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索美国库拉索芦荟、日本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汁液的抑菌作用。方法:测定三种芦荟叶片提取物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对比121℃热处理30min前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三种芦荟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4%;对供试菌真菌的黑曲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2%。热处理后抑菌效应没有明显的下降。结论:芦荟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抑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热处理不会影响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黄瓜香等中草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治疗青少年寻常型痤疮。方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数量以及面部皮疹的数量来判断黄瓜香等中草药治疗痤疮的疗效。结果黄瓜香抑制了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生长(P〈0.05);减少了皮疹数量(P〈0.05),使皮疹不再出现。结论黄瓜香等能够治疗青少年寻常型痤疮。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痤疮面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青少年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与痤疮丙酸杆菌的异常增殖有关。【目的】探究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微生物组成与健康对照的差异,为从微生态角度防治痤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V1-V2区和真菌TIS1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京地区16岁青少年面部痤疮皮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将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微生物组成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寻找差异菌群。【结果】痤疮患者面部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01),主要与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PM221)显著性上升相关,而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未明显皮损区细菌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痤疮患者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较健康对照组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显著性上升(P0.05),与限制性马拉色菌的显著上升相关。【结论】面部皮肤微生物变化与青少年痤疮的发生相关。本研究为从微生物角度防治痤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几种芦荟萌蘖比较及上农大叶生物量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中联公司种植的库拉索芦荟 (AloeveraL .)、木立芦荟 (A .arbotescensMill)、上农大叶芦荟 (A .ve ra .L .var.SCAGu)萌蘖数、2年生库拉索组培苗和根生苗萌蘖数进行了比较 ,同时研究了上农大叶及库拉索 2类萌蘖对母株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木立芦荟多在老叶叶腋处萌芽 ,系数 9.2 ;上农大叶与库拉索之间萌蘖能力无显著差异 ;库拉索芦荟 2年生组培苗与根生苗萌蘖数无差异 ,生物量相近 ,均重分别为 1.6 375kg和 1.46 2 5kg ,即生长速度相近 ;上农大叶萌蘖明显影响植株的营养生长 ,一般萌蘖数越多 ,母株生物量越少。  相似文献   

