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女贞子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炎性反应及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活化因子4(ATF4)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毁损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36只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与女贞子组,每组各12只。左旋多巴组与女贞子组分别灌胃0.5 mL的左旋多巴、女贞子提取物,模型组给予无菌蒸馏水0.5 mL,2次/d,连续给药4周,检测大鼠神经炎性反应、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左旋多巴组与女贞子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探究性反应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女贞子组与左旋多巴组对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左旋多巴组与女贞子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女贞子组与左旋多巴组对比也有显著降低(P<0.05)。左旋多巴组与女贞子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血清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女贞子组与左旋多巴组对比也有显著降低(P<0.05)。左旋多巴组与女贞子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黑质-纹状体组织PERK蛋白、ATF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女贞子组与左旋多巴组对比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女贞子提取物在帕金森病大鼠的应用能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还可抑制PERK/ATF4通路的激活,降低血清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含量,从而持续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魏酸钠对肺结核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肺结核模型小鼠(n=36)随机分为模型组、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每组各12只。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分别给予100 mg/kg剂量的利福平与阿魏酸钠,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给药6周,观察与记录所有小鼠的一般特征;分别于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HE染色观察小鼠的病理特征;MDA检测试剂盒和总SOD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肺组织MDA水平与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L-8含量;AnnexinV-FITC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结果: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的肺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利福平组与阿魏酸钠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的血液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阿魏酸钠组也高于利福平组(P<0.05)。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的血清IL-6、IL-8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阿魏酸钠组也低于利福平组(P<0.05)。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的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巨噬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阿魏酸钠组也明显低于利福平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在肺结核模型小鼠的应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并改善氧化状况,还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降低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芬太尼联合电针通过介导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途径调节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n=36)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芬太尼组与电针组,芬太尼组、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泵注1.0 μg/kg/min芬太尼与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5 min,1次/d。电针组在芬太尼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1次/d,均共治疗2周。治疗第1周与第2周,对大鼠进行体重称重,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夹心法测血清胰岛素浓度,动态足底触觉仪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免疫印迹检测HDAC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体重都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血清胰岛素浓度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机械痛阈都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2周、第4周的 HDA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显著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电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的应用能提高机械痛阈,能提高大鼠体重,也可降低胰岛素浓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HDAC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房颤大鼠模型心室重构与心肌细胞钙稳态和心律失常的关联性。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两组,各组8只,模型组采用乙酞胆碱-氯化钙混合液尾静脉注射法建立房颤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心室重构、心肌细胞钙稳态、心律失常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建模第2周与第4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都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建模第2周与第4周的血清肌钙蛋白(cTn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建模第2周与第4周心脏体外牵张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都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建模第2周与第4周的LVEDD、LVESD、cTnT与牵张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房颤大鼠伴随有心室重构与心肌细胞钙离子的大量释放,可增加牵张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心室重构、心肌细胞钙稳态和心律失常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五虎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n=48)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 mL/(kg?d)灌胃,孟鲁司特钠组给予孟鲁司特钠10 mg/(kg?d)灌胃,五虎汤组给予五虎汤药液50 g/(kg?d)灌胃,1次/d,持续4周。结果: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1min内桡鼻、打喷嚏次数少于模型组(P<0.05),五虎汤少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治疗第4周、第8周的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少于模型组,五虎汤少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治疗第4周、第8周的血清IL-33、TSLP含量少于模型组(P<0.05),五虎汤少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五虎汤组治疗第4周、第8周的肺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五虎汤组高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结论:五虎汤在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的应用可能通过上调ZO-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血清IL-33和TSLP水平的表达,能促进缓解症状,降低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类似物对子宫肌瘤大鼠模型血液黏度、子宫系数和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大鼠模型(n=36)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米非司酮组与GnRH类似物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0.15 ml的生理盐水、2 mg/kg米非司酮与2 mg/kg GnRH类似物,每周1次,持续8周。