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与奥曲肽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分别用NS-398(100μmol/L)与奥曲肽(1μmol/L)单独及联合处理不同时间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生长曲线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COX-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对照组BGC-823细胞生长良好,药物处理后,细胞变小、变圆,悬浮,联合组细胞形态学改变显著强于单纯用药组;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受抑制,出现负增长,联合组作用明显强于单纯用药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联合用药组诱导BGC-82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和对照组(P0.01);各处理组均使BGC-823细胞COX-2mRNA表达下调(P0.05);药物处理后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S-398、奥曲肽联合可协同抑制BGC-823细胞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mRNA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大豆低聚糖对胃癌癌细胞株BGC-823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乳酸杆菌发酵滤液对胃癌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光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大豆低聚糖对BGC-823细胞的凋亡诱导效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大豆低聚糖对BGC-823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大豆低聚糖可以诱导BGC-823细胞的凋亡。形态学观察处理后的BGC-823细胞,可见细胞变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核固缩。流式细胞仪分析50 mg/ml和100 mg/ml大豆低聚糖作用48 h和72 h BGC-823细胞的凋亡比例,分别为6.76%和7.93%。50 mg/ml大豆低聚糖作用48 h,引起BGC-823细胞G1期阻滞,100 mg/ml大豆低聚糖作用48 h,引起BGC-823细胞出现S期阻滞。结论大豆低聚糖可诱导部分BGC-823细胞凋亡。大豆低聚糖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在低浓度时可能通过G1期阻滞实现,在高浓度时可能通过S期阻滞实现。  相似文献   

3.
芫菁斑蝥素对喉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提取自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的斑蝥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制、以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 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抑制实验, 测定斑蝥素对这2种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剂量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斑蝥素处理的人喉癌HEP-2细胞的细胞周期;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斑蝥素浓度为1.28 μmol/L时, 对HEP-2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2.88 μmol/L;斑蝥素浓度为20.4 μmol/L时, 对BGC-823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54.85 μmol/L。用浓度1.44和2.88 μmol/L的斑蝥素处理HEP-2细胞24 h后, G2-M期分布从8.21%增加到22.29%, S期细胞分布从14.33%增加到21.61%,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阻滞作用增加, 呈剂量效应关系。G0-G1期细胞分布都有所降低, 从77.45%降低到56.10%, G0-G1期峰前无显著的亚二倍体峰出现, 说明斑蝥素未能够诱导HEP-2细胞发生凋亡。光镜检查显示:HEP-2细胞可出现细胞收缩、胞膜突出、核碎裂等现象。【结论】 斑蝥素对治疗喉癌的效果可能较为理想, 而对胃癌的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及糖酵解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大黄素(30μmol/L、90μmol/L、180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抑制剂处理人胃癌BGC-823细胞,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及乳酸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己糖激酶Ⅱ、Bcl-2相关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PI3K、人低氧诱导因子1α(Human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α)的表达。结果:大黄素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BGC-823细胞增殖、葡萄糖消耗,降低乳酸水平;并降低己糖激酶Ⅱ的表达,促进凋亡蛋白Bax表达。PI3K抑制剂可抑制胃癌细胞糖酵解水平,而将大黄素与PI3K抑制剂联合使用后,与单一抑制剂组比,对细胞糖酵解抑制水平进一步加强,大黄素可下调PI3K下游蛋白及HIF-α的表达。结论:大黄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PI3K途径及HIF-α,并抑制己糖激酶Ⅱ表达降低胃癌细胞糖酵解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不同浓度的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生长及RASSF1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4μmol/L、1.6μmol/L、6.4μmol/L、25.6μmol/L、102.4μmol/L浓度的5-Aza-CdR处理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MTT比色法测定72h时间段的吸光度值、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5-Aza-CdR对胃癌细胞株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5-Aza-CdR处理前、后抑癌基因RASSF1A mRNA的表达。结果:5-Aza-CdR抑制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生长,呈浓度依赖性;5-Aza-CdR能有效诱导BGC-823、SGC-7901、MKN-28细胞凋亡;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KN-28无RASSF1A mRNA表达,经5-Aza-CdR处理后基因重新表达, BGC-823处理前后RASSF1A mRNA均有表达。结论:新型抑癌基因RASSF1A与胃癌的发生相关,5-Aza-CdR能抑制胃癌细胞株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RASSF1A基因的重新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该文探讨了姜黄素联合西达本胺对SKM-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体外培养SKM-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后续实验。