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水保护区松鼠冬季重取食物的贮藏点与越冬生存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松鼠贮食行为中的重取食物行为特征,以及在冬季不同生存环境条件下,重取贮藏的红松种子的状况,于2004年初冬(11月中旬),仲冬(2005年1月下旬)和晚冬(3月下旬)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雪地上的松鼠重取食物后遗留的贮藏点(称为重取贮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不同时期松鼠的重取贮点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初冬最大,晚冬次之,仲冬最小,3个时期的样本数据频率分布检验表明其总体皆服从指数分布;2)当场取食的贮藏点占到83%,17%的贮藏点未发现籽壳遗留。受松籽低产量及人为过量收获的影响,单个贮藏点贮藏1粒和2粒种子的占92.9%;3)受气温和雪被厚度因素的影响,3个时期重取贮藏点的口径与深度存在显著差异,一定深度的雪被可能有助于松鼠的重取,但过深的雪被也许会使松鼠无法重取。本研究表明,本地区松鼠在冬季不同时期重取红松种子的强度分配符合将饥饿风险降至最小的觅食经济学原则;松鼠重取行为的优化在贮藏点的被取食状况、口径与深度等特征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效果,对其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本文以笼养种群人工喂养的10只雏鹤为研究对象,测量其7日龄、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蹠长度和摄入能量,并对21日龄10只人工喂养雏鹤和6只野生雏鹤的体质量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这种训练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21日龄的人工喂养雏鹤比野生雏鹤体质量显著增加25.19%(P0.05),跗蹠长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喂养雏鹤从7日龄、14日龄、21日龄至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蹠长度和摄入能量依次呈现极显著的递增趋势(P0.01)。保护区人工喂养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方法虽然切实可行,但在木桶效应作用下,混群或分组不当可能会使部分雏鹤的运动训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应以14日龄为界进行分组。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候鸟丹顶鹤春季利用的农田生境情况,以期为后续的该时期鹤类监测及觅食农田而产生的补偿评估奠定基础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2002—2015年的5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样方法、GPS定位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春季利用的农田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丹顶鹤觅食偏好选择的农作物为玉米(100%),偏好选择2—5片叶(94.32%)、回避1片叶和超过6片叶(100%)的玉米苗;(2)丹顶鹤觅食利用的农田生境通过有效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进行判定;(3)有效食物因子包括作物高度、作物密度、作物面积、距明水面距离、距芦苇沼泽距离等;其中,选择的作物密度约为8—10株/m~2、作物高度为6—7cm,作物面积4—50hm~2大小不等、距明水面和芦苇沼泽距离相似约为0.4km左右;(4)干扰因子包括季节性弱干扰因子如道路等和强干扰因子如居民区等,针对弱干扰因子丹顶鹤采取不排斥的忽视方式,约保持在0.20km以上;针对强干扰因子丹顶鹤采取远离的方式进行回避,保持在1.20km以上。基于上述分析,建议扎龙保护区在春季巡护时应对人为活动区和农田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鳞次栉比的楼厦之间,四通八达的道路如同一张精密编织的大网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穿梭其间的车辆如滚滚洪流般没有片刻停息,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原材料汇聚到这里,轰鸣的机器魔法一般把它们重新组装成花样繁多的商品,然后再输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里永远是一幅繁华与忙碌的景象,即使日落之后,  相似文献   
5.
