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蛋白在肝脏的表达,探讨TLR4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常规HE染色和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变;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和血浆内毒素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检测α-SMA观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l4作用2周时,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开始明显增多(P〈0.01);模型组各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呈梯度上升(P〈0.01),且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Cl4作用1周后肝组织TLR4的表达即明显增强(P〈0.01),4周时和6周时有所下降(与2周组相比,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LR4阳性细胞包括枯否细胞、活化的HSCs及少量的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结论内毒素及其受体TLR4的改变可能在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肝纤维化的病理学和血清标志物方面,探讨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给予10g/kg治疗。6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比较不同组大鼠血清中肝纤维化指示物血小板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质蛋白酶-1(MMP-1)的含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炎症坏程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血清PDGF-BB、TGF-β1含量显著下降,而MMP-1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肝心宁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4天、1周、2周、4周、6周、8周分别检测血清ALT、AST、ALB的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结果 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TGF-β1 mRNA在对照组大鼠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4天~1周时,TGF-β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4周时达高峰.6~8周较4周时显著下降(P均<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8周较6周时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mRNA表达与肝纤维化病程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1 mRNA在正常SD大鼠肝脏中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增加,与大鼠肝脏病理分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ACT βA的表达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激活素βA(activinβA,ACTβA)的表达变化。将7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64)。40?l4皮下注射模型组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注射CCl41、2、3、4、5、6及7周后分批处死,每次6-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CTβ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显示正常肝脏表达ACTβA,CCl4注射1周后,染色范围缩小,2-3周以后,染色明显减弱,甚至染色阴性,注射4周后,染色又逐渐增强,注射5-7周后染色进一步增强,ACTβA定位于正常肝脏肝细胞胞浆,肝纤维化逐渐形成时则分布在中央静脉,汇管区,纤维间隔等纤维化区域周围的肝细胞。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染色分布范围则进一步扩大,ACTβA与TGF-β1或α-SMA分布不同,βA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而TGF-β1或β-SMA以间质细胞(肝星状细胞)为主。结果表明肝纤维化时ACTβA表达分布发生改变,ACT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首次皮下注射CCl4原液(0.5 ml/100 g·w),之后每隔3天皮下注射40%CCl4油溶液(0.3 ml/100 g·w),同时辅以低胆碱、高胆固醇、高脂肪、高醇饮食。随机将大鼠分为肝硬化模型4周、6周和8周组,并分别设立同期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TGF-α和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相应的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浆中ALT、内毒素、TNF-α和Hcy水平在肝硬化模型4周、6周和8周组均逐渐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TGF-α的表达在肝硬化模型4周组明显增加(P0.05),而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则随着肝硬化病程的进展持续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TGF-α的表达先增加后被抑制,TGF-β1的表达持续增加,导致肝细胞再生先增强后被抑制,而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发生肝硬化。TGF-α和TGF-β1的这一特征性动态变化可能与内毒素血症、TNF-α水平增高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泰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神经递质受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泰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只、肝复乐胶囊对照组(G)10只、肝泰组(Z)10只及模型组(M)10只。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AR)、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的表达。结果肝泰组、肝复乐胶囊对照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三种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肝泰组和肝复乐胶囊对照组α1A-AR及β2-AR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泰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α1A-AR及β2-AR的表达,从而调节神经递质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工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CCh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 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前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Smad4的表达情况,探讨四者在糖尿病大鼠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①A组(2周组),②B组(4周组),③C组(8周组),④D组(16周组),⑤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a组);另外,16周、24周两组加设胰岛素治疗组(b组)。采用尾静脉注射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VEGF和TGF-β1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量。结果正常对照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在肾小管均有少量表达,-αSMA在肾小管无表达;糖尿病组肾小管前述四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从16周开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糖尿病16周时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两两之间呈正相关;随糖尿病进展,α-SMA及FN在肾小管表达增多,24h尿蛋白增多,肾脏肥大指数增大,而VEGF、TGF-β1二者都分别和-αSMA、FN、24h尿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性;胰岛素治疗后,VEGF、TGF-β1、Smad2/3、Smad4及FN的表达都比糖尿病组明显下降,且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依然存在,-αSMA蛋白则呈阴性表达。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参与了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并且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肾脏损害。