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小球系膜细胞株的建立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肾小球细胞外生长能力的差异,从SD大鼠肾小球中成功分离肾小球系膜细胞(MC)后,探索了培养MC的适宜条件;观察了胰岛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ET-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因子均可显著促进MC增殖(P<0.01),其中bFGF作用最强。当胰岛素和bFGF、TNFα或低浓度ET-1(≤10~(-8)mol/L)共同作用于MC时,其促MC增殖显示正协同作用(P<0.01,P<0.05);与高浓度ET-1(≥10~(-7)mol/L)共同作用于MC时,呈负协同作用(P>0.05)。  相似文献   

2.
敲减MC4R表达对牛胎儿成纤维细胞CMS系统关键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敲减黑素皮质素4受体(melanocortin 4 receptor,MC4R)基因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并探讨其在能量平衡神经调节系统中的作用,将构建成功并已鉴定为有效序列的短发夹状RNA (short hairpin RNA, 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SH1 GFP MC4R,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并使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和Western印迹检测MC4R及中枢黑素皮质素系统(central melanocortin system, CMS)关键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稳定转染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中, MC4R表达显著抑制,瘦蛋白(leptin)和阿黑色素原(POMC)表达下调,黑素皮质素拮抗物agouti相关蛋白(AGRP)和MC3R表达上调,而神经肽Y (NPY)表达无明显改变.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获得了敲减MC4R基因表达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提示, MC4R的表达水平对CMS系统中的各关键基因的表达有不同的抑制或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索鸡胚胎干细胞培养的优化条件,比较不同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离体培养的效果。方法:用传至第2代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与鸭胚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制作饲养层,比较这2种饲养层以及不用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的培养体系中,鸡胚胎干细胞均可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而且2种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均可作为较好的饲养层细胞用于鸡胚胎干细胞的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4.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用胶原酶Ⅲ和胰蛋白酶成功地分离了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并对其进行了体外培养,同时探讨了两种酶消化分离牛胎儿组织的时间对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用组织块直接培养也成功得到了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并探讨了不同组织块大小对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可以研究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增殖规律;通过制备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染色体发现,经过传代(12代)、冷冻保存、解冻,牛胎儿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相似文献   

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是一类多功能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它对卵泡发育的许多方面如颗粒细胞的生长及分化、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的释放、血管生成等都有影响。FGFs按等电点的不同分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者有55%的同源性并作用于同一受体。从已有资料分析,aFGF和bFGF在进  相似文献   

