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讨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在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干旱胁迫下蒭雷草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的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除重度胁迫下先迅速增加后急速下降外,其余处理的变化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升高;随时间延长,SOD活性不断上升,POD活性基本稳定,CAT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除轻度胁迫下可溶性蛋白(SP)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干旱胁迫下的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在处理第18天时不同胁迫程度间均差异不显著。因此,蒭雷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用于南海诸岛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以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三种油茶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高州油茶C. drupifera和红花油茶C. semiserrata 1年生幼苗为试材,通过模拟低温胁迫,分别对其进行6 ℃低温处理,持续0、24、48、72 h以及恢复常温25 ℃后处理24 h,测定各处理幼苗的生理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3种油茶幼苗的抗寒性。结果表明,3种油茶的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胁迫时间延长显著上升。在低温处理72 h时,高州油茶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下降了64.67%和上升了705.67%;而普通油茶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仅下降34.35 %和上升443.10%,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3种油茶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普通油茶>红花油茶>高州油茶。  相似文献   

3.
UV-B增加对玉米花粉抗氧化能力及授粉后籽粒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散粉期,收集花粉进行UV-B辐射增强处理后进行人工授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玉米花粉的SOD、POD和CAT活性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MDA含量则呈相应上升的趋势;玉米每穗粒数与花粉抗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并随UV-B辐射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且辐射超过2h后下降达到显著水平;玉米百粒重随UV-B辐射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但辐射花粉1~2h对其无显著影响;UV-B辐射花粉对籽粒的可溶性糖、淀粉、脂肪及粗蛋白含量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究了储藏期下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不同储藏时间的大豆蛋白分别进行了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凝胶质构性质的测定,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大豆蛋白二级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大豆蛋白的羰基含量逐渐上升,表面疏水性逐渐下降,蛋白二级结构含量改变,大豆蛋白凝胶强度和凝胶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储藏期内大豆蛋白发生了氧化反应,导致大豆蛋白结构发生改变,最终使其凝胶性质下降。  相似文献   

5.
鲢、鳙肌肉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一季节收集的不同体长组的鲢、鳙肌肉的生化成分,随着鱼体的增长水分含量逐渐下降,而脂肪含量则逐渐增加,蛋白质、无氮浸出物及灰分变幅不大,且与体长变化无明显的从属关系;同一体长组的鳙肌肉水分高于鲢,而脂肪含量则低于鲢,蛋白质、灰分、无氮浸出物含量差异不大。同年收集的1+及2+龄鲢、鳙的肌肉生化成分随着季节的延续,水分含量逐步下降,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逐步上升,无氮浸出物及灰分含量变化不大;1+龄鱼水分含量比2+龄鱼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则比2+龄鱼低,其余成分含量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丰抗8号小麦幼苗及成熟胚诱导的悬浮培养细胞在水分胁迫(-1.0MPa PEG6000)下,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蛋白组分变化有差异,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对照,并随生长的延长呈降低趋势;悬浮培养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且略有上升;复水后均可恢复对照水平,SDS-PAGE电泳及薄层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幼苗受水分胁迫诱导,出现44.2kD蛋白亚基,该蛋白亚基含量可随胁迫时间延长上升,复水后消失,在正常条件下悬浮培养细胞中含有44.2kD蛋白亚基表达,轻度胁迫处理时,该蛋白亚基含量上升,对悬浮培养细胞进行水分胁迫,该蛋白则表现下降趋势,复水后又可上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海水中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生理生化的影响, 探讨与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参考。按海水水质标准分别设定铜(Cu)和镉(Cd)离子各3个浓度梯度, 测定海洋青鳉中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产卵量的动态变化。海洋青鳉中的LA含量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 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LDH活性在铜胁迫下变化不大, 而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 T含量在短期铜胁迫下有所升高, 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 却随镉胁迫浓度升高及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 FSH与LH含量随铜胁迫浓度增加呈显著下降, 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 两者的含量变化与T的动态密切相关。与此同时, 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浓度的增加, 青鳉的产卵量也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表明, 铜或镉胁迫均能显著影响雌性青鳉的LA含量, 增加能量消耗, 进而影响性激素水平, 最终影响到产卵量, 但两类离子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 一定浓度的铜或镉胁迫会导致海洋青鳉鱼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 且存在两性差异性, 雌鱼对铜或镉胁迫的响应敏感强, 可选择雌鱼开展相关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8.
