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内包含一个强H-2d限制性Th表位P34。以该表位肽免疫BALB/c鼠,其脾细胞能够在体外识别重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剔除实验表明应答细胞几乎完全是CD4 T细胞,证明P34表位肽能有效诱导产生特异性Th细胞。以P34肽初免小鼠,再以包含该表位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E2)免疫,结果表明,10μg、20μgE2免疫组在免疫后第1周即有部分小鼠产生抗体,到第3周所有小鼠均能够产生抗体;而对照肽P18初免的小鼠,以20μgE2加强免疫亦无法诱导小鼠产生抗体。这表明,Th表位肽P34初免诱导产生的Th细胞能够有效促进小鼠对携带该表位的载体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内包含一个强H-2d限制性Th表位P34。以该表位肽免疫BALB/c鼠,其脾细胞能够在体外识别重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剔除实验表明应答细胞几乎完全是CD4+ T细胞,证明P34表位肽能有效诱导产生特异性Th细胞。以P34肽初免小鼠,再以包含该表位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E2)免疫,结果表明,10μg、 20μg E2免疫组在免疫后第1周即有部分小鼠产生抗体,到第3周所有小鼠均能够产生抗体;而对照肽P18初免的小鼠,以20μg E2加强免疫亦无法诱导小鼠产生抗体。这表明,Th表位肽P34初免诱导产生的Th细胞能够有效促进小鼠对携带该表位的载体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EV71和CA16双价灭活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分别应用EV71和CA16双价疫苗、EV71和CA16单价疫苗按单针、两针(0,14 d)的程序免疫小鼠,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第1针免疫后21 d时中和抗体效价,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体外经抗原刺激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双价疫苗与EV71单价疫苗单针、两针免疫相比,EV7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值相近(118.8∶84.0;159.5∶156.8,P0.05)。双价疫苗与CA16单价疫苗单针免疫诱导的CA16中和抗体均为阴性;两针免疫CA16中和抗体几何平均值一致(30.0∶26.9,P0.05)。加强免疫7 d后,小鼠脾MNC经EV71抗原刺激,双价疫苗较EV71单价疫苗诱导Th2类细胞因子IL-4、5、6、10和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20,P=0.027,P=0.038,P=0.019,P=0.026);MNC经CA16抗原刺激,双价疫苗与CA16单价疫苗相比诱导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价疫苗可诱导与单价疫苗相似的中和抗体应答水平,并可提高Th2类细胞因子应答,研究为EV71和CA16双价灭活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prM-E DNA疫苗与prM和EⅢ融合抗原亚单位疫苗采用DNA初免-蛋白加强免疫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prM-E融合基因插入到pVAX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M-E-pVAX1作为DNA疫苗进行初免,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prM和EⅢ融合抗原作为亚单位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将32只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设置prM-E-pVAX1 DNA疫苗组、DNA初免-蛋白加强免疫组、prM和EⅢ融合抗原亚单位疫苗组及pVAX1载体对照组,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滴定中和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因子表达丰度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分析不同疫苗免疫组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结果表明,用DNA初免-蛋白加强策略免疫的小鼠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略高于prM和EⅢ融合抗原亚单位疫苗免疫组,显著高于prM-E-pVAX1 DNA疫苗免疫组。DNA初免-蛋白加强策略在小鼠模型中诱导产生了有效的Th1/Th2型免疫反应,特别是显著诱导了Th1型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为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了新的免疫策略和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结核分枝杆菌DNA四价疫苗(编码Ag85B,MPT64,MPT70和TB10.4抗原)初发免疫、卡介苗(BCG)加强免疫后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结核杆菌感染效率进行了分析.攻毒后细菌计数结果显示,DNA初免、BCG加强组肺脏和脾脏载菌数的对数值比阴性对照组下降1.0~1.3(P<0.01),且显著低于DNA四价苗和BCG组(P<0.05).3次免疫后,BCG加强组外周血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显著增多(P<0.05);经4种抗原分别刺激,BCG加强组脾细胞产生的抗原特异性IFN-γ和IL-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免疫组,其中Ag85B抗原诱导产生的IFN-γ浓度为1250ng/L,IL-2浓度为230ng/L,分别是DNA四价苗组的1.6,1.7倍(P<0.05),是BCG组PPD诱导产生相应细胞因子浓度的2.6倍和2.2倍(P<0.05);此外,BCG加强组肺脏中分泌穿孔素的淋巴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DNA初发免疫、BCG加强免疫法能显著提高小鼠CD4 ,CD8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增强小鼠抗结核杆菌感染能力,是提高结核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纯化疫苗原液中分别加入Al(OH)3、IL-2、GM-CSF、CFA等佐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不加佐剂的纯化疫苗原液作为对照,分别免疫BALB/c小鼠,定期进行眼眶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FRS病毒的抗体水平。用不同佐剂的HFRS纯化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其抗体产生的时间和滴度均不同。佐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抗体产生早且(或)滴度高,IL-2佐剂组在免后第3天就可以检测到抗体;联合使用两种佐剂组与单独使用一种佐剂组相比,抗体产生早、滴度高。结果表明,上述各种佐剂对HFRS纯化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IL-2对早期免疫应答、早期抗体的产生有显著意义;联合应用两种佐剂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只加其中一种佐剂的疫苗。  相似文献   

7.
