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生菌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抗感染、保肝、降门脉高压、利尿、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衣芽胞杆菌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连服21d后观察感染控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腹痛、腹部压痛无差异外,发热、腹泻消失、腹水常规、肝功能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alpha-硫辛酸对2 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 例2 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28 例,采用注射alpha-硫辛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8 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氧化 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MDA均显著降低(P<0.05),SCr、 SOD及NO 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Cr、UAER、SOD、MDA 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 alpha-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血糖(FPG)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或门诊的33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测,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视网膜病变(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并对HbA1c、FB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DR组较NDR组HbA1c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和DR分期呈正相关(I=0.526,P〈0.001),而DR组和NDR组FPG水平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将HbA1c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模型评价体系,对促进中医药在此领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对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等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发现目前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存在中医辨证分型不够统一、造模思路与证型局限、造模方法标准不一、模型病证结合不紧密、模型评价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模型改进意见,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合酶与合成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酶与合成酶是生化教学中经常提到的,同时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例如,对于三羧酸循环中催化乙酰CoA与草酰乙酸反应生成柠檬酸的酶,国内教科书就出现了命名的混乱,有的书称为柠檬酸合酶,更多的书称为柠檬酸合成酶。此外,不少教科书把脂肪酸合酶、HMGCoA合酶、ALA合酶及前列腺内过氧化物合酶误译成脂肪酸合成酶、HMGCoA合成酶、ALA合成酶及前列腺内过氧化物合成酶等。可见,合酶与合成酶误用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状况不仅使青年教师茫然,更使学生无所适从,实在有必要澄清。出现这种错误的可能原因一是名词的错…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拟从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 WPAGA4菌株中克隆并表达3条β-琼胶酶基因agaW3418、agaW3419和agaW3472,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克隆表达技术将得到的3条琼胶酶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重组琼胶酶的酶活,并对其中活性最优的一种琼胶酶进行热稳定性和产酶条件优化。【结果】三种琼脂酶均为属于GH50家族。AgaW3418、AgaW3419和AgaW3472在温度分别为50、60和30℃以及pH值分别为6.0、7.0和7.0条件下,发挥作用的能力最强。其中琼胶酶AgaW3472表现出最优的酶活性质,在20℃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且在SOB (super optimal broth)培养基条件下以1%(质量体积分数)的乳糖作为碳源,同时添加20 mmol/L MgCl2,并将诱导温度和异丙基-1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1 thio-β-D-galactoside, IPTG)浓度分别设置为37℃和0.1 mmol/L时能够获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CRISPR/Cas9)技术建立USP30基因敲除的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T cells,HEK-293T)细胞系,为开展宿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30,USP30)蛋白的功能研究建立了细胞模型;同时,初步探究USP30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Ensemble数据库查询USP30基因序列,定位USP30在基因组中不同转录本重叠区的第一个外显子段,设计并合成2对引导RNA (single guide RNAs,sgRNA),分别构建在pX459载体中;将pX459-USP30-sgRNA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用嘌呤霉素处理,筛选出转染阳性的细胞,然后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测序检测USP30基因的敲除。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在野生型和USP30基因敲除HEK-293T细胞中的复制差异。【结果】Western blotting及测序证实USP30基因敲除单克隆细胞系构建成功。进一步实验发现,SVA在USP30基因敲除细胞中的复制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结论】成功构建USP30基因敲除的HEK-293T细胞系,首次证明USP30对SVA的复制具有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揭示USP30相关免疫反应和SVA感染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模型,也为开展宿主USP30蛋白调控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施他宁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38例2001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化分为:施他宁治疗组12例;垂体后叶素治疗组13例;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治疗组13例.给药后分别在12 h、24h及48 h观察药物止血效果,并对输血量、1w再出血率、副作用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垂体后叶素组相比,施他宁组(P<0.05)和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组(P<0.01)在12h、24h及48 h止血率均显著增加,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施他宁组与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死亡率、1w再出血率及输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施他宁对老年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两者联用效果与施他宁单独使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P-2、Galectin-3、Cx43的表达情况,研究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法检测MMP-2、Galectin-3、Cx43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Galectin-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胃癌癌旁组织(P0.05),并且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MMP-2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而Galectin-3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Cx43在20例胃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达10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7%,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的表达在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阳性表达与Cx43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2,r=-0.292),而与Galectin-3阳性表达均为正相关(P=0.003,r=0.344)。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Galectin-3与MMP-2有促进作用,而Cx43有抑制作用,三者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i—Ti合金成分对食管壁成纤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以及在食管壁包埋后可能导致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按美国ASTM标准制备Ni—Ti合金的金属浸提液;“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食管壁疤痕的成纤维细胞(Fb),传代后以金属浸提液进行培养,分组后分别培养4、24、48、72小时,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后Fb增殖功能的变化;按美国ASTM标准进行Ni—Ti合金试件的食管壁内包埋实验,即将金属试件经表面处理后直接置入食管壁粘膜层与肌层之间,术后2、12周取出包埋组织,分析试件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纤维形成状况。结果:Ni—Ti金属浸提液可轻度抑制Fb的增殖功能,随培养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包埋实验结果也完全符合美国ASTM标准的要求,随包埋时间延长试件表面的纤维膜逐渐变薄,纤维积聚呈减少趋势。结论:Ni—Ti合金在体液中的弥散成分不会激活Fb的增殖与分泌功能,这种合金置入食管内不致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