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噬对鼠伤寒沙门菌所致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鼠伤寒沙门菌与巨噬细胞共作用时细胞自噬对凋亡的影响,用加入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和未加RAPA的RPMI1640过夜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774A.1,以携带一分子量为100kb毒力质粒的鼠伤寒沙门菌标准毒株SR-11为受试菌。首先测定RAPA对菌量及细胞活性的影响,然后建立细胞感染模型,在细菌与细胞共作用后动态观察24h,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自噬泡的形成、Beclin-1和Bcl-2的表达、细胞存活率和胞内活菌计数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RAPA单独作用于细菌或细胞时菌量及细胞活性均无变化;而对细胞感染模型而言,RAPA作用与否细胞内的细菌数及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改变,RAPA可明显降低细胞内活菌数及其所致的巨噬细胞凋亡率(P0.05);RAPA干预组在细菌与细胞共作用早期,部分细菌可被双层膜包裹形成自噬泡,细胞超微结构正常;Beclin-1的表达量增加,而Bcl-2的表达量降低;后期细胞破坏程度明显轻于未用RAPA组。以上结果提示,通过调控细胞自噬水平以减轻宿主细胞凋亡,可作为防治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对人巨噬细胞THP-1自噬过程的影响,以携带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的野生株ST6、消除pRST98的突变株ST6-ΔpRST98和将pRST98经接合转移的回补株ST6-c-pRST98为受试菌,与THP-1共培养建立感染模型,并加入自噬作用阻断剂氯喹(CQ)进行干预。首先测定CQ单独作用对细胞及细菌的影响,确定CQ最适浓度;在细菌和细胞共作用后的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mRFP-GFP-LC3 质粒转染法检测细胞LC3Ⅱ蛋白、p62蛋白、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的变化。结果显示,30 μmol/L CQ对细胞自噬的阻断效果明显,且细胞存活率超过50%,对细菌也无明显影响。WB结果显示,用该浓度CQ干预后,ST6-ΔpRST98感染组细胞的LC3Ⅱ及p62表达量上升程度显著高于野生株ST6及回补株ST6-c-pRST98;CQ干预组3株受试菌感染细胞LC3点状结构数量均高于未加CQ组,且ST6-ΔpRST98感染细胞的点状结构数量明显增加。以上结果提示,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在自噬前期发挥作用,早于溶酶体降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态学结构,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II和磷酸化mTOR(p-mTOR)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趋势,探索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MDRV-YB株感染的DF-1细胞中可见典型的包裹胞浆成分的双层膜结构;MDRV感染番鸭成纤维细胞(MDFs)和DF-1细胞后0~60h内,其LC3II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感染后36h达到最大值,其p-mTOR表达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且分别在感染后36h和24h达到最低值;灭活MDRV组细胞未见LC3II表达。结果表明MDRV能够诱导感染的MDFs和DF-1细胞持续较长时间细胞自噬,而灭活的MDRV不能引起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斑马鱼成鱼感染模型,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对机体Th1/Th2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细菌口饲感染8月龄的斑马鱼成鱼,绘制3周生存率曲线。观察各剂量下对成鱼的感染情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肝脏Th1、Th2型细胞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计算Th2/Th1相对表达量比值。结果:用105 CFU感染2周斑马鱼全部存活,第15天开始出现死亡,且在3周后死亡率达到50%;感染后3周解剖发现,肝脏、脾脏和肠道有明显红肿和糜烂;肝脏Th1、Th2型细胞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明显向Th2偏移。结论:用105 CFU鼠伤寒沙门菌口饲感染斑马鱼成鱼构建的模型,能反映机体感染和免疫功能变化,可用于研究体内Th1/Th2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与免疫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鼠RAW264.7巨噬细胞感染与未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后18种铁穗态相关基因的表达,评估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铁稳态效应。研究显示,活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巨噬细胞1 h后可以诱导转铁蛋白受体表达,引起细胞内动态铁池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上长。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沙门菌通过诱导铁氧还原酶(Steap3)、铁膜转运蛋白(Dmt1)、铁调节因子Tfr2/Hfe以及铁调节蛋白(Irp1和Irp2)的表达主动吸收铁,而经铁转运蛋白(Fpn1)的铁外流并无明显改变。沙门菌在感染后1h积极地驱动了转铁蛋白介导的铁吸收程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he-1蛋白对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 OGD)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OGD处理神经元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he-1蛋白的表达;慢病毒转染神经元实现Che-1过表达,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反映OGD所致神经元损伤程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元自噬;使用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处理神经元,并通过检测LDH释放量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自噬在Che-1保护作用中的作用。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GD后神经元Che-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GD后6至48 h神经元Che-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慢病毒转染过表达Che-1蛋白后,OGD所致神经元LDH释放量明显减低,且OGD所致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过表达Che-1蛋白可显著减少OGD所致神经元Beclin1和LC3II的表达;自噬激动剂Rapamycin可逆转Che-1对OGD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过表达Che-1蛋白可通过抑制神经元自噬对OGD所致神经元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蛋白基因2(Mfn-2)降低表达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VSMCs)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rVSMCs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48h后,分别感染腺病毒载体Adv-Mfn-2-SiRNA和空载Adv-Lac-Z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提取细胞总蛋白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Mfn-2的表达,第二部分JC-1处理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第三部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自噬体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结果 Adv-Mfn-2-SiRNA以感染复数60pfu/细胞感染同步化后的rVSMCs 24h后,Western Blot分析表明,Mfn-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实验组线粒体减少,而自噬体明显增多。