胰岛素对DN大鼠TEMT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可能部分是通过间接阻断VEGF、TGF-β1和Smad2/3、Smad4在TEC中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4)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验证血清TGF-β1浓度对该病患儿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66例作为研究组、胆管扩张症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组织中TGF-β1及CD34因子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以及研究组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儿的TGF-β1及CD34因子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血清TGF-β1浓度,以及研究组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儿血清TGF-β1浓度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最后绘制ROC曲线检测血清TGF-β1浓度对该病患儿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肝组织TGF-β1 IOD值及CD34因子表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组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TGF-β1及CD34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别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ρ=0.594,P<0.05;ρ=0.616,P<0.05)。研究组血清TGF-β1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组患儿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血清TGF-β1浓度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ρ=0.944,P<0.05)。血清TGF-β1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有诊断意义(AUC=0.917,P<0.001),诊断的最佳界值为436.4 ng/L(敏感度为0.879,特异度为0.867)。结论:TGF-β1及CD34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可能通过抑制患儿TGF-β1及CD34表达进而阻止或延缓胆道闭锁所致肝纤维化进展;血清TGF-β1可用于诊断患儿胆道闭锁所致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探讨龙胆苦苷(GPS)对大鼠肝纤维化(HF)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的影响。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素(0.12 mg/kg)组和GPS(100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每周两次腹腔注射40%的CCl_4橄榄油溶液(1 mL/kg),建立HF大鼠模型;且从造模当天起,秋水仙素组和GPS组大鼠按体重分别灌胃相应体积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按体重分别灌胃相应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共持续6周。末次给药后,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AST、TBIL、ALB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SMA、TGF-β1及Shh信号通路Shh、Gl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GPS组和秋水仙素组HF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HA、LN、PCⅢ、Ⅳ-C的含量均显著减少,ALB含量增加;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GPS组和秋水仙素组大鼠的病变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轻;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肝组织中TGF-β1、α-SMA、Shh及Gli-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GPS对大鼠HF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与GPS抑制Sh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otch通路在肝纤维发生发展中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病理模型组,病理模型组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模型。8周后将大鼠处死,取肝组织行病理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otch-1蛋白、E-cadherin蛋白与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组织病理HE染色示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细胞坏死、再生明显,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肝实质结构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模型组notch-1与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Notch通路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藏红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藏红花预防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藏红花组、丹参组,每组十五只。应用3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3ml/kg.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治疗8周后,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臧红花组、丹参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P<0.01),而藏红花组与丹参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臧红花组、丹参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而藏红花组与丹参组相比TGF-β1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藏红花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的表达,抑制HSC的激活以及阻断HSC与TGF-β1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纤维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肝纤维化间的关系.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HA、ALT、AST、ALB,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肝组织TGF-β1、TIMP-1、MMP-2和α-SMA基因表达量,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肝组织Pollak三重染色和Gomori银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Ⅳ型胶原免疫组化、α-SMA免疫组化、肝匀浆Hyp测定.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A、ALT、AST、肝组织匀浆Hyp的浓度和TGF-β1、TIMP-1及α-SMA基因表达量均增加, MMP-2于肝纤维化早期明显升高,晚期明显降低.结论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TIMP-1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MMP-2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兔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与海兔素组给予15 mg/kg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每周一次,制作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给予大豆油灌胃,海兔素低、高剂量组给予100、150 mg/kg·d海兔素+大豆油灌胃。实验持续8周后,禁食12 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 Trichrom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状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ELISA实验测定血清TNF-α和TGF-β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模糊紊乱,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胶原指数明显升高。