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库拉索芦荟幼苗对海水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库拉索芦荟(Aloe vera)幼苗对海水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30%海水处理20d,库拉索芦荟幼苗的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30%海水处理库拉索芦荟的根干重明显高于10%海水及淡水处理;(2)海水胁迫下,库拉索芦荟幼苗中离子区域化明显:从地下部和地上部来看,Na^+、Cl^+明显在芦荟根部积累,海水比例越高,根部Na^+、Cl^+含量越大,而K^+却相反;海水胁迫下芦荟地上部分功能叶片中Na^+、Cl^+含量最低,K^+含量最高,而淡水处理从老叶到新叶,Na^+、Cl^+含量总是呈下降趋势,而K^+正好相反;随海水胁迫在库拉索幼苗中Ca^2+含量下降,而Mg^2+含量七升;(3)随海水胁迫时间增加芦荟叶片质膜透性呈显著上升,MDA含量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遮荫对库拉索芦荟细胞超微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生长在遮荫和自然光照条件下库拉索芦荟叶片的超微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遮荫处理6个月后,库拉索芦荟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基粒数量减少,类囊体片层数目减少且排列疏松,质体中原来积累的淀粉粒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内膜系统不发达.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生长在遮荫条件下的库拉索芦荟叶片,芦荟素含量明显低于生长在自然光照下的含量.其中,遮荫下幼叶芦荟素的含量是自然光照下的63.33%,而成熟叶芦荟素含量仅有自然光照下的23.77%.无论自然光下还是遮荫条件下生长的芦荟,芦荟素的含量与叶龄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遮荫对成熟叶的影响更大.综合两方面的实验结果认为,遮荫首先影响芦荟叶片细胞内膜系统的发育,进而限制了芦荟素的合成和运输,使芦荟叶片中芦荟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芦荟维管束的结构与芦荟素积累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半薄切片、组织化学、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薄层层析 (TL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华芦荟 (Aloeve-ra L.var.chinensis)、木立芦荟 (Aloe arborescens)叶和茎内维管束的结构及其与芦荟素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木立芦荟叶内维管束和中华芦荟叶内外轮的维管束中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 ,而木立芦荟茎和中华芦荟叶中内轮维管束无大型韧皮薄壁细胞。组织化学结果表明 ,用醋酸铅处理过的上述材料 ,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内出现沉淀物 ;在荧光显微镜下经蓝光激发 ,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发出桔黄色荧光 ,都显示出芦荟素反应。薄层层析(TLC)结果证明 ,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叶含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的维管束都含芦荟素 ,而木立芦荟茎及中华芦荟叶中内轮维管束都不含芦荟素。为此 ,维管束中的大型韧皮薄壁细胞与芦荟素的积累密切相关 ,维管束中是否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可作为判断是否含有芦荟素的解剖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金亭  胡正海  高鹏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02-2209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荧光显微观察与植物化学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木立芦荟不同叶龄叶的解剖结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含量、芦荟素的含量及其合成和贮藏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叶绿体的基质为其合成场所。芦荟素细胞可能是芦荟素早期贮存的场所,随着芦荟素细胞的逐渐萎缩老化,维管束鞘细胞成为贮藏芦荟素的代替场所。同一植株的叶随着叶龄的增长,维管束的密度降低,芦荟素细胞占维管束横切面的百分比减小,同化薄壁组织细胞中的叶绿体逐步衰老、解体,芦荟素含量逐渐降低,但不同叶龄叶中叶绿体色素的含量与芦荟素含量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醋酸铅溶液对木立芦荟叶的药用成分芦荟素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探讨芦荟素产生、转运和贮藏的过程。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质体的类囊体为其合成部位。通过质体膜形成的小泡转移到周围的内质网,以后内质网小泡与质膜融合:或质体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芦荟素释放到质膜外,经质外体途径到达维管束的鞘细胞。在鞘细胞中, 芦荟素经内质网小泡转移至内切向壁,由胞间连丝运输到芦荟素细胞的细胞质,最终贮藏在芦荟素细胞的液泡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体外通过细胞培养,初步研究芦荟大黄素对人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FasLmRNA表达及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为中药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MTT法得到芦荟大黄素对T24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确定药物作用浓度.T24细胞分别经芦荟大黄素不同浓度(0.5IC50、IC50)作用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芦荟大黄素作用前后人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FasL mRNA的变化;应用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检测芦荟大黄素对T2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芦荟大黄素处理后较处理前T24细胞Fas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FasL mRNA表达水平随芦荟大黄素作用浓度增加显著下调,芦荟大黄素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芦荟大黄素作用浓度升高,T24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在一定时间内均可下调人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FasL mRNA的表达,而且这种下调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可使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增强UV-B辐射对3种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芦荟、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为试验材料,采用HPLC技术,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3种芦荟叶片中主要药用成分总蒽醌、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强UV-B辐射20 d,每天处理6 h,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叶中总蒽醌、芦荟素、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增加,叶提取物中出峰数量增多,总峰面积增大;而中华芦荟中蒽醌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叶提取物中出峰数量减少,总峰面积减少。研究表明,增强UV-B辐射能刺激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叶片中蒽醌类物质的积累和新物质的合成,而不利于中华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膜分离浓缩芦荟原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膜分离浓缩芦荟原汁的最佳处理技术。方法:对超滤膜、超滤压力、温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法考察芦荟原汁分离浓缩的条件和方案。结果:膜分离浓缩芦荟原汁的最佳处理技术参数为UF-1组为超滤膜,操作压力为0.6MPa,温度35-45℃。结论:利用膜分离技术能很好地将芦荟原汁分成三部分:芦荟水、芦荟甙浓缩液、芦荟多糖浓缩液。  相似文献   

9.
