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IL-13为最近发现的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分子量约为10-17KD,染色体定位于5q31,研究表明:IL-13与IL-4的基因在人和小鼠的基因组中紧密连锁,又发现功能性IL-4受体与IL-13受体共用一个在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受体亚单位,IL-13与IL-4有许多相同的活性,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炎性因子,促进Ig类型转换和Ig 的产生,但IL-3不作用于T细胞,本对这种新型细胞因子的结构及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33     
最近.美国Schefing—plough Biopharma的Schmitz J等鉴定了一种IL-1家族新成员——白介索33(Interleukin-33),简称IL-33,也称为IL-11F。人IL-33(hIL-33)和小鼠IL-33(mIL-33)分别为270个氨基酸和266个氨基酸蛋白质,计算分子量分别为30kD和29.9kD,其基因分别定位在9p24.1和19qc1区域里,IL-33在结构上与IL-18最相似,IL-1β能刺激IL-33前体(pro—IL-33)的合成,活化的caspase-1能裂解pro—IL-33产生成熟的IL-33。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增出ADOL-4817毒株的囊膜蛋白env基因,并克隆进大肠杆菌。经核酸序列分析证明,env基因的大小为1746bp,其中gp85和gp37mh 1554bp组成,可翻译成51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7kD。根据糖基化位点N-X-S/T的特点,发现ADOL-4817的env蛋白有15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同源性分析证明,ADOL-4817的env基因与其它ALV-J的env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8.8%-92.4%,而与外源性ALVs的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仅为40.5%-51.4%,然而,与内源性的EAV-HP毒株的类env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1.2%;另外,ADOL-4817毒株的gp37d C末端多了13个氨基酸,这些结果提示,ALV-J的env基因存在广泛的变异性,env基因可能来源于内源性和外源性ALVs的重组。  相似文献   

4.
Alzheimer氏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目前已经确认的Alzheimer’sDisease(AD)的四个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其中与早老性AD相关的有三个,分别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的app基因、第14号染色体的prisenilinⅠ基因和第1号染色体的prisenilinⅡ基因;与迟老性AD病相关的是位于第19号染色体的apoe基因。在早老性AD家族中发现了:(1)app基因的五个突变体;(2)编码跨膜蛋白的presenilinⅠ基因与线虫编码相同蛋白的sel-12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apoe基因与AD发病有“剂量效应”。早老性AD中一种高效转基因鼠模型已被成功地建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8(hIL-18)中一些氨基酸残基对IL-18功能的影响,用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构建hIL-18突变体hIL-18D^126N、hIL-18D^130K、hIL-18D^134K。将突变体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JW2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热诱导表达,3个突变体占菌体总蛋白质的15%-31%以上。SDS-PAGE证实,表达的蛋白质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包含体经超声破坏,2mol/L尿素洗涤,8mol/L尿素溶解,Sephadex G-75柱纯化后,纯度均可达95%以上。Western印迹表明3个突变体与野生型hIL-8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纯化的突变体蛋白质经复性后,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于干扰素(IFN-γ)的能力为指标检测其活性,结果显示3个突变体的生物学活性分别为野生型IL-18的32%、8%、10%,表明hIL-18中126、130、134位的天冬氨酸(Asp)对其功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管RT-PCR方法扩增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B13株包括ORF7基因的片段,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PRRSV分离株B13ORF7基因长度为384bp,编码128个氨基酸组成的15kD蛋白。与已发表的PRRSV LV株、VR-2332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59.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54.7%。。表明PRRSV分离株B13在基因结构上可能与LV株同属于欧洲亚群。同时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AcGHLT-B-ORF7,且该重组转移载体质粒与线性化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SVI^-G)基因组DNA(baculo gold linearized baculovirus DNA)共转染草地夜蛾(Spodoptcra frugiperda,Sf9)细胞,得到重组病毒AcMNPV-OCC^--GST-6xHis-ORF7。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Sf9细胞中检测到分子量为46kD的ORF7基因的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能被猪抗PRRSVB13株多克隆血清所特异识别。此结果为PRRS新型诊断抗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高(H)、低(L)转移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和HO-8910)和正常卵巢上皮(C)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卵巢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差异基因在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结果:高、低转移卵巢癌细胞株比较表达差异2倍以上共有409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信号比的对数值[SLR]≥1)有271个,表达下调(SLR≤-1)有138个。从表达差异的基因在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除1个基因未知其定位外,其余所有差异表达基因散在分布于各条染色体上,但以1号染色体最多有43个(占10.7%)。其次是6号染色体有39个(占9.6%),第三是2号染色体有29个(占7.1%)。第四是17号染色体有28个(占6.9%)。第五是3号染色体有25个(占6.2%)。第6是5号和11号染色体各有24个(各占5.9%)。而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生在染色体短臂(q)的有264个(占64.7%),在13,14,15,21和22号仅发现在q都有异常表达。从表达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分类看,属于酶和酶调控子基因为最多(104个,占25.4%),其次是信号传导基因(43个,占10.5%)。第3类是核酸结合基因(42个,占10.3%)。第4类是蛋白结合基因(34个,占8.3%)。以上4大类共占基因总数54.5%。还有功能未知的基因有76个,占18.6%。高、低转移卵巢癌细胞株差异表达基因散在分布在各条染色体上,但以1、6、2、17、3、5和11号染色体差异表达基因居多。肿瘤的转移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4大类(酶和酶调控子、信号传导、核酸结合和蛋白结合)相关基因异常是我们今后研究卵巢癌转移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8.
对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基因组中EcoR I-N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了完整的解螺旋酶基因(hel),其开放阅读框大小为3762bp,编码一个分子量为146kD的蛋白质。在hel起始密码子ATG上游50位有强晚期启动子转录起始信号ATAAG,在-112位和-189位存在两个TATA box,但未发现早期转录信号CAGT。其在终止密码子下游第12位有一PolyA终止信号AATAAA。在其它真核或原解螺旋酶中存在的7个保守基元(Ⅰ、Ⅰa、Ⅱ、Ⅲ、Ⅳ、Ⅴ、Ⅵ),只有5个(Ⅰ、Ⅰa、Ⅱ、Ⅲ、Ⅳ)在杆状病毒中保守。同源性比较发现,HaSNPV解螺旋酶的氨基酸序列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s MNPV,SeMNPV)的解螺旋酶具有最高的同源性(66%),与Xestia c-nigrum颗粒体病毒(XcGV)解螺旋酶的同源性最低(43%)。HaSNPV解螺旋酶基因是第一个报道的单粒包埋核多角体病毒的解螺旋酶基因。  相似文献   

