活动.在潮汛期间,滨海养殖塘是水鸟良好的临时栖息地,科学管理可使养殖塘人工湿地与潮间带滩涂共同满足越冬水鸟的栖息需求.  相似文献   

4.
刘洋  李强  张明庆 《生态科学》2015,34(4):64-70
近11 年来在北京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 共记录鸟类166 种, 隶属14 目47 科。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春、秋季高于夏、冬季; (2)公园鸟类群落相似度与植物种类关系密切, 植物多样, 鸟类丰富; (3)公园环境对鸟类的分布、群落组成及种群数量影响明显, 受游人活动的影响, 部分迁徙鸟分布范围缩小, 种群数量减少; 树木种类多样, 受游人影响较小的区域则记录到了公园内近7 成的鸟种。研究首次报道了11 年来长耳鸮的种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研究》2017,(5):417-423
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采用定点直接计数法对江西都昌保护区越冬期湿地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多度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1)共记录在都昌保护区越冬的湿地水鸟6目11科28种,以雁形目、鸻形目、鹳形目鸟类为主(75.00%),其次为鹤形目、??目(21.42%);古北种占绝对优势(78.57%),其次为东洋种(14.29%);冬候鸟为主(78.57%),其次为留鸟(21.43%);涉禽(57.14%)和游禽(39.29%)居多;绝大部分湿地水鸟种类受到关注,35.71%的鸟种处于受胁状态,57.14%的鸟种已引起关注并被列入保护名录中;2)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0.758,均匀度指数为0.228;3)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模拟的鸟类群落的种多度关系呈对数正态分布,符合鸟类群落常见性与罕见性分布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菜子湖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 为越冬水鸟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引江济淮”工程拟通过菜子湖调引长江水, 向巢湖和淮河输送水资源。工程实施后, 菜子湖冬季水位将明显抬升, 改变原有自然节律, 导致湿地景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可能对在此越冬的水鸟产生重要影响。结合遥感影像、水位季节动态及野外水鸟调查, 分析不同水位时各类湿地景观斑块的分布及面积, 预测工程实施后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影响。2016年和2017年两次同步调查共记录到水鸟49450只, 隶属于6目12科42种。菜子湖水位和湿地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 10月份水位开始下降, 暴露多种湿地景观斑块, 泥滩和草滩面积随水位下降而增加, 为多种越冬水鸟提供觅食地。泥滩和草滩的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 越冬水鸟的空间分布与此相适应。“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 菜子湖冬季水位较高, 导致大量泥滩和草滩不能暴露, 越冬水鸟栖息地丧失严重, 如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EN)、白鹤(Grus leucogeranus) (CR)、白头鹤(Grus monacha)(UV)和鸿雁(Anser cygnoides)(UV)等濒危物种。为降低工程对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影响, 建议工程实施后菜子湖越冬期水位应不超过11.5米。  相似文献   

7.
退田还湖对洞庭湖湿地鸟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平  钟福生  王德良 《四川动物》2012,31(1):64-67,70
对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前后湿地鸟类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湿地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表明,鸟类的数量在退田还湖后明显上升,与1992年洞庭湖湿地鸟类名录相比增加2目16科174种,尤其是雁鸭类、鹬鹆类、隼类和鸣禽的种数增加迅速.优势种退田还湖前只有32种,退田还湖后增加到74种.不同的湖区因生态环境异质性,退田还湖前后鸟类的群落结构也有差异.在记录的312种鸟类中,其中东洞庭湖分布有297种,南洞庭湖164种,西洞庭湖217种,共有鸟类138种,东洞庭湖特有鸟类较多(48种).经调查,退田还湖(垸)区鸟类群落结构变化更为明显,青山垸分布13目33科77种,西畔山洲垸分布8目20科37种,两垸共有鸟种33种,青山垸特有鸟类有41种,西畔山洲垸5种.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群落特征与生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对上海市区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4种,隶属5目16科。研究发现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绿地面积、乔木盖度和栖息地类型多样性是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聚类结果表明,面积大、生境类型丰富及人为干扰相对较少的绿地,鸟类多样性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增加城市中植物种类,特别是乡土物种,适当提高冬季常绿乔木以及乔、灌、草的比例;(2)在绿地中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生境;(3)在城市绿地中适当开辟湿地生境,以吸引水鸟栖息。  相似文献   

9.
