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0篇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质软胰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施开腹PD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质软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分为无包裹加强组(2016.1-2018.12,246例)及包裹加强组(2019.1-2021.12,244例),比较两组病人基本临床特征、术中资料、术后资料、胰腺术后出血(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术前基本临床资料中,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胆道引流、肿瘤位置及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除类型、PV 或SMV切除重建、主胰管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术后总体并发症、临床相关胰瘘(CR-POPF)及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引流率、晚期腔外PPH及C级晚期腔外PPH发生率、PPH相关再手术率、总体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胆瘘、延迟性胃排空障碍、早期PPH、晚期腔内PPH、A级及B级晚期腔外PPH、围手术期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资料中,两组PPH病人侵袭性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H病人在不同侵袭性治疗措施及PPH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能够降低质软胰腺P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CR-POPF及晚期腔外PPH、C级晚期腔外PPH的发生率,同时降低病人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率及再手术率,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7—1999年在位于青海省北部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选择地面筑巢的小云雀(Alauda gulgula)和灌丛筑巢的黄嘴朱顶雀(Acanthis flavirostris)为代表进行窝雏数处理实验。根据Lack假说的预报检验(1)常见窝卵数是否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2)窝雏数处理对雏鸟质量和亲鸟投入是否产生影响;(3)两种鸟的响应方式是否相同。其结果如下:①小云雀和黄嘴朱顶雀的常见窝卵数分别是3和5枚。年间变化不明显,用幼鸟出飞率作为生产力,两种鸟的扩增窝幼鸟出飞率下降,常见窝卵数(分布频率最高)等同于最大生产力窝卵数;②小云雀的幼鸟的生长参数不随窝雏数的改变而变化.而黄嘴朱顶雀有明显变化.说明窝雏数处理对后者幼鸟质量有明显影响。③用递食率作为亲鸟投资指标,小云雀亲鸟的递食率随窝雏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雏期不变;而黄嘴朱顶雀递食率不变,但雏期延长。④扩增窝雏数后,两种亲鸟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方式,小云雀表现为提高单位时间递食次数,而黄嘴朱顶雀延长育幼时间。这两种方式不是通过影响雏鸟质量就是通过影响亲鸟存活率来降低子代和亲代的适合度。结果支持了自然选择将窝卵数调节到亲鸟能喂活最大数量子代的限度。即常见窝卵数就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的Lack假说。  相似文献   
3.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吉平  赵丹丹  田学智  赵亮  刘家福 《生态学报》2014,34(12):3234-3244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耕地、居住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长趋势,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周长面积比、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最大值出现在1976年,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986年;1954—2010年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高值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低值区由中部向东部转移,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趋势,Simpson's多样性指数由中间高四周低格局,逐渐转变为南部高北部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窝雏数处理对两种雀形目幼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 1 997~ 1 999年野外实验 ,对高寒草甸小云雀和黄嘴朱顶雀两种雀形目鸟的窝雏数进行增减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组的幼鸟生长率和离巢体重都大于增加组 ,说明窝雏数增加后 ,幼鸟质量下降。随着窝雏数增加 ,这两种幼鸟生长率显著下降 (小云雀 :r =-0 965 ,P =0 0 3 5 <0 0 5 ;朱顶雀 :r =-0 82 8,P =0 0 2 2 <0 0 5 )。窝雏数改变对小云雀幼鸟出飞重影响不显著 (r =-0 41 8,P =0 5 2 8>0 0 5 ) ,而对黄嘴朱顶雀有显著的影响 (r=-0 90 1 ,P =0 0 1 4<0 0 5 )。  相似文献   
5.
生态脆弱带不同区域近缘优势灌木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分别为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典型区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优势灌木。为了探讨生长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的不同气候类型区、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沙漠植物种之间特性的差异及近缘种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对 3种灌木在原产地和引种地 (腾格里沙漠 )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β胡萝卜素和脯氨酸累积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各区优势灌木的气体交换特征不同 ,主要依照区域光照和温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变化 ,各区域的环境条件组合最利于其建群种的生长 ;引进种对引种地环境变化的反应调节较乡土种敏感 ;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近缘种间生理特性相近 ,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6.
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赵亮  刘吉平  田学智 《生态学报》2013,33(10):3169-3176
根据1950-2005年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1950年至2005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由749.84亿元降低至308.82亿元,损失约58.82%;价值空间格局由以高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低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且价值质心由北向南发生转移;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全局自相关指数逐渐减小,高-高自相关类型沿河流主干道逐渐萎缩,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低-低自相关类型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趋势,呈现不显著连片化趋势.人为垦殖活动是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微藻细胞可以积累大量油脂、蛋白质、多糖、色素、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在能源、食品、饵料、保健品及药品等行业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微藻在传统光自养模式下很难实现高密度培养来大量生产这些重要的物质,进而限制了微藻的实际应用。相反,微藻在异养模式下生长速度快、生物质浓度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微藻生物质。因此,异养高密度培养微藻具备大规模、高效率培养微藻生产目标产物的巨大潜力。阐述微藻异养培养的优缺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思路、影响微藻异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的主要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方式及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当前发展水平。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四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发展方向,以期更好地利用异养模式来高效率、低成本培养微藻生产大量目标产物,满足上述多个行业对微藻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从而加速微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食物对高原鼠兔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玉米面、小米面和绿豆粉 (质量比为 5∶3∶2 )的混合食物饲喂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种高原鼠兔 ,4 0d后断头杀死 ,取其后腿肌肉测定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用混合食物饲喂后 ,高原鼠兔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显著升高 ,由对照的 (- 2 4 6 6± 0 2 5 )‰上升为 (- 19 0 5± 0 0 9)‰ ;稳定性氮同位素的组成变化较小 ,仅由对照的 (3 2 8± 0 13)‰增加为饲喂后的 (3 6 1± 0 32 )‰。经人工食物饲喂后 ,高原鼠兔与其食物间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分馏效应为 4 73‰ ,稳定性氮同位素的分馏效应为 2 79‰。C4组分食物的加入影响高原鼠兔的稳定性同位素 (特别是氮同位素 )代谢模式 ,其稳定性同位素代谢周转率可能高于原来预测的 4 0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hoA/ROCK2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组。连续给药7天后,给药剂量200 mg/kg。应用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致大鼠缺血损伤。24 h后评价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脑中氧化因子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A/ROCK2相关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氧化因子含量增加(P0.05),神经元凋亡显著(P0.05),RhoA/ROCK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升高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减少的脑梗死体积(P0.05),降低脑中氧化因子含量(P0.05),抑制了神经元凋亡(P0.05),抑制了RhoA/ROCK2蛋白表达(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进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溃疡新生儿6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奥美拉唑0.6 mg/kg胃管注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奥美拉唑2 mg/kg持续24 h微泵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止血时间、胃肠喂养开始时间、p H值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喂养开始时间≤24 h的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喂养开始时间≥72 h的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且肝肾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2 mg/kg奥美拉唑持续24 h微泵静脉滴注与0.6 mg/kg胃管注入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当,但微泵静脉滴注可显著提高患儿的pH值,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止血时间和胃肠喂养开始时间,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