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福凯 《生命科学》1995,7(5):15-17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昆明650031)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现象不可逆的终止,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和细胞的病理性死亡──坏死。PCD是多细胞生物的一种生理性细胞死亡,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由细胞特定基因...  相似文献   

2.
GeneRegulationofProgrammedCellDeathYangJianminLiuLianrui(InstituteofGenetics,AcademiaSinica,Beijing100101)细胞死亡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一样是维持生物体平衡的重要环节。它是生命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在近年来才引起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的重视.细胞死亡现象称为Apoptosis,或称Programmedcelldeath(细胞程序化死亡),也有称为Suicide(细胞自杀现象)。细胞死亡(apoptosis)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因子的严格控制下~种有步骤有活性的生理性自行消亡过程,正在死亡的细胞形态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如胞浆浓缩,原生质膜形…  相似文献   

3.
与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细胞的主动死亡,存在主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研究发现许多与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可分为对程序性细胞死亡有促进作用的基因,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和协助程序性细胞死亡完成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有别于病理性细胞死亡——坏死(necrosis)的一种生理性细胞死亡。目前已知,PCD在多细胞生物的发展和成年机体的代谢中均有重要作用。PCD在生物界普遍存在。近年发现PCD异常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PCD异常主要表现为PCD抑制和PCD过度两方面。PCD的发生由细胞的基因所控制,但是很多细胞外因素均可诱发PCD。弄清PCD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疾病发病机制和探索新型疗法。1PCD与肿瘤PCD受抑制可诱发肿瘤,而通过一定方式诱发癌细胞的PCD又可有助于癌症治疗。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内DNAbe变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机体内普通存在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在机体发育、病毒感染及肿瘤发生等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细胞程序死亡的生物学特征,并综述了细胞程序死亡基因调节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利他性的细胞死亡──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一个普遍的特型郑仲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细胞死亡,利他性,基因调节生与死是一对矛盾,有生必有死;生命需要死亡。为了个体的生存,细胞自杀死亡;为了群体的生存,个体自杀身亡。这...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遵循固定的程序,自己结束生命的过程。从细胞功能上看,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在正常条件下,某些细胞的死亡是细胞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最后阶段)。这种死亡是一种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个体发育过程,称之为程序性死亡(PCD)。从形态上看,上述细胞死亡有其特定的形态学变化,例如细胞产生膜泡、染色质浓缩和DNA降解等等;具有上述形态学特点的细胞死亡称之为凋亡。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细胞死亡及其激光FCM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学耕 《激光生物学报》1994,3(2):441-443,436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生理性死亡最常见的形式,是细胞对其周围环境信号的主动反应。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一些基因表达参与或调控此过程。FCM是检测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重要手段。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是肿瘤治疗的新途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检测对肿瘤治疗研究及其临床疗效判断都有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SA)是植物重要的信号分子,低浓度的SA能够诱导植物的抗病反应,而高浓度的SA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本文采用500μmol·L-1的SA处理烟草悬浮细胞BY-2,研究了细胞外ATP在SA诱导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显示,外源ATP可缓解SA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另外,SA导致NADPH氧化酶活性下降,而外源ATP则刺激其活性上升。外源ATP能缓解SA对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且这种缓解作用可被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二亚苯基碘(DPI)所消除。DPI还可部分消除外源ATP对SA所诱导的细胞死亡的缓解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胞外ATP通过刺激NADPH氧化酶活性缓解SA诱导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0.
赵萍  王攀  王筱冰 《生命科学》2011,(4):329-334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方式,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目前,经典细胞凋亡被称为Ⅰ型PCD,而自噬性细胞死亡称为Ⅱ型PCD,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则被称为Ⅲ型PCD,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针对不同细胞死亡模式及其相互作用、关键作用蛋白,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细胞自噬、凋亡与肿瘤治疗作一简要综述,并展望发展前景,提出在肿瘤治疗中如何利用不同死亡模式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神经细胞死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细胞死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朱国璋,张永莲,龚岳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神经细胞死亡,细胞和分子机制无论是在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网络构建过程中,在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同时,伴随...  相似文献   

