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工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CCh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 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瘦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β1,TGF-β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纤维化模型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纤维化模型各组以CCl4造成化学性肝损伤。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检测血浆和肝组织瘦素及TGF-β1水平;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并对肝组织瘦素水平、TGF-β1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数(FI)进行相关性分析;赖氏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模型各组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纤维化模型各组肝组织瘦素水平、TGF-β1水平及FI之间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组织瘦素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通过激活TGF-β1通路导致肝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ACT βA的表达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激活素βA(activinβA,ACTβA)的表达变化。将7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64)。40?l4皮下注射模型组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注射CCl41、2、3、4、5、6及7周后分批处死,每次6-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CTβ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显示正常肝脏表达ACTβA,CCl4注射1周后,染色范围缩小,2-3周以后,染色明显减弱,甚至染色阴性,注射4周后,染色又逐渐增强,注射5-7周后染色进一步增强,ACTβA定位于正常肝脏肝细胞胞浆,肝纤维化逐渐形成时则分布在中央静脉,汇管区,纤维间隔等纤维化区域周围的肝细胞。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染色分布范围则进一步扩大,ACTβA与TGF-β1或α-SMA分布不同,βA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而TGF-β1或β-SMA以间质细胞(肝星状细胞)为主。结果表明肝纤维化时ACTβA表达分布发生改变,ACT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离体大鼠心肌细胞与LDL、ox-LDL共孵育,分别于0h、6h、12h、24h、48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bFGF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和LDL组相比,ox-LDL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bFGF表达增加(P〈0.01)结论:OX—LDL能够刺激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分泌TGF-β1和bFGF,其在心肌纤维化的进展中可能到起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肝纤维化的病理学和血清标志物方面,探讨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给予10g/kg治疗。6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比较不同组大鼠血清中肝纤维化指示物血小板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质蛋白酶-1(MMP-1)的含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炎症坏程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血清PDGF-BB、TGF-β1含量显著下降,而MMP-1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肝心宁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onnec tivetissue growth factor)及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培养HSC—T6细胞,不同浓度川芎嗪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l)刺激的HSC—T6共同孵育.用MTT(3-(4,5-Dimethyh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HSC-T6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川芎嗪对CTGF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CTGF蛋白的表达.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测定I型胶原表达.结果表明,一定浓度(100、200、400、600mg/L)川芎嗪能抑制HSC—T6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升高,CTGF表达依次递减,与正常对照纽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4.216,P〈0.01).川芎嗪还可以明显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并可抑制I型胶原合成,二者抑制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61,P〈0.01).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HSC—T6细胞增殖,下调CTGF的表达,阻断I型胶原合成,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育阴软肝颗粒剂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6组(n=10),注射四氯化碳、饲以高脂饲料并饮用20%乙醇6周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经6.2~24.8 g/kg育阴软肝颗粒剂干预(qd)6周后,测定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板层素(LN)含量,观测肝组织病理学及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变化,对育阴软肝颗粒剂防治肝纤维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第7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纤维化病变(P<0.01);与模型组比较,6.2~24.8g/kg的育阴软肝颗粒剂能明显降低肝指数以及血清ALT、AST活性与HA、PCⅢ、C-Ⅳ、LN含量,缓解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变化,抑制纤维化肝组织TGF-β1的表达(P<0.05,0.01)。结论:育阴软肝颗粒剂对多因素复制肝纤维化大鼠造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抑制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Fang KY  Lou JL  Xiao Y  Shi MJ  Gui HZ  Guo B  Zhang GZ 《生理学报》2008,60(1):125-134