结果:米非司酮组与GnRH类似物组治疗第4周与第8周的全血比黏度、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值都低于模型组(P<0.05),GnRH类似物组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米非司酮组与GnRH类似物组治疗第8周的子宫系数、子宫白介素(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GnRH类似物组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米非司酮组与GnRH类似物组治疗第8周的子宫内膜厚度、腺间质面积比、腺体面积与腺腔面积都高于模型组(P<0.05),GnRH类似物组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米非司酮组与GnRH类似物组治疗第8周的子宫组织Wnt5b与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GnRH类似物组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结论:GnRH类似物在子宫肌瘤大鼠模型的应用能降低子血液黏度,还可抑制血清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子宫系数,抑制Wnt5b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从而可改善子宫肌瘤大鼠的炎性细胞浸润状态与子宫内膜形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神经功能及5-HTR1A/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2年12月,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平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各12只大鼠。空白组不进行造模,针刺组在造模完成1周后进行针刺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不进行治疗。结果:所有大鼠都顺利完成实验,无死亡大鼠出现。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神经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都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的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空白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大脑组织5-HTR1A蛋白、cAMP蛋白、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针刺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针刺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应用能激活5-HTR1A/cAMP/PKA信号通路,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能改善大鼠的脑神经功能,降低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人参皂苷Rg1对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蛋白激酶A(PKA)与蛋白激酶C(PKC)的影响。方法:抑郁症大鼠48只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16只大鼠。实验1组、实验2组每天2次灌胃给药(1 mg/mL、4 mg/mL人参皂苷Rg1),给药体积为10 mL;模型组以相同方式按体重给予双蒸水。观察与记录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PKA、PKC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逃避潜伏期都显著低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1组相比也显著缩短(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糖水偏好率高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1组相比也显著升高(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血清5-羟色胺较模型组高,血清皮质酮含量较模型组低,实验2组与实验1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海马神经元组织的PKA、PK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1组相比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在抑郁症大鼠的应用能改善抑郁行为,增加糖水偏好率,降低逃避潜伏期,还可提高大鼠的血清5-羟色胺含量,降低血清皮质酮含量,降低海马神经元组织的PKA、PKC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小檗碱治疗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和炎症性骨溶解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治疗组。模型组和小檗碱治疗组大鼠通过涂抹牙周致病菌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大鼠涂抹生理盐水。小檗碱通过灌胃给予小檗碱进行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小檗碱治疗8周后,安乐死各组大鼠通过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牙龈组织中前列腺素E2(PEG2)、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过氧化氢脂质(LPO)、过氧化氢酶(CAT)、核因子-kB活化受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含量。结果:与牙周炎模型组大鼠比较,小檗碱治疗组牙周炎大鼠牙龈指数和附着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小檗碱治疗8周后,牙周炎大鼠模型牙龈组织PEG2, IL-1β, TNF-α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氧化应激指标MDA和LPO均显著下降(P<0.05),抗氧化应激指标CAT含量显著上升(P<0.05)。此外,小檗碱还显著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RANKL含量和RANKL/OPG比值(P<0.05),而显著提高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OPG含量(P<0.05)。结论:小檗碱对牙周炎大鼠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治疗可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缓解炎症性骨溶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联合胰岛素(INS)对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DM模型组和RSG+INS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造模法进行糖尿病大鼠模型诱导。此后以RSG (3 mg/kg/day)灌胃,INS (2.25 U/kg/day)皮下注射,均连续给药8周,对RSG+INS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每2周定期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和血糖值1次;药物干预治疗8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活性进行检测;应用苏木素碱性复红苦昧酸(HBFP)染色分析心肌形态变化。结果:RSG联合INS组治疗糖尿病大鼠,导致血糖发生时间依赖性下降(均P<0.05);药物干预处理8周后,RSG+INS组大鼠的血清TC、TG、LDL和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DM模型组,而HDL显著高于DM模型组(均P<0.05);与DM模型组相比,RSG+INS组大鼠的血清MDA含量显著下降,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均P<0.05);与DM模型组相比,RSG+INS组心肌缺血/氧程度减轻。结论:RSG联合INS可有效对抗糖尿病大鼠体内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异常情况,并对心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SOP)患者的影响,以期为SOP患者的康复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前瞻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至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S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情况、机体功能、骨密度以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骨骼肌质量(ASM)、外周骨骼肌指数(SMI)以及握力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平衡测试、4 m步速测试、5次椅上坐-站测试评分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以及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与管理筛查工具量表(DMS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可促进老年SOP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提升机体功能,改善骨密度及心理状况,是老年SOP患者的理想康复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TRB3基因敲除对糖尿病小鼠中骨骼肌萎缩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TRB3敲除(TRB3-/-)小鼠和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TRB3基因敲除糖尿病模型组(A组)、TRB3基因敲除正常对照组(B组)、普通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组)。