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16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TVE组(行PTVE治疗)141例和TIPS组(行TIPS治疗)28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年两组Child-Pugh评分、白蛋白以及直接胆红素,并比较两组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TIPS组术后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VE组及TIPS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直接胆红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术后1年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和TI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白蛋白有所升高,但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术后各时间C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C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TI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VE和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相当,TIPS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PTVE能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改善患者Child-Pugh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8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给予观察组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给予对照组内镜下注射碘化油与组织胶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中组织胶总用量,注射点数及平均每点组织胶用量。治疗14d后行胃镜检查,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再出血死亡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胶总用量、平均每点组织胶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点数、再出血发生率、再出血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菲  杨志平  赵弘  汪辉  贾瑞春 《生物磁学》2012,(28):5509-5512
目的:研究限制输血输液量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限制输血输液量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其它常规止血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相对无限制大量输血输液方法治疗,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24h、48h、72h内出血停止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24h、48h、72h内出血停止例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限制输血输液量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止血率高,其作用明显优于相对无限制输血输液量对其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施他宁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38例2001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化分为:施他宁治疗组12例;垂体后叶素治疗组13例;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治疗组13例.给药后分别在12 h、24h及48 h观察药物止血效果,并对输血量、1w再出血率、副作用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垂体后叶素组相比,施他宁组(P<0.05)和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组(P<0.01)在12h、24h及48 h止血率均显著增加,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施他宁组与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死亡率、1w再出血率及输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施他宁对老年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两者联用效果与施他宁单独使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秀梅 《蛇志》1999,11(1):67-6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1]。我院于1995年开始使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持续缓慢静脉滴注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1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用于食管-胃胸内吻合抗返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全胸腹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手术,术后采用胃肠吻合器完成食管胃右胸内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根据抗返流方法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术后包埋吻合口,观察组术后采用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两组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痊愈、全身衰竭死亡、吻合口瘘、返酸及吐苦水返流症状、烧心感的发生率;采用WHOQol-BREF生活量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vs. 42.86%,P0.05),全身衰竭死亡、吻合口瘘、返酸及吐苦水返流症状、烧心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独立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独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用于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患者能降低返流症状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康彬 《蛇志》2017,(2):156-157
目的观察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在患者入院后先采取保守止血治疗,再择期进行断流术;观察组51例,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急诊断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11.76%,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3~4年,观察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2.76%,对照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合并不同并发症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8例经自体BMSC移植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源性糖尿病以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清蛋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ALT、血氨水平改善明显,TBIL反复;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患者HB、Crea水平改善明显,ALT、AST、DBIL反复;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ALT、TBIL、DBIL、TB、ALB、血糖水平改善明显;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ALT、TP、ALB改善明显,AST、TBIL、PLT反复。结论: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效果较好,对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的9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胃底折叠术分为Nissen组54例和Toupet组38例。其中Nissen组患者采用Nissen360°术式治疗,Toupet组患者采用Toupet270°术式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手术满意度以及吞咽困难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isick评分等级为Ⅰ~Ⅱ级占比高于术前,而Ⅲ~Ⅳ级占比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术后症状缓解率为90.74%(49/54),与Toupet组的81.58%(31/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手术满意度为92.59%(50/54),与Toupet组的84.21%(32/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患者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6.30%(25/54),高于Toupet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Nissen360°术式或Toupet270°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对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治疗,疗程均为28天。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病死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门静脉血流量(PVF)、食管曲张静脉变化(EV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NO、LP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再出血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降低(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逆行胰腺胆管造影术(ERCP)对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按照介入治疗术式的异同将患者分为ERCP组(n=40,给予ERCP治疗)和PTCD组(n=40,给予PTCD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成功率、黄疸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患者住院费用少于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亦短于PTCD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7 d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两组患者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术后1 d(P0.05),ERCP组术后1 d、术后7 d ALT、TBIL、DBIL水平与PT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ERCP治疗结石性梗阻性黄疸,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且手术安全性相当,但ERCP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AFP、sEC、HGF、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1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sEC、人类生长因子(H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水平,术中出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清AFP、sEC、HGF、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BIL、DBIL、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绝对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可降低患者血清AFP、sEC、HGF、ICAM-1水平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内镜套扎术联合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27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再出血率。结果:研究组所有患者的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大出血情况,对照组有10例患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其中1例患者转为手术治疗。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例和7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食管异物感、头昏、心悸、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的大便次数增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而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随访时间内,无死亡患者,研究组在第0.5、1、3、6、12个月的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快速止血,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和再出血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RCP组(n=63,采用ERCP联合金属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和PTCD组(n=64,采用PTC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d黄疸缓解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黄疸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低位梗阻患者黄疸缓解率低于ERCP组,而高位梗阻患者黄疸缓解率高于ER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TBIL、ALT、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TBIL、ALT、DBIL水平较术前比较均下降(P0.05)。ERCP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评分总分低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06%(9/64),低于ERCP组的41.27%(26/63)(P0.05)。结论: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改善患者肝脏功能、疗效满意,但ERCP对低位梗阻患者治疗效果优于PTCD,且术后舒适度优于PTCD,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9年8月到2013年6月间收治的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术后1年复发率以及肿瘤根除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22.96%)(P=0.03),术后2年和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肿瘤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虽可延长手术时间,提高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风险,但肿瘤根治效果更好,可减少术后复发,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预后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手术切缘转移率为0.00%(0/35),死亡率为11.43%(4/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复发率、胸腔内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为8.24个月(95%CI:9.34~6.27),中位生存期为15.29个月(95%CI:12.14~21.78);观察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26个月(95%CI:9.37~14.35),中位生存期为18.13个月(95%CI:15.24~22.36),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一步法腹腔镜胆囊切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行一步法LC+LCBDE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观察组),并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胆红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步法LC+LCBDE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高,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及肝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UFI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UFIF患者156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78)及对照组(n=78),其中观察组给予FHR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PFNA术式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31%,与对照组的88.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输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内植物松动、骨折不愈合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VAS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UFIF患者而言,PFNA术式及FHR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观察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P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DPMAS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WBC和NLR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ALT、AST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TBIL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T和PT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Na+和K+水平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l-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K+和C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LR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和DPMAS对肝衰竭均具有显著的的临床疗效,均可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NLR,但两种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电解质等部分指标的影响不一,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取应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