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以秀珍菇单核菌丝为材料,用溶壁酶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考察各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菌龄为8 d菌丝体,0.6 mol/L甘露醇+10 mmol/L Tris-HCl为稳渗剂,酶解温度29℃、酶浓度1.6%的条件下酶解160 min。原生质体产量达到3.5×10~7 CFU/m L,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1.4%。  相似文献   
3.
对具有广义Logistic增长的比率型捕食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系统永久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通过对系统进行无量纲代换和应用Liapunov函数的方法,进一步得到了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益生菌干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与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s(11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干预的试验组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32,95%CI:0.24~0.44)。同时,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OR=0.42,95%CI:0.27~0.66)、尿路感染(OR=0.30,95%CI:0.16~0.59)和肺部感染(OR=0.38,95%CI:0.23~0.66)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但腹腔脓肿(OR=0.55,95%CI:0.20~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在吻合口瘘(OR=0.41,95%CI:0.19~0.87)和住院时间(WMD=-1.44,95%CI:-2.18~-0.71)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提示2种及2种以上益生菌的联合效果可能高于单一益生菌干预的效果。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口服益生菌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管RT-PCR方法扩增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B13株包括ORF7基因的片段,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PRRSV分离株B13ORF7基因长度为384bp,编码128个氨基酸组成的15kD蛋白。与已发表的PRRSV LV株、VR-2332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59.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54.7%。。表明PRRSV分离株B13在基因结构上可能与LV株同属于欧洲亚群。同时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AcGHLT-B-ORF7,且该重组转移载体质粒与线性化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SVI^-G)基因组DNA(baculo gold linearized baculovirus DNA)共转染草地夜蛾(Spodoptcra frugiperda,Sf9)细胞,得到重组病毒AcMNPV-OCC^--GST-6xHis-ORF7。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Sf9细胞中检测到分子量为46kD的ORF7基因的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能被猪抗PRRSVB13株多克隆血清所特异识别。此结果为PRRS新型诊断抗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具有阶段结构的SIS传染病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具有阶段结构的SIS传染病模型,给出了传染病最终消除和成为地方病的阈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碳会计、碳会计信息披露及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三个层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并分析了还可以发展的研究空间及趋势,为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环境生存和传播至关重要。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评估临床和环境中分离出的44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的结构多样性。【方法】该研究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高通量方法,使用与高分辨率成像兼容的96孔微量滴定板,结合结构分析软件ISA-2来研究生物被膜形成和结构,分析22株食品与22株临床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结构参数(生物体积、平均厚度、粗糙系数)。【结果】CLSM图像显示,44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在培养48h后能够形成3D结构,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临床来源菌株与环境来源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结构异同,发现临床菌株生物被膜的变异系数比环境菌株生物被膜的变异系数小,且同时携带tdh和trh两种毒力因子的菌株生物被膜变异性最小。凝聚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可以分为致密且表面光滑(39%)、斑驳且表面粗糙(27%)、疏松且表面坑洼(34%),临床菌株易形成致密且表面光滑和斑驳且表面粗糙的生物被膜,而环境菌株易形成致密且表面光滑和疏松且表面坑洼的生物被膜。【结论】该研究深入了解了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结构差异性,为今后对临床和环境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采取不同的防控和清除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管RT-PCR方法扩增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B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