为详细探讨小鼠不同次数接种B型流感病毒HA DNA疫苗后免疫应答情况,以及CpG基序的免疫佐剂效果,采用不同剂量HA DNA,1次或2次(间隔3周)电击法免疫BALB/C小鼠。初免4周后(或二免加强免疫1周后)用致死量流感病毒(B/Ibaraki/2/85)攻击。研究发现:①100μg HA DNA一次接种的小鼠全部存活;②经含有CpG基序的DNA免疫的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的抗HAIgG抗体更高,小鼠体重丢失更少。这些结果说明,1次接种100μg HA DNA疫苗可以使小鼠抵抗致死量B型流感病毒攻击,CpG基序能够增强HA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建立百日咳小鼠模型,并初步应用于疫苗评价。方法通过对小鼠品系、周龄,感染用菌株、菌液浊度,感染时间等进行比较,确定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参数。然后借助该模型比较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肺部百日咳杆菌的清除情况。程序为第0、2、4周免疫,第6周进行呼吸道感染,感染后2 h、3 d、7 d、14 d、21 d取样,对小鼠肺部菌落进行计数。结果在菌液浊度至少为109CFU/m L时,用Tohama I株对4~10周龄BALB/c小鼠雾化感染30 min,小鼠肺部百日咳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可达100%。用于疫苗评价后发现,免疫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小鼠在感染后7 d检测不到肺内的百日咳杆菌,而免疫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小鼠在感染后21 d还可分离出少量百日咳杆菌。结论通过动物发病、肺部细菌分离培养和感染曲线等对动物模型进行分析,证明通过呼吸道感染途径可成功建立百日咳小鼠模型,并且该模型可应用于百日咳疫苗的评价,为百日咳疫苗的有效性评价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新型结核病疫苗T-BioVax及其与聚肌胞苷酸Poly(I∶C)、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imo-thylidioctyl ammonium bromide,DDA)佐剂配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并验证体外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mycobacteria growth inhibition assay,MGIA)评价结核病疫苗效力的可行性。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1组于腹股沟皮下免疫T-BioVax+Poly(I∶C)+DDA 2针,间隔3周;3组分别免疫T-BioVax、BCG(Danish 1331)或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为对照,其中BCG(Danish 1331)组经皮内免疫一针,另2组免疫程序与T-BioVax+Poly(I∶C)+DDA组相同。分别在第4、6、7、9周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G1和Ig G2a抗体水平;在第4周通过ELISPOT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17;在第6周和第9周通过MGIA来评价疫苗效力。结果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G和Ig G1抗体水平均高于T-BioVax组和BCG(Danish 13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 G2a抗体水平高于T-BioVa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 G2a抗体水平在第4周和第7周高于BCG(Danish 13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在2.5μg/孔的T-BioVax抗原刺激时,T-BioVax+Poly(I∶C)+DDA组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cells,SFC)数量与BCG(Danish133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6328,P=0.9694)外,T-BioVax+Poly(I∶C)+DDA组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17的SFC数量均高于T-BioVax组、BCG(Danish1331)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IA结果显示,第6周T-BioVax+Poly(I∶C)+DDA组和BCG(Danish 1331)组共培养的CFU数均低于T-BioVax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oVax+Poly(I∶C)+DDA组共培养的CFU数与BCG(Danish133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67,P=0.4789);第9周T-BioVax+Poly(I∶C)+DDA组共培养的CFU数低于T-BioVax组、BCG(Danish 1331)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病疫苗T-BioVax与Poly(I∶C)、DDA佐剂配伍后,免疫原性得到了增强,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都得到了提高,MGIA试验结果也显示疫苗对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得到了提高,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结果相一致,初步表明该方法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于重组酿酒酵母全细胞的新型疫苗研究报道不断出现。以结核杆菌重要保护抗原ESAT6和Ag85B为对象,采用pHR酿酒酵母表达系统,构建了两种分别表达ESAT6-Ag85B(EA)和IFN-γ-ESAT6-Ag85B(IEA)融合抗原的重组酿酒酵母Yeast-EA和Yeast-IEA。重组酵母以皮下注射方式免疫小鼠后,小鼠产生高水平Ag85B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等细胞因子,无IL-4产生,发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其中Yeast-IEA效应更强,优于传统的BCG疫苗。实验证实重组酵母能够刺激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研究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重组酿酒酵母全细胞疫苗具有发展成为新型抗结核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2,HSV-2)是引起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的主要病原体,研制有效的HSV-2疫苗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穿梭载体pDC316将糖蛋白D2(Glucoprotein D2,gD2)基因连接到腺病毒载体上,制备HSV-2重组腺病毒rAd-gD2,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鉴定正确后,分别于第0、2、4周免疫小鼠,以PBS和空白腺病毒载体(AdV)为对照,第7周取血,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gD2特应性IgG和中和抗体评价体液免疫应答,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评价细胞免疫应答。