5.
应用半薄切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6种芦荟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和储藏芦荟素的组织.结果表明,6种芦荟叶均由表皮、光合组织、储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都表现出明显的旱生植物肉质叶的结构特征,表皮由一层扁平的细胞组成,其外壁加厚,并覆盖着厚的角质膜,气孔器凹陷,储水组织发达.6 种芦荟叶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和易变芦荟(A. mutabilis Pillans)的光合组织细胞呈长柱状,类似栅栏薄壁组织.中华芦荟(A. vera L. var. chinensis Berg.)、库拉索芦荟(A. vera L.)、皂叶芦荟(A. saponaria Hawer)和绿芦荟(A. greenii Bak.)则为等直径薄壁细胞.木立芦荟、中华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的维管束中有大型薄壁细胞,皂叶芦荟和绿芦荟的维管束中无大型薄壁细胞.木立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在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之间有一层不含叶绿体的小型薄壁细胞,包围着储水薄壁组织,称之为储水组织鞘.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则没有储水组织鞘.HPLC测量结果表明,木立芦荟叶芦荟素含量最高,库拉索芦荟和易变芦荟次之,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含量最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和蓝光下,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仅存在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中,而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中没有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因此,维管束中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是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储藏场所.综上所述,芦荟素含量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的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影响,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XTT法检测其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细胞活性的浓度(SMIC50),镜下观察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白念珠菌对薰衣草精油高度敏感,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5μL/mL,MBC为25μL/mL;对生物膜的SMIC50是100μL/mL,对白念珠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薰衣草精油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藏灵菇酸奶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寻常性痤疮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几种疾病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面部的美观,使许多人为之苦恼。有资料证实,皮肤表面栖居着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群,有细菌20多种;真菌7、8种;还有一定数量的病毒和原虫等。面部皮肤优势菌群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丙酸杆菌,这些常驻菌形成了和谐的微生态系。这些细菌受面部皮脂腺分泌、pH值以及外环境的影响,可发生演替。该文用微生态理论做指导,以调整面部菌群失调达到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遮荫对库拉索芦荟细胞超微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生长在遮荫和自然光照条件下库拉索芦荟叶片的超微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遮荫处理6个月后,库拉索芦荟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基粒数量减少,类囊体片层数目减少且排列疏松,质体中原来积累的淀粉粒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内膜系统不发达.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生长在遮荫条件下的库拉索芦荟叶片,芦荟素含量明显低于生长在自然光照下的含量.其中,遮荫下幼叶芦荟素的含量是自然光照下的63.33%,而成熟叶芦荟素含量仅有自然光照下的23.77%.无论自然光下还是遮荫条件下生长的芦荟,芦荟素的含量与叶龄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遮荫对成熟叶的影响更大.综合两方面的实验结果认为,遮荫首先影响芦荟叶片细胞内膜系统的发育,进而限制了芦荟素的合成和运输,使芦荟叶片中芦荟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组培苗为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海水对芦荟进行盐胁迫驯化培养.结果显示:(1)在50%海水处理的组培植株性状分离最明显,且有部分芦荟苗生长旺盛;盐胁迫驯化前芦荟(库拉索)与盐胁迫驯化后芦荟('南盐1号')的组培苗在分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库拉索芦荟的芽分化率、平均分芽数、心叶生长速率及生根系数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比例海水处理下的'南盐1号';'南盐1号'芦荟苗在0~20%海水条件下组培时,芦荟分化率随着海水浓度的加大而降低,而30%海水组培处理时芦荟芽增长数上升至淡水组培水平,且平均心叶数增加速率最大,根生长变化特征与其芽分化生长基本一致.(2)移栽入圃后用50%天然海水灌溉时,'南盐1号'芦荟植株根系发达,生长正常,而库拉索芦荟则盐胁迫症状明显;经一年大田海水灌溉比较试验发现,'南盐1号'的地上部与根部的鲜重在淡水灌溉下与库拉索芦荟没有差异,而在30%和60%比例的海水灌溉下均显著高于库拉索芦荟;用30%的海水灌溉培养下,'南盐1号'地上部产量与淡水灌溉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库拉索芦荟的地上部产量却比淡水处理降低15%~20%.研究表明,通过海水组织培养能筛选出芦荟耐盐株系,且其耐盐分化株系筛选的最适浓度为50%海水.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水提物的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分别探讨了薇甘菊水溶性提取物对上述3种细菌在培养24 h过程中的光密度、活菌数和最低杀菌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薇甘菊水提物对上述3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薇甘菊水提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分离,因而抑制了细胞的分裂而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芦荟膏中各功能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的能力。方法:以Wistar大鼠的背部皮肤为透皮实验原料,每隔一定时间通过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后接收池内芦荟多糖及蒽醌类含量。结果:随着芦荟膏剂量的增加,渗透量逐渐增加,芦荟膏中芦荟多糖、芦荟大黄素、芦荟苷的渗透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是渗透速率逐渐降低。结论:芦荟膏有较强的体外透皮吸收能力,芦荟膏经皮给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4种药用芦荟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植物形态解剖学方法研究4种药用芦蔡的叶的结构,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早生多浆植物中的结构特征。表皮及角质层厚,气孔下陷,气孔下陷,孔下室大。叶肉分为二部分,由同化薄壁组织和储水组织组成。同化薄组织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形态相似,不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储水组织占据叶的体积一半以上,细胞大、不规则、壁薄、富含粘液。维管束具鞘,呈环状分布。紧靠同化组织的维管束赶忙皮薄壁组织发达,具有合成和储存芦荟  相似文献   

13.
An isocratic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o determine Aloe Emodin (AE) in mouse plasma. The analysis required 0.3 ml of plasma and involves extraction with dichloromethane. The HPLC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Symmetry Shield RP18, a mobile phase of methanol-water-acetic acid (65:35:0.2)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at lambda(ex)=410 nm and lambda(em)=510 nm. The retention time of AE was 11.7 min. The assay was linear from 10 to 1,000 ng/ml (r2 > or = 0.999), showed intra- and inter-day precision within 7.8 and 4.7%, and accuracy of 87.3-105.7%. Detection limit (LOD) and quantification limit (LOQ) were 4.5 and 5 ng/ml,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harmacokinetic of AE in mice.  相似文献   

