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酶学手段在β-内酰胺酶启动子间隔序列中造成C-17的缺失突变.以氨苄青霉素(Amp)为底物,检测突变前后β-内酰胺酶活力变化,并作了细菌的Amp耐受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C-17的缺失突变使启动子强度增加约60%,含有突变启动子的细菌对Amp的抗性明显增强.突变体生长的半抑制浓度为280μg/ml,而在此浓度下野生型菌体吸光度只有突变体的50%左右,对启动子强度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基因重级及定位突变技术成功地构建了t-PA的K1区缺失突变体t-PAdelK1、PAI-1结合位点缺失突变体t-PAdel(296-302)及两的组合突变全t-PAdel(K1,296-302),并在COS-7细胞中实现三的暂时性表达,在CHO细胞中实现了t-PAdel(K1,296-302)的稳定性表达。对表达产物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t-PAdel(296-302)及t-PAdel(K1  相似文献   

3.
nutR中的突变对λ噬菌体早期转录抗终止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λDNA的nutR序列位置于Lac启动子的下游,在nutR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galK)之间插入λ噬菌体依赖rho的终止子tRl,使galK的表达取决于N蛋白介导的突变(A-C,G-T,C-A,C-A及T-G),结果表明boxA中有两个碱基(位置2和5)的突变对抗终止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使抗终止效率降低了10倍;而其他位置的改变影响甚微,boxA的缺失在nus^+宿主中使抗终止数率降低了40%,  相似文献   

4.
用基因定位突变法,将白细胞介素-2(IL-2)分子中17Leu和20Asp进行一系列突变,并测定各突变体生物活性与空间结构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7Leu突变为Asp时,IL-2的空间结构无明显变化。生物活性却显著下降;20Asp突变为Leu,以及17Leu与20Asp对调后,均导致IL-2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并严重影响其生物活性。上述结果说明17Leu突变为Asp后对活性的影响并非由空间结构变化所引起,而与残基本身性质有关:17Leu与20Asp这两个重要的残基,必须位于各自特定的空间位置,才能发挥其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巍峰  高东 《菌物系统》1998,17(3):256-261
把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克隆到带有酵母半乳糖可诱导启动子GAL1的穿梭表达质粒pYES2中,并把得以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两种不同遗传性状的宿主菌中,其中一株菌为蛋白酶活性缺失90%以上的pep4-3突变菌株。通过比较两株重组菌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水平发现在所述实验条件下,蛋白酶缺失突变菌株中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少水平不仅均要高于另一对照菌株,并且pep4-3突变菌株表现受葡萄糖阻遏的严紧程  相似文献   

6.
L——天门冬酰胺酶的可溶性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大肠杆菌的L-天门冬酰胺酶是临床化疗的常用药,其毒副作用影响了其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体外分子改造,获得副作用较小的突变体是克服其毒作用的有效途径。为此,克隆了L-天门冬酰胺酰的前导信号肽,成熟肽编码序列,以及其释译、转录终止序列,置于一设计合成的中等强度β内酰胺酶启动子调控之下,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可分泌至细菌周质中,并具有催化L-天门冬酰胺解离为天  相似文献   

7.
用基因定位突变法,将白细胞介素-2分子中17Leu和20Asp进行一系列突变,并测定各突变体生物活性与空间结构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7Leu突变为Asp时,IL-2的空间结构无明显变化,生物活性却显著下降;20Asp突变的为Leu,以及17Leu与20Asp对调后,均导致IL-2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并严重影响其生物活性,上述结果说明17Leu突变为Asp后对活性的影响并非由空间结构变化所引起,而与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蛋白质工程定点突变的方法,在蛇毒锯鳞蝰素基因分子上增加另一个保守序列RGD(14位精氨酸残基,15位甘氨酸残基,16位天冬氨酸残基),以其增加该分子的生物活性,并探讨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在质粒pJC264的基础上,利用PCR定点突变方法,对蛇毒锯鳞蝰素基因Leu14-Lys15-Glu16进行定点突变,使相应的DNA片段变成表达Arg14-Gly15-Asp16的核苷酸顺序,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正确。CNBr裂解后,用反相HPLC分析,分离制备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制备的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的N-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与天然蛇毒锯鳞蝰素的相同。在人的富含血小板血浆测活体系中,经10μmol/L的ADP诱导,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的IC50为3.0×10~(-7)mol/L;重组野生型蛇毒锯鳞蝰素的IC50为4.0×10~(-7)mol/L;天然蛇毒锯鳞蝰素的IC_(50)为2.8×10~(-7)mol/L。此外,就蛇毒锯鳞蝰素中保守序列Arg-Gly-Asp以及其空间构象对蛇毒锯鳞蝰素抑制血小板凝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孟紫强 《遗传学报》1997,24(5):403-409
本文研究了亚砷酸钠对CHO-AS52细胞gpt基因的致突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亚砷酸钠能诱发该基因发生突变,且其突变频率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CR分析指出,绝大多数亚砷酸钠诱发的CHO-AS52突变体的gpt基因完全缺失。在CHO-AS52细胞自发的、50μmol/L和100μmol/L亚砷酸钠诱发的突变体中,gpt基因完全缺失者所占比率分别为36.00%、54.72%及66.67%。对亚砷酸钠诱发的非缺失型gpt基因突变的PCR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表明,在9个突变细胞克隆中,有2个发生移码突变,其余7个突变细胞克隆的gpt基因结构未发现改变,碱基的改变可能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  相似文献   