云南蒙自坝区湖泊越冬水鸟组成和变化趋势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闻丞  李飏 《动物学杂志》2014,49(6):820-829
第264号国际重点鸟区位于云南蒙自坝区,但缺乏系统的鸟类数据。2006-2014 年,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在蒙自坝区的三个湖泊长桥海、大屯海和三角海(简称“三湖”)进行水鸟调查,累计记录到水鸟12科33属63种。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黑鹳Ciconia nigra),国家II级保护动物2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极危(CR)鸟类1种(青头潜鸭Aythya baeri),近危(NT)鸟类4种。在长桥海记录的水鸟种类和数量最多,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在三角海记录到的鸟类种类较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在大屯海记录到的鸟种和数量都很少。分别对三湖越冬水鸟种数、数量和雁形目、骨顶鸡和鹳形目水鸟数量变化趋势进行了Man-Kendall检验,发现调查期间,三湖越冬水鸟种数和数量无显著变化,骨顶鸡数量无显著变化趋势,雁形目水鸟略有下降趋势,而鹳形目水鸟有显著下降趋势。鉴于三角海记录到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鹳形目水鸟数量,建议扩大第264号国际重点鸟区范围,将其纳入。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7年4~6月,对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4类生境(芦苇湿地、胡杨-柽柳混林、白梭梭-柽柳林及荒漠沙漠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4种,分属隶属于15目、33科、50属.其中繁殖鸟(留鸟 夏候鸟)69种,冬候鸟2种,旅鸟及性质不明鸟3种.区系组成:广布型13种,北方型28种,北广型的22种,中亚型11种. 结果表明:古北型鸟类是组成甘家湖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的主体(占记录总数的82.4%);芦苇湿地的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达1.3091),荒漠沙漠区最低,仅为0.7701;胡杨-柽柳混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0.8236);聚类分析显示:4类生境中的鸟类群落可归为两大类型,即湿地鸟类群落和荒漠林鸟类群落.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鸟类区系及类群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6-1997年和1999-2000年,分别对三峡库区的鸟类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物种监测,共纪录到鸟类354种,隶属17目51科,其中古北种153种(43.22%),东洋种164种(46.33%),广布种37种(10.45%);夏候鸟87种(24.58%),冬候鸟63种(17.78%),旅鸟46种(12.995),留鸟158种(44.63%);繁殖鸟类(夏候鸟和留鸟)245种(69.21%);国家重点保护鸟类9科42种。类群(科种)多样性分析显示,以中小型鸟类为主的雀形目鸟类对三峡库区鸟类多样性贡献最大,秭归具有最大的类群(科)多样性,而巴东则具有最多的物种数。研究表明,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地域景观的复杂性是决定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湿地水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研究水鸟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修复鸟类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2010和2011年冬季分别对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进行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环境因子与优势水鸟分布的关系,采用偏CCA评估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 到道路距离、到居民距离、斑块密度、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和苔草面积对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强度为苔草面积>斑块密度>到居民距离>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到道路距离,苔草面积和斑块密度对水鸟分布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的主要环境因子;景观多样性和芦苇面积对水鸟分布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不同水鸟丰富度的影响不同,白琵鹭、罗纹鸭和黑腹滨鹬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减小,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增大;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和绿翅鸭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增大,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减小.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是由以苔草面积、斑块密度为主的多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河流生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淼  苏晓磊  党成强  高婷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生态学报》2017,37(24):8433-8444