人工老化处理对小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小麦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合适的老化处理条件,本研究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5个非糯小麦和5个糯小麦品系的种子在50℃和90%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处理0、2、4、6、8 d。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电导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非糯小麦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降后升、最后下降的趋势,糯小麦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CAT、POD和SOD活性在处理2 d时降到最低,之后保持不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处理2 d时有所增加,此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降后升、最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梾木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梾木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激素与种子休眠与发芽的关系。结果表明:(1)梾木种子中IAA含量在层积处理初期剧烈降低,持续一段时间后又显著升高,但后期下降,且IAA/ABA也出现同样的变化;种子中ABA含量在层积处理前期较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趋于下降;种子内GA1/3含量以及GA1/3/ABA均随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种子内ZRs和iPAs含量的变化相对较为平稳,尽管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呈渐趋增高趋势。(2)梾木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在未经层积处理以及处理时间少于90d的条件下均为0,但随着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二者明显上升,层积处理的时间长短对梾木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3)相关分析表明,梾木种子内GA1/3含量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662;种子内GA1/3/ABA增大有利于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棉花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胁迫的抗性机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花铃期棉花经棉蚜刺吸后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棉花花铃期,叶绿素含量在处理前期均有上升情况,仅在处理第10天后,蚜虫密度80头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随着取食时间延长,各蚜虫密度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并在处理10 d后,蚜虫密度80头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比对照增加了78.38%;而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随着取食时间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取食前期随着蚜虫密度增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由此可知,棉花能忍耐低密度蚜虫胁迫,而较高密度蚜虫刺吸初期敏感,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其自身防御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短时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滋味品质的影响, 采用微流水装置对池塘养殖鳙鱼进行处理, 研究处理时间(0、2d、4d、6d、8d和10d)对池塘养殖鳙鱼肌肉中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甜菜碱含量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以期为提升鳙鱼滋味品质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 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的延长, 鳙鱼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甜味氨基酸含量、腺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均在处理6d时含量最高, 较未处理组分别增加了17.74%、39.45%、28.00%和50.16%; 灰分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粗脂肪、总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苦味氨基酸含量、酸味氨基酸含量、次黄嘌呤核苷(Hypoxanthine riboside, HxR)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 Hx)含量则逐渐降低; 粗蛋白含量在处理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滋味分析仪(电子舌)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 微流水处理显著提高了鳙鱼肌肉鲜味和甜味, 降低了其咸味、苦味和腥味, 且处理6d时鳙鱼肌肉的滋味、气味、质地和色泽感官评分最高。故短时微流水处理可显著提高鳙鱼的肌肉滋味品质, 不降低营养品质, 适宜的处理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12.
鳙鱼同工酶发育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鳙鱼早期发育阶段(从未受精卵到卵黄吸尽期)及成体不同组织(脑、眼、心、肌、肾、肝)中六种同工酶(LDH,MDH,IDH,ADH,SDH,EST)的分化表达模式。鳙鱼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早期发育阶段,ADH和SDH均无染色活性;LDH、MDH和IDH具有不同的发育变化谱式,而EST酶谱在整个早期发育阶段均无明显变化。与鲢、草鱼相比,鳙鱼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Ldh-A基因激活的时间被推迟。上述结果可为鳙鱼种群的生化遗传结构分析以及鳙鱼的人工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the muscles of bighead carp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aquaculture systems, we investigated three types of water bodies typically used for aquaculture: A common culture pond (NC), a natural lake (PY), and a cold water reservoir (XHK). Parameters affecting quality were evaluated, including muscle microstructure, fatty acid profiles, amino acid profiles, and volatile compounds. Fish from the XHK reservoir had the smallest muscle fiber diameter and the highest muscle fiber density (25.3 fibers/0.01 mm2), while muscle fiber density was lowest in fish from the NC pond (9.7 fibers/0.01 mm2). The bighead carp from the XHK reservoir