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糖酵解毒性副产物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以其高反应活性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发展过 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MG 在AD病人脑中累积并促进beta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peptide,A beta)的产生和寡聚。大量累积的MG 通 过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加剧了神经元中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研究还发现MG 和AGEs 均参与了AD 脑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和炎症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MG 在AD 病理过程中 的作用,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D-半乳糖诱导大鼠脑损伤的糖基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D-半乳糖(D-galactose)诱导大鼠体内不同糖基化水平,研究其脑损伤发生的机理。方法采用不同剂量D-半乳糖[150、75、37.5mg/(kg·d)]分别腹腔注射(ip)处理大鼠8周,诱导糖基化状态和脑损伤。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硝基四氮唑蓝(NBT)比色法测定血清果糖胺;按文献方法分别测定血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及脑组织中AGEs含量,羟胺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SOD和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以Fura-2/AM作为钙荧光指示剂,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脑海马神经细胞胞质[Ca^2+]i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脑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的变化。结果D-半乳糖处理8周后,大鼠血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升高,糖化产物形成增多;脑组织中AGEs及脑细胞胞质[Ca^2+]i含量明显升高,SOD及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P〈0.05),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出现病理性改变。结论D-半乳糖通过诱导体内蛋白糖基化和脑组织AGEs大量生成,降低抗氧化能力及胞质[Ca^2+]i超负荷等,导致脑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吡哆胺-一种天然的AGEs/ALEs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老及老年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粥状硬化、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与组织蛋白氧化修饰密切相关.在造成蛋白质氧化修饰的反应中,非酶糖基化和脂质过氧化是最重要的两类,它们最终形成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脂过氧化终产物(ALEs).基于羰基毒害衰老理论,具有强烈反应活性的羰基类化合物是非酶糖基化和脂质过氧化的共同中间产物,它们是造成蛋白修饰的直接原因之一.吡哆胺是维生素B6的一种天然成分;由于它能直接清除羰基类化合物,从而抑制AGEs/ALEs的生成;又因为吡哆胺对人体副作用很小.因此吡哆胺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防治多种老年相关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可溶性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性转化将其分为HT组及NHT组,比较两组患者AGEs、sRAGE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对血清中AGEs水平与sRAGE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T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史、心房颤动病史比例、脑栓塞比例、梗死面积、采用抗凝治疗比例及血清中IL-1β、TNF-α、AGEs水平明显高于NHT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大梗死面积、高IL-1β、TNF-α及AGEs水平是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保护因素(OR=0.625, 0.832, 0.874, 0.708;均P<0.05),而无抗凝治疗、高sRAGE则是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危险因素(OR=10.901, 1.004;均P<0.05);相关性分析示血清中sRAGE水平与AGEs、IL-1β及TNF-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ρ=-0.852,-0.828,-0.826;均P<0.05)。结论:血清AGEs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而sRAGE则是保护因素,sRAGE可能通过抑制RAGE与AGEs结合,从而减少释放炎症介质,减轻血管损伤,降低H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D-半乳糖诱导大鼠肾脏损害的糖基化机制及药物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D-半乳糖(D-galactose)诱导大鼠体内不同糖基化水平,研究其肾脏损伤发生的机理及药物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D-半乳糖[150、75、37.5 mg/(kg.d)]分别腹腔注射(ip)处理大鼠8周,诱导糖基化状态和肾脏损伤,同时D-半乳糖高剂量[150 mg/(kg.d)]分别给与氨基胍[150 mg/(kg.d)]和维生素E[150 mg/(kg.d)]处理8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血糖,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硝基四氮唑蓝(NBT)比色法测定血清果糖胺;按文献方法分别测定血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及肾脏组织中AGEs含量,羟胺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SOD和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含量,二乙酰-肟法测定血尿素氮,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流式细胞仪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半乳糖高、中剂量处理8周后,大鼠2 h血糖明显升高,血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升高,糖化产物形成增多(P〈0.01,P〈0.05);肾组织中AGEs含量明显升高,SOD及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P〈0.05),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量明显增加,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P〈0.05)。而氨基胍和维生素E处理后,可明显抑制高剂量D-半乳糖引起的糖基化反应,减少上述物质的生成,并减轻对肾脏组织的损伤作用,尤其是氨基胍作用更为明显。结论D-半乳糖通过诱导体内蛋白糖基化和肾组织AGEs大量生成,降低抗氧化能力,诱致肾脏细胞凋亡;氨基胍和维生素E对D-半乳糖诱致的肾脏损伤作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He R  Qu AJ  Mao JM  Wang X  Sun W 《生理学报》2007,59(1):1-7