结论 Mfn-2降低可导致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线粒体自噬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其感染宿主后可以凭借独特的免疫逃逸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潜伏在宿主体内1年至终身不等,从而建立持续性感染。沙门菌持续性感染与毒力岛密切相关,尤其是沙门菌毒力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SPIs) SPI-1和SPI-2。SPI-1效应蛋白SipB和SipC等以不同的途径影响细菌入侵,诱导细胞自噬或者凋亡;而SPI-2效应蛋白SseI和SseL等可以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协助沙门菌的胞内存活,为沙门菌持续性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条件。本文主要阐述SipB和SseI等毒力岛效应蛋白在沙门菌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SPI-6、SPI-7和SPI-19等毒力岛的作用,以期为研究沙门菌持续性感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斑马鱼作为一种脊椎动物模型,是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的理想对象,目前已成功构建了多种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由于其在通体透明的幼鱼阶段只有天然免疫系统发育完善,因此利用斑马鱼研究天然免疫具有许多优势,且能避免获得性免疫的干扰。自噬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胞内降解过程,是天然免疫的重要部分,可通过Toll样受体或黏膜免疫系统等参与对细菌的应答。目前,对斑马鱼自身发育需要及清除母体残留物所进行的自噬已进行了初步研究。最近细菌感染斑马鱼的体内自噬研究模型已成功构建,这对体内异源自噬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就近年来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及自噬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索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引起的自噬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CVB3感染HeLa细胞,并在病毒感染后6 h、8 h和10 h时检测LC3-Ⅰ蛋白、LC3-Ⅱ蛋白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VB3病毒感染促使LC3-Ⅱ/LC3-Ⅰ比值升高,同时降低p62蛋白的表达。分别将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或溶酶体抑制剂阿洛司他丁(Aloxistatin,E46D)预处理HeLa细胞2 h,CVB3感染药物处理细胞并在病毒感染6 h后收集细胞、检测CVB3病毒VP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和E64D促使CVB3病毒VP1蛋白表达增加,而3MA降低CVB3病毒VP1蛋白的表达。本研究得出结论 CVB3病毒感染诱导自噬进而促进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1.
探讨鼠伤寒沙门菌在感染鼠巨噬细胞早期与细胞器的相互作用。用pTassC-GFP质粒转染鼠巨噬细胞RAW264.7,结合多抗的溶酶体标志物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用键合了Alexa594的羊抗鼠二抗显色,以观察标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TassC与溶酶体的关系;用pTassC-GFP和pDsRed2-Perxi质粒共转染RAW264.7细胞,以观察TassC-GFP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关系;用SYTO42标记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用pTassC-GFP和pDsRed2-Perxi质粒共转染的RAW264.7细胞,以观察细菌与TassC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关系。免疫荧光显示TassC-GFP不与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溶酶体结合,但与标记了红色荧光的过氧化物酶体共定位;感染1 h的RAW264.7胞内SYTO42标记的鼠伤寒沙门菌吞噬泡可招募TassC-GFP和过氧化物酶体。这些发现提示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早期过氧化物酶体携带杀菌成分通过TassC介导可参与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致病性细菌产生许多对宿主细胞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毒素,而且这些毒素常常在微生物致病中起关键作用。沙门菌可感染机体导致多种疾病,本文首次报道了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表达一种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用阿霉素(doxorubicin DOXO)处理的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中ATP与自噬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分别以DOXO 2umol/l 24h、DOXO 2umol/l联用自噬抑制剂3MA 10mmol/l 24h处理H-92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TP生物发光法检测ATP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自噬标志分子LC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相对未处理组存活率分别为54%、35%;相对未处理组%ATP分别为400%、150%;DOXO 24h LC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经DOXO处理H-929细胞系自噬形成,进而ATP上升以保护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用阿霉素(doxorubicin DOXO)处理的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中ATP与自噬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分别以DOXO 2umol/l 24h、DOXO 2umol/l联用自噬抑制剂3MA 10mmol/l 24h处理H-92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TP生物发光法检测ATP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自噬标志分子LC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相对未处理组存活率分别为54%、35%;相对未处理组%ATP分别为400%、150%;DOXO 24h LC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经DOXO处理H-929细胞系自噬形成,进而ATP上升以保护细胞。  相似文献   

15.