本文旨在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它们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的关系。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大鼠DM,按病程分为2、4、8、12、16、20、24周、16周胰岛素治疗(16wA)、20,周胰岛素治疗(20wA)和24周胰岛素治疗(24wA)组(n=6)。其中胰岛素治疗组动物从第13周起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每一时点均设鼠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脏指数。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Snail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素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Snail1、TGF-β1和E-钙黏素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肾皮质Snail1和E-钙黏素mRNA表达。结果显示:(1)DM各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Scr、肾脏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DM组显著降低(P〈0.01)。(2)TGF-β1和Snail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见于DM各组大鼠肾小管,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胰岛素治疗组大鼠弱阳性表达,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从16周开始在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胰岛素治疗组大鼠未见α-SMA蛋白表达;DM组大鼠E-钙黏素蛋白阳性染色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3)DM组大鼠肾皮质TGF-β1和Snail1蛋白以及Snail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胰岛素治疗组大鼠则显著低于DM组(P〈0.01);DM组E-钙黏素mRNA和蛋白表达与TGF-β1和Snail1呈相反变化。结果提示,TGF-β1和Snail1可能参与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胰岛素治疗可抑制两者表达并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  相似文献   

9.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高表达于多种纤维化的组织器官中,被认为是促纤维化发生的主要细胞因子。作为TGF-β生物学作用的下游效应介质,CTGF介导TGF-β促组织纤维化的效应,而与TGF—β抗炎、调节免疫等其他生物学效应无明显相关,因此可能成为抗肝纤维化的更好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石  张德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4):335-340,I0008
目的研究实验性酸吸入与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与传统的博来霉素致纤维化作一比较。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博来霉素组、高浓度盐酸组、中浓度盐酸组和低浓度盐酸组,每组24只。博来霉素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来霉素诱导纤维化,盐酸组每周气管内滴注不同浓度盐酸1次,正常对照组每周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次。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及42天随机处死6只,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半定量测定I型胶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盐酸组肺泡炎程度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开始2周内达到一个高峰,随后仍旧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状态,28d达到或者超过博来霉素组水平。盐酸组纤维化程度随时间逐渐增强,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始终未超过博来霉素组。盐酸组肺组织TGF-β1mRNA在28d时达到博来霉素组水平,至42d时全面超过博来霉素组水平。博来霉素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I型胶原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阴性对照组及3个盐酸组。高、中浓度盐酸组CTGF表达从14d起高于正常阴性对照组,且随滴注次数及时间增加而增强。结论本实验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经常性胃食管酸反流引起的酸吸入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性,为揭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室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传统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模型组大鼠予小动脉夹夹闭肝总动脉15min手术处理,随后分别在第6天和第10天,予25%CCl4花生油溶液6mL/kg体重腹腔注射;对照组则单用两次CCl4,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第二次CCl448h后处死所有动物。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血清指标ALT、AST、HA显著上升(P〈0.01);肝组织HE染色病理观测,肝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P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mad3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成功启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路,该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兼备肝纤维化活跃,和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信号增强特征,在评价早期抗肝纤维化药物及方法时具有耗时少、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GF-β1对不同阶段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建立2周、6周哮喘大鼠模型,分别以1μg/L、10μg/L和100μg/LTGF-β1干预ASMCs生长。采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ASMCs增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TGF-β1对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 2周和6周哮喘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分别为(34.31±1.41)%、(35.96±3.46)%;(0.546±0.005)、(0.559±0.009)与对照组(12.24±2.64)%、(0.289±0.009)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1)。2周、6周哮喘模型组的各TGF-β1干预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与各自哮喘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1),10μg/L和100μg/LTGF-β1组比1μg/LTGF-β1组对ASMCs增殖作用明显增加(P〈0.01),10μg/LTGF-β1组和100μg/LTGF-β1组相比,ASMCs增殖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变化,两种浓度增殖作用无有明显差别(P〉0.05)。而2周和6周哮喘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干预后的差别不大(P〉0.05)。结论与正常鼠相比,2周和6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6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较2周哮喘大鼠增殖更明显。经TGF-β1干预后,2周和6周哮喘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增殖增强,提示TGF-β1可能在哮喘早期阶段即可促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各阶段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TGF-β/Smad 和Wnt/β-catenin 通路相关基因在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条通路对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取Wistar 大鼠36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组,每组18 只.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BLM)建立Wistar 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每组分别于第14、21 和28 天处死大鼠各6 只;取肺组织称重,测定肺组织中HYP、IL-1β水平,观察肺组织Col-I、IL-1β、TGF-β1、Smad3、α-SMA、Wnt1、β-catenin、LEF-1 mRNA 的表达,并进行HE 染色和Masson 胶原染色.