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使用我国产纤维素酶和简化的游离方法获得了大量的健康的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的浅层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细胞分裂还是细胞团的发育,固体培养都比浅层液体培养来的要快。对所得到的愈伤组织的分化进行了探索。在Nagata-Takebe培养基上使用Durand分化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浓度和比例只生长了根。对培养基中的生长紊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作了适当调整之后,分化了根和芽,并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
用自制的纤维素酶从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的叶肉细胞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应用液体一固体双层培养法将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离体培养,经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对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法与固体平板法进行了比较,黄花烟草的细胞分裂速度前者比后者快。  相似文献   

3.
在培养24天的生长周期中,胚性细胞团的分裂细胞数共出现三次高峰。第一次出现在继代后的第8天,第二次出现在第12天,第三次出现在第18天,其中以第二次高峰期的细胞分裂数量最多。愈伤组织中仅观察到两次高峰,第一次出现在第12天,第二次出现在第18天。细胞分裂数比胚性细胞团少。细胞分裂高峰出现得迟可能愈伤组织比胚性细胞团生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细胞分裂高峰时期胚性细胞团的DNA和蛋白质均比相同时期的愈伤组织含量高,高峰期在第12和第18天,这与内部的DN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是一致的,这说明胚性细胞团具有较快分裂能力的原因之一。胚性细胞团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也多于愈伤组织,酶带染色较深,表示酶活性高。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商用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中浅层培养,耳生细胞分裂,并获得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到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已从克新四号和68—62两个马铃薯品种的原生质体得到再生的完整植株。再生细胞的分裂频率受原生质体培养密度的影响。细胞团的生氏对液体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敏感。不同的原生质体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分比培养基中加入3%的甘露醇,能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并缩短分化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赤霉素(GA)对烟草叶组织培养中芽形成的影响。单加GA 能明显促进叶组织膨大,叶肉细胞明显增大,但无细胞分裂发生。在诱导成芽的培养基中(2毫克/升BA)加入不同浓度的GA(0.5—5.0毫克/升),均强烈抑制芽的形成。在培养的不同时间进行的不同培养基之间的转移培养试验说明,GA 的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一个星期内。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在加有GA 和BA 的培养基上,叶组织中极少形成分生细胞团。GA 抑制芽形成的作用显然与此密切相关。一旦培养的组织中形成了有一定结构的分生细胞团,这一成芽过程似不再为GA 所逆转。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培养在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细胞壁再生、细胞分裂及细胞的许多生理生化研究和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组织和细胞培养相比,松柏类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研究难度更  相似文献   

7.
烟草叶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芽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烟草叶组织切块,培养在附加2毫克/升 NAA 和0.5毫克/升 BA 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以及在加有2毫克/升 BA 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芽,研究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3天后,叶肉细胞增大,核染色加深,细胞积累淀粉;在叶切口处的叶肉细胞,维管束上方的栅栏组织细胞以及维管薄壁细胞开始分裂。随后细胞分裂逐渐遍及整个培养材料,其中以切口处的细胞分裂最为活跃。在栅栏组织中,由于细胞多次横向分裂的结果,形成排列整齐的细胞。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也随之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培养7天后,在叶组织中即形成大量的分生细胞团,这种分生组织起源于两类细胞,即叶肉细胞,以及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在加有 NAA 和 BA 的培养基上,活跃细胞分裂的结果即导致形成愈伤组织。而在附加 BA 的培养基上培养10天,即可见分生细胞团进一步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由组织较深处的分生组织分化而成。在芽形成的过程中,细胞中积累的淀粉逐渐被利用而消失。  相似文献   

8.
防风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试管苗的根尖,下胚轴或叶柄切段在含有1mg/l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含有胚性细胞团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液体振荡培养,形成含有大量胚性细胞团的悬浮培养物。用含有 Onozuka R-10 1.5%、Mace-rozyme R-10 0.3%、蜗牛酶0.5%、CaCl_2 5mmol/l 和甘露醇0.6 mol/l(pH=5.8)的酶液从胚性细胞团游离得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培养的第4天出现第一次分裂,50天左右形成的细胞团大小为1—2mm。这些细胞团在含有0.5 mg/l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在含有0.1 mg/l 6-BA 或0.1 mg/l 2,4-D+0.5mg/l 6-BA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胚状体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发育成完整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以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幼穗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在不同的酶解条件和不同的酶解液中分离原生质体并进行培养,获得了细胞分裂,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10.
野大麦幼穗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的幼穗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在不同的酶解条件和不同的酶解液中分离原生质体并进行培养,获得了细胞分裂,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离体培养条件下卡德丽亚兰原球茎产生及形态建成进行了系统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条件下卡德丽亚兰原球茎起源于母原球茎表皮、亚表皮或中央薄壁细胞,这些细胞形成胚性细胞后,通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形成胚性细胞团,胚性细胞团保持细胞分裂的同时伴随着胚性细胞的液泡化过程,形成了由上百个薄壁细胞组成的原球茎;原球茎通过芽端分生组织区形成,进一步分化成芽,其下方有输导组织形成。这一过程几乎重演了其合子胚发育及分化的过程。原球茎生长过程中其薄壁细胞通过叶绿体储存大量淀粉粒,而在以后的形态建成中淀粉粒逐渐降解。  相似文献   