芦荟叶内芦荟素细胞的发育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细胞的发生、发育以及其蒽醌类物质的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叶内原形成层束分化成维管束初期,原形成层束外侧的一层细胞发育成维管束鞘。原生韧皮部筛管产生时,其外方尚保留1-2层原形成层细胞,当后生韧皮部和木质部开始分化时,此层细胞分裂。在后生韧皮部和木质部发育成熟过程中,这些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并液泡化,发育成为大型薄壁细胞(芦荟素细胞),位于筛管外侧。据此,芦荟叶维管束内的大型薄壁细胞的来源与韧皮部相同,属于特化的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用醋酸铅处理过的上述材料的切片观察表明,芦荟素细胞在细胞体积增大,并液泡化时,在液泡内出现蒽醌类物质沉淀物,在成熟细胞的大液泡中充满沉淀物,此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芦荟素细胞发出桔黄色荧光。可见,此种芦荟素细胞是芦荟叶内蒽醌类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  相似文献   

10.
芦荟的开发利用和芦荟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荟入药已有久远历史。公元前 2 0世纪 ,在埃及法老金字塔内发现的《纸草纸简》中记载芦荟有致泻作用 ;“圣经”有用芦荟和乳香等殡葬耶稣的记载。原名芦会 ,始载于《海药本草》 ,我国和 2 0多个国家的药典都收载了芦荟。世界芦荟品种有 5 0 0多种 ,广泛作为药用 ,食用和美容的种类有 :1.库拉索芦荟 (AloeveraL .)又名翠叶芦荟 ,贝拉芦荟 ,美国芦荟。主产西印度群岛。美国大量种植 ,我国有栽培。 2 .木剑芦荟 (A .arboorescensMill.var.natalensisBerger) ,又名鹿角芦荟 ,木立芦荟。日本大量…  相似文献   

11.
从芦荟提取多糖后的“废液”——上清液经过浓缩、脱色后冷冻干燥,得到单糖和寡糖的混合物。经质谱检测证明,该混合糖含有二糖,可能有海藻糖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证实其中含有海藻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比为1:62:21。该结果为芦荟强保水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废液”的再利用,可以提高芦荟叶片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资源,为综合开发利用芦荟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大棚条件下盆栽芦荟,以不同浓度梯度的硒营养液作为外源硒,采用根系施硒和叶面喷洒施硒两种方式,分别在补硒后的不同时间段检测芦荟总硒、有机硒、芦荟苷、芦荟多糖、芦荟总氨基酸的含量,研究施不同浓度硒营养液对库拉索芦荟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条件下,使用400mg/L硒营养液叶面喷施时,库拉索芦荟硒富集效果最好,于叶喷后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取样检测,总硒分别为:11.75、31.40和59.70mg/kg,有机硒分别为:8.99、27.00和52.60mg/kg;芦荟苷含量分别为2 690、1 830和4 350mg/kg,芦荟多糖含量分别为39.13、55.31和30.13mg/mL,氨基酸含量分别为0.41、0.47和0.63g/100g,该处理明显优于其它处理组。说明芦荟适当进行补硒会促进芦荟多糖、氨基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硅改善盐胁迫下库拉索芦荟生长和离子吸收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2.0mmol/L处理明显缓解NaCl 100、200mmol/L胁迫120d对库拉索芦荟(Aloevera)生长的抑制作用。Si可显著降低NaCl胁迫下芦荟植株中的Na^+和Cl^-含量,提高K^+含量,从而显著降低K^+/Na^+,促进根对K^+的选择性吸收(ASK,Na)和K^+向地上部的选择性运输(TSK,Na),以维持植株体内的离子稳态。根系和叶片横切面的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Si改善盐胁迫下芦荟对K^+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芦荟根细胞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和液泡膜H^+-PPase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遮荫65%处理6个月对库拉索芦荟叶片中主要有效成分蒽醌类物质的影响,以探讨遮荫导致芦荟有效成分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遮荫使芦荟叶中总蒽醌、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分别比自然光下显著减少了39.22%、18.65%和40.96%.(2)遮荫处理下芦荟叶片中大部分物质含量较对照减少,且化学成分种类也明显减少,但在24、46 min两个时间遮荫处理出现的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3)遮荫使芦荟叶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较自然光下分别显著减少33.33%和73.05%,MDA含量显著减少48.78%.研究表明,遮荫使芦荟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致使同化产物合成效率降低,次生代谢物合成前体减少,最终影响总蒽醌、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的合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硫(SO2)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寻找用于葡萄酒酿造的SO2替代品,在赤霞珠葡萄酒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中比较了添加芦荟汁(80 g/L)与SO2(60 mg/L)的抑菌和发酵效果。结果表明,添加芦荟汁促进接种酵母和内源酵母生长,SO2抑制内源酵母生长,接种酵母、添加芦荟汁和添加SO2显著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SO2比芦荟汁对细菌和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大。