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里红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阿里红多糖组(100、200、400 mg/kg)。各组小鼠按0.20 ml/10 g每日连续灌胃21 d后,观察不同剂量的阿里红多糖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和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里红多糖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存活时间及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其中中、高剂量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阿里红多糖能降低运动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增加运动小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且大都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 0.01)。结论:阿里红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和提高耐缺氧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枸杞多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龚涛  王晓辉  赵靓  马力 《生物技术》2010,20(1):84-86
目的:研究枸杞粗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在小鼠体内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高(400mg/kg.d)、中(200mg/kg.d)、低(100mg/kg.d)剂量的枸杞粗多糖生理盐水溶液对D-半乳糖(100mg/kg.d)之衰老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灌胃。结果:枸杞粗多糖能较显著(P0.01)提高小鼠血清、肝脏及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极显著(P0.01)提高正常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和游泳抗疲劳能力;此外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得到显著提高,表明枸杞粗多糖对提高小鼠的机体免疫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论:枸杞粗多糖对小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灵芝酸枣仁胶囊的改善睡眠功能,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灵芝酸枣仁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人体推荐每公斤服用剂量为45 mg/kg·d,以此剂量的5倍、10倍和30倍,即每日以225 mg/kg BW、450 mg/kg BW和1 350 mg/kg BW经口灌胃30 d后,通过直接睡眠、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评价灵芝酸枣仁胶囊的改善睡眠作用。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的直接睡眠实验结果皆为阴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小鼠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而高剂量组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的入睡只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睡眠潜伏期的小鼠只数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灵芝酸枣仁胶囊具有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薏苡叶和淫羊藿及其配伍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方法: 按体重随机将小鼠平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薏苡叶组、淫羊藿组、薏苡叶淫羊藿1∶1配比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1.5,4.5,7.5 g·kg-1·d-1的对应浓度提液,空白对照组灌以生理盐水,薏苡叶组和淫羊藿组分别给予1.5 g·kg-1·d-1浓度的对应提取液,连续灌胃21 d后,观察不同剂量的实验组对小鼠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时间、爬杆时间、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及肝重系数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抗缺氧耐疲劳作用较好(P<0.05),其中中剂量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在抗疲劳实验、肝重系数及断头后呼吸方面体现出两味药配伍具有复合作用(P<0.05),而在常压耐缺氧方面并未表现出复合作用。结论: 薏苡叶和淫羊藿及其配伍对抗疲劳有显著的复合作用,中剂量组耐缺氧抗疲劳效果最好。在耐缺氧方面仅对肝重系数与断头呼吸时间上体现出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花生肽是否对小鼠具有耐缺氧作用。方法:将15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1个空白对照组、1个乳清蛋白组(500 mg/kg BW)和3个花生肽剂量组(250、500、1 000 mg/kg BW)。连续灌胃30 d后,测定各组小鼠在常压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及耗氧量,在亚硝酸钠中毒导致的缺氧状况下的存活时间以及急性脑缺血导致的缺氧状况下的存活时间,来观察花生肽对小鼠的耐缺氧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花生肽各剂量组小鼠在常压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及耗氧量显著增加,在急性脑缺血及亚硝酸钠中毒所致的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并且与乳清蛋白组相比,花生肽中、高剂量组小鼠在三种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花生肽对小鼠具有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五步蛇毒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五步蛇毒安全范围内低剂量组(30 mg/kg)、五步蛇毒安全范围内中剂量组(60 mg/kg)、五步蛇毒安全范围内高剂量组(120 mg/kg)(以下简称五步蛇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西洋参组(30 mg/kg),每组10只.各组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桔梗多糖,以西洋参为阳性对照,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分析了桔梗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效果及有效剂量。三种浓度的桔梗多糖(0.2、0.5、0.8 mg/m L)作用于小鼠,21 d后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血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结果表明: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血尿素氮显著下降,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乳酸含量下降。桔梗多糖的高、中、低浓度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其中多糖0.8 mg/m L浓度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小鼠试验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进行了抗疲劳和耐寒冷试验。结果显示:唐古特白刺果实3.6g/kg灌胃剂量能显著增强模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迟发性超敏反应;1.8g/kg和3.6/kg灌胃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能力;3.6g/kgg灌胃剂量可显著减轻环磷酰胺对小鼠胸腺DNA含量的抑制作用;3.6g/kg灌胃剂量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并能提高小鼠在低温的存活时间。实验表明唐古特白刺果实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和耐寒冷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桔梗多糖,以西洋参为阳性对照,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分析了桔梗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效果及有效剂量。三种浓度的桔梗多糖(0.2、0.5、0.8 mg/m L)作用于小鼠,21 d后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血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结果表明: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血尿素氮显著下降,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乳酸含量下降。桔梗多糖的高、中、低浓度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其中多糖0.8 mg/m L浓度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探讨精氨酸-酮戊二酸盐(精酮合剂,AAKG)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分别测定小鼠游泳前后血清尿素含量、肝糖原含量、全血乳酸含量等指标以探讨AAKG抗疲劳机制。