结果显示经过3次免疫,小鼠产生了高水平的gD2特应性IgG和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明显高于对照组,Th2型细胞因子IL-4、IL-5和IL-10均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制备的rAd-gD2既可以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也可以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与预期设想一致,为未来HSV-2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LTB(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抗原表位PT8A与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VP8~*基因融合后对VP8~*亚单位疫苗(VP8)免疫效果的影响,将PT8A分别融合到VP8~*基因的C-端和N-端,然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PT8A-VP8和p ET32a-VP8-PT8A。表达的重组蛋白PT8A-VP8和VP8-T8A纯化后分别经鼻腔免疫BALB/c免疫小鼠,收集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经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 ET32a-PT8A-VP8和p ET32a-VP8-PT8A构建成功。6×His-VP8-PT8A、6×His-PT8A-VP8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4 k D。重组VP8-PT8A和PT8A-VP8表达成功,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间接ELISA测量血清Ig G和肺s Ig A的滴度,与VP8组相比较,VP8+LTB组和VP8-PT8A组O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PT8A-VP8组OD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PT8A融合在VP8基因的C端后对重组轮状病毒VP8~*亚单位疫苗有显著性免疫佐剂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制预防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感染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活载体疫苗。【方法】将PCV2 ORF2基因插入到PRV通用载体pG中,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试剂盒将重组转移质粒pGO与猪PRV弱毒HB98株DNA共转染猪睾丸(ST)细胞,通过3轮蚀斑纯化重组病毒。将重组病毒、商品化PCV2灭活苗及DMEM培养液分别免疫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4周后加强免疫1次,首免后第8周用PCV2强毒NY株对小鼠进行攻毒。【结果】成功获得表达ORF2基因的重组病毒PGO,首免重组病毒后小鼠体内抗PCV2的ELISA抗体水平很低,二免后小鼠PCV2特异的ELISA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并且重组病毒组能够激发PCV2特异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攻毒试验表明重组病毒组和PCV2灭活疫苗组均能有效抵抗PCV2强毒攻击。【结论】表明表达ORF2基因的重组病毒PGO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核酸疫苗预敏,乙型肝炎病毒HBsAg蛋白疫苗增强的免疫对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TransfectionTM脂质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简称为adr),及空载体pSW3891(简称vector)体外转染293T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dr,vector的体外表达;动物体内研究选用Balb/c小鼠共18只,每组6只,编号后随机分为3组,即空载体质粒组(vector+vector组)、adr核酸疫苗+HBsAg蛋白疫苗(adr+protein组)、HBsAg蛋白疫苗+HBsAg蛋白疫苗(Protein+Protein组);于第0周肌肉注射法分别以vector、adr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于第4周肌内注射法分剐以vector、HBsAg蛋白疫苗、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HBsAg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HBsAg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adr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体内研究结果显示:除vector+vector组外,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血清抗-HBs,Protein+Protein组抗-HBs终点滴度比adr+protein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vector+vector组没有检测到特异性INF-γ分泌的脾细胞,而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且adr+protein组特异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protein+protein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预敏.能明显增强Balb/c小鼠对乙型肝炎HBsAg蛋白疫苗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MHCⅡ类缺陷(MHC-II KO;Aβ-/-)小鼠用于评价MHC-II类分子在接种疫苗后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接种流感A/PR8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后,完全不同于CD4 T细胞缺陷小鼠,在MHCⅡ类分子缺陷小鼠体内外均未检测到疫苗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 G抗体。缺乏MHCⅡ类分子并没有明显影响血清中诱导产生特异性Ig M抗体。用  相似文献   

16.
