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正常饮食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8只大鼠喂食高脂饲料(3%胆固醇、0.5%胆酸钠、5%精制糖、10%猪油、基础饲料81.5%)及维生素D3腹腔注射,实验14周处死动物,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取主动脉进行HE染色及油红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提取主动脉RNA作基因芯片检查,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TG和TC升高(P<0.01),HE及油红染色可见主动脉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粥样硬化.芯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t-D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动脉组织中Cat.D不表达或者低表达,模型组中Cat-D表达明显增加(P<0.0).结论:AS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多基因改变而引发的复杂病变,组织蛋白酶D可能与其他具有降解基质作用的酶协同参与了血管重塑从而促进AS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神经浸润的发生预示胰腺癌预后不良,疼痛的发生与神经浸润密切相关,癌细胞和神经组织间相互作用、连接及粘附可能参与了神经浸润的发生,Claudins作为组成紧密连接的主要成份,在多种肿瘤中有所表达,本实验拟通过观察其成员CLDN11在体内、体外mRNA水平的表达,探讨CLDN11在胰腺癌神经浸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诊断及治疗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裸鼠坐骨神经周围注射不同人胰腺癌细胞系的方法建立稳定的胰腺癌神经浸润动物模型,成瘤后检测肿瘤组织中CLDN1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检测不同人胰腺癌细胞株中CLDN1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LDN11在神经侵犯发生率低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神经侵犯发生率高的肿瘤,在正常胰腺组织中无表达。CLDN11的mRNA水平在panc-1细胞株中表达高于Capan-2组。结论:经本实验研究发现CLDN11在PNI发生率高的肿瘤组织及高神经浸润能力的细胞株中表达下调,而在PNI发生率低的肿瘤组织及神经浸润能力低的细胞株中高表达,可以得出在神经浸润发生中,CLDN11的表达受到抑制的结论,由此推断如果过表达CLDN11,有可能阻碍PNI的发生及发展;另外,CLDN11表达的下降也可能预示着PNI的发生及进展,因此CLDN11表达的下降可作为PNI发生的预警信号,也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靶点,为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提供初步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施他宁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38例2001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化分为:施他宁治疗组12例;垂体后叶素治疗组13例;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治疗组13例.给药后分别在12 h、24h及48 h观察药物止血效果,并对输血量、1w再出血率、副作用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垂体后叶素组相比,施他宁组(P<0.05)和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组(P<0.01)在12h、24h及48 h止血率均显著增加,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施他宁组与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死亡率、1w再出血率及输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施他宁对老年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两者联用效果与施他宁单独使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网络抗氧化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组(n=24).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网络抗氧化剂组及模型组均予高脂饮食.网络抗氧化剂组高脂饮食同时使用维生素E(100mg/kg)、硫辛酸(40mg/kg)、辅酶Q10(100mg/kg)、维生素C(100mg/kg)、还原性谷热水胱甘肽(100mg/kg)联合灌胃治疗,1次/日.分别在8周、10周、12周通过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病理动态观察病情转归情况,检测MDA、SOD评定网络抗氧化剂在病情转归中起到的抗氧化作用.结果:网络抗氧化剂组体重、肝指数、血清ALT、AST、MDA、TC及肝组织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肝组织SOD显著高于模型组;病理学模型组在8-10周出现多处肝细胞内脂滴堆积,出现气球样变,且有少量炎细胞浸润,随着进食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病变程度逐渐加重,至12周脂肪变及炎症程度均有所加重,出现点灶状坏死、桥接坏死.甚至出现部分肝纤维化.同期网络抗氧化剂肝组织病理显示脂肪变及炎症显著轻于模型组,无明显肝纤维化出现.结论:网络抗氧化剂对NASH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