添加芦荟汁和添加SO2同样提高乙醇产量和减小酸度下降,降低葡萄酒的残糖量和褐变度。添加芦荟汁提高了挥发性酸度和高级醇产量,降低了接种发酵的葡萄酒色度和提高乙酸产量,降低了自然发酵的乙醛产量,而SO2作用相反。添加芦荟汁具有减少SO2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芦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美国库拉索芦荟(Aloe.arborescens)的横切薄层切片(transverse thin cell layer, tTCL)作为转化受体, 通过受体材料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和Gus 基因瞬时表达率的研究, 找出了较适合的外植体转化条件。研究表明:芦荟对头雹霉素(cefotaxime) 和羧苄霉素(carbenicillin)不敏感, 而对卡那霉素(kanamycin)和潮霉素(hygromycin)敏感;用靠近顶芽的材料得到的横切薄层切片芽再生率高, 有较高的Gus 基因瞬时表达率;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在芦荟转化是不可缺少的, 对其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幼茎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小麦功能基因TaDREB的表达载体pBIR1转化库拉索芦荟,在添加3.0mg/L BA、250mg/L Carbenicillin和15~25mg/L G418的MS培养基上诱导、筛选丛生芽,连续筛选几代后,将2.0~3.0cm高的抗性再生芽转移到1/2MS生根培养基上壮苗,共获得58株生长良好的抗性植株。根据标记基因npt Ⅱ及目的基因TaDREB的序列设计上游引物,对所有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共获得3株PCR阳性植株,结果表明目的基因的转化效率为0.5%。将转基因阳性植株置于4℃低温处理2周,20℃冷冻处理30min,发现对照植株发生严重冻害,而转基因植株生长良好,抗低温特性明显提高。对低温胁迫条件下培养14天的转基因植株SOD、POD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植株SOD、POD活性均呈降-升-升-升趋势变化,与非转基因植株的变化趋势降-升-降-降有所不同。进一步利用电导率法检测,结果转基因植株电导率的平均值为0.456,明显低于对照的0.685;说明转基因芦荟细胞膜的稳定性得到很好的改善,是其抗低温特性提高的内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Physico-chemical modifications promoted by heat treatment and dehydra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0–80 °C) on acemannan, a bioactive polysacharide from aloe vera (Aloe barbadensis Miller) parenchyma, were evaluated. Modification of acemannan, a storage polysaccharide, wa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when dehydration was performed above 60 °C. Heating promoted marked changes in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W) of the bioactive polysaccharide, increasing from 45 kDa, in fresh aloe, to 75 and 81 kDa, for samples dehydrated at 70 and 80 °C, respectively. Thi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such as deacetylation and losses of galactose-rich side-chains from the mannose backbone. Thes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were reflected by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 related functional properties, such as swelling,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and fat adsorption capacity, which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as the temperature of dehydration increased. Further, dehydration also promoted significant modification of the main type of cell wall polysaccharides present within the aloe parenchyma tissues. Pectic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cell wall matrix were affected by heating, probably due to either β-elimination processes or enzyme-catalysed degradation. The influence that these physico-chemical modifications might have on the bioactivity and properties of processed products from A. barbadensis Miller needs to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9.
芦荟多糖及其分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芦荟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分析方法 ,包括芦荟多糖的纯度鉴定 ,分子量测定以及组成分析和功能团的鉴定  相似文献   

20.
芦荟胡萝卜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芦荟和胡萝卜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研制出一种口味独特又具有保健功能的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