14.
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盆栽开普卢荟(Aloe ferox Miller)和木立卢荟(Aloe arborescens Miller)植物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数与已见报导的百合科(Liliaceae)中国芦荟(Alov vera var.chinensis)植物染色体数相同, 2n=14。染色体类型按Levan 方法分类, 没有近端部染色体和随体。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K(2n)=2x=4sm+10st。根据Stebbins 的核型分类标准, 开普芦荟的核型为"4C"型, 而木立芦荟的核型为"3C"型。两种芦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均为2n=14=6L+2M2+6S。根据核型研究, 可以确定百合科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基数为X=7。  相似文献   

15.
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分布与其化学防御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荟属植物是一类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沙漠环境的肉质植物,木立芦荟和海藻芦荟的肉质叶的植物研究结果表明,叶内含高浓度的芦荟素,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蒽醌类物质,其中,海莱芦荟整叶的蒽醌类物质总含量占其泌出物干重的44.89%。两种芦荟叶内蒽醌类物质的分布有共同的规律,即幼叶的含量高于老叶;叶上部的含量高于中,基部,叶缘则高于叶的中央。但由于木立芦荟和海莱芦荟的个体形态不同,蒽醌类物质的分布在种间还存在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蒽醌类物质在芦荟属植物体内的累积和分布与其化学防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环境胁迫对库拉索芦荟叶片超微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年生库拉索芦荟分别用盐(1.8%的NaCl)、低温(10℃)、干旱[25%(w/v)的聚乙二醇-6000]3种胁迫条件处理7d后,对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3种胁迫处理均可使库拉索芦荟细胞膜系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叶绿体周围出现许多小泡,导致细胞内膜系统紊乱,细胞器结构稳定性降低;盐胁迫下高尔基体在细胞质中解体;盐和低温胁迫下均可见线粒体膜与叶绿体膜发生融合、线粒体嵌在叶绿体当中的现象.另外,本研究发现,盐胁迫、低温胁迫比干旱胁迫对库拉索芦荟细胞膜的损伤更严重,而水分胁迫对其的伤害程度较小,表明库拉索芦荟的抗旱性较其抗盐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大棚条件下盆栽芦荟,以不同浓度梯度的硒营养液作为外源硒,采用根系施硒和叶面喷洒施硒两种方式,分别在补硒后的不同时间段检测芦荟总硒、有机硒、芦荟苷、芦荟多糖、芦荟总氨基酸的含量,研究施不同浓度硒营养液对库拉索芦荟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条件下,使用400mg/L硒营养液叶面喷施时,库拉索芦荟硒富集效果最好,于叶喷后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取样检测,总硒分别为:11.75、31.40和59.70mg/kg,有机硒分别为:8.99、27.00和52.60mg/kg;芦荟苷含量分别为2 690、1 830和4 350mg/kg,芦荟多糖含量分别为39.13、55.31和30.13mg/mL,氨基酸含量分别为0.41、0.47和0.63g/100g,该处理明显优于其它处理组。说明芦荟适当进行补硒会促进芦荟多糖、氨基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以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和皂质芦荟为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气孔和角质膜的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3种芦荟属植物叶中芦荟素的含量。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种芦荟叶表皮都覆盖有厚的角质膜,气孔下陷,表现出典型的旱生植物特征。但角质膜的纹饰和厚度在不同芦荟间有显着差异。木立芦荟角质膜表面呈瘤状突起,角质膜厚度为5~6μm,库拉索芦荟和皂质芦荟的角质膜表面较平,库拉索芦荟的角质膜厚度为3~4μm,皂质芦荟的角质膜厚度为8~10μm。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木立芦荟叶含芦荟素最高,库拉索芦荟叶含量较低,而皂质芦荟叶含量最低。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芦荟属植物叶表皮结构与芦荟素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tem segments of Aloe vera were cultured on MS medium with different hormones and successfully regenerated into a large number of plantlets via callus-globoid-adventitious bud. In application of various cytokinins, the effect of zeatin on organgenesis was better than kinetm and the enhanced effect was apparent when NAA was combined with zeatin or kinetin on MS medium. The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on the medium with zeatin 2ppm+NAA 0.5ppm.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histocytological method the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globoid which is a cell mass with hollow on the top origin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callus. After differentiation of scale primordium twice, the primordium of adventitious bud was formed between scale primordia. Finally, the adventitious bud was developed into plantlet. Therefore the globi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oliferation unit producing adventitious bud.  相似文献   

20.
从外植体和培养基的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的使用、组培条件、褐化和玻璃化的控制等方面,综述近几年芦荟组织培养研究的进展,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