结果表明,经AAKG处理过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4.71±1.36min)比对照组小鼠(3.01±0.46min)明显延长(P<0.05),AAKG组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177.94±17.7mg/L)明显低于对照组(202.38±8.95mg/L)(P<0.05),AAKG组小鼠乳酸曲线下面积(85.88±9.74mmol/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12.82±17.10mmol/L)(P<0.05),而AAKG组小鼠肝糖原含量(11.95±0.35mg/g)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小鼠(8.42±0.97mg/g)(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AAKG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推测与其能够提高小鼠代谢能力和增强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顺天胶囊对高脂模型大鼠血脂、血粘度和血小板凝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顺天胶囊在0.5、1、28/ks·d连续灌胃给药30d时,能分别降低大鼠甘油三脂水平和全血粘度;1s/kg和2g/kg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聚集明显抑制,但低剂量组(0.5g/kg)对各项指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14.00±0.02)g]为研究对象,采用2×4双因素设计,设2个VE水平(0和75 mg/kg)和4个L-肌肽水平(0、50、100和200 mg/kg),研究VE和L-肌肽对其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共分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6尾鱼,实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1)在饲料中添加75 mg/kg VE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 < 0.05),L-肌肽添加量≤100 mg/kg对实验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量为200 mg/kg时鱼体WGR、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 < 0.05);(2)VE和L-肌肽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在VE 75 mg/kg水平下,L-肌肽添加量为50和100 mg/kg时血清GSH-PX活性最高,L-肌肽添加量为100和200 mg/kg时血清CAT活性最高且与添加量为50 mg/kg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00 mg/kg肝脏T-AOC和SOD活性达到最高且50 mg/kg组的SOD与100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VE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SOD及肝脏CAT活性(P < 0.05),L-肌肽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P < 0.05);(3)VE和L-肌肽对血清补体C3和LZM活性交互作用显著,在75 mg/kg VE水平下,L-肌肽添加量为50 mg/kg时,补体C3水平最高(P < 0.05),主效应显示,VE和L-肌肽对血清总蛋白(TP)影响均不显著(P>0.05);(4)添加VE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P < 0.05),添加L-肌肽显著降低了血清TG含量,且在L-肌肽50 mg/kg时达到最低。综合考虑大菱鲆幼鱼[(14.00-39.43)g]的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得出,在实验配方条件下(鱼油70 g/kg,大豆卵磷脂10 g/kg),添加VE 75 mg/kg时,L-肌肽的适宜添加量为50 mg/kg。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添加抗菌肽Surfactin对吉富罗非鱼肠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Surfactin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 实验将平均体重为(12.010.03) g/尾的320尾吉富罗非鱼, 随机分为4组, 每组4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尾鱼, 分别投喂抗菌肽Surfactin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0、100和200 mg/kg的试验饲料7周。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抗菌肽Surfactin可使肠道皱襞高度显著增加(P0.05), 肌层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 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 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 细菌总数无显著变化(P0.05); 显著提高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除外)(P0.05), 显著降低肠道丙二醛水平(P0.05),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吉富罗非鱼肠道健康指标以50 mg/kg抗菌肽Surfactin添加组最佳。试验表明, 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量添加抗菌肽Surfactin可增加肠道皱襞高度、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而改善肠道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溶菌酶制品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血清抗菌性能的影响, 选用平均体重为(11.350.08)g的吉富罗非鱼960尾, 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 每个重复40尾), 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5种添加水平分别为18、36、54、72和90 mg/kg溶菌酶制品的试验饲料, 养殖周期为60d。结果表明: (1) 54 mg/kg溶菌酶添加组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情况最优, 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肝体比随溶菌酶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90 mg/kg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脾脏指数在36和54mg/kg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全鱼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54 mg/kg添加组均呈现较高水平,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溶菌酶添加水平对罗非鱼的免疫-抗氧化能力产生影响, 54和72 mg/kg添加水平能显著提高鱼体血清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 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 肝脏溶菌酶活性在54和72 mg/kg添加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血清溶菌酶活性随溶菌酶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L90组除外),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抗菌试验显示, 54和72 mg/kg溶菌酶添加组罗非鱼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抑制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抵抗能力最低, 比对照组分别低34.71%和42.21% (P0.05)。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54 mg/kg溶菌酶制品可以改善其生长性能; 当添加水平为54和72 mg/kg时, 罗非鱼的免疫-抗氧化能力和血清抗菌性能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677-685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牛蛙Rana (Lithobates) catesbeiana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基础饲料以鱼粉、豆粕为主要蛋白源, 棕榈油为主要脂肪源,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300 mg/kg的胆汁酸(含量99.1%)制作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将144只牛蛙初始体重(75.014.23) g随机分为4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12只牛蛙, 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 各试验组牛蛙成活率和摄食率差异不显著(P0.05)。