12.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atahione S-rtansferaseπ,GSTπ)通过消除细胞内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来保护细胞免于死亡。为了阐明细胞内GSTπ保护细胞的机制,建立了血清撤离(serum depletion)诱导细胞凋亡的模型。用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poptosis siganl-regulating kinase1,ASK1)和GSTπ cDNAl转染293细胞,来研究GSTπ对ASK1激酶活性及其对下游激酶MKK7和JNK活性的影响及对细胞死亡的保护作用;使用负显性(dominant negative)JNK突变体转染293细胞,来探讨阻断JNK通路对细胞死亡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GSTπ的细胞内表达可明显抑制的ASK1激活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对MKK7和JNK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STπ的细胞内表达可明显抑制血清撤离带来的细胞死亡;用JNK无活性突变体转染断JNK通路,对血清撤离引起的细胞死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15%。表明GSTπ对血清撤离引起的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是通过抑制ASK1-MKK7-JNK通路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化的主动性细胞死亡,半胱胺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家族(在该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Caspase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两大类:Caspase依赖型和Caspase非依赖型.前者即典型的凋亡,后者包括自体吞噬、副凋亡、有丝分裂灾变、凋亡样程序性死亡、坏死样程序性死亡等.这些Caspase非依赖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与生理及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有丝分裂细胞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死亡有坏死、凋亡、裂亡、自体吞噬等多种方式。细胞裂亡指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才开始死亡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对于细胞裂亡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凋亡是一种主动方式的程度性细胞死亡,它的形态特征为细胞固缩、核碎裂。近来Majno提出一种表现为细胞肿胀和核溶解的细胞损伤过程,称之为胀亡(oncosis)。目前,毒理病理学家认为凋亡和胀亡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对细胞胀亡的病理形态特征、生化改变和发生机制,分子凋控的初步研究进展及其与凋亡的联系进行综述,以利于加深对细胞死亡方式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编程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植物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生命。新近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形态学证据表明,植物细胞的这种死亡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称之为编程性细胞死亡。文章综述了植物体中存在的编程性细胞死亡现象及其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功能元件包括死亡受体、适配体蛋白、效应元件及调节元件。凋亡信号由适配体蛋白传导至效应元件-Asp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活化的Caspase水解一系列关键底物,最终导致细胞解体。Bcl-2家族、IAPs家族、ARC和FLIPs等蛋白因子通过与适配体蛋白及Caspase的相互作用来调控PCD进程。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与衰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它的启动和发展需要多种基因及其产物的参与。终末蛋白(termininprotein,Tp)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质蛋白,有三种分子形式:Tp90、Tp60和Tp30,分别存在于增殖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Tp30的存在,标志着细胞凋亡关键时刻的降临。  相似文献   

19.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调控的贯穿于真核细胞生理和发育过程的细胞自杀行为。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分成3类凋亡、自噬和坏死;线粒体和溶酶体分别在前两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关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类还存在很多争议,焦点是植物是否有细胞凋亡这种形式,核心问题是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外膜上没有Bcl-2家族的膜通透性调控蛋白。近年,程序性细胞死亡也在细菌中发现,LrgAB家族的膜通透性调控蛋白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叶绿体外被膜上也有LrgAB家族的同源蛋白,它们在控制叶绿体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叶绿体在植物细胞死亡调控中的作用应该更加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氧死亡(oxeiptosis)是201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regulated cell death, RCD)。其特点是活性氧诱导的Caspase非依赖性的凋亡样细胞死亡。它有自身独特的损伤诱因(活性氧)、关键基因与通路(KEAP1-PGAM5-AIFM1),不同于坏死、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等其他的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就从氧死亡的历史、特点、主要通路、鉴别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