<正>尽管有效的百日咳疫苗有很高的接种覆盖率,尚未有一个国家将百日咳得到控制。百日咳初免有两种疫苗可用,白喉/破伤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和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除此之外还有抗原含量较低的推荐用于加强免疫的疫苗。利用这些疫苗,正在探索几种应对当前百日咳问题的免疫策略,包括多次接种、"蚕茧策略"(注:是指对产妇和其他所有与<12月龄婴儿有密切接触的人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可溶性表达结核分枝杆菌Ag85A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冷休克表达质粒和含有伴侣质粒的大肠杆菌对Ag85A蛋白进行可溶性原核表达,并进行纯化与鉴定,通过C57BL/6小鼠模型对Ag85A蛋白的免疫原性,包括诱导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重组菌诱导后裂解上清中检测到可溶性Ag85A蛋白的表达,经过亲和层析纯化收获了纯度在90%以上的Ag85A蛋白,Western blot鉴定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Ag85A蛋白免疫小鼠后,血清中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Ig G抗体效价,其中Ig G2b水平要高于Ig G1。通过特异性多肽、蛋白刺激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细胞可分泌高水平的IFN-γ、TNF-α等Th1型细胞因子。【结论】实现了Ag85A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免疫特性评价显示Ag85A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Th1型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为其进一步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免疫共刺激分子OX40L对乙型肝炎核酸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HBV 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共刺激分子OX40L 作为HBV DNA疫苗的分子佐剂免疫小鼠,旨在探讨共刺激分子OX40L对HBV DNA疫苗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我们将HBV DNA疫苗(pcDS2)单独或联合共刺激分子质粒pOX40L免疫C57BL/6小鼠;分别在第0,2,4周进行免疫,在第6周检测抗-HBs IgG、IgG1和IgG2a,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CTL)等免疫学指标.[结果]pceDS2联合pOX40L免疫组小鼠的抗-HBs水平显著提高,抗-HBs IgG亚类以IgG2a占优;免疫小鼠的T淋巴细胞体外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刺激后,联合免疫组刺激指数(SI)明显高于pcDS2组;联合免疫组CD4 + T淋巴细胞的IL-4和IFN-γ表达水平及CD8 + T淋巴细胞的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NA疫苗免疫的各组小鼠,HBsAg特异性体内CTL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免疫组小鼠的体内CTL杀伤作用最强.[结论]共刺激分子OX40L不仅能增强HBV DNA疫苗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还能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尤其增强体内CTL的杀伤活性,为HBV 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为研制预防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感染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活载体疫苗。【方法】将PCV2 ORF2基因插入到PRV通用载体pG中,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试剂盒将重组转移质粒pGO与猪PRV弱毒HB98株DNA共转染猪睾丸(ST)细胞,通过3轮蚀斑纯化重组病毒。将重组病毒、商品化PCV2灭活苗及DMEM培养液分别免疫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4周后加强免疫1次,首免后第8周用PCV2强毒NY株对小鼠进行攻毒。【结果】成功获得表达ORF2基因的重组病毒PGO,首免重组病毒后小 鼠体内抗PCV2的ELISA抗体水平很低,二免后小鼠PCV2特异的ELISA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并且重组病毒组能够激发PCV2特异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攻毒试验表明重组病毒组和PCV2灭活疫苗组均能有效抵抗PCV2强毒攻击。【结论】表明表达ORF2基因的重组病毒PGO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va和HPV E_6及其蛋白通过滴鼻共免疫的方式提高抗体水平的有效性。[方法]选择ova和OVA蛋白,HPV E_6和HPV E_6蛋白滴鼻共免疫ICR小鼠,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Ig G、Ig G1、Ig G2a和s Ig A,生殖道黏液中s Ig A的表达水平。[结果]ova及其蛋白共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Ig G及其亚类、血清和生殖道洗液中的s Ig 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初免后第28 d,血清中的Ig G抗体滴度达到28万。HPV E_6与其蛋白共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Ig G及其亚类、生殖道洗液中的s Ig 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初免后第35 d,血清中的Ig G抗体滴度达到25万。[结论]用ova和HPV E_6及其蛋白通过滴鼻共免疫,产生高水平抗体,共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比基因疫苗组增强了近百倍,比蛋白免疫组增强了2.5倍,表明这种免疫方式能够有效激发黏膜免疫反应和系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