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5、10、20、40 μmol/L)姜黄素、不同浓度(0.5、1、2、4、8 μmol/L)西达本胺和不同浓度(5、10 μmol/L)姜黄素联合不同浓度(0.5、1、2、4、8 μmol/L)西达本胺处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DK2、p16、Caspase-3、AKT、p-AKT、p53和γH2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检测浓度范围内,姜黄素和西达本胺以时间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SKM-1细胞的生长。联合使用时,5 μmol/L姜黄素与2 μmol/L西达本胺具有协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 μmol/L姜黄素联合2 μmol/L西达本胺组的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_0/G_1期,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CDK2蛋白表达水平和p-AKT/AKT比例显著下降,而p16、Caspase-3、p53和γH2A.X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综上,姜黄素联合西达本胺可显著抑制SKM-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磷酸化和上调p5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鲜无花果枝提取物(FBE)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FBE处理胃癌BGC-823细胞,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活力测定(MTY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来评价FBE对BGC-823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的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技术(Annexin V/PI法)检测FBE诱导BGC-823细胞体外凋亡的情况.形态学观察发现中高剂量(>0.5mg/mL)组处理4 h细胞出现明显凋亡,24 h检测到中高剂量(>0.5 mg/mE)组细胞增殖活力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到FBE处理4 h所有剂量组细胞平均凋亡率(9.76%,10.87%,14.29%,49.67%,71.37%)均高于对照组(6.1%)(P<0.05或P<0.01),以上作用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说明无花果枝提取物能够通过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体外的生长与增殖.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不同营养状况下NGF诱导PC12细胞发生周期阻滞过程中p53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53在PC12细胞周期阻滞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53和p21^WAF1/CIP蛋白水平.结果显示1%FBS(Fatal Bovine Serum)和50ug/L NGF(Nerve Growth Factor)均可诱导PC12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在10%FBS 50ug/L NGF处理的细胞中,p53和p21^WAF1/CIP1均增高,而使用MEK抑制剂U0126(10umol/L)可以抑制这一增高.在1%FBS处理的细胞中,p53水平增高,p21^WAF1/CIP1却未见明显增高;进而加入50ug/L NGF作用1h后,p53显著降低,6h后再次升高,并持续至24h.可见p53在50ug/L NGF和1%FBS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中均发挥作用,但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g1作用人胃癌BGC-823细胞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及半定量RT-PCR检测GS-Rg1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周期分布时相和p16~(INK4a)、p21~(WAF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人参皂甙Rg1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时间和浓度的增加,人参皂甙Rg1对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G_0/G_1期细胞比例增加,G_2/S期细胞比例下降,p16~(INK4a)、p21~(WAF1)基因水平上调。上述结果提示人参皂甙Rg1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肿瘤细胞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16~(INK4a)及p21~(WAF1)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半边旗二萜类成分Pteisolic acid G(PAG)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的PAG处理HepG2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DCFH-DA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采用ROS抑制剂乙酰半胱氨酸(NAC)评价PAG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对ROS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在24 h、48 h和72 h时,PAG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0.05),IC_(50)分别为64.8μmol/L,38.5μmol/L和24.8μmol/L;用药24 h时PAG可剂量依赖性地使HepG2细胞阻滞在G_2/M期,同时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p0.05);PAG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epG2细胞内Bcl-2 mRNA和caspase 3、PARP、Bcl-2蛋白的表达(p0.05),增加Bax mRNA和actived-caspase 3、cleaved-PARP、Bax蛋白的表达(p0.05)。当使用1 mmol/L的ROS抑制剂NAC预处理HepG2细胞时,PAG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被显著阻断。上述结果表明,半边旗二萜类成分PAG可提高Bax/Bcl-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比值,从而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第22中学的生物学教师陈珊问:动物细胞培养时为什么会出现贴壁现象? 答:第1,绝大部分细胞在机体内的环境下是与其他细胞或者细胞外基质结合的,不是孤立存在的.第2,细胞与细胞或者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物质基础以及在体外培养中贴壁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第22中学的生物学教师陈珊问:动物细胞培养时为什么会出现贴壁现象? 答:第1,绝大部分细胞在机体内的环境下是与其他细胞或者细胞外基质结合的,不是孤立存在的。第2。细胞与细胞或者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物质基础以及在体外培养中贴壁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