【背景】随着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对其耐药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蛋白质组学分析将为沙门菌的耐药机理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目的】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导获得耐药性前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深入研究沙门菌耐药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环丙沙星对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进行耐药性诱导,利用串联质谱标签法(Tandem mass tag,TMT)对其耐药性进行差异蛋白的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选取15个差异蛋白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靶向蛋白验证。【结果】筛选出31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159个,下调159个,涉及的KEGG通路主要包括细菌趋药性、ABC转运蛋白、双组分系统等;PRM定量到13个验证蛋白且变化趋势与TMT一致。【结论】通过TMT定量结合PRM靶向验证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前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多个差异蛋白和代谢通路,包括外排泵相关蛋白、外膜蛋白、双组分相关蛋白及通路、细菌趋化性相关蛋白及通路等,为沙门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PTEN、细胞自噬与登革病毒2型(DENV-2)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本研究将DENV-2以不同感染复数(MOI)和不同持续时间感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TEN表达及指示细胞自噬的LC3型别转换情况;进一步构建pLenti-PTEN和pLenti-shPTEN表达质粒,包装成慢病毒,感染 HUVEC以建立稳定表达细胞系,并检测 PTEN过表达及敲低对自噬标记尤其是LC3Ⅱ/LC3Ⅰ比值、DENV-2 capsid蛋白和mRNA水平及子代病毒颗粒感染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TEN下调可抑制细胞自噬水平,继而降低DENV-2 capsid蛋白表达和子代病毒颗粒释放,提示 DENV-2感染 HUVEC发生的PTEN蛋白表达下调很可能是宿主细胞本身的一种针对DENV-2感染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观察急性脑缺血对神经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3(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3,Sirt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阐明Sirt3在急性脑缺血中的病理意义。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和Wistar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3蛋白表达水平,用携带Sirt3的慢病毒感染海马神经元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自噬情况。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OGD1 h/复氧2 h(R2 h)和OGD1 h/R12 h组海马神经元Sirt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MCAO1 h/再灌注24 h(R24 h)和MCAO1 h/R72 h组小鼠大脑损伤侧半影区Sirt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而假手术组两侧Sirt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OGD1 h/R12 h处理损伤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激活线粒体自噬,降低细胞存活率,而Sirt3过表达可减轻OGD1 h/R12 h对海马神经元的上述损伤作用。以上结果提示,急性脑缺血后Sirt3蛋白表达下调可通过破坏线粒体功能稳态影响神经元存活,纠正Sirt3蛋白可减轻急性脑缺血造成的损伤,这可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非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及其引起儿童肠炎的临床特点,收集2009年3月~2010年10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消化病区送检的1 665例肠道感染患儿粪便标本,将培养、分离所获的72株非伤寒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回顾分析其感染后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非伤寒沙门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泰能、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巴唑坦...  相似文献   

19.
【背景】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养殖业及人类健康。调控蛋白在病原菌的生存及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构建鼠伤寒沙门菌调控基因rtsB缺失株和互补株,分析调控蛋白RstB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AT52的rtsB基因缺失株,并利用互补质粒构建互补株。然后比较分析野生株SAT52、缺失株?rtsB和互补株C?rtsB的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入侵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及致病性的差异。【结果】缺失rtsB基因不影响SAT52的生长速度,但导致运动能力增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弱。细胞感染试验结果表明,rtsB基因有助于鼠伤寒沙门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入侵及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动物试验结果表明rtsB基因缺失显著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力。【结论】rtsB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阐释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鼠伤寒沙门菌pagC启动子的克隆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鼠伤寒沙门菌中克隆出pagC启动子(PpagC),构建体内激活的表达质粒pZW,插入庚型肝炎病毒(HGV)NS3基因,构建出表达质粒pZWNS3。以其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观察PpagC的启动活性。结果表明:Mg2+可抑制PpagC的启动活性,Mg2+浓度小于50mmol/L时培养的重组菌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能高水平表达HGV NS3蛋白。Mg2+浓度升至50mmol/L时,NS3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收集以50mmol/L Mg2+的培养基扩增的重组菌,灌胃接种C57小鼠,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T细胞增殖和CTL反应。结果显示PpagC是一个强的宿主体内激活的启动子,为构建以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高效免疫口服疫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