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支流因水位调度导致河流生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消落带的形成使库区河流具有同自然河流截然不同的河流生境,新形势下库区河流生境评价十分必要。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特殊生境状况,急需建立或改进并形成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于此,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河流生境评价方法,根据大型水库影响下的库区河流的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包括水文情势、河流形态和河岸带生境3个方面18个指标的库区河流生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法)和熵值法(客观赋权法)结合组合赋权法计算得到了各指标权重。使用新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以三峡库区支流东溪河、黄金河、汝溪河为例,进行河流生境质量评价发现,52.6%的样点河流生境质量处于优等或良好等级;42.1%为一般等级;5.3%为较差等级;没有最差等级的样点。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合库区支流河流生境状况的特殊性,得到的评价结果能较直观的反应河流生境状况,且操作便捷,数据易获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2003~2013年的隆冬季节(2011年除外),对三峡库区长江主河道的重庆朝天门港-秭归茅坪港江段(全程约618.30 km)和12条一级支流(合计调查河道长度约619.49 km),以及2个湖泊(长寿湖65.5 km~2,大洪湖30 km~2;调查年份2000~2013年,2003和2011年除外),进行了水禽及傍水栖息鸟类的监测调查。观察统计到鸟类76种,隶属8目14科39属,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鉴于不同类群鸟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差别较大,将观察到的与水域生境密切相关的鸟类分为游禽类(32种)、鸥类(6种)、涉禽类(23种)、傍水栖息鸟类(13种)和空中傍水栖息鸟类[2种,以崖沙燕(Riparia riparia)为主体]等5种类型,并对各类群鸟类在三峡水库不同工程阶段蓄水高程前后的数量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主河道中的游禽类在蓄水139 m高程前后数量波动幅度不大,蓄水156 m高程后表现出增长趋势,并且趋向于尾水点集中分布,直至最终蓄水目标175 m高程后的第5个冬季(2013年1月)数量猛增到最高,与蓄水139 m水位线前后的2个冬季(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数量相比,增幅分别达171.83%和179.91%;然而2个湖泊中的游禽数值却表现出下降趋势,蓄水175 m高程后5个冬季(2008~2013年)与2000年冬季数值相比,降幅达52.96%~83.29%;大多数支流河道中的游禽数量呈现波动幅度不大或是明显下降趋势,只有乌江和小江这2条支流河道中的游禽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并且小江中的游禽数量一度表现出"爆发式"增长现象后又大幅回落(2012~2013年),可能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相关。涉禽类在长江主河道中的分布格局类似于游禽类(偏向于上游),其数量分别在蓄水139 m高程和156 m高程后的第1个冬季出现峰值,蓄水前后的其他年份数量差别不大;多数支流河道中涉禽类分布数量不高,只有嘉陵江、乌江、小江、大宁河与梅溪河的涉禽数量较多且数值波动明显。傍水栖息型鸟类总体数量在蓄水前后出现急剧变动,数量下降明显,个别鸟种甚至消失不见。空中傍水栖息型鸟类蓄水之后在长江主河道数量锐减,在大多数支流河道中几乎绝迹。鸥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主河道,其数量在不同阶段蓄水初期出现峰值,至最终蓄水目标175 m后的第5个冬季其数量趋于接近蓄水之前。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的洞庭湖湿地面积对水文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ODIS影像数据集提取了2000-2010年间的洞庭湖水面面积。结合城陵矶水位数据分析了10月-翌年5月洞庭湖水体湿地和洲滩湿地的面积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湿地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2010年2月、10月、12月较2000年2月、10月、12月相比,分别有29.98%、26.76%和9.02%水体湿地转化为洲滩湿地。城陵矶在24-26 m水位涨落的时序变化较大,使东洞庭湖草滩湿地提前出露。推迟淹没,洲滩湿地裸露时间延长,亦将导致低海拔的草滩湿地向芦苇滩湿地的演变。洞庭湖湿地面积的变化是三口、四水来水减少、降雨减少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三峡在9-10月间蓄水,将进一步加重湿地洲滩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支流生境因子对库区蓄水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使库区支流形成了截然不同的3种河段类型:完全受水库蓄水影响的145m回水段(完全河段),既受蓄水影响又受自然洪汛影响的145—175m回水段(双重河段)以及不受蓄水影响的大于175m的自然河流段(自然河段)。为明确库区蓄水对河流不同河段生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差异,对三峡库区36条重要支流的254个河段进行河流生境调查,进行不同河段下生境指标的因子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水文情势自然性与不同河段各生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被状况对3种不同河段来说均为重要生境因子,但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完全河段植被结构不完整;受库区蓄水影响,完全河段与双重河段及自然河段相比,流速流态状况、表层覆盖物状况、河岸带宽度、湿润率等生境因子有明显改变;水文情势自然性对不同河段生境因子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张斌  袁晓  裴恩乐  牛俊英  衡楠楠  王天厚 《生态学报》2011,31(16):4599-4608