had a much wider variety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s well as higher levels of tot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docosahexenoic acid (DHA), and arachidonic acid (AA) were all significantly more abundant in the XHK group, increases of 7.48%, 12.12%, and 17.49%,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bighead carp from NC contained more “fishy”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as well as hydrocarbons with higher threshold values. Fish from XHK and NC had a greater umami intensit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volatiles with special aromas, including 1-Octene-3ol, DL-Menthol, and 2-ethyl-.  相似文献   

14.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生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分析了饥饿15天和再投喂21天的草鱼鱼种肝脏和肌肉生物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饥饿降低白肌RNA/DNA比值,蛋白质含量和肝脏RNA/DNA比值,使肝脏蛋白质含量升高,再投喂后,肝脏RNA/DNA比值,蛋白质含量和白蛋白质含量均恢复至正常投喂组水平,白肌RNA/DNA比值升高并显著高于正常投喂组水平;(2)饥饿状态下,肝脏和肌肉的脂类含量降低,水含量升高,再投喂后,肝脏和肌肉的脂类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粗蛋白: 32.0%, 粗脂肪: 4.12%)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的苜蓿草粉, 饲喂初始体重为(50.04±0.04) g的草鱼, 每个处理3个重复, 进行为期61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 (1)与对照组相比, 20%苜蓿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 15%苜蓿组的饲料系数和摄食率显著升高(P<0.05)。除5%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的肥满度显著降低(P<0.05); (2)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显著降低草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值和乳酸含量(P<0.05)。10%和15%苜蓿组草鱼肌肉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在添加苜蓿草粉后, 草鱼肌肉失水率显著升高(P<0.05)。除20%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肌肉黏附性显著升高(P<0.05), 草鱼肌肉硬度在10%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20%苜蓿组草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15%、20%苜蓿组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 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当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超过15%时, 对草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性影响, 且能改善草鱼肌肉品质, 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因此, 草鱼饲料中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应超过1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具有下行洄游需求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为实验对象, 分别在2种不同流态加速流(Ⅰ: 22—55 cm/s, Ⅱ: 25—60 cm/s)中进行下行实验, 对实验鱼在2种加速流中的游泳行为(下行率、下行方式及各区域游泳时间)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游泳停留时间百分比Ft衡量其偏好水流速度。结果显示: 加速流下鲢、鳙均表现出了直接下行与非直接下行两种行为。其中加速流Ⅰ中鲢、鳙直接下行率分别为35.71%、30.00%, Ⅱ中分别为45.83%、59.09%。非直接下行的鲢在2种加速流中小于30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即鲢在实验条件下的偏好水流速度范围为小于30 cm/s; 非直接下行的鳙在加速流Ⅰ中小于30 cm/s及50—55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Ⅱ中小于30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即鳙本实验条件下偏好水流速度范围为小于30 cm/s。将2种加速流流速相同区域合并分析发现鲢、鳙在小于30 cm/s和50—55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中间及高流速区域无明显性差异(P>0.1)。研究表明: 加速流对鲢、鳙下行游泳行为产生了影响且2种鱼在下行通过方式和偏好流速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长江鲢、鳙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采自长江老江河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255尾1—5龄鲢、鳙的30项形态度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显示,鲢可明显地聚成欧氏距离相对较远的1龄组和2—5龄组,鳙也可聚成欧氏距离较远的1、2龄组与3—5龄组。判别分析显示,144尾鲢个体对所聚类的两个组别的判别准确率高达98.0%,111尾鳙个体对所聚类的两个组别的判别准确率也达90.7%。这表明,在幼体向成体的发育过程中,鲢和鳙在形态上均存在着两个具有显著差异阶段。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鲢两个组别之间有18个参数差异极显著,4个差异显著,其中10个显著或极显著地变小,12个显著或极显著地变大。鳙两个组别间有极显著和显著差异的参数分别有14个和3个,其中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变小和变大的分别有12个和5个。这表明在鲢、鳙个体发育过程中,分别有73.3%和56.7%的特征参数具有生长异速现象。因此,在根据形态鉴别物种、分析种群差异、确立种质标准和作生长退算时,均应考虑所选用特征的生长异速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蛋白酶对草鱼进行酶解,对其酶解产物的功能特性和酶解液的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均优于胃蛋白酶酶解产物(P0.05)。经酶处理后鱼肉酶解液鲜甜味氨基酸占比增加,苦味氨基酸占比减少;利用SPME-GC-MS共检测出83种挥发性成分,以醛酮类和醇类为主,酶解处理后醇类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醛酮类的相对含量则显著增加,酶解液具有独特风味。经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酶解后的草鱼肉酶解产物及酶解液均可作为食品基料应用于加工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葛洲坝枢纽截流后,大坝上、下游草、青、鲢、鳙的繁殖条件,产卵场位置,产卵规模,鱼卵、鱼苗成色以及4种鱼的群体组成等。指出除原宜昌产卵场发生变化外,其余产卵场基本存在,并在上游新发现了几处产卵场。讨论了大坝对4种鱼的影响程度和上游存在草鱼地方性群体,论证了4种鱼不必过坝产卵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