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济南 177的两种原生质体 ,一种来自快速生长的悬浮细胞 ,它们因长期继代而丧失分化能力 ,其染色体只有 2n =2 4~ 2 8;另一种来自可以再生的愈伤组织 ,其原生质体不能持续分裂。它们中任一种与UV照射过的簇毛麦原生质体融合均不能再生植株。然而当它们混合在一起作为受体时 ,能够获得再生绿色植株。细胞核基因和胞质基因的分析证明这些绿色植株是杂种。以上事实说明这两种原生质体在融合时存在某些互补的关系 ,讨论了这种融合方式的可能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对称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长期继代的小麦品种济南177悬浮系制备原生质体为受体,取继代一年的簇毛麦愈伤组织不经照射或经60Co-g射线照射,剂量分别为40,60,80Gy(1.3Gy/min),然后分离原生质体为供体,在PEG诱导下分别进行了对称及不对称融合(g融合).经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及5SrDNA间隔序列分析鉴定,对称及不对称融合均高频率地获得了体细胞杂种细胞系,并在对称融合及低剂量g辐照组合得到再生杂种植株.基因组原位杂交的结果证实,对称及不对称融合杂种中异源染色体间不同方式的易位及重组均普遍存在.g辐照存在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对称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均可有效地实现核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而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还可直接导致染色体小片段易位,显示出此方法在小麦育种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protoplast fusion between long term cell suspension-derived protoplasts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Jinan 177) and protoplasts of Haynaldia villosa prepared from one-year-old embryogeneric calli was performed by PEG method. In asymmetric fusion, donor calli were treated with gamma ray at a dose of 40, 60, 80 Gy (1.3 Gy/min) respectively and then used to isolate protoplasts. Results of morphological, cytological, biochemical (isozyme) and 5S rDNA spacer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e obtained somatic hybrid lines at high frequency from both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usion. Hybrid plants were recovered from symmetric and low dose γ-fusion combinations. GISH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proved exactly the existence of both parental chromosomes and the common occurrence of several kinds of translocation between them in the hybrid clones regenerated from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usion. And the elimination of donor DNA in hybrid clones regenerated from asymmetric fusion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浓度(0~2.5mmol/L)碘乙酰胺(IOA)处理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原生质体为受体,以经6krad(130rad/min)60Co-γ射线处理的继代后4~5d期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使用PEG法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细胞经培养形成细胞团、愈伤组织或植株。通过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及同工酶分析,确认了得到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为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5.
三叶半夏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名称:三叶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材料类别:从田间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三叶半夏单株,常规表面灭菌后,将珠芽纵横相切为20块左右,块茎切成80—100块左右,每块长宽约为3—5mm,厚约2mm。叶片切成边长为5mm左右的方形小块。培养条件:选用MS培养基,不附加任何植物激素者为MS_0,附加 NAA0.2mg/1(单位下同) BA为MS_1,附加GA_30.1 BA2.0 NAA0.2为MS_3。培养基均在15磅/时~2压力下湿热灭菌20分钟。培养室的温度在25℃左右,30瓦日光灯每日照  相似文献   
6.
对小麦及其4种近缘属间禾草进行了长时间 (0.5~5.7年, 个别8.6年) 的愈伤组织培养,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染色体倍性低的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2n=2x=14)及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 2n=2x=14) 倾向于数目的增大;染色体倍性高的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2n=6x=42) 趋向于数目的减少;而倍性居中的羊草 (Leymus chinensis, 2n=4x=28) 既有增大也有减小;染色体倍性最高的高冰草 (Agropyron elongatum, 2n=6x=70) 最为稳定,但也有减少的趋向。愈伤组织的胚性主要与二倍体及亚二倍体的总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Transgeni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植株再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癌农杆菌菌株Agl Ⅰ的Ti 质粒pUNN-2 带有Ubi1 启动子驱动的npt Ⅱ基因。7 种基因型小麦幼胚或胚性愈伤组织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实验。经过不同浓度巴龙霉素的筛选,3 种基因型小麦产生抗性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经PCR 和Southern 杂交鉴定为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 再生转基因植株的小麦愈伤组织数/ 用于转化实验的愈伤组织数) 为3.7% ~5 .9% 。小麦基因型及转化材料的起始生理状态是影响TDNA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对5种基因型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表明,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受基因型,培养基成分,激素,培养条件的影响。适时继代,逐代筛选对胚性保持起重要作用。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2±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保存和胚性保持,可以减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所需的物质和工作量。长期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率无显著变化,但正常苗的再生频率显著下降。观察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现:(1)基因型对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影响。(2)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二倍体细胞下降,四倍体和非二倍体细胞增多。(3)愈伤组织中出现多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有可能导致非整倍体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用10科11种双子叶植物的营养器官,在含1mg/L 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取其生长旺盛的区域进行原生质体游离,并采用未经处理的相应植物的新鲜叶或茎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蜗牛酶对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游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照却无此效应。还研究了两种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天数和不同的酶组合对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三种不同组合: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小麦( )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小麦( )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的属间不对称杂种进行分子鉴定,不同杂种植株的基因组经随机引物扩增后,均出现双亲的多态特异产物,证实它们含有双亲的基因组。将引物OPJ-12扩增的高冰草多态特异产物(分子量为0.77bp的DNA片段)分离纯化并标记作探针,用Southern杂交证明了小麦( )高冰草杂种经OPJ-12扩增的0.77kbp特异片段与高冰草这一片段具有同源性。本文结果证明,RAPD技术可作为小麦属间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分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