6.
检测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XTT比色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3种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大鼠肾上皮细胞,人胎肺成纤维细胞,人成纤维细胞)的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在电子偶联剂硫酸酚嗪甲酯(phenazine methosulfate, PMS)的协同作用下,还原四氮唑复合物(XTT)形成可溶性的棕黄色甲簪(formazan)产物,测定细胞甲簪的生成量来反映细胞的生长与活性状态,并与传统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XTT方法直接测定水溶性的甲簪产物,敏感度高于MTT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的优点,为成纤维细胞的研究建立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瘢痕疙瘩是创伤延迟愈合期间由于过量结缔组织的沉积形成的超出最初损伤范围的增殖性瘢痕组织。目前虽然不能确定其确切的发病机制 ,也没有普遍有效的治疗药物 ,但大量的研究证明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参与了该病的发生。1 .生长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形态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仍然是整倍体 ,仍然有接触抑制 ,这表明成纤维细胞并没有转化 (Diegelmann等 ,1 979)。在含有正常浓度 ( 1 0 % )血清的培养基中 ,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差别[1] ,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s)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游离脂肪酸在代谢综合征患者牙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在牙周组织修复中起主要作用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加入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酸进行刺激,在刺激24h-72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游离脂肪酸可以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P<0.01),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以培养72h后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游离脂肪酸可以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牙周组织的的修复能力,从而导致或加重牙周病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良方法及细胞鉴定。用胰酶消化组织块结合的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并纯化细胞,对肺成纤维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细胞进行鉴定,并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选用改良法获得的细胞,3 d后可见组织块周边有少许细胞,5 d后组织块周围有大量细胞爬出,生长迅速,10 d接近融合。经改良后的方法纯化细胞,细胞活性状态较好的为3~5代,5代以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对第3代肺成纤维细胞进行HE染色,镜下可见形态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阴性表达。MTT法检测第3代细胞于3~5 d处于对数生长期。胰酶消化组织块结合法是一种可靠快速的肺成纤维细胞分离纯化的培养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得到具有典型形态特征且活性较好的肺成纤维细胞,初学者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和培养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放免法、流式细胞术、RT-PCR的方法分别测定醛固酮、普伐他汀以及甲羟戊酸干预下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和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的ET-1含量,以及内皮素-1前体(ppET-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7mol/L)可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和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的ET-1含量及ppET-1 mRNA的表达,提前给予普伐他汀(10-5,10-4,10-3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醛固酮的上述作用,同时这种抑制作用可被甲羟戊酸所逆转。结论:普伐他汀可抑制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mRNA表达以及ET-1的合成和分泌,其机制可能与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和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ELISA、Western-blot、RT-PCR的方法分别测定醛固酮、普伐他汀以及甲羟戊酸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和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7mol/L)可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和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提前给予普伐他汀(10-5,10-4,10-3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醛固酮的上述作用,同时这种抑制作用可被甲羟戊酸所逆转。结论:普伐他汀可抑制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表达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其机制可能与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能否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包被有Fn的培养皿上培养肺成纤维细胞,并在不同的时间点(6h、12h、24h、48h),在应用和不应用TGF-βR激酶抑制剂条件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成纤维细胞在Fn上生长72h后,a-SM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ILK在6h即出现表达,持续到12h(p0.05),p-Smad2在12h出现表达,持续到24h(p0.05),SB525334能够部分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中a-SMA的表达(p0.05)。结论:Fn能通过ILK和p-smad2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肺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肺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分别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10、20、40μM)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20μM)孵育,观测细胞生长状态变化.MTT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测定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5~40μM姜黄素处理12 h,其凋亡率呈浓度依赖,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抑制caspase-3并不能完全阻止细胞凋亡.Western-Blot结果显示,姜黄素处理组出现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与核转位,抑制caspase-3活性后未检测出AIF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其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释放AIF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探讨绿色荧光蛋白对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脂质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第一代成纤维细胞,G418筛选10~12*!d,挑选转基因单克隆细胞,传代培养,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行了培养细胞性别鉴定.结果整合有EGFP基因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与未转染外源基因的细胞无明显差别,根据荧光强度可直接反应外源基因的表达量.结论 EGFP基因作为体内报告基因可用于转基因细胞的研究,并将整合有EGFP基因的转基因细胞为克隆动物提供核供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水牛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传代培养方法。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原代生长较慢,需12天左右方可汇合形成单层,而酶消化法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原代生长相对生长快,仅需8天便可汇合形成单层。两种方法传代细胞的生长速度相似,仅需4-5天就可汇合形成单层。通过体细胞的核型分析发现,成纤维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的核型变化不大,66.67%~81.67%的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各代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水牛成纤维细胞均能稳定地进行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索及优选成年SD大鼠心肌原代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成年SD大鼠心脏剪成小组织块,采用以下四种方案(A:0.08%胰酶+0.1%胶原酶II消化15 min,B:0.2%胶原酶II消化15 min,C:0.2%胶原酶II消化60min,D:0.2%胶原酶II消化90 min)提取成年大鼠心脏原代成纤维细胞,再通过差速贴壁分离方法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并进行Vimentiin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荧光鉴定;采用台盼兰染色对培养的原代成纤维细胞存活率进行鉴定;采用细胞计数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趋势进行鉴定。结果:四种方法均能培养成纤维细胞,但单酶消化60 min可一次性提取较多细胞,并且细胞状态佳,3 d即可传代。72 h成纤维细胞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高达97%。台盼兰染色可见其细胞死亡率明显降低,并且细胞计数可见细胞生长状态极佳。结论:单酶消化60 min是提取成年SD大鼠心肌原代成纤维细胞的高效、快速、稳定的实验方法,为心脏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细胞学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1939年,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家托洛威尔(O.A.Trowell)从鸟类脑提取物中发现了一种能够刺激骨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1940年霍夫曼(R.S. Hoffman)从成年和胚胎大鼠中都提取到对成纤维细胞具有生长促进作用的物质。1973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氧(2%氧)对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及Ⅰ、Ⅲ型胶原前a肽链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方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速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的表达.结果: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在低氧第6h、12 h时3H-TdR掺入量较常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34%(P<0.05)和36%(P<0.01);低氧第4 h、8 h、12 h Ⅰ型胶原前α肽链mRNA表达显著高于常氧培养的细胞;低氧第2 h,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表达显著高于常氧培养的细胞.结论:低氧能够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表达,提示低氧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表达的直接调节可能是低氧性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内蒙古大青山获得野生雄性和雌性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为实验材料,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气管、肺和耳3种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建系,研究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贴壁率、冷冻前及复苏后存活率、生长曲线,进一步绘制狍成纤维细胞核型图并分析其G带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气管、肺和耳3种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三个阶段,细胞形态为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是典型成纤维细胞形态;成纤维细胞呈漩涡状生长,其中气管、耳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最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较弱,气管和耳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呈典型“S”型细胞生长特征。染色体核型及G带分析结果显示,雄性狍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条数为2n=70,其中,有34对常染色体,形态类型为12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22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1对性染色体,X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Y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5条超数染色体(B);雌性狍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条数为2n=70,其中,有34对常染色体,其形态类型为29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5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对为性染色体,X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8条超数染色体(B)。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雄性和雌性西伯利亚狍气管、肺和耳3种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系,在体外培养时生长状态良好且维持了细胞的遗传信息稳定性,绘制了西伯利亚狍雄性和雌性染色体核型及G带图谱,为将来更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材料与基本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成骨前体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l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对照组为单一MC3T3-E1细胞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