12.
利用HEK293细胞在悬浮培养体系中下具有聚集成团的体外培养特性,在250ml的spinner flask搅拌式细胞培养瓶中以悬浮细胞团的形式实施HEK293细胞的无载体固定化培养,以细胞密度、细胞活力、细胞团粒径分布和葡萄糖比消耗率 (qglc)、乳酸比产率 (qlac)、乳酸转化率 (Ylac/glc)、氨基酸消耗为观察指标,同时设置静止培养体系作为参照,考察无载体固定化培养模式下的HEK293细胞生长和代谢特征。观察结果表明,HEK293细胞在搅拌式细胞培养瓶中无载体固定化培养和在组织培养瓶中静止贴壁培养表现为基本相同的细胞生长和代谢特征,平均粒径小于300μm的细胞团中的物质传递能够满足HEK293细胞维持正常生长和代谢的基本需要。HEK293细胞的无载体固定化培养便于实施灌注操作、提高生物反应器单位体积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培养与体外hCG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胞体滋养层细胞体外分化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酶消化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对人足月胎盘细胞滋养层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hCG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分离和纯化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生长良好,通过细胞分裂和融合形成合胞体滋养层细胞,随着合胞体滋养层细胞的生长,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CG含量显著升高。我们认为从胎盘中分离和纯化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分化和融合形成合胞体滋养层细胞,体外hCG含量的增加与合胞体滋养层细胞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从新生大鼠的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观察其增殖和分化能力。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结合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果 分离的细胞生长旺盛 ,单克隆化生成的细胞团 ,BrdU掺入呈强阳性。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团呈Nestin强阳性 ,至今已在体外连续传代 8个月。培养的细胞团经 1%小牛血清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成功分离培养了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细胞的发现,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引起过巨大的作用。直到不久以前,生物学家们还认为植物细胞的繁殖过程是跟有机体(其细胞在被研究中的)的在历史上形成的个体发育的特点无关的。在摩尔根遗传学影响之下,细胞学家们在有丝分裂的研究上化过好多精力,这一点曾经是认为十分肯定的:在植物有机体生长的时候,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网形成为染色体。染色体纵向分裂,它们的两半分散到细胞的两极,两半之间产生一层细胞板,随着,每团染色体形成细胞核,而一个细胞变成了两个——细胞分裂了。  相似文献   

16.
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分化与萜内酯化合物的积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来源于银杏种子胚和幼苗茎的悬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培养物中的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中,细胞聚集而成的细胞团大小、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化、外植体来源都影响培养物中的萜内酯的种类和含量,胚来源的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银杏内酯B仅存在于直径<2mm的小细胞团悬浮培养中,且在<1 mm的细胞团中的含量最高,达0.437 mg /g(DW);而直径>3mm的细胞团悬浮培养物中只含有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相同大小的悬浮细胞团中,胚来源的细胞中萜内酯含量高于茎来源的细胞。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重要农作物先后获得再生植株。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至今仍停留在细胞分裂和形成细胞团阶段,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仅有一例。本文首次报道从陆地棉柯字棉312品种的细胞悬浮培养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小植株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对影响细胞系均一性和质量的细胞团块形成的克服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分级过滤继代,即用不同目数的细胞筛除去大的细胞团块和细胞碎片,将小细胞团和单细胞转移到新培养基中作继代培养。此方法操作  相似文献   

19.
利用HEK293细胞在悬浮培养中具有聚集成团的体外培养特性,在250mL的Bellco的搅拌培养体系中,以HEK293细胞团的粒径、细胞数、细胞活力、葡萄糖比消耗率(qglc)、乳酸比产率(qlac)和乳酸转化率(Ylacglc)为观察指标,考察HEK293细胞在搅拌速度分别设置为25、50、75和100rmin的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团形成、粒径分布以及细胞生长和代谢。HEK293细胞在搅拌速度为50rmin和75rmin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细胞团的粒径大小适中、离散度小。培养7d后,HEK293细胞团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01μm和175μm,其中粒径≥225μm的细胞团所占比例均低于10%;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细胞团中的HEK293细胞活力维持在90%以上,qglc、qlac和Ylacglc等反映HEK293细胞代谢的参数保持相对恒定。实验结果提示:合适的搅拌速度所产生的流体动力既可使细胞团的粒径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也可为细胞团中的HEK293细胞提供基本满足其正常生长和代谢需要的物质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和优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分离培养条件,以获得群体均一、未分化状态保持良好的MSCs.方法:收集不同周龄大鼠骨髓细胞;以不同浓度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60%低糖DMEM40%MCDB201为基础培养基,培养24h去悬浮细胞;以不同接种密度传代培养;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考察MSCs向骨和脂肪组织分化的潜能.结果:采用57%Percoll液的分离效果优于70%Percoll液.6周龄(体重约180g)大鼠能在细胞分离的质和量上达到最佳效果.24h进行悬浮细胞去除、5×103/cm2接种密度传代培养,光镜和电镜显示MSCs增殖能力强,功能状态活跃,成脂成骨实验显示多向分化潜能保持良好.结论:优化大鼠周龄、分离液的密度、细胞培养条件及改进培养方法有助于获得多向分化潜能保持良好的均一的M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