2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显著降低了牛蛙脏体指数和全体的脂肪含量(P0.05), 但不影响肌肉粗脂肪以及全体和肌肉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含量(P0.0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 血清尿素氮含量随着饲料中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添加300 mg/kg胆汁酸组牛蛙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则随着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 其中1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血糖水平最低(P0.05)。1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肠道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P0.05), 与2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而淀粉酶活力未受胆汁酸添加水平影响。各处理组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饲料中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 其中饲料添加200 mg/kg胆汁酸显著增加了牛蛙对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牛蛙对饲料的消化率, 提高饲料效率, 从而促进牛蛙的生长, 同时可促进蛙体脂肪代谢, 降低机体脂肪沉积, 提高牛蛙可食部分比例。根据本试验结果, 建议牛蛙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硫胺素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组织沉积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设计,配制了6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合饲料,各组硫胺素含量分别为0、0.51、0.98、1.59、2.13和2.68 mg/kg。选取团头鲂幼鱼720尾[初重为(0.30±0.01)g],按随机原则分为6组,每组4重复,各重复30尾,日投饵3次,饲喂8周后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98、1.59、2.13、和2.68 mg/kg添加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 < 0.05)。1.59和2.13 mg/kg硫胺素添加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随着饲料中硫胺素含量的升高,血浆葡萄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血浆葡萄糖水平在1.59 mg/kg时为最小值(P < 0.05)。对照组与0.51 mg/kg硫胺素组相比血浆中丙酮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 < 0.05)。以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和肝脏硫胺素沉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双折线回归分析,饲料中硫胺素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48和1.84 mg/kg。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观察了人参茎叶皂甙(GSLS)对雄性大鼠血浆催乳素水平、垂体催乳素细胞超微结构和下丘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100mg/kg的GSLS可刺激催乳素的释放,剂量加大反而无效;GSLS还可拮抗急性饥饿所致的大鼠垂体催乳素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GSLS能分别使大鼠下丘脑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增高和降低。结果表明,GSLS有刺激垂体催乳素分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和/或经下丘脑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棕榈油替代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形体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实验采用5组等氮(400 g/kg)等脂(100 g/kg)等能(15.70 MJ/kg)饲料饲喂黄颡鱼[(16.15±0.04) g], 对照饲料以鱼油鲶豆油1鲶2混合为脂肪源, 实验饲料以棕榈油分别替代10、25、40和55 g/kg的混合脂肪源。经过8周的养殖实验, 结果表明棕榈油替代水平对黄颡鱼的摄食量、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未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0.05), 但是上述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略微下降的趋势, 并在25 g/kg替代组达到最大值。背肌肌肉中亚油酸和n-3HUFA含量随着棕榈油替代水平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 但n-3/n-6比值随着棕榈油替代水平的上升而显著上升(P<0.05), 棕榈油替代水平对各组黄颡鱼的肥满度和脏体比未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0.05), 但是55 g/kg棕榈油替代水平组肝体比显著高于25 g/kg棕榈油添加组(P<0.05), 且55 g/kg棕榈油替代水平组黄颡鱼的肝脏组织出现细胞肿胀, 细胞核移位, 肝血窦和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等不良影响。据上所述: 对于黄颡鱼幼鱼, 棕榈油可以替代25 g/kg的混合脂肪源(鱼油鲶豆油=1鲶2)不影响鱼体生长性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背肌肌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9.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069-1075
为研究叶酸和VB12协同作用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570.03) g的幼蟹6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幼蟹,分别投喂对照组(不添加叶酸和VB12),单一VB12组(0.2 mg/kg),单一叶酸组(2.3 mg/kg)和联合处理组(0.2 mg/kg VB12 +2.3 mg/kg叶酸)的饲料8周。在养殖实验结束后,先统计成活率和称重,然后从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30只幼蟹,用2108 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注射攻毒2周。实验结果表明: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存活率在联合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单一叶酸或VB12组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联合处理组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单一叶酸或VB12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联合处理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和血细胞总数等指标最高,其次是单一叶酸组和VB12组,而对照组最低。投喂联合处理组饲料幼蟹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而丙二醛含量和累积死亡率最低。以上结果表明,叶酸和VB12对幼蟹的生长、生理代谢和免疫性能均可能有互补和协同作用,养殖生产中建议饲料中叶酸和VB12添加量分别为2.3 mg/kg和0.2 mg/kg。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对黄颡鱼幼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组织谷胱甘肽含量、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 g的黄颡鱼800尾, 随机分为5组, 每组4个重复, 每个重复40 尾鱼, 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100、300、500和700 mg/kg GSH的试验饲料, 饲养56d后采样分析, 并采用氯化铵进行96h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 除100 mg/kg组外, 饲料中添加GSH显著提高黄颡鱼肝脏、血清GSH含量(P<0.05), 当GSH添加量≥300 mg/kg时, 肝脏和血清GSH含量均呈现稳定状态。随着饲料中谷胱甘肽水平的增加, 血清免疫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300和500 mg/kg组溶菌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300 mg/kg组免疫球蛋白M与补体4含量、500 mg/kg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700 mg/kg组相比, 300 mg/kg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升高(P<0.05); 且300 mg/kg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氨氮应激96h时, 与对照组相比, 300 mg/kg组肝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力均显著升高(P<0.05), 且300 mg/kg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 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能提高黄颡鱼幼鱼组织谷胱甘肽含量、免疫及抗氧化性能, 其中以300—50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