10.
在含有较高浓度底物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CA)和氨反应介质中,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红醇母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EC4.3.1.5)催化反应的影响。加入适量β-CD可以克服高浓度CA对PAL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产物L-苯丙氨酸(L-phe)的产量,β-CD最适用量随CA浓度升高而增加,其摩尔数量约为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人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多位点突变引物和PCR方法对合成的人肿瘤坏死因子进行了突变,通过这一突变,人肿瘤坏死因子的第二位精氨酸的密码子CGT被变为赖氨酸密码子AAA,将突变后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SB-92的PL启动子下游得到重组质粒pSB-TNF-K2,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突变体[Lys2]hTNF-α的表达产率达到菌体内总蛋白质的60%以上,且为一可溶性蛋白质并易于纯化。同野生型hTNF-α相比,[Lys2]hTNF-α具有稍低的毒性,但对于某些人肿瘤细胞株表现出高于数十到数百倍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DNA序列测定在一名46,XY女性性反转患者SRY基因启动子区发现了一个新的突变:nt.-81G→A.该突变不见于正常男性,因此不是DNA多态性.为了检测这一点突变对SRY基因表达功能的影响,构建了分别由正常或突变的人SRY基因启动子区片段调控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表达的两个质粒,寡核苷酸探针杂交证实该启动子片段正常或携带有G→A突变.这两个质粒分别与pSV-β-半乳糖苷酶内对照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后,瞬间表达分析显示这一突变对CAT酶活性水平无显著影响(0.50>P>0.20).上述正常和突变的SRY基因启动子片段与K562细胞核抽提物的凝胶阻滞实验也表明,突变对K562细胞核蛋白与SRY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影响不大.研究SRY基因的表达调控对阐明人的性别决定机制及性反转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野生型鸡心脱辅基细胞色素c及其突变体V92A的17位半胱氨酸残基突变为丝氨酸,再将表达纯化的V92A/C17S和W/C17S用荧光探针IAEDANS标记.通过测量AEDANS-Cys-14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以及AEDANS与Trp-59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比较了V92A与野生型鸡心脱辅基细胞色素c因折叠状态不同引起的N端构象状态及肽链间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Apo.c无论在低盐浓度下的无规卷曲状态还是高盐浓度下的融球态,V92A都较野生型处于更松散的折叠状态,此外,在鸡心脱辅基细胞色素c的自发折叠中N端肽段并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效的随机突变策略对于构建含有丰富突变体的启动子文库至关重要。为了建立一个突变率适中并能获得较多有益突变子的易错PCR(error-prone PCR,EP-PCR)条件,实现毕赤酵母GAP启动子的高效突变,对EP-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模板浓度、反应循环数和Mg2+浓度对EP-PCR的产物得率和突变率的影响后,确定了适于GAP启动子突变的EP-PCR条件:模板浓度、反应循环数和Mg2+浓度分别为1 ng/μL、25和10 mmol/L。优化EP-PCR条件后,GAP启动子突变率为1.1%,连续进行3轮EP-PCR后突变率可达到4.0%。利用优化后EP-PCR对GAP启动子进行随机突变,筛选了250个突变子,获得5个启动子强度高于野生型GAP启动子的突变体,有益突变达到了2%,可用于构建GAP启动子文库。  相似文献   