近年来长江口滩涂湿地高强度的促淤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育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于2006至2010年在南汇东滩进行了水鸟调查,研究围垦后堤内环境的快速演替过程对水鸟的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鸻鹬类、雁鸭类和鹭类三类主要水鸟类群,结果表明鸻鹬类的总数呈严重下降趋势(ANOVA, p=0.009),而雁鸭类和鹭类总数在上升(ANOVA,p=0.015;p=0.00);在种类数量方面,鸻鹬类和雁鸭类差异不显著(ANOVA,p=0.597;p=0.523),鹭类种类数变化极显著(ANOVA ,p=0.00)。同时,通过对水鸟的栖息地选择因子偏好的分析, 发现滩涂减少是鸻鹬类减少的主要因素,而大型鱼塘和芦苇增加是雁鸭类和鹭类增加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提出相应海岸带湿地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三峡消落带泥沙淤积条件下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变化特征,通过模拟实验,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泥沙埋深对4种一年生草本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所选择的三峡消落带4种一年生优势草本植物包括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Echinochloa crusgali)、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设置了无掩埋(0 cm)、中度掩埋(5 cm)和深度掩埋(10 cm)3个泥沙掩埋深度,试验周期为180 d。结果表明:(1)在整个实验期间,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与0 cm泥沙埋深处理相比,5、10 cm埋深下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均显著降低;(2)在分解结束时,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C含量变化不大,P元素处于释放状态,而在泥沙掩埋下N元素处于富集状态;(3)除马唐和稗枯落物的P含量变化外,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C、N、P含量均表现为0 cm掩埋处理显著低于5、10 cm处理组;相反,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K含量则表现为0 cm掩埋处理显著高于5、10 cm处理组。研究表明消落带大量泥沙淤积抑制枯落物的分解和C、N、P元素释放,有利于降低对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物质悬浮的贡献率,一定程度上,对库区水质保护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湿地鸟类组成及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有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湿地鸟类的文献进行整理,并结合作者2004~2005年对凉山州湿地鸟类的调查成果,统计出凉山州湿地鸟类8目13科73种,其中国家I、II级保护鸟类7种,物种组成以非繁殖鸟为主。调查中首次记录了紫水鸡在四川的越冬种群。1992年和2005年泸沽湖和邛海湿地鸟类冬季调查结果对比表明,泸沽湖鸟类种数和数量锐减;而邛海的湿地鸟类组成有明显变动,物种稳定性差,说明泸沽湖和邛海湿地鸟类现状不容乐观,急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人工水库修建引发的差异性水文节律是决定消落区植被群落格局的主要因素,高强度水淹环境中水淹胁迫是影响植被的重要因子而低强度水淹环境中物种竞争是影响植被的重要因子。为了探究差异性水淹环境中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的水淹耐受能力及光资源竞争能力(植物株高)对植被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对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区不同水淹强度下生长的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典型消落区调查共发现有植物41种,其中高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4种,其生物量在所有物种生物量中的占比达70.99%,低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23种,其生物量占比为28.02%,低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14种,生物量占比不足1%,消落区内无高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物种分布;(2)高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水淹强度大的消落区区域占优,低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植物物种竞争压力大的消落区区域占据主导,低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消落区中仅有零星分布;(3)消落区植被生物量格局随着高程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研究差异性水淹环境对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分布的影响,可以为深入理解消落区植被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大型水库消落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