在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中,高血糖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脂质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的相互作用较其单独作用可能更重要。本研究采用糖基化白蛋白(glycated serum albumin,GSA)模拟AGEs,观察胰岛素和GSA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组织贴块法分离培养大鼠VSMCs。经过或不经过各种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抑制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N-acetylcysteine(NAC)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GSA或GSA+胰岛素,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VSMCs的增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和C-Jun N-terminal kinase1/2(JNK1/2)的磷酸化。结果显示,GSA和胰岛素联合作用促进p38MAPK的磷酸化,而对JNK1/2的磷酸化无明显影响。GSA和胰岛素均可促进VSMCs增殖,而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和NAC可以抑制GSA和胰岛素联合作用引起的VSMCs增殖。以上结果提示,胰岛素和GSA对促进VSMCs增殖有协同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敏感的p38MAPK通路实现的。胰岛素和AGEs的协同作用在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和糖基化总是与应激醛的形成有关。但直到最近几年才证明这些脂质过氧化和糖基氧化产生的应激醛产物有很强的生物毒性,能对细胞造成种种与衰老过程相关的急性或慢性伤害。例如,当血浆和各种器官处于氧化应激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产生的4-羟基壬烯醛(HNE)和另外几种应激醛产物的含量显著增加,而HNE有细胞毒性、诱变和基因毒性等特性。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组织中产生的应激醛与脂质过氧化和糖基化造成的病理生理后果有关,即应激醛是旨质过氧化或糖基化过程中的第二毒害信使和重要媒介。因此,有必要了解脂质过氧化和糖基化中应激醛的形成机理、种类、在生物体中的代谢以及它们对生物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一种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化合物可能是淀粉样蛋白积累的一个原因,这种蛋白与阿尔兹海默氏症有关。出现在西方饮食中的AGEs此前也被与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联系在一起。与年龄有关的痴呆症和阿尔兹海默氏症目前发病率较高。无论它们的诱因还是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目前尚不清楚。不过,以高浓度出现在血流和大脑中的AGEs已经与痴呆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联系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总胆红素(TBiL)、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应答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1例接受CRT治疗的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统计治疗应答情况。CRT治疗前检测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分析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以及与老年CHF患者CRT治疗应答的关系。结果:151例患者失访1例,余150例患者中无应答48例(无应答组),应答102例(应答组)。无应答组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均高于应答组(P<0.05),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肌病、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是老年CHF患者CRT治疗无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LVEF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CRT治疗无应答老年CHF患者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升高,且与心功能下降有关。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是CRT治疗无应答的危险因素,可为CRT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Zhou J  Zhang Y  Lu HY 《生理科学进展》2009,40(4):372-374
高糖环境下体内积聚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AGEs可通过对蛋白的修饰直接作用于机体或通过受体介导的作用影响机体.本文就AGEs的来源、病理生理作用,尤其是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治疗干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及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另选40只建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实验组和阳性组,每组10只。给药处理6周后,取血清检测AGE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情况;取牙周组织观察压槽骨丧失程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血糖、AGEs、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压槽骨降低高度显著增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和阳性组大鼠水平显著升高,血糖、AGEs、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压槽骨降低高度升高减小(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通过促进胰岛素表达,减少AGEs积聚,降低血糖及炎性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内含多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其蛋白质组分也可反映分泌细胞状态。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糖基化蛋白对于维持细胞稳态、细胞间互作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于外泌体的研究大多关注外泌体核酸成分如miRNA、mRNA、lncRNA等的功能。外泌体膜蛋白也含有丰富的糖链,且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外泌体糖基化的结构、研究方法、在肿瘤等疾病中的分子功能以及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前景。外泌体糖基化研究将随着技术的革新不断深入,有望成为多种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及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制备晚期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分别用不同浓度的(0,100,500,1 000μg/ml)AGE-HSA作用于人腹膜间皮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人腹膜间皮细胞FN的表达;用ELISA方法观察AGEs对人腹膜间皮细胞PKC活性影响,应用PKC激活和抑制剂观察PKC在AGE-HSA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FN中的作用。结果:AGE-HS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激活人腹膜间皮细胞中的PKC(P<0.05);AGE-HSA同时以时效和量效方式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中F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PKC激活剂佛波酯(PMA)也能刺激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FN,先用PMA耗竭细胞内PKC或用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后,可抑制AGE-HSA诱导的FN分泌(P<0.05)。