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用RT-PCRA法扩增分别获得了中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和免化弱毒株糖蛋白E0基因cDNA,并克隆到pGEM T载体中测定其核着酸序列和推导出其对应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这两个毒株间的E0基因核着酸序列同源性为95.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有14个残基的差异;与几个代表毒株ALD株、GPE株、Brescia株、Alfort株和国外测得的免化弱毒C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所测石门病毒核苷酸序列与上述各株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97.1%、92.7%、86.8%和95.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  相似文献   

2.
参考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应用RTPCR 技术,扩增了猪瘟兔化弱毒(Hog cholera virus lapinized Chinese strain , HCLV) 和石门强毒株的E0 糖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 载体中,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了其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我国这两株强弱不同毒株E0 糖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0 % 和94-3 % ,有13 个氨基酸的差异,HCLV 比石门株多了一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将我国这两株病毒与国外已报导的HCV 毒株E0 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发现石门株与日本的两株毒株ALD 和GPE- 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4 % 和96-5 % ,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4 % 和96-0 % ,而与欧洲Brescia 株和Alfort 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2 % 和86-5 % ,氨基酸同源性为95-2 % 和92-5 % , HCLV 与ALD、GPE- 、Brescia、Alfort 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6 % 、94-9 % 、91-3 % 、85-5 % …  相似文献   

3.
猪瘟病毒石门株与兔化弱毒株gp5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红卫  涂长春 《病毒学报》1998,14(3):257-261
猪瘟病毒石门系强毒株及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株)是我国的标准毒株,囊膜糖蛋白gp55(又称E1)是该病毒最重要的保护性抗原。本实验采用反转录PCR扩增了这两个毒株的gp55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石门株和兔化弱毒株糖蛋白E1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5个半胱氨酸残基(Cys),其数量及位置与国外4株猪瘟病毒(Alfort、Brescia、ALD和GPE^-)完全一样。E1中Cys的数量及位置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从480代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HCLV)脾毒中提取总RNA,以该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然后采用套式PCR扩增出HCLV的囊膜糖蛋白E0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其大小与预计相符。将扩增出的E0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用自动序列分析仪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得的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外测得的C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它们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0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2%。  相似文献   

5.
根据猪瘟病毒C株的序列,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合成1对引物(PF5648/PR6604),应用RTPCR技术从感染猪血中成功地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NS23基因片段,大小为957bp,位于NS3基因的中部NTPase和Helicase活性区。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该段基因产物具有解旋酶超家族全部七个特征性保守序列,包括共同的NTP结合基序A位点(GXGKT/S)和B位点(3hy,2x)D。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石门株与日本的ALD和GPE-株同源性最高,与其它3株猪瘟病毒(C株、Brescia株和Alfort株)的同源性也很高,并与2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和SD1株)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尤其是由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0%,是瘟病毒属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段,这与该基因产物在病毒复制及聚蛋白前体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汉坦病毒陈株S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坦病毒陈株感染的VeroE6细胞裂解液中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PCR获得病毒S基因编码区约1.3kbcDNA片段,克隆该片段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汉坦病毒76118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二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GSTNP融合蛋白。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分子约72kD左右。Westernbloting和ELISA试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可与多株抗汉坦病毒核蛋白的McAb发生反应,其抗原表位及McAb反应谱与76118株相比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转录-PCR方法扩增了吉林省猪瘟病毒(HCV)两个野毒株gp55基因的主要保护性抗原编码区,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然后用Sanger双脱氧法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了其氨基酸序列。将测定的这两个HCV野毒株的部分序列(350bp)与国内外已知的HCV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个野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4%,与1985~1992年意大利中部分离4个野毒株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其它HCV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2%~98.3%和94.0%~94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991%和97.4%~98.3%,而与我国的HCV标准强毒株即石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分别为83.1%和83.1%,氨基酸同源性仅分别为90.6%和91.4%。因此认为吉林省这两个野毒株与意大利中部的4个野毒株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与石门株很可能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8.
22株猪瘟病毒E2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T-PCR方法获得了13株猪瘟病毒分离株、石门系强毒、中国C株及法国温度敏感株Thiverval株的E2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拉增片段,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得到了251bp的E2基因部分编码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对其中224bp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并与已发表的Alfort、Brescia等毒株进行比较,结果13株猪瘟分离株所测片段均为猪瘟病毒E2基因的序列,与石门系强毒的序列相比所有毒株的碱基替换随机地分布于整个序列,无碱基缺失和碱基插入。其中变化较大的区域位于序列的3′端。2 2株HCV E2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78.1%-100%、78.4%-100%,其中13株猪瘟病毒流行毒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78.1%-100%、78.4%-100%,4株70-80年代分离的毒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79.0%-88.3%、81.1%-87.8%,9株90年代分离的毒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90.3%-100%、83.8%-100%;说明猪病毒流行株的变异呈现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SNPV)基因组的polh和egt基因区约14.2kb的酶切图谱被构建.egt基因位于polh基因上游约4.8kb处,但转录方向与polh基因相反.EcoRⅤ-L片段polh基因及其旁侧的1125核苷酸序列被测定.polh基因编码区长738核苷酸,可编码246氨基酸的多肽.起始密码子ATG上游是一个富含AT(AT占71.2%)的启动子区,在-52核苷酸处有杆状病毒晚期基因启动子转录起始基序ATAAG.在终止密码子下游208核苷酸有一个poly(A)信号,AATAAA.但EoSNPVpolh基因起始密码子ATG相邻核苷酸序列为GTAATGT,其-3是个G,这与已知的16种其它杆状病毒polh基因-3位置均是A不相同.在分析了EoSNPV和Ha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基础上,通过MALIGN程序,比较了目前已发表的26种杆状病毒包涵体蛋白的序列,EoSNPV与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SNPV)的同源性为最高,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0%,氨基酸序列达94.7%;与其它20种鳞翅目NPV的同源性也很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2.6%~81.9%,氨基酸序列为83.7%~9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特征是否与基因变异有关,对北京、广州、长春和河北四个地区不同流行特征中分离的RSV毒株的G蛋白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G蛋白基因同国外A型亚原型株(A2株)间存在显著差异,A2株同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7-93.6%,氨基酸同源性只有88.3-89.9%。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湃性为96.0-98.9%,氨基酸同源性92.6-97.7%。氨  相似文献   