血清中ALT、AST、LDH及TNF-α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5)。海兔素干预后,肝小叶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染色胶原显著减少,纤维增生明显改善,血清中ALT、AST、LDH及TNF-α和TGF-β1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海兔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肝脏病变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海兔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传统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模型组大鼠予小动脉夹夹闭肝总动脉15min手术处理,随后分别在第6天和第10天,予25%CCl4花生油溶液6mL/kg体重腹腔注射;对照组则单用两次CCl4,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第二次CCl448h后处死所有动物。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血清指标ALT、AST、HA显著上升(P〈0.01);肝组织HE染色病理观测,肝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P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mad3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成功启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路,该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兼备肝纤维化活跃,和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信号增强特征,在评价早期抗肝纤维化药物及方法时具有耗时少、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TGF-β1及Smad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利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应用不同剂量的异甘草酸镁和INF-γ处理,于实验第16周末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的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TGF-β1,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酸镁各剂量组血清HA,LN,PC-III,C-IV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脏TGF-β1、smad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smad7则有所上升。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理与抑制TGF-β1、Smad3mRNA的表达,上调Smad7mRNA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壳聚糖介导的CrmA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以期为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清洁级的75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壳聚糖介导的CrmA组、壳聚糖介导的空载体组、壳聚糖组,每组15只。应用3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3ml/kg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小鼠模型。治疗8周后,眼眶取血,检测血清的肝功能指标,并取肝组织做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病理形态,Real TimePCR检测肝组织IL-1β、α-SMA、TGF—β1、TIMP-1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壳聚糖介导的CrmA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IL-1β、α-SMA、TIMP1、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模型组、壳聚糖介导的空载体组和壳聚糖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介导的CrmA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小鼠的肝脏损伤和纤维化程度,为基因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柞蚕雄蛾液对酒精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40只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柞蚕雄蛾液低剂量组、柞蚕雄蛾液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通过酒精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柞蚕雄蛾液低剂量组、柞蚕雄蛾液高剂量组每天先予柞蚕雄蛾液灌胃,两小时后予以酒精灌胃。16周后,所有小鼠禁食12 h后通过眼球取血后处死,取出肝脏。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检测血清中ALT及AST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中Smad2/3的蛋白表达。结果:柞蚕雄蛾液低剂量组镜下只见少量点状坏死和炎细胞浸润,肝组织损伤比模型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TIMP-1、CTGF、Smad2/3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01),血清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柞蚕雄蛾低剂量组TGF-β1、TIMP-1、CTGF、Smad2/3表达明显降低(P0.001),血清ALT及AST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柞蚕雄蛾液对酒精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低剂量柞蚕雄蛾液较高剂量柞蚕雄蛾液可能更有效,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下调TIMP及CTGF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含有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载体的大肠杆菌BL21,通过培养繁殖,诱导,纯化得到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使用CCl4诱导的方法来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SDS-PAGE检测纯化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生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及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来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1型胶原(collagen1,Col1)和4型胶原(collagen4,Col4)的表达情况。用HE,MASSON,PAS这三种病理学染色的方法来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变化。结果: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获得高纯度截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治疗组可以减少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治疗组可以降低肝组织中α-SMA、FN、Col1和Col4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三种病理学染色的方法显示,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有抑制作用,为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他纤维化疾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激动素(kinetin)对大鼠肝纤维化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用CCl4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激动素组,CCl4造模同时给予0.1%激动素溶液0.5ml/100g/d(每天每100克体重大鼠注射0.5ml0.1%激动素溶液)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治疗12周。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3组中TGF-β1和CTGF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激动素组TGF-β1为(1.339±0.244)%较模型组(1.904±0.367)%显著降低(P〈0.01),CTGF为(2.689±0.534)%较模型组(4.242±1.612)%显著降低(P〈0.01),上述两组TGF-β1和CTG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0.926±0.277)%和(1.608±0.644)%显著升高(P〈0.01)。结论 激动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