结论:AGEs可能部分通过活化PKC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和分泌FN,参与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SOCS-1、SOCS-3在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中的基础表达及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HKC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GEs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检测SOCS-1、SOCS-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HKCSOCS-1、SOCS-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GE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学发现SOCS-1、SOCS-3表达以胞浆为主,散在胞核表达;12、24、48hSOCS-1、SOCS-3蛋白表达AGE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OCS-1以12h表达量最大,SOCS-3以24h表达最高,RT-PCR检测SOCS-3 mRNA表达量,AGEs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OCS-1、SOCS-3在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基础表达,AGEs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SOCS-1、SOCS-3表达上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SOCS基因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血糖、蛋白质糖化与脂质过氧化反应孙贺英,柳洁,高应,王惠云(山西职工医学院生化组,太原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西医学院生化组)血糖持续性升高是糖尿病的重要临床特征。近年来报道糖尿病患者体内自由基反应明显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初发1型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雌性NOD小鼠共33只,饲养9周后,将成模的21只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干细胞组,每组10只,其中干细胞(MSCs)组发病后第3天尾静脉注射hUCMSCs 1?次;另取10只未发病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每周检测随机血糖(GLU)水平,8周后处死小鼠,取肝脏,HE染色后观察肝脏结构改变,ELISA法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MSCs治疗8周后,MSCs组小鼠随机血糖(8.46±1.37)mmol/L比T1DM组(32.82±0.59)?mmol/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T1DM组肝脏细胞形态异常,炎症细胞浸润,而MSCs组的较T1DM组明显改善。MSCs组小鼠肝脏组织的AGEs浓度(0.72±0.10)μg/ml低于T1DM组(1.35±0.22)μg/ml;同时MSCs组的NF-κB P65、IL-6、TNF-α、RAGE mRNA水平(分别为10.08±1.94、9.31±1.67、11.92±1.82、3.87±0.27),均低于T1DM组(分别为15.46±3.09、18.04±1.69、22.12±3.23、5.12±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hUCMSCs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肝脏微观病理状态,降低AGEs浓度及某些炎性因子的水平以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及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选择方式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血清AGEs、IL-6、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AV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0.20%,7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GEs、IL-6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AGEs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L-6水平显著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VS、ODI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AVS、ODI评分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2%、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应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临床效果更好,术后AGEs、IL-6水平更低,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以仙人掌为原料提取多糖产品,通过超滤浓缩和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分别得到55%乙醇沉淀的多糖(OPMC I),进一步乙醇浓度增至80%沉淀的多糖(OPMCⅡ),以及一次性80%乙醇沉淀的多糖(OPMCⅢ)。比较了三种多糖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端产物(AGEs)和醛糖还原酶(AR)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对AGEs形成的抑制过程中,第四周时OPMC II的抑制作用较强,且强于同剂量的氨基胍;在对AR活性的抑制作用中,OPMC II在三种多糖样品中抑制作用最强,但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物依帕司他。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 receptor2,VEGFR-2)信号轴调控血管生成反应。糖尿病病理状态下,氧化应激异常激活、NO等血管活性物质功能受损、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该信号轴功能失调,使得血管生成反应在一些器官组织中呈增强状态,如视网膜和肾;然而在另一些组织中却是受到抑制,如外周血管等。不正常的血管生成反应最终导致糖尿病性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阐明血管生产反应功能障碍,将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在多种糖尿病特有因素刺激下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以及PPARγ激动剂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探讨ABCA1及PPARγ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研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分别以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中ABCA1表达的变化;以PPARγ激动剂预处理巨噬细胞后,再以上述因素刺激细胞,分别检测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并比较。结果: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细胞中ABCA1表达减少(P〈0.05)。PPARγ激动剂预处理后,ABCA1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状态下,一些糖尿病特有的刺激因素如: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等作为独立因素使ABCA1表达减少,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增高的原因。PPARγ激动剂干预后,糖尿病状态下ABCA1的表达增加,这提示我们应用PPARγ激动剂可能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