9.
董硕  耿解萍 《遗传学报》1993,20(5):381-388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并置,并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APL患者中PML基因断裂点集中于2个限区域,即PML-bcr1和PML-bcr 2,二者相距约10kb。本文确定了PML-bcr 1的DNA顺序,并确定了一例APL患者染色体相互易位接合部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从杭州、兰州两地各一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阳性血清中提取病毒DNA,采取PCR技术扩增出前表面抗原(preS)基因片段,重组到质粒载体上,对该基因进行了全序列测定[GenBank索取号CpreS-HZ:AF 325674;preS-LZ:325675].克隆的HBVpreS基因杭州分离物(preS-HZ)和兰州分离物(preS-LZ)全长522个核苷酸,编码174个氨基酸。preS-HZ与已发表的HBV adr亚型上海分离物、北京分离物、日本分离物、HBVadw亚型和ayw亚型pre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96.2%、97.3%、88.7%和84.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0%、94.9%、97.1%、85.1%和85.4%;preS-LZ与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4%、96.2%、96.9%、88.7%、83.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9%、94.9%、96.0%、85.1%、84.1%,分子进化分析(ADNASTAR,1999)表明,相对于以上报道的序列二者含有四个特异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在免疫保护区内二者具有较好的保守性,可用于表达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斜 诳蛾核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chiA)上游约4.0kb范围内的序列,它包括了六个读码框(ORF1-6),其长度分别为156bp、279bp、540bp、369bp、1281bp和228bp,可编码的氨基酸长度分别为51、98、179、122、426和75个,分子量分别为6.15kD、11.46kD、21.70kD、14.69kD 、47.59kD和9.09kD。在ORF1ORF2、ORF3起始密码前分别有一个、二个及一个杆状病毒早期启动子基序CAGT;在ORF4、ORF5起始密码前各有一个及二个杆状病毒晚期启动子基序TAAG。在ORF1、ORF4、ORF5终止密码下游有真核生物mRNA转录poly(A)加尾信号。ORF4为AcMNPV ORF53、BmNPV ORF42、OpMNPV ORF56、LdMNPV ORF54的同源基因。ORF1、ORF2、ORF6与已知的杆状病毒基因沿有同源性,可能为三个新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标准化的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U133A基因芯片检测胃癌(T)与切缘正常胃黏膜(C)基因表达谱差异,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差异基因在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胃癌与正常胃黏膜比较差异8倍以上共有270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信号比的对数值(SLR)≥3]有157个,表达下调(SLR≤-3)有113个。从表达差异的基因在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除4个基因未知其定位外,其余所有差异表达基因散在分布和各条染色体上,但以1号染色体为最多,有26个(占9.8%),其次是11和19号染色体上分别有24个(各占9.1%)。而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生在染色体短臂(q)上有173个(占65%)。从表达差异的基因功能分类看,属于酶和酶调控子基因最多(67个,24.8占%),其次是信号传导基因(43个,占15.9%),第3类是核酸结合基因(17个,占6.3%),第4类是转运子基因(15个,占5.5%),第5类是蛋白结合基因(12个,占4.4%),还有功能未知的基因有50个,占18.5%。以上5大类共占基因总数56.9%。胃癌差异表达基因散在分布在各条染色体上,但以1、11、19号染色体差异表达基因居多。这5大类(酶和酶调控子、信号传导、核酸结合、转运子、蛋白结合)相关基因异常是今后研究胃癌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方法,扩增人纤溶酶原cDNA基因中K4K5 cDNA片段,与酵母表达载体pPIC9K重组,获得表达质凿p9kkk-18。该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用G418-YPD筛选高拷贝表型,PCR筛选K4K5 cDNA与酵母染色体整全形成的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用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r-K4K5分子量约21.5kD,占分泌总蛋白80%以上,产物浓度为150-250mg/L。初步纯化产物抑制牛毛细血管内皮(BCE)细胞增殖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苗聪秀  卢光秀 《遗传学报》1998,25(5):422-426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EB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BNLF-1)在转基因小鼠子二代染色体上的整合及其定位。结果在两只子二代转基因小鼠中,分别观察80个和60个分裂相,出现杂交信号的核型分别为27和18个,检出率为33.8%和30%。转基因分别整合在14号染色体和10号染色体上。提示转基因BNLF-1已稳定整合到转基因小鼠的染色体上,并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代;推测转基因原代鼠的转基因整合可能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5.
建兰花哇病毒运动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兰花叶病毒(CyMV)石斛兰分离物中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就(RT-PCR)方法获得约500bp的运动蛋白基因片段,插入pGEM-T载体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数由474个核苷酸组成,和CyMV美国夏威夷分离物、新加坡分离物相应基因核甘酸序列分别具有97.8%同源性;根据核酸序列推导该片断含有3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编码14kD、12kD和10kD的多肽。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病(R)基因结构上的高度保守性,为利用基于PCR的方法快速分离R基因同源序列提供了基础。采用这种方法,我们曾从水稻中分离到8个R基因候选同源序列(Rgenecandidates,RGCs)。为了研究RGCs与遗传学上已知的R基因的关系,对它们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染色体定位。DNA杂交结果显示RGCs都属于多基因家族(Fig.1)。6个RGCs(Osh359-1、Osh359-2、Osh359-3、Osh359-5、Os8558-3、Os8558-14)在两个籼稻品种H359和Acc8558中检测出多态性,并定位在水稻染色体上(Fig.2)。它们分别检测出了1、1、4、1、2和1个座位,共10个座位,其中9个定位在第11号染色体的3个区域上,即RFLP标记G181和C82之间(由Osh359-2、Osh359-3、Osh359-5和Os8558-3检测的6个座位),G1465与C50之间(Osh359-3检测出的一个座位),和C496附近(由Osh359-1和Os8558-14检测出的两个紧密连锁的座位)另有一个由Os8558-3检测出的座位定位到第8号染色体上,位于L457和G1082B之间。这些染色体区域包含近一半的遗传学上已知的抗病基因,如Xa-3、Xa-10、Pi-a和xa-13。这一结果表明RGCs与已知的抗病基因位于相同的染色体区域。此外,RGCs定位的结果表明,它们在水稻基因组中呈簇状分布,表现出  相似文献   