15.
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法(PCR-SSC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人类基因组突变的新技术。然而,在该技术中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或引物,从而限制了其广泛临床研究及诊断方面的应用。本文报告一种改进的PCR-SSCP方法,该方法不用同位素标记引物,而直接在溴乙啶染色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显示SSCP。用该方法对55例平滑肌肉瘤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的检测表明,38%的瘤组织DNA存在异常的SSCP。其中10例有HaeⅢ和MspI酶切位点的突变(18%),19例有突变型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例同时有异常SSCP改变)。而p53质粒DNA,平滑肌瘤及Alzheimer病患者基因组DNA无p53基因第7外显子扩增片段的异常SSCP改变。同时,还使用该方法对临床诊断的20例Alzheimer病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第16和17外显子的扩增及分析,均未发现有异常SSCP改变及EcoRI,BclI酶切位点的突变。本研究结果提示,该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可靠、敏感、简便、快速,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程玉林  陈民均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5):214-216,224
几乎所有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染色体上都有β-内酰胺酶基因ampC,它通常表达水平很低,受ampR,ampD,ampE和ampG等多基因产物的调控,一些细菌有ampR,(如阴沟肠杆菌),使ampC基因的表达成为可诱导。它经诱导或突变激活后可高水平表达,从而在此类菌的外质间隙中出现大量的β-内酰胺酶,酶再通过水解或捕获进入到外质间隙中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而引起耐药。  相似文献   

17.
野生型及启动子区突变的HPFHAγ基因在MEL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野生型Aγ珠蛋白基因、中国型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存在综合症(HPFH)Aγ基因(启动子区-196C-T突变)及希腊型HPFHAγ基因(-117G-A突变)在鼠红白血病(MEL)GM979细胞中的表达,比较每个整合的Aγ基因明显增加的表达水平,而-117G-A196C-T突变Aγ基因未显示比野生型Aγ基因明显增加的表达水平,而-117G-A空变Aγ基因在未分化的及HMBA或丁酸钠诱导分化的MELG  相似文献   

18.
通过PCR定点突变的技术,将蛇毒蛋白Echistatin基因的C端进行了突变(Ala48→Arg48→,Thr49→Val49),模拟纤维蛋白N端的四肽(Gly-Pro-Arg-Val),以期增加Ecs(Echistatin)的活性。突变的基因重组到表达质粒pJC264上,经IPTG诱导,以CheY-Ecs融合蛋白方式进行了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20%。SephadexG-75初步纯化该融合蛋白,然后用CNBr裂解,透析,冻干,反相HPLC纯化C端突变体Ecs蛇毒蛋白,N端十个氨基酸分析与天然的相符,在PRP(platelet-richplasma)测活体系中,10μmol/L的ADP诱导,C端突变体Ecs抑制血小板凝聚的活性约为野生型4倍。得到了Ecs的C端突变后使Ecs抑制血小板凝聚的活性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鉴定pucBA基因表达受氧调控的顺式调节位点,通过PCR和多聚核苷酸定点、突变的体外操作,在puc转录子5'上游非编码区产生了7个不同突变和5个不同10bP缺失序列。构建了含有各种顺式突变的puc上游区、puc启动子和报告基因lacZ的转录融合子。通过融合子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发现位于puc启动子上游二元对称结构的突变使得puc基因在有氧条件下去阻遏表达。IHF束缚位点的突变可使β-半乳糖苷酶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原代培养鸡胚肌细胞瞬时转染结合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水平测试表明:鸡AChRγ-亚基基因缺失近起始点一对E盒(CANNTG)的-204/-50片段与含E盒的-204/+36片段一样,均可独立激活tk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证明了该片段的增强子样作用,利用鸡胚肌肉核抽提物与-204/-50片段进行胶阻滞分析,检出了明显的迁移位移条带的发生;迁移条带不仅可被未标记的-204/-50片段消除,而且还可被含M-CAT盒(CATTCCT)的23bp寡核苷酸竞争阻断,说明胶阻滞分析中出现的迁移条带系由核内因子特异结合-204/-50片段中的M-CAT序列所致,上述结果证明,M-CAT盒对鸡AChRγ-亚基基因-204/-50片段的转录激活功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