11.
猪瘟病毒E2(gp5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RTPCR方法从中国标准强毒株石门毒的细胞培养物中 扩增获得了其结构蛋白E2基因cDNA,将之克隆到pGEM5Z T载体,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其对应氨基酸序列,与几个代表毒株Alfort株、Brescia株和C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所测核苷酸序列与各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4.7%、92.6%和95.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4%,92.6%和94.6%;将此E2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表达CSFV E2蛋白的重组质粒pcE2,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E2导入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用针对E2蛋白的特异性单抗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E2蛋白在cos7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随之将pcE2质粒DNA进行小鼠肌内接种免疫,ELISA法检测证实在免疫后2周和4 周的小鼠体内可诱导出较为明显的阳性血清,并高于E2单抗的阳性对照,病毒中和试验也表明DNA免疫后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CSFV中和抗体;同时构建了能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GSTE2和GSTGFPE2融合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上述研究结果为研制针对CSFV的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其诊断试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瘟病毒感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建立研究猪瘟病毒的技术平台,利用RT-PCR技术构建了猪瘟病毒中国石门株(Shimen)的全长有感染性cDNA克隆pT7SM。通过体外转录线性化的pT7SM并将转录的RNA转染至PK-15细胞中,获得了猪瘟病毒粒子。再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其生长曲线,通过电镜观察到重组病毒呈球形,具有囊膜结构。进一步把获得的猪瘟病毒粒子感染非免疫实验猪,结果子代病毒与石门株类似,对非免疫实验猪有强烈的致病性,证明该全长cDNA克隆可靠稳定,忠实地保留了石门株病毒的感染性和致病特征。由此为进一步探讨猪瘟病毒的致弱机制及病毒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2株猪瘟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区域的序列差异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RTPCR扩增了12个不同时期分离的HCV毒株E2基因主要抗原区域的cDNA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所测的12个HCV毒株与国内外已知的6个毒株Alfort株、Ald株、Brescia株、Gpe株、C株、CW株及早期已测定的HCLV株、HCVSM株和北京顺义株(BJSY2/96)3个毒株的相应片段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分析。E2基因主要区域长度均为224 bp,包括从HCV 2485到2708位的E2基因B、C区域。所测的疫苗株HCLV与国外测得的疫苗株C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和100%,表明目前应用的疫苗株是稳定的;用目前我国流行的部分野毒株对HCLV株免疫猪的攻击试验表明,HCLV对野毒株均具有很好的免疫力,这与序列分析结果相吻合。根据系统树分析,可将HCV分为两大群,5株90年代的野毒株及1株80年代的野毒株(其中北京3株、河南2株、广东1株)均与国内外C株、标准株属同一群(即第一群),其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57%~100%和838%~100%;与Alfort株同属第二群的有6个野毒株(广西北海、辽宁、河北黄骅、吉林、深圳光明、四川成都),其中80年代与90年代的野毒株各有三株,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43%~100%和851%~100%;21株HCV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81%~100%和784%~100%。两群之间的特征性差异表现在713和729位氨基酸位点的不同,经分析发现猪瘟野毒株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特异寡聚核苷酸对猪瘟病毒在细胞中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讨了寡聚核苷酸对CSFV复制的影响以及作为抗CSFV新型药物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针对CSFV5'um端非编码区NS3蛋白丝氨酸蛋白酶功能区的寡聚核酸对CSFV复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针对CSFV3' 端非编码区寡聚核苷酸仅有轻微抑制作用,5'端寡聚核苷酸具有最佳抑制作用,同时发现相应序列中正义聚核苷酸的作用要优于反义寡聚核苷酸;脂质体介导转染能显著提高寡聚核苷酸对CSF复制的抑制作用。这些初步结果也提示,CSFV5'端和3'端非编码区对CSFV复制的重要性和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本实验室建立的CSFV39-PKl5持续感染细胞模型为实验材料,综合运用免疫荧光、RT-PCR、流式细胞仪,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均表明,该细胞模型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即使在连续传至128代的CSFV39-PKl5传代细胞中,CSFV仍持续存在:呈免疫荧光抗体反应阳性和RT-PCR检测阳性。同时,该细胞与正常的PK-15细胞相比,细胞周期无显著差异。通过同段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发现CSFV39与CSFV石门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9.02%。  相似文献   

