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对徐州和宜兴两地株中华按蚊唾腺染色体及三种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染色体以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4个游离端(即2R、2L、3R、3L的头两段)进行比较,结果完全一样;三种同工酶的比较,结果也完全相同,证实了徐州、宜兴两地株中华按蚊完全是一个种。  相似文献   
2.
相互易位能使生殖细胞分裂失常而导致部份不育,故可用来作为防治害虫的手段。我们用1000到8000伦琴的X射线,照射的羽化24到48小时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的野生型雄蚊,诱发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间的相互易位。为鉴定并分离出这种相互易位,用未经交配的具有红眼?和黑头(bh)两种突变性状为标记的雌蚊与受照射的野生型雄蚊进行单对交配。F1表现为野生型,BC1由r与bh两种性状所表现的拟连锁r-bh及分离比例上的反常,分别从4000、5000、6000和8000伦琴的四个照射组中,各分离出一种相互易位杂合子。其中由5000和8000伦琴诱发所得为雄性连锁相互易位杂合子TM,而由4000和6000伦琴诱发所得为雌性连锁相互易位杂合子Tm。都已育成稳定的半不育品系。四个品系的不育性为53.10%—71.50%。经详细观察,发现不育性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的致死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中华按蚊幼虫唾腺染色体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按蚊幼虫唾腺染色体标本制作中,由于染色体的断臂、展开不良及粘连而影响对3对染色体的鉴定。发现缩短染色时间(2—3分钟)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对原所订的性染色体和第3染色体的左臂(3L)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原订的3L是性染色体,而原订的性染色体应是3L。但各段的内容包括带纹的数量、粗细以及各自的特征仍然不变。  相似文献   
4.
在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中,分离出红眼(r)突变型。其眼睛的颜色,从幼虫,蛹到成虫表现了完全地外显和一致。正常黑眼(+)和红眼(r)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F1(子一代)个体全部为黑眼(+)(表1③④)。F1的个体互交,F2(子二代)则按黑眼(+):红眼(r)=3∶1分离(表1⑤⑥及表2的正交和反交项)。正交与反交的F1个体,分别与红眼(r)本的雌、雄个体回交,其黑眼(+)与红眼(r)都按1∶1进行分离(表1⑦⑧⑨及表2回交栏三项)。实验证明,黑眼(+)对红眼(r)为显性,而红眼(r)则为隐性。它们完全符合一对孟德尔显、隐性关系基因的遗传规律。从F2分离出来的红眼(r)个体,不管是来自F1的互交,还是正交与反交的F1雄蚊个体与红眼(r)亲本雌蚊个体的回交,它们的表现是:凡正交,红眼(r)个体都是雄的(表1⑤⑧);凡反交,红眼(r)个体都是雌的(表1⑥⑦)。唯有正交与反交的F1雌蚊个体,当与亲本红眼(r)雄蚊个体回交时,其F2的红眼(r)个体雌、雄都有,且红眼(r)雌:红眼(r)雄呈1∶1的比例(表1⑨),这主要是由红眼(r)雄蚊具有两类配子所遗成。上述现象说明,红限?是一种性连锁的突变。但由于出现一定比例的交换(表1⑤⑥⑦⑧),因此是属于不完全的性连锁。  相似文献   
5.
淡色库蚊幼虫从1至4龄都有性别分化的现象。从1至3龄, 其先蜕皮者为雄, 后蜕皮者为雌。4龄则凡先化蛹者为雄, 后化蛹者为雌。不同性别的幼虫对杀虫剂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 2、3龄雌虫对γ-666的敏感度低于2、3龄的雌虫, 其中也3龄雌雄间的差异较大。4龄则与2、3龄相反, 雌性的敏感度低于雄性。 在2、3、4龄幼虫中, 由于以2龄幼虫雌雄性别间对γ-666的敏感度的差异最小, 因此, 在生物测定中用2龄幼虫为材料时其准确度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按蚊唾腺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按蚊是我国传播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它所进行的广泛研究,发现其生态习性和传病作用在各地区间差异很大,因而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弄清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种型的分化问题,但长期来的观察证明,研究复合体中的种型分化,不能停留在外部形态的观察,还应在细胞学及生化学上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通过对多线染色体的细微研究,已能从染色体(特别是性染色体)带型的比较和对杂种染色体的分析,把冈比亚按蚊复合体中的六个种全部区别开来。同样对五斑按蚊、斯氏按蚊、流溪按蚊等若干按蚊的复合体的多线染色体观察所获得的成就,以及对某些蚊种遗传防治所取得的成功,都显示了多线染色体带型研究的应用前景。 关于中华按蚊多线染色体的研究,Sharma在印度首次报道并发表了唾腺染色体全图,日本Kanda曾发表有关中华按蚊唾腺染色体的描述,但仅见摘要,未见全文及详细的分带图。Oguma亦发表过有关文章。而此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有许多工作亟待去做。现将我们对中华按蚊四龄幼虫唾腺染色体进行制片观察,并将唾腺染色体的组型和带型与蛹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进行比较和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电泳和酶活力两个方面观察和分析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ullens Coq.)的敏感品系(SEN)和敌百虫抗性品系(RD)的AchE同工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同性别及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变异,从中获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果。 1.从SEN品系与RD品系AchE同工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比较发现,AchE质和量上的变异与敌百虫抗性的产生密切相关。 2.一切品系的各个发育阶段,在凝胶相同的位置上都有一条相同的AchE酶带,这是主带。 3.在SEN品系和RD品系的雌成蚊中,有一条活力很高的AchE慢带,此带仅在雌成蚊的胸部存在,显示了性别和部位差异,称它为特征性慢带。此带的活力,RD品系高于SEN品系。 4.以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的敏感品系及其抗双硫磷品系与淡色库蚊作比较,发现其雌、雄成蚊中除共有的主带外,还有一条较主带稍慢的AchE带,此带相当于淡色库蚊雌成蚊中的特征性慢带,但不存在性别差异,此带的泳动速度要略快于特征性慢带。 5.雌成蚊胸部的特征性慢带轻胰蛋白酶的限制性处理后,泳动位置发生改变,变动后的新位置恰与三带喙库蚊慢带的位置相同。两种库蚊在进化上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位移后的特征性慢带活性未变。 6.用伴性红眼区分幼虫性别后发现,淡色库蚊不同性别的幼虫和蛹,都存在1—3条向正极移动但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