杨志宏  吴庆明  董海燕  邹红菲 《生态学报》2013,33(19):6028-6034
风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因子之一,会对动物的行为以及能量收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探讨不同风速和持续时间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以3种风速(0.2-0.4、1.2-1.4、3.2-3.6 m/s)和3种持续时间(1、2、4 h)的9组树麻雀进行为期1周的不同风环境驯化,测定其体重、体温和摄食量、摄水量、排泄粪量、排泄次数、摄入能、排泄粪能、排出水热能散失、消化能、同化能并计算消化率和同化率。去除初体重影响和双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摄水量(排出水量)和排出水热能散失随着风速增大而显著减少(P < 0.001);持续时间与树麻雀的摄入能、粪能和散热调节的次数显著相关(P < 0.01),其能量收支最高和散热调节次数最多为2 h,最低(少)为4 h;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不显著。3级风速(4 m/s)和持续时间4 h以内的风环境不会对树麻雀的能量收支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志宏  吴庆明  杨渺  邹红菲 《生态学报》2014,34(10):2617-2628
为探讨[树]麻雀的羽再生能力、能量预算对策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对3组(对照CF、去飞羽FF和去尾羽组TF)[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进行4周驯养(Acclimation)。结果发现:[树]麻雀具有较强的羽再生能力和飞羽参与个体保温。羽再生[树]麻雀能量收支水平降低极显著(P﹤0.001),FF组和TF组比CF组减少依次为:摄入能19.77%和7.17%、消化能18.79%和6.47%、同化能18.73%和6.46%、粪能28.66%和13.35%、水代谢散热热能26.95%和7.43%、排泄次数33.71%和14.40%,增加依次为:消化率1.23%和0.78%、同化率1.35%和0.84%。个体能值水平,体重CF、TF和FF组(P﹤0.05)依次降低,体温组间变化不显著(P﹥0.05)。体内能量储备,血糖、肌糖原、体脂和水分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糖原含量、体脂重组间差异显著(P﹤0.05)。器官水平包括心脏、肾脏、腺胃、小肠、盲肠和总消化道长度及质量出现积极的响应。日代谢水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1)。组间日排泄次数最少平均为56.11次和最多可达96.34次/只。结果表明:羽再生[树]麻雀分别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能量收支水平,提高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动用体内能量储备来获取摄入能量不足部分,降低器官总能耗的能量预算对策和不同的新羽(再生羽枚数:飞羽部分和尾羽全部)再生的能量投资对策。泄殖腔排出(粪尿混合物)水是鸟类特有的、迅速的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与豆雁Anser fabalis种群之间的资源利用特征和生态位分化,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迁徙期的白鹤和豆雁展开了研究。釆用固定路线寻查的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的白鹤与豆雁的生境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计算两者的生境利用率、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对其资源分配和生态位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迁徙期白鹤主要利用芦苇沼泽,豆雁主要利用芦苇沼泽和苔草沼泽;栖息环境:豆雁对苔草沼泽和明水面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而白鹤偏好草甸、芦苇沼泽以及农田,秋迁期生态位重叠值达到最大(0.654);离岸距离:白鹤主要选择了离岸0~50 m和50~100 m的环境,豆雁选择了离岸150~200 m和200 m的环境,秋迁期生态位重叠值达到最大(0.612);觅食地类型:白鹤偏好芦苇滩、农田和泥地,而豆雁偏好苔草滩,春迁期生态位重叠值达到最大(0.595)。白鹤和豆雁的资源利用特征与生态位动态变化反映了迁徙期鸟类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两者通过选择不同的环境调节生态位宽度,减少生态位重叠,缓解种间资源分配,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8.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西种群巢址选择的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 大陆种群以布列亚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2004~2005年,通过实地测量丹顶鹤东、西种群主要繁殖地的31处巢址的生境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丹顶鹤东、西种群巢址的芦苇密度、苇丛面积及巢距干扰源距离的差异显著(P﹤0.05);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可将位于5 个保护区的丹顶鹤巢分成两类,且两类鹤巢分属东、西种群;丹顶鹤东、西种群巢址选择的分异不仅表现在单个生境因子的数量差别,还表现为群体采取不同的隐蔽对策;丹顶鹤东、西种群营巢对水深和芦苇高度的选择稳定一致.生境丧失作为外因通过丹顶鹤的"K生活史"特征起作用,导致丹顶鹤东、西种群的巢址选择具有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对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30科93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7.86%,其中留鸟18种,夏候鸟56种,冬候鸟4种,旅鸟12种,偶见种3种,分别占总数19.4%、60.2%、4.3%、12.9%和3.23%.  相似文献   
10.
扎龙自然保护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扎龙自然保护区10只雌性成体丹顶鹤在越冬期、繁殖期和迁徙期的20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糖、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酸肌酶、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钙离子、无机磷和镁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总蛋白、球蛋白和血糖外,研究区雌性丹顶鹤血液中的其他指标均在不同时期之间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总蛋白、球蛋白和血糖可作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可靠参考值,其他17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年变化动态体现出雌性丹顶鹤在不同生理时期的生理特征和生态适应性.如果以这17项血液生化指标作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参考值,就必须考虑不同生理时期对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