正常对照组小鼠喂养标准大鼠饲料,糖尿病模型小鼠使用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前肢握力测试、悬栅试验、肌肉功能试验,同时测定骨微结构各指标水平、抗I型胶原蛋白和抗III型胶原蛋白水平、萎缩基因MuRF1和Atrogin-1水平。结果:A组、B组、D组小鼠前肢握力显著低于C组,其中D组小鼠前肢握力最低(P<0.05);A组、B组、D组小鼠悬栅试验倒挂时间显著低于C组,其中D组小鼠悬栅试验倒挂时间最短(P<0.05);A组、B组、D组小鼠肌肉功能CSA值显著低于C组,其中D组小鼠肌肉功能CSA值最低(P<0.05);A组、B组、D组小鼠骨微结构指标BMD、BV/TV、Tb.N、Tb.Th值显著小于C组,其中D组数值最低(P<0.05);而Tb.Sp和SMI值显著大于C组,其中D组数值最高(P<0.05);A组、B组、D组小鼠抗I型胶原蛋白和抗III型胶原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组,其中D组抗I型胶原蛋白和抗III型胶原蛋白水平最高(P<0.05);A组、B组、D组小鼠萎缩基因MuRF1和Atrogin-1水平显著高于C组,其中D组萎缩基因MuRF1和Atrogin-1水平最高(P<0.05)。结论:TRB3基因敲除可显著减轻糖尿病小鼠中骨骼肌萎缩和纤维化,增加骨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口服剂量钙对大肠肿瘤和血清中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碳酸钙灌胃6个月。对照组(钙摄入量0.5 g/kg/d)、模型对照组(钙摄入量0.5 g/kg/d)、低剂量钙组(钙摄入量1.0 g/kg/d)、中剂量钙组(钙摄入量1.5 g/kg/d)和高剂量钙组(钙摄入量2.0 g/kg/d)。模型对照组及低中高钙剂量组在实验的第2周开始,颈部皮下连续注射二甲基肼20周进行大肠肿瘤造模。大鼠解剖后观察肿瘤数量和直径,亚甲蓝染色观察大肠内异常隐窝(ACF)数量,HE染色观察腺癌发生情况。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大鼠血液中相关氨基酸含量。结果:从第20周开始,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钙组的体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肿瘤数、肿瘤发生率、肿瘤平均直径和肠重这些指标中,中剂量钙组和高剂量钙组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任何组织增生,模型对照组以腺瘤为主,出现小部分腺癌。而其余各组均以腺瘤为主,未出现腺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剂量钙组的谷氨酸、谷氨酰胺、鸟氨酸均显著升高。结论:钙灌胃对大鼠大肠肿瘤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血清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和鸟氨酸的代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坤精胶囊对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及血清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取60只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雌激素组(尼尔雌醇,0.25 mg/kg)、益坤精胶囊高剂量组(1.44 g/kg)、中剂量组(0.72 g/kg)、低剂量组(0.36 g/kg)及假手术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灌胃均7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浓度,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指标检测,使用CT测量分析各组小鼠股骨远侧干骺端血管数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小梁平均宽度、骨皮质平均厚度、骨小梁面积、成骨细胞数以及骨密度、骨血管数量均明显减小,而破骨细胞数、血清中IL-6的浓度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益坤精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益坤精胶囊高剂量组与雌激素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益坤精胶囊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形态计量学指标,降低血清中IL-6水平,增加骨血管数量,且以1.44 g/kg益坤精胶囊灌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模型(n=27)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与康柏西普组,造模成功后当天三组分别给予注射生理盐水、替米沙坦、康柏西普治疗,1次/w,持续4 w,检测VEGF、ICAM-1及CRP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造模成功后均出现食欲增多、饮水、尿量、体重减轻的现象。替米沙坦组与康柏西普组治疗第1 w与第4 w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康柏西普组高于替米沙坦组(P<0.05)。替米沙坦组与康柏西普组治疗第1 w与第4 w的空腹血糖低于模型组(P<0.05),康柏西普组低于替米沙坦组(P<0.05)。替米沙坦组与康柏西普组治疗第4 w的视网膜VEGF、ICAM-1、CR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康柏西普组低于替米沙坦组(P<0.05)。康柏西普组视网膜厚度变薄不明显,内、外核层细胞排列整齐,神经纤维层未见明显空泡样变性。结论:康柏西普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能抑制VEGF、ICAM-1及CRP的表达,能促进降低血糖,增加大鼠体重。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纤维调节素抑制脂多糖诱导性大鼠牙周炎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6只平分为三组-对照组、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对照组给予正常喂养,不给予任何干预;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都给予建立脂多糖诱导性牙周炎模型,建模后2 w纤维调节素组每天给予纤维调节素80 mg/kg?d,牙周炎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持续4 w。结果: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治疗第2 w与第4 w的牙龈指数、探诊深度、牙槽骨吸收值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调节素组低于牙周炎组(P<0.05)。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治疗第2 w与第4 w的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N)值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值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治疗第2 w与第4 w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Phosphotyrosyl Phosphatase 2,SHP-2)含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调节素组低于牙周炎组(P<0.05)。结论:纤维调节素可抑制脂多糖诱导性大鼠牙周炎的进展,抑制OCN与SHP-2蛋白的表达,促进ALP的表达,从而改善牙周炎大鼠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在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2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8例肌肉减少症者作为观察组,382例非肌肉减少症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表达水平,观察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中差异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与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相对骨骼肌指数、握力和步速的关系,通过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对老年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浆鸢尾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分化因子-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减少症前期、肌肉减少症期、重度肌肉减少症期的患者血浆鸢尾素表达水平依次降低,生长分化因子-8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相对骨骼肌指数、握力和步速均与子鸢尾素呈正相关(P<0.05),与生长分化因子-8呈负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诊断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敏感度为78.49 %,特异度为90.67 %,AUC为0.914。结论: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血浆鸢尾素表达明显下调、生长分化因子-8表达明显上调,两者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诊断此病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治疗的83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1)和B组(n=42),A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神经损伤指标及预后。结果:与A组相比, 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P<0.05)。B组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A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B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HICH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神经内镜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