16.
采用RT-PCR技术,利用一对引物,从感染猪血中成功扩增了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NS4A基因,片段大小为757bp,与预期大小一致。克隆后经酶切鉴定,自动化测序。序列比较表明,该基因为最保守的基因之一,其中石门株序列与ALD,GPE,HCLV及Brescia株均有很高的同源性,由其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高达100%。仅与Alfort株的同源性消低。对石门株序列与同属的BVDVSD-1株和NADL株序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汉坦病毒中国疫苗株Z37M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坦病毒Z37株是从褐家鼠体内分离到的,用于生产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病毒毒株之一,血清分型为SEO型。利用RT-PCR方法扩增Z37株M基因片段cDNA,克隆入质粒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Z37株M基因片段由3651个核苷酸组成,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架,共编码1133个氨基酸。与HTN型病毒(76-118、A9、HV-11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1.8%~72.1%、76.2%~76.7%,与SEO型(R22、L99、80-39)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3%~96.1%、95.3%~98.9%。这一结果的获得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确定了Z37株的型别,并为研制M基因片段重组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包膜糖蛋白g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克隆了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编码包膜糖蛋白gD的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与国外报道的Rice株相比 ,其核苷酸序列具有 98%的同源性 ,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7%。将此基因克隆于具有全期启动子盒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SX35A中 ,构建成重组转移质粒pSX35A gD ,与致死缺失型线性化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 OCC- )基因组DNA一起共转染粉纹夜蛾Hi5细胞 ,经同源重组 ,获得含gD基因的重组病毒AcMNPV OCC+ gD。重组病毒经空斑纯化后感染Hi5细胞进行表达分析 ,细胞裂解物的SDS PAGE及Western Blot ting均显示分子量约 47kD的gD蛋白得到了特异性表达 ,其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 6 2 % ,表达的gD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内蒙株的gag基因中主要编码CA蛋白的基因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897bp的特异条带,将其回收后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南非株(基因序列号NC—001494)的gag基囚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3%,推导出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4%。与美国株(基因序列号AF105220)的gag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1.5%,氨基酸同源性为83%。这是我国首次报道的绵羊肺腺瘤病毒的gag基因的一段序列,为我国科研工作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