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造模后14~28 d 大鼠肺指数均明显升高(P <0.01);肺组织HE 染色呈现明显的肺纤维化病理改变,Masson 染色结果可见造模后14 ~28 d 肺间质蓝色胶原呈渐进性增加.(2)造模后第14 天,肺组织IL-1β含量、IL-1βmRNA 相对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1),随后逐渐降低,至造模后第28 天IL-1β表达量接近正常水平(P >0.05).(3)造模后14 ~28d大鼠肺组织HYP 含量、Col-I mRNA 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 <0.01).(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TGFβ1、Smad3、α-SMA、Wnt1、β-Catenin、LEF-1 mRNA 表达显著增加(P <0.01),且TGFβ1、Smad3 mRNA 分别与Wnt1、LEF-1、β-catenin mRNA 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GF-β/Smad 和Wnt/β-catenin 通路相关基因在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中表达上调,两条通路对肺纤维化可能有促进作用且它们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改变及护肝片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12.5%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NF-κB p65蛋白与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同系移植组、异系移植组和TGF-β1组。于术后第5d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情况。结果异系移植组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明显升高(与同系移植组相比,P〈0.01)。TGF-β1组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明显降低(与异系移植组相比,P〈0.01)。结论TGF-β1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Wistar大鼠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携带人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对MSC进行基因修饰;通过皮下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5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组、HGF组和HGF/MSC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SC、Ad-HGF或HGF/MSC,通过血清肝功能检测及肝组织的生化指标、病理切片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利用腺病毒将HGF基因转入MSC并确定了最佳感染条件。CCl4-橄榄油诱导4周后,动物肝脏外观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表明成功诱导了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动物的体重明显升高、肝指数明显降低,动物存活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50%;MSC组:70%;Ad-HGF组:70%;HGF/MSC组:90%)。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HGF/MSC组动物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6.75±35.98 vs.513.75±12.71U/L,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4.6±10.6 vs.169.67+15.38 U/L,P〈0.05)和总胆红素(14.6±2.08 vs.19.25±1.38g/dL,P〈0.01)均明显降低,白蛋白含量(29.1±1.3vs.22.05±2.61g/L,P〈0.05)明显升高;Ad-HGF组只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36.0±18.40vs.513.75±12.71U/L,P〈0.05)明显降低;而单纯MSC治疗对肝功能改善不明显。丙二醛测定结果显示,治疗后动物肝组织中的过氧化反应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弱。HGF/MSC组和MSC组动物肝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69.27±14.58,63.23±13.23 vs.96.59±15.05mg/mL,P〈0.0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3种治疗方式对CCl4-橄榄油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减轻CCl。导致的肝损伤程度,增加动物体重,降低肝脏指数,减轻肝组织的过氧化反应,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其中HGF/MSC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而且细胞注射没有引起动物的不良反应。结论:3种治疗方式均可改善CCl。导致的肝损伤,其中以HGF/MSC对肝损伤的治疗效果最好。本实验为HGF/MSC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为治疗肝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兔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普通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组。UUO组于输尿管结扎后2、4、6、8周进行血生化肾功能指标检测,并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通过SPECT动态观察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UUO组术后第2周,出现明显的血肌酐升高,尿素氮术后第8周开始升高(P〈0.01)。②UUO组术后第4周,肾脏组织出现了早期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术后第8周肾小球开始出现硬化,间质纤维化明显,皮质明显变薄。术后第12周,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加,肾小管玻璃样变性,间质纤维化进一步加重(P〈0.05)。③SPECT动态观察肾小球滤过率,UUO组第4周GFR值比正常对照组降低,到第8周时,GFR值进一步下降,结扎侧肾脏功能降低甚至丧失。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GF-β1在术后第4、8、12周均明显增强,并且各时间点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输尿管结扎法成功制作比较稳定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UUO后第8周符合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威  许梅辛  孟庆刚 《生物磁学》2011,(16):3034-3037
目的:研究局部含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质粒时大鼠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只Wister大鼠完全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切取SD大鼠的胫骨移植到Wister大鼠人工建模后形成的胫骨缺损区。TGF-β1组于移植骨局部一次性注射含有TGF-β1基因的质粒(40μg/只);空质粒组于移植局部注射空质粒;免疫抑制剂组术前3天开始腹腔内注射环孢素A(10mg/kg)直至处死;异体移植组仅行异体骨移植,不予特殊处理。术后3、6、12周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异体移植组和空质粒组骨基质排列紊乱,骨细胞消失,基质区内见块状低电子密度区。TGF-β1组和免疫抑制剂组可见骨细胞和完整的成骨细胞,骨小管状态良好。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结果显示TGF-β1组(0-331±0.017)与免疫抑制剂组(0.501±0.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组与空质粒组(1.104±0.023)和异体移植组(1.206±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骨移植过程中局部注射TGF-β1质粒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