17.
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基因vp39设计引物,用PCR技术扩增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株(BmNPV-Ch)-1.3kb片段并测定了其全序列长1230bp。推导的氨基酸351个,其与BmNPV日本株(BmNPV-Ja)vp39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5%,氨基酸同源性达97.1%。该片段在E.coliBL21中诱导表达能产生分子量约为38kD的特征性蛋白带,证明所扩增片段为Bm  相似文献   

18.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了CNE1和C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NE1细胞中LMP1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整合在第一号染色体上,CNE3中LMP1基因则随机存在于细胞核内及多条染色体上。用PCR方法分别从CNE1及CNE3中扩增得到了LMP1基因片段(外显子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来自CNE1的LMP1与来自B95-8细胞的LM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极高,达99.5%,而CNE3的LMP1基因与B95-8的LMP1基因同源性为93%。  相似文献   

19.
IL-12受(IL-12R)主要分布在外周血单个核心细胞上,由β1和β2两条链组成,二者均属于GP130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目前已克隆出入和鼠的IL-12R。由IL-12R介导的IL-12的信号传导涉及了JAK/STAT途径中TYK2、JAK2、STAT3及STAT4的酪氨酸磷酸化。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interleukin-2 receptorγchain,IL-2Rγc)是约3年前发现的IL-2受体亚单位之一,它不但参与高、中亲和力IL-2R的形成,而且作为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参与IL-4、IL-7、IL-9和IL-15受体以及可能的IL-13受体功能性复合物的形成.IL-2Rγc基因结构与功能和蛋白质分子结构以及染色体定位已阐明.IL-2Rγc及信号传导的异常导致人类X染色体连锁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X-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XSCID).因此,阐明IL-2Rγc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学作用